這是台獨世代的「巴黎初體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raw-image

2003年,貝托魯奇(Bernardo Bertolucci)導演的《巴黎初體驗》(The Dreamers)上映,片中講述1968年法國「五月風暴」前夕,一名美國留學生赴巴黎學習法語,意外邂逅一對孿生姐弟,從而見證學運下的街頭暴亂、陷入情慾糾葛的青春記事。

此片為貝托魯奇導演生涯的倒數第二部作品,主題為其擅長的左翼題材,手法依舊寄託肉體的展演與凝視,尤其女星依娃·葛林(Eva Green)大尺度的裸露演出,至今仍是多數觀眾論及此片的第一印象。然在橫流的情慾互動外,電影亦用觸目驚心的街頭場景,重塑1960年代的法國激進氛圍:左翼學生高舉紅旗,在街頭與軍警爆發嚴重衝突,槍林彈雨、硝煙烈焰,革命與性相互渲染,點燃激烈的對抗與叛逆。

片中三位主人公原本棲居在布爾喬亞式寓所內,終日沉迷性愛伊甸園的瘋狂,卻在攣生姐弟的父母返家後,體會到墮落的羞愧。姐姐一度欲借煤氣管自盡,卻又在窗外學運衝突波及屋內後,與兩位男主角趕赴街頭,最終上演了三人的分道揚鑣:孿生姐弟欲加入暴力示威隊伍,美國學生竭力勸阻無效,只能看著兩人衝向警方、投擲汽油彈、遭遇強硬鎮壓,而後轉身沒入人群。

結尾的衝突場景,預示了「六八一代」青年的血色結局:在理想的浪漫前奏後,失控的無序暴亂成為主旋律,不少地區甚至衍生恐怖攻擊,整起運動逐漸變調,放縱的不和諧音間歇炸裂,眾星拱月的簇擁,最後只餘萬人唾棄的殘忍偏執。

而如此前後反差,照見理想的天真與墮落,不僅「六八一代」親身經歷,台獨世代亦漸步後塵。

不問世事的理想型

雖說台獨的核心訴求與法國「五月風暴」不同,前者為民族主義的萌芽,後者則雜揉了對資本主義、種族主義、官僚主義、帝國主義、侵略戰爭的衝撞。但通過歷史的透鏡,兩者意外共享了類似的割裂經驗。

早年的台獨運動,更多是反國民黨的黨外勢力,帶有極強的街頭血性,衝撞者往往面臨軍警鎮壓、牢獄禁錮。以1979年的美麗島事件為例,施明德、黃信介、林義雄、呂秀蓮、陳菊、張俊宏和姚嘉文等人,皆曾在出獄後擔任民進黨主席或代理主席。此時的台獨勢力,洋溢某種微妙的「恰到好處」:身為受壓制的「正義代表」,既揮灑烈士鮮血,也不至於讓社會全然失序、影響民眾生活,更注定要被往後的台灣歷史書寫,追認為「時代之風」。故儘管犧牲無數,活動的眾人依舊懷抱希望,正如法國「五月風暴」初期,那社會聲援、攜手同心的暖色團結。

然當台灣開放黨禁、報禁,並於2000年正式政黨輪替,台獨論述少了過往束縛,自然迅速佔據社會主流,國民黨也成了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不僅選票日漸流失,黨產也被民進黨以各種方式查扣,「轉型正義」更是其難以卸除的原罪枷鎖。簡言之,台獨已是某種程度的政治現實,「中華民國」則成了民進黨禁臠,國民黨更是毫無還手之力。

在此境況下,台獨世代出現了《巴黎初體驗》中的「理想型」傾向,一如片中閉鎖於高級公寓、耽溺「理想伊甸園」的三位主角般,台獨青年鎮日高談闊論,流連讀書會、網路論壇、校園書齋,開口閉口皆是「抵抗霸權」、「反對中國帝國主義」、「打倒中國父權結構」、「解構中國對台殖民」,彷彿自己站到了鬥爭第一線,是承擔「台灣民族」使命的重要火種,渺小而偉大,甚至帶點即將犧牲的悲壯。

