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民眾的外語在國際排行表現不算亮麗,脫離首善之都的台北則更明顯。我覺得以外國觀光客的視點,在台灣用英文溝通的難度,跟在日本與南韓郊區用英文溝通一樣不容易。一是台灣人腔調難懂,二是多數人畢業就把外語技能「還給學校」。最根本的是我們所學的無法學以致用。若你真想學好外語,一定要看破在學教育與自己的盲點!
畢業後第一個障礙:台灣特有英文腔調
「什麼?台灣人講英文怎麼可能很難聽懂?」如果有人這麼想,那是因為我們從小早就聽習慣電視、電台以及生活中的大人們、長輩們、藝人們用中文的音標(注音系統)來講和聽英文,例如「摳司盪(cost down)」(降低成本。請注意英文根本不會講cost down)、「貼可洗(taxi)」(計程車)、「爸死(bus)」(公車)、「欸頗(apple)」(蘋果)、「很『囉口(local)』」(個人風格很本土。英文根本不這麼講)。甚至還有模仿日語發音系統來講英文,例如「摟賴把([screw]driver)」(螺絲起子)、「累恩幾(wrench)」(扳手)、「哈恩兜嚕(handle)」(汽車方向盤。請注意英文根本也不叫做handle)。換位思考看看,你覺得外國人是否真的聽懂這樣的發音方式?
台灣英文腔的難以招架是有外國人認證的,在YT搜尋影片可以找出困擾的外國人所拍攝的解惑影片。當我們從學校畢業,首先遇到的挑戰就是現實生活中的外國人不一定完全聽懂自己的發音,很可能形成溝通障礙或導致誤會。這告訴我們國內英文教育不夠重視發音的矯正。
其實發音的教學很深奧,專業人士甚至要修習「音聲學」,搞懂發音時舌頭的擺放位置和嘴巴的開合大小,才能教會學生正確發音。光是要求所有外語教師要先修完「音聲學」就幾乎不可能,在台灣教育系統中導入正音,有一定的現實難度。
所以最好的方式,是讓各位家長的小朋友們盡可能在學齡前就接觸外語多媒體,鼓勵他們模仿外國人講話。學齡前的大腦是非常神奇的生命體,不需要導入技術性的教學,這時期的大腦會潛意識複製外國人的發音系統,而且複製的完整度很高。不過要注意,盡量別用大人自己的台灣腔去引導孩子講英文,這樣會導致孩子複製台灣腔的發音方式。你對孩子說「This is 畢個!」,孩子真的會講「畢個(big)」給你聽。若真要談標準的發音,「畢」這個音聽來像英文的「bee(蜜蜂)」。當孩子把「bi g」唸成「bee g (英文查無此字)」,聽在外國人耳裡是會一時錯亂的。
如果你擔心補習班等其他教育機構可能也充斥台灣腔英文,其實這難以迴避,因為許多台籍教師自身也有或多或少的台灣腔。我很感謝幼時有機會在第一次接觸外語時,是由美國籍教師親自教學。若有些人沒有外籍教師來引導發音,我建議從小要讓孩子認知到美國人和多數台灣人的發音會有不同,須引導他們多注意聽外國人的發音並以其為首要,久了自會分辨兩者腔調之間的差異,而有能力避免被台灣腔影響。若孩子產生自我優越感並開始歧視台灣腔,也別忘記提醒他們尊重不同文化的差異性。畢竟這種「覺醒過程」不是人人都有機會遇到,這是體制性的問題,不是個人的過錯。
若您已不是孩子,學習速度不如年輕時期,有效的方法還是那同一個。請學學孩子用力聽、仔細聽並模仿外國人的發音,並與自己慣用的發音做比較。只有「聽出差異」才能讓你瞥見覺醒的瞬間。
2023/04/20 補充:有關發音精準度的重要性,我最近有個體悟。前日和女性同事聊到日本的「Lawson」便利商店時,我用日本人當地的發音唸「Lawson」(ローソン、囉歐聳),她完全聽不出來我在講哪一間便利商店,我馬上改唸成台灣人習慣講的「囉森」之後她才了解。我突然發現她習慣聽的是台灣腔的發音,日本腔發音當然對她而言是不通的。好了,同樣的邏輯,我們反過來試想,美國人也是習慣美國當地的發音,如果我們用台灣腔的英文跟他們溝通,要避免溝通障礙是不容易的,有時必須花更多時間比手畫腳,或提供附加說明,才能讓外國人理解自己的表達。 這個小細節許多人不太會注意到。有人覺得可以溝通就好不用太計較發音的準確,那在一般無傷大雅的場合下也沒有什麼不對,但我想點出的就是「有時並不如我們想像的那樣,這麼容易能溝通無礙」,如果是在必須要求發音精準的場合(公司簡報、記者會、口譯、客服)下,我們多少也有些責任讓自己能清楚準確傳達。台灣腔本身並無對錯,它有自己方便性和優點,同時也有我前述提到的不可否認的缺點。如果準確的發音不重要,為何我們要上英文聽力課,去學習聽英美澳人士道地的發音?如果那不太重要,那就不需要上聽力課,我們自己用中文注音唸出英文就好了,不是嗎?重點是,不管遇到的是台灣腔或英美澳的道地發音,我們要學會去區別其差異,在你認為合適的場合去善用這兩種腔各自的優點,這對我們更有益處。 台大外語與文學系教授史嘉琳(Karen) 老師在英語語音學課程中非常詳細說明台式英文發音可能導致的溝通障礙,以及為何她想教學生正確的英文發音。有興趣的大大可以觀看她的第一堂課,這讓我獲得很大的啟發和自覺。 她說:The thing is accents are not a problem if they are understandable. If they are not so understandable, it’s a problem. ….. We still have a problem understanding Chinese English and Taiwan English. ….. We have to try very hard to guess what you mean, and after 20 minutes we are exhausted so the next time we see you, do you think we’re gonna be really excited and wanna talk? 我要講的是,腔調本身若是可以聽懂的,那就不成問題,但如果腔調並不那麼容易聽懂,那就會是個問題 ……我們(外國人)要聽懂中國人和台灣人各自的英文腔調仍有困難 ……我們必須非常努力去猜測你想講的意思。這狀態持續個20分鐘我們就聽累了,下次再見面時,你覺得我們真的會很高興與你談話嗎?
