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東・多良國小|歷經廢校、風災,以木藝刻畫校舍新生命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前身為金崙國校多良分班,於民國 42 年改隸賓茂國校多良分班、民國 49 年獨立為多良國民學校、民國 57 年正名為多良國小。民國 85 年,因學生數減少,多良國小併入大溪國小成為分校,民國 88 年分校裁併入大溪國小,多良國小正式走入歷史。民國 98 年莫拉克風災帶來大量漂流木,在眾多單位的協力下成立「向陽薪傳木工坊」,為這座最美麗小學帶來新的生命。
多良國小。(繪圖:Amo)
想到多良,大部分的人都想到有「全台最美車站」之稱的多良車站。然而,鮮少人知的是,從多良車站再往上拐一個髮夾彎,便是已廢校的多良國小舊址。現在的多良國小已轉型為部落木工坊,儘管不再是學校,依然是連結這塊土地的重要場域,孕育著各種可能與希望,透過木藝持續傳承部落的文化與技藝。
位於山坡上的多良國小,現為向陽薪傳木工坊。(圖片來源:KC Sir)
擁有無敵海景的查拉密部落
多良村是由上多良(打達拉)、瀧(查拉密)、上大溪(加基噶)、新部落(給陵)和大溪等部落組成,其中,查拉密部落位於南迴公路東端臨海處,海拔約 150 公尺,為現今多良火車站上方的部落。而查拉密(Calavi)在舊社族語的意思為「物產多到滿溢」之意。該部落以排灣族為主,早在荷蘭統治時期便有記載約 30 戶,酋長甚至在 1665 年東部會議中獲得荷蘭人贈與藤杖!
查拉密(Calavi)又有個很霸氣的名稱-「瀧」,連門牌都只寫個瀧字。至於為什麼會有如此日式的名稱呢?其中一種說法確實與日本有關,因部落入口處有許多盾形巨石,堅硬不易碎,故以「盾」為部落名,西元1937年(昭和12年)取日語相似音,稱為「瀧」。
瀧部落的門牌,就是一個「瀧」字。(攝影:Amo)
另一種說法則貼近排灣族傳說。早期的人從部落往太平洋望去,因洋流性質,看起來像是有一條黑蛇盤踞在太平洋之中,這是因為曾經有一條長有翅膀的黑色百步蛇飛到部落上方,不小心掉到部落的水源地,而受傷的黑色百步蛇為了重回大海,便衝破池塘、造成泛濫,部落裡的小米田全被淹沒,迫使部落向上遷徙,因而成為「瀧」部落的由來。
2020 年天空舞集的創作"Saceqaljan"(輕鬆快樂),便是以瀧部落的傳說故事創作成舞,報導寫著:「當地傳說太平洋住了一隻調皮的黑色百步蛇,常常拍打翅膀激起浪花,發出『查拉查拉』的聲音,這條蛇曾因受困造成部落泛濫,因此稱查拉密部落為『瀧部落』。」這個說法結合了瀧部落與查拉密的由來,十分有趣!
但為什麼黑色百步蛇最後都變成「瀧」了呢?根據報導指出,部落在日據時期曾發生堰塞湖,溪流沿著部落往海邊流去(這個說法皆符合前面傳說提到的「氾濫」),當時日本政府觀察其形狀酷似一條龍,便稱那條溪為「瀧溪」,部落則稱「瀧部落」。
本文僅彙整網路上流傳的幾種說法供參考,至於部落名稱真正的由來是什麼,或許還有待更深入的考究,但無論如何,在位居高處的瀧部落隨意望去,印入眼簾皆是無底海景,對瀧部落的人來說,多良車站的景色根本是小巫見大巫呀!
由瀧部落望向太平洋,你看見那條黑蛇了嗎?(攝影:Amo)
另一種學校-向陽薪傳木工坊
民國 88 年廢校的多良國小,在一次風災危機後,意外獲得重生的轉機,繼續為部落服務。民國 98 (2009)年,莫拉克颱風帶來驚人雨量,將山林樹木一掃而下,約有 152 萬噸漂流木被帶入多良村,重創當地。風災過後,許多捐款與物資紛紛投入多良村的重建工作。
其中,清華網路基金會爭取傑出校友承德油脂李義發董事長的捐款支持,專款指定由林務局打撈並運用這批為數可觀的漂流木,結合社區產業精神,進行原住民部落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在該基金會號召之下結合各界資源,以「漂流木應用於臺東地區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計畫」,爭取到廢校多年的多良國民小學閒置空間,於民國 99 年正式成立「向陽薪傳」之部落木工坊。
向陽薪傳木工坊於舊多良國小校舍之裝飾。(攝影:Amo)
民國 100 年,向陽薪傳木工坊正式成立「向陽薪傳技藝樂校」,期待部落的人能在此學習一技之長,留在部落照顧家庭。時至今日,向陽薪傳木工坊經過多年的人才培育、持續精進木匠師的技術,不僅技藝已備受學者肯定,今年 12 月更辦理《臺東木藝創生國產材家具展》,從木製品轉向大型家具的製作。該展覽家具由屏科大黃俊傑教授設計,全面使用台灣國產疏伐木,並由向陽木工坊的木匠師親手製成。
最令人感動的事,這些木匠師都是在地部落的專業職人,而向陽木工坊在這十年也從未忘記當年成立時的初衷。如果對向陽木工坊的故事,或家具展的展出有興趣,歡迎搜尋向陽薪傳木工坊的臉書粉絲專頁!(突然覺得很像業配 XDDD)
向陽薪傳木工坊,現已成為知名觀光景點。(攝影:Amo)
舊校新生-看見校園的痕跡
隨著木工坊的進駐,多良國小也就此重生。因為工作而拜訪木工坊,便把握機會好好探訪多良國小,從中尋覓學校最初的模樣,想像著當時的孩子在這裡上課的風景。
整體來說,這裡還保留學校的舊校舍建築,為一般常見之白色磁磚拼牆,有趣的是,在校舍外觀以彩色磁磚拼湊成「多良『狗』小」,擬臺灣國語的發音讓人會心一笑,其中狗還是以小狗圖案表示,讓整體呈現更為幽默。
歡迎來到多良狗小!(攝影:Amo)
想像以前孩子在這樣的環境學習,上、下課都能直接看得到海,真的好舒壓呀!但這也可能是我的思維,畢竟整個部落都是無敵海景,對當地孩子來說,或許早已習以為常了吧!