然而回顧現實,這些青年非但不是少數,還是堪稱台灣主流的「政治正確」,不僅忠誠扈從民進黨的口號與政策,更集體「出征」異見者、奚落早已今時不同往日的國民黨、嘲諷家中立場不同的長輩。而其所謂「偉大鬥爭」,也不過是咖啡館中的文青沙龍,人人口談玄遠,以奇詭辯才裝飾身分,用華麗虛詞包裝名聲,看似關心台灣未來,實則不問民生俗務,恰似電影前期,與父母探討何謂「反抗」、卻不加入街頭示威的孿生姐弟。

以近期時事為例,台獨世代能為電視劇《茶金》中,「美國鼓勵4萬塊舊台幣換1塊新台幣,導致台灣爆發惡性通膨」等歷史劇情憤怒,認為其汙衊了美國的對台善意,有為萬惡國民黨政府「開脫」之嫌,彷彿自己是台灣百年難遇的經濟奇才;然而面對民進黨政府分明已負債累累,卻還打腫臉充胖子,編列巨額軍事預算,與美國共同掏空台灣的殘酷現實,台獨世代幾乎不曾抨擊,甚至也不覺既視感強烈。

歸根結柢,對所謂「理想型」台獨世代而言,鬥爭不過是腦內賀爾蒙與專有名詞的跨界交媾,其在現實世界的種種「反抗」,恰似《巴黎初體驗》中,三人挑釁狂奔過羅浮宮走廊,引發警衛制止的低俗歡愉,既是帶刺的天真,也溢滿了傻氣的夢幻。

被吞噬人性的權力型

然在「理想型」外,台獨世代也有近似電影末段的街頭失控表現,那便是進入政壇後的台獨青年,在經受了金權引誘、權威薰陶後,淪為只剩慾望的政治動物,除了破壞一切秩序、狙擊敵人血流成河外,便無所用心。

以2021年5月爆發的「反串之亂」為例,親綠網紅兼眼球中央YouTube頻道寫手林瑋豐,自同年3月起便以帳號bj26bj在台灣PTT八卦版出沒,發表諸多反民進黨言論,包括嘲諷發起「Taiwan can help」的YouTuber阿滴「沒種來PTT面對質疑」,又在台灣疫情爆發後,大肆攻擊疫情指揮官陳時中,揚言要「打垮指揮中心」、「號召刪除疾管家(台灣開發的防疫應用程式)」。

以上種種,皆被其引用至臉書(Facebook)的本名帳號,成為指控「中共滲透PTT」的「鐵證」,並痛批「深藍韓粉群組直接在這裡上演」,一石二鳥;而網路攻勢的接下一棒,則是民進黨立委王定宇,其不僅引用林瑋豐的臉書說法,更將其上綱到國安層次,建議政府「依照2019年新修訂的國安法2–1、2–2、5–1最重可罰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併科罰金最高一億新台幣」;接下來蔡英文順勢出場,「語重心長」呼籲民眾不要刪除「疾管家」。

然而林瑋豐的操作在5月迅速破功,長年使用PTT的台灣網友察覺了這場自產自銷的反串遊戲,終於迫其公開道歉、隱遁幕後,活躍生涯暫告中斷。回顧林瑋豐的大學歲月,其乃當之無愧的「進步青年」,滿口不離女權、同婚、勞權,並積極參與各式論壇;如今卻在民進黨利誘與豢養下,淪為不問是非的網軍、拿錢辦事的綠營側翼,宛如法國「五月風暴」末期,不少投身暴力與恐怖組織的青年,聽從命令上街攻擊無辜者,口中高喊「理念」,實是踩踏他人鮮血、玩得不亦樂乎,並用帶血的足跡換取組織內的步步高升。

