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以「品管計畫」掌握品質變化趨勢(合)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續「轉」)...

要如何能讓「加速性試驗」擺脫「自圓其說」或「自欺欺人」的窠臼作法呢? 首先在「品質作業」的態度上,一定要面對與處理「不求甚解」與「得過且過」的陋習。而在作法上,可嘗試著以並行的「品管計畫」,意即以「上市後品質變化趨勢」,來驗證或調整「加速性試驗」的內容。

raw-image

其實「加速性試驗」推論的邏輯非常簡單直白,即:

不同類型的「產品」=> 相同的「加速性試驗」條件 => 不同的試驗結果 => 推論出不同「期限」
不同類型的「產品」=> 不同的「加速性試驗」條件 => 相同或不同的試驗結果 => 推論出相同或不同的「期限」

若試驗能進行至足以察覺到特定規格發生偏差的那個狀況,則可利用該偏差發生的時間點去推論「期限」;或是在預定的試驗時間內,特定的品質規格未發生偏差,則可就該「試驗情境」去推論「期限」,都是可行的作法。

至於要採用上述哪一種邏輯來推論都可以,但推論出來的結果必須要能被驗證。這在概念上,這難道不就是一種對內部建立之「加速性試驗」的「確效」作為嗎? 所有內部所建立之檢驗或檢測方法,不是本來就應該要有這個過程嗎? 所以,「加速性試驗」在本質上即隸屬「營業智慧」層次的品質工作,各化粧品企業都應該要有各自的見解或作法才是。但若在這個產業裡,常不求甚解地抄著做,積非成是,那麼現況會如此這般就不言可喻了。

所謂的「加速性試驗」其實就一種「產品」(或「製劑」)之物理與化學特性的「挑戰性試驗(challenging test)」。而在這個業界所習知的「挑戰性試驗」,則是指「防腐系統挑戰性試驗」,或是再狹義一點的「防腐劑效性試驗(preservative effectiveness test; PET)」。無論是「加速性試驗」或者是「防腐系統挑戰性試驗」,其用意都是想要預先知道「產品」(或「製劑」)之品質「如何」或是「多久」會「崩潰(即試驗對象之品質規格發生偏差)」,差別僅在於想看的是何類規格而已。

既然「產品」(或「製劑」)的品質無法切割,所以在制定「產品」(或「製劑」)規格時,一定要包括到能分別代表其物理性的、化學性的與生物性的項目,進以掌握其安定性之現況以及未來之可能變化,如此才不會錯失了對某類特性的觀察,而誤導了對該「產品」(或「製劑」)之「保存條件」、「使用條件」,與「期限」所做之建議。

再次強調,請重新檢視目前手上所有正在執行的品質工作,暫停並檢討任何無效或不到位的項目。自此,方能將「GMP品質系統」之施行從符合面提升至效益面,始能令「GMP品質系統」往「神隊友」的方向發展。