到底是學以致用,還是學非所用?
出了社會的你有沒有疑惑過,自己在校學的英文到底用在哪了?你還記得多少單字?
過去有調查顯示外語相關學系畢業的學子發現無法在職場上學以致用,我身邊就有不少同學是這樣。這一點,我自己也有過切身之痛。
盤點我在學校習得的英文,不外乎就是幾千字的字彙、幾本文法書,還有數不清的課文和考試題庫。我問一個現實的問題,不管是在學或是畢業後,多少人敢不做任何準備直接挑戰多益認證高分?我身邊自認熱愛英文的親戚,因為被學校逼著要在畢業前取得多益證照,擔心考不及格,還致電問我怎麼準備多益考試。偏偏企業就職看重的就是多益證照。為何在學校學了數不清多少年頭的英文,畢業後卻對於考英文證照無法充滿信心?這說明學校的英文教育和出社會是脫節的。我們為什麼花了學費去學義務教育的英文,還要另外花大錢上補習班想辦法考取真正對我們未來有用處的證照?
話鋒回到我的個人經驗。我自己的困擾並不是證照,而是在學校所學的,和在商場上遇到外國人所講的英文,是兩個不同的世界。我必須聲明我有在校學「商用實務英文」。老實說當時看了課本的內容頻搖頭,當下我直覺課本講的例句其實很「童話世界」,這和我在真實世界中,在外國電視節目、廣播、CNN新聞等等媒體中瞥見的商人英文很不同。為何我會知道?是因為當時我在校學了這麼久英文,卻發現看美國的商業實境秀節目還是很吃力,既然聽不懂,就代表當時課本教的內容,並非真實情境下外國人會常用的。還有另一個原因,是當時我的授課老師只會「照著課文唸」,完全交差了事。真正有用的商用英文課程,不僅要教外國人常用的,教師還要將自己的商場經歷融入教學,才能帶給學生臨場感。然而現實的瓶頸是,許多商用英文教師並非商業體系出身,或沒在外商工作過,甚或很少接觸外國商人。
覺醒後,新思維
發現童話與真實世界的差異後,我立刻改變學外語的方式。把重點放在我真正會用到的外語教材,這種教材並非實體課本,而是充斥在你我生活周遭的任何媒介,包括影視媒體、職場上遇見的外國人以及彼此通聯的信件、我熱愛的外語歌曲,以及隨意瀏覽外國網頁時遇到的任何有趣英文。在瀏覽網頁方面,我會刻意用外語關鍵字搜尋有興趣的議題,不論是追蹤偶像的新聞稿,或是追外媒新聞報導,直接閱讀活生生的外語文章。
在字彙量不足時,這種作法自然比較吃力,但我自己是從國小開始就大量接觸外語媒體,英文卡通動漫我也看,從小就在追外國偶像、連續劇聽不懂我也照樣聽(初階者須搭配中文字幕)。我當然切身了解一開始聽不懂的痛苦,但我想告訴你,很神奇的是,持續不懈聽了5年、10年、更多年,每個階段都在潛移默化下有進步,到某年我看外國電影時突然發現已能不靠字幕聽懂幾乎整部電影。到了前陣子電影《阿凡達:水之道》上映,我已能完全享受英文語音原汁原味的震撼感,並發現中文的字幕翻譯雖絕妙,仍無法完美複製英文語感的境界。
同理可套用到商場,剛畢業開始上班與外商接觸時,不論在聽力或特定業界的行話術語方面,有過吃力的時期。馬上調整改用我前述的作法後,很快能調適過來並在短時間內上手。這是覺醒並長年持續練習新作法而得來的成果。
若這篇文章能帶給你任何啟發,我想最重要的是認知到學校教的僅是滄海一粟,你真正的外語學習生涯是從「辨識出自己真正會用到的外語是什麼」開始的。問問自己,你想成為什麼?為了達成你的目標,你需要汲取哪些領域的外語資源?從這一點下手去學外文,那才是對自己終生受用的。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懇請在我的沙龍
「外語自學大丈夫!語感王私藏祕笈」 頁面按「 + 加入」鈕,追蹤新文章與討論區貼文。歡迎在沙龍頁面訂閱種子學生方案,解鎖付費文章並給我創作動力和生活支持。或順手給愛心幫助我評估文章的市場反應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