無獨有偶,民進黨副秘書長林飛帆亦為此例。其於研究所時期便積極參與2012年的「反對美國瘦肉精運動」、「反媒體壟斷運動」,後者更以維護台灣新聞自由、反對媒體壟斷為主要訴求;2014年的反服貿太陽花運動中,領導人之一的林飛帆更是打出「反黑箱」大旗,搶佔了社會的道德高地。

然當其位居民進黨要職,也同樣將過往口號拋諸腦後。面對民進黨於2020年蠻橫關閉中天電視台,其未與過去高呼「新聞自由」的自己同步,反而大肆宣揚「如此才能抗中保台」;眼下台灣正值開放瘦肉精美豬的公投選戰前夕,其同樣踐踏過往反對瘦肉精的自己,為萊克多巴胺美豬保駕護航,甚至抨擊國民黨「口水仗無助食安把關」。

與林瑋豐、林飛帆一道,不少台獨世代在初嚐權力禁果後,墮入了政治慾海,拋棄理想面貌,抑或漸露渴求宰制的本真。貝托魯奇雖在《巴黎初體驗》中展演了沉溺理想的青年面孔,卻不忍苛責運動末期的血色墮落,僅讓電影停在了三人分離的斷點,不欲再言夢幻後的沉重現實。然對當下的台獨世代而言,理想與權力乃相互支撐的兩種割裂,理想餵養權力,權力反哺理想,兩者共演了政治的集體墮落,也隱喻台獨盡頭的毀滅。