校舍二樓往外看去,就是一整片太平洋。(攝影:Amo)
多少遊客在多良車站苦等,就是為了捕捉火車穿越山洞的那一刻。在多良國小二走廊盡頭,除了能鳥瞰隧道口,沿著海岸線蜿蜒的公路也能一覽無遺。能在校舍二樓捕捉如此美景,實在難能可貴!
聽到鳴笛聲,就知道火車來了。(攝影:Amo)
繞過舊校舍,可以發現隱藏在樹林裡的樓梯,再往上,便是多良國小的第二舊校舍,也是木工坊的工廠,木匠師主要都在此工作。正因如此,裡面有許多大型木工機器,相對危險,不便上去參觀。為了不打擾木匠師工作,我悄悄按下快門,便匆匆離去。
(根據木工坊臉書顯示,工廠隨著家具展的展出也已功成身退,未來的主要工廠會移居下方校舍位置,這棟校舍將歸還土地主人,未來是否還能看見它的模樣,目前不得而知,僅以此照片留存。)
第二棟校舍位於後側樓梯上方。(攝影:Amo)
看完了校舍,我心中始終有個疑問,舊校門究竟在哪裡?曾經在網路上看過有遊客分享舊校門的照片,但我在木工坊門口卻找不到。直到我真正走離通往木工坊的路,才赫然發現原來隱藏在馬路旁,另外有一條小徑早已覆蓋枝條,繞進去一看,意外發現一條向上延伸的階梯,階梯的盡頭,似乎就是我心心念念舊校門。
這條路,是過去孩子上學的道路。(攝影:Amo)
我踏著階梯往上走,沿途枯葉因為我的步伐發出「喀嚓、喀嚓」的聲音。「啊,這就是以前多良國小的孩子,上學會走的路吧!」心中難掩一陣激動。終於,在樓梯最頂端,我看見了幾乎被歲月磨去痕跡的題字-「台東縣太麻里鄉多良國民小學」。校門往後望去,便是舊校舍所在之處。這時,我才真正拼湊出多良國小完整的樣貌。
多良國小舊校門。後為校舍。(攝影:Amo)
「台東縣太麻里鄉多良國民小學」依稀可見。(攝影:Amo)
留下,是為了文化的延續
儘管多良國小已經廢校多年,卻依然挺立於這塊土地,成為部落的支持。木工坊裡有幾位木匠師,其實也是多良國小的校友,對他們而言,能回到熟悉的地方工作,似乎是另一種回饋母校、回饋家鄉的方式。
我問木工坊經理:「為什麼會想留在這裡?」「因為部落需要有人留下來。」對方如此回答。這裡的「有人」並不是總經理自己,而是部落的人。
「不管外面世界再怎麼變動,總是有人得留在部落,讓這裡的文化得以延續。」
而向陽木工坊選擇的方式,是提供難以被取代的木工技術,結合環境、文化與木工設計,讓這塊土地有了新的呼吸節奏。「我也不會一輩子留在這裡,也許再過個幾年,等這裡穩定了。」來這裡第八年,扛下負責人頭銜的陳經理,下一步是希望扭轉大眾對台灣原木的認識,讓更多人了解木工與環境的生存默契。
向陽最可愛的巧克力!(攝影:Amo)
後記:
因工作而有幸深入向陽木工坊,記錄多良國小之校舍。向陽木工坊平常並不對外開放,若有意參訪者,請留意粉絲專頁之訊息,切勿擅自闖入園區,造成他人困擾。

參考資料:
1. 走路歷史的臺東縣國小部落格
2. 國家文化記憶庫-查拉密部落(Calavi)網頁
3. 臺東設計中心-查拉密部落 Calavi網頁
4. 台東電子報-海景前舞出「瀧部落那些事」 神秘又美麗報導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28會員
43內容數
國小是正規教育的起點,也是連結地區的重要媒介。 或許是因為最純粹的情感、喜惡都發生在學生時期,因此學校一直是我很喜歡的場域。 愈遠離都市,愈能看見獨具特色的校園景色,結合在地元素,打造出獨樹一幟的面貌。 在這裡,我記錄了踏訪過的那些小學,那些故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臺灣旅遊・美食】波麗路餐廳・桃園77藝文町【波麗路餐廳・桃園77藝文町】 台灣第一家西餐廳「波麗路餐廳」,進駐桃園77藝文町!
Thumbnail
avatar
偶希都理
2024-06-11
【臺灣旅遊・美食】甩鍋雞・韓式炒雞吃