(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大可侯的沙龍
29會員
13內容數
臺灣化粧品正面臨新監管制度的關鍵──《化粧品產品資訊檔案管理辦法》已正式施行、《化粧品衛生安全管理法》的陸續生效,即本專題會討論到的「化粧品安全評估」與「化粧品品質」。
大可侯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6/04
古有明訓:「不知史,絕其智;不讀史,無以言」。 這次就以監管「特定用途化粧品」的史末作為發想起點,試著將台灣過往對「一般化粧品」的監管沿革作個簡單的整理,這事若再不做,應該很快就會在集體記憶裡消失了。 接下來的故事,您就身在其中了,那就請您接棒,繼續地寫下去囉 ~
Thumbnail
2022/06/04
古有明訓:「不知史,絕其智;不讀史,無以言」。 這次就以監管「特定用途化粧品」的史末作為發想起點,試著將台灣過往對「一般化粧品」的監管沿革作個簡單的整理,這事若再不做,應該很快就會在集體記憶裡消失了。 接下來的故事,您就身在其中了,那就請您接棒,繼續地寫下去囉 ~
Thumbnail
2022/03/19
該份報告在編排上極易造成閱讀上的困難,例如:其將「AUC」的單位直白地寫作「ng/mL.h」,便很容易造成演算上的誤解。宜在文章內將「AUC」的單位裡寫成「ng∙mL^-1∙h」則比較清楚明白。 但因NoG已建議所以數值皆僅取2位有效位數,故便以0.093 mg再進行後續的推算。
Thumbnail
2022/03/19
該份報告在編排上極易造成閱讀上的困難,例如:其將「AUC」的單位直白地寫作「ng/mL.h」,便很容易造成演算上的誤解。宜在文章內將「AUC」的單位裡寫成「ng∙mL^-1∙h」則比較清楚明白。 但因NoG已建議所以數值皆僅取2位有效位數,故便以0.093 mg再進行後續的推算。
Thumbnail
2021/11/30
從企業經營的角度而言,任何無效或不到位的品質工作,做了比不做還糟。因為品質工作本身就是一項昂貴的成本,若所獲之結果模稜兩可,以致於無法依此做出適當的決策,那麼對企業來說就是瞎忙,空轉虛耗,當然就是「做了比不做還糟」。 此外,所有品質工作一定要清楚地知道為何要做,目的為何? 這樣做能達到目的嗎? 有了
Thumbnail
2021/11/30
從企業經營的角度而言,任何無效或不到位的品質工作,做了比不做還糟。因為品質工作本身就是一項昂貴的成本,若所獲之結果模稜兩可,以致於無法依此做出適當的決策,那麼對企業來說就是瞎忙,空轉虛耗,當然就是「做了比不做還糟」。 此外,所有品質工作一定要清楚地知道為何要做,目的為何? 這樣做能達到目的嗎? 有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方法確效,如其名,就是確認方法是否符合預期的使用目的。詳見 ICH Q2 (R1) 或分析確效作業指導手冊 (fda.gov.tw)
Thumbnail
方法確效,如其名,就是確認方法是否符合預期的使用目的。詳見 ICH Q2 (R1) 或分析確效作業指導手冊 (fda.gov.tw)
Thumbnail
當我們有往左邊看並且嘗試為每一個開發階段設置一個檢查站來把關的想法時,就有了思考方向。原則上所有設計階段的驗證都要通過才能進入量產,因此只要中間有卡關,就不能放行進入下一個階段。
Thumbnail
當我們有往左邊看並且嘗試為每一個開發階段設置一個檢查站來把關的想法時,就有了思考方向。原則上所有設計階段的驗證都要通過才能進入量產,因此只要中間有卡關,就不能放行進入下一個階段。
Thumbnail
品質管理制度與品質稽核-品質管理是公司每個人的責任-神秘客教材   品質管理 顧客滿意以人為本 本誠為商—詹翔霖老師   1900年代初期,美國的一場鍋爐與壓力槽的爆炸事件,造成許多生命與財產的損失,因而引發人們探索品質存在與否的好奇心,或許我們更可將它視為重視消費者權益與人權之萌芽,美國機
Thumbnail
品質管理制度與品質稽核-品質管理是公司每個人的責任-神秘客教材   品質管理 顧客滿意以人為本 本誠為商—詹翔霖老師   1900年代初期,美國的一場鍋爐與壓力槽的爆炸事件,造成許多生命與財產的損失,因而引發人們探索品質存在與否的好奇心,或許我們更可將它視為重視消費者權益與人權之萌芽,美國機
Thumbnail
藥廠研發部門是藥廠的核心部門之一,負責新藥的研發和開發。該部門主要負責以下五個方面的工作職責:製劑開發、分析驗證、臨床試驗、法規遵循和專利申請。 製劑開發:製劑開發是指將新藥化學物質轉化為可以給人或動物使用的藥劑形式。製劑開發的主要目標是確保新藥的安全性、穩定性和有效性。製劑開發需要專業的化學知識和
Thumbnail
藥廠研發部門是藥廠的核心部門之一,負責新藥的研發和開發。該部門主要負責以下五個方面的工作職責:製劑開發、分析驗證、臨床試驗、法規遵循和專利申請。 製劑開發:製劑開發是指將新藥化學物質轉化為可以給人或動物使用的藥劑形式。製劑開發的主要目標是確保新藥的安全性、穩定性和有效性。製劑開發需要專業的化學知識和
Thumbnail
最近負責的專案還在發散摸索期,有很多待確認待驗證的題目,討論過程中不停來回。在跟其他 UX 設計師討論過後,推薦閱讀《商業思維構想》這本書,思考新創公司或 MVP 推出時的商業模式思考。 以下紀錄我在書中獲得的啟發。 跨職能的驗證團隊,讓實驗不只發生在某個部門 實驗與驗證,不只有在 UX 可以做
Thumbnail
最近負責的專案還在發散摸索期,有很多待確認待驗證的題目,討論過程中不停來回。在跟其他 UX 設計師討論過後,推薦閱讀《商業思維構想》這本書,思考新創公司或 MVP 推出時的商業模式思考。 以下紀錄我在書中獲得的啟發。 跨職能的驗證團隊,讓實驗不只發生在某個部門 實驗與驗證,不只有在 UX 可以做
Thumbnail
完成對功能的了解之後,我們就要開始進入實現功能的開發階段。跟以往的開發流程不同的是,我們在敏捷開發中注重的是製作有價值的東西。也就是在計畫中,我們獲取的資訊都是對使用者有用、可以被看見以及操作和跨團隊協作的性質。
Thumbnail
完成對功能的了解之後,我們就要開始進入實現功能的開發階段。跟以往的開發流程不同的是,我們在敏捷開發中注重的是製作有價值的東西。也就是在計畫中,我們獲取的資訊都是對使用者有用、可以被看見以及操作和跨團隊協作的性質。
Thumbnail
從測試方法的名字中可以很輕鬆的了解到,TDD(測試驅動開發)的前提就是先寫測試,然後再去開發我們的系統。要達成這樣的條件,就會需要有明確的規格才能夠實行。
Thumbnail
從測試方法的名字中可以很輕鬆的了解到,TDD(測試驅動開發)的前提就是先寫測試,然後再去開發我們的系統。要達成這樣的條件,就會需要有明確的規格才能夠實行。
Thumbnail
大多數的工程師常常會有一個疑問,就是「測試」應該要怎麼測試才是正確的?在過去,軟體測試大多還是以人工為主,在這幾年逐漸的出現自動化測試之後,實際上我們是不清楚應該要怎麼寫測試。
Thumbnail
大多數的工程師常常會有一個疑問,就是「測試」應該要怎麼測試才是正確的?在過去,軟體測試大多還是以人工為主,在這幾年逐漸的出現自動化測試之後,實際上我們是不清楚應該要怎麼寫測試。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