這是台獨世代的「巴黎初體驗」,也是貝托魯奇未曾言明的醜陋後續。


原文發表於2021/11/26《多維新聞》: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祁賓鴻的沙龍
26會員
179內容數
祁賓鴻在多維新聞的兩岸與國際評論
祁賓鴻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4/19
系列報導第一篇:看懂台灣選舉·上|藍綠對決仍是主流 柯文哲與民眾黨注定艱難
Thumbnail
2022/04/19
系列報導第一篇:看懂台灣選舉·上|藍綠對決仍是主流 柯文哲與民眾黨注定艱難
Thumbnail
2022/04/19
系列報導第二篇:看懂台灣選舉·下|配票、棄保與派系:勝選才是目的
Thumbnail
2022/04/19
系列報導第二篇:看懂台灣選舉·下|配票、棄保與派系:勝選才是目的
Thumbnail
2022/02/16
2月10日,大陸著名涉台學者、上海東亞研究所前所長章念馳發表「當務之急為統一台灣立法」一文,感嘆台海局勢每況愈下,主張和統者已「越來越不敢講話」,並沉痛反問,兩岸是不是除「武統」外已無路可走?
Thumbnail
2022/02/16
2月10日,大陸著名涉台學者、上海東亞研究所前所長章念馳發表「當務之急為統一台灣立法」一文,感嘆台海局勢每況愈下,主張和統者已「越來越不敢講話」,並沉痛反問,兩岸是不是除「武統」外已無路可走?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初看Netflix對於《雅典娜》的簡介與預告片頭時,就在猜想是不是跟法國北非移民小孩死掉引發的暴動事件有關。一點進去看果然是,我還真有敏感度。 本片是以2005年法國暴動背景為參考而創作的電影,雖然不是依照實際發生的事件去改編的紀實電影
Thumbnail
初看Netflix對於《雅典娜》的簡介與預告片頭時,就在猜想是不是跟法國北非移民小孩死掉引發的暴動事件有關。一點進去看果然是,我還真有敏感度。 本片是以2005年法國暴動背景為參考而創作的電影,雖然不是依照實際發生的事件去改編的紀實電影
Thumbnail
夢想的中繼站、英國的火藥庫 海洋、造船廠、鐵達尼,貝爾法斯特獨有的城市DNA。這部同名電影的開場,將僅有的彩色畫面,獻給現今鐵達尼號紀念館前展臂迎風的蘿絲塑像,最終又定格在面容滄桑、叼煙負傷的工人壁畫。毫無疑問,它就是一個藍領階層航向夢想的故事。 童稚眼眸下的暴力 沈浸在初戀和電影的光暈裡
Thumbnail
夢想的中繼站、英國的火藥庫 海洋、造船廠、鐵達尼,貝爾法斯特獨有的城市DNA。這部同名電影的開場,將僅有的彩色畫面,獻給現今鐵達尼號紀念館前展臂迎風的蘿絲塑像,最終又定格在面容滄桑、叼煙負傷的工人壁畫。毫無疑問,它就是一個藍領階層航向夢想的故事。 童稚眼眸下的暴力 沈浸在初戀和電影的光暈裡
Thumbnail
《孤城淚》(Les Misérables,台譯《悲慘世界》)從警察小隊尋找一隻小獅子開始,引發一連串警察和幫派間的混亂與暴力,釀成無法挽救的局面,揭示法國多年來無法改善的社會問題,包括貧富懸殊、種族歧視、執法暴力等等;電影靈感來自法國2005年10月長達三週的巴黎暴動,兩名北非裔男孩當時為躲避警察緝
Thumbnail
《孤城淚》(Les Misérables,台譯《悲慘世界》)從警察小隊尋找一隻小獅子開始,引發一連串警察和幫派間的混亂與暴力,釀成無法挽救的局面,揭示法國多年來無法改善的社會問題,包括貧富懸殊、種族歧視、執法暴力等等;電影靈感來自法國2005年10月長達三週的巴黎暴動,兩名北非裔男孩當時為躲避警察緝
Thumbnail
你可曾看過一齣電影,裡面大部份人的臉都被馬賽克掉?片尾呈現的製作與參與團隊,人員名字幾乎全部是假的?而且你會驚訝於,電影裡露臉說話的許多人士,今天都已經在牢獄之中? 如此,即使是最支持「反送中」運動的觀眾,也必須在觀影時重新回憶、經驗、思考抗爭中每一個環節,他人與自我的立場,以及抗爭讓如何走下去。
Thumbnail
你可曾看過一齣電影,裡面大部份人的臉都被馬賽克掉?片尾呈現的製作與參與團隊,人員名字幾乎全部是假的?而且你會驚訝於,電影裡露臉說話的許多人士,今天都已經在牢獄之中? 如此,即使是最支持「反送中」運動的觀眾,也必須在觀影時重新回憶、經驗、思考抗爭中每一個環節,他人與自我的立場,以及抗爭讓如何走下去。
Thumbnail
2003年,貝托魯奇(Bernardo Bertolucci)導演的《巴黎初體驗》(The Dreamers)上映,片中講述1968年法國「五月風暴」前夕,一名美國留學生赴巴黎學習法語,意外邂逅一對孿生姐弟,從而見證學運下的街頭暴亂、陷入情慾糾葛的青春記事。 此片為貝托魯奇導演生涯的倒數第二部作品
Thumbnail
2003年,貝托魯奇(Bernardo Bertolucci)導演的《巴黎初體驗》(The Dreamers)上映,片中講述1968年法國「五月風暴」前夕,一名美國留學生赴巴黎學習法語,意外邂逅一對孿生姐弟,從而見證學運下的街頭暴亂、陷入情慾糾葛的青春記事。 此片為貝托魯奇導演生涯的倒數第二部作品
Thumbnail
智利1970年代的阿葉德總統,是有史以來第一個透過民選上台的社會主義政權。儘管進行多項改革,智利經濟倒退卻令民怨四起,親蘇的態度也令美國不滿。最後在美國策動軍方以及法西斯團體下,推翻了阿葉德政權,開啟長達16年的皮諾契軍政府。代表智利參加2020年奧斯卡最佳國際長片的《他們的自由年代》,即是這個社
Thumbnail
智利1970年代的阿葉德總統,是有史以來第一個透過民選上台的社會主義政權。儘管進行多項改革,智利經濟倒退卻令民怨四起,親蘇的態度也令美國不滿。最後在美國策動軍方以及法西斯團體下,推翻了阿葉德政權,開啟長達16年的皮諾契軍政府。代表智利參加2020年奧斯卡最佳國際長片的《他們的自由年代》,即是這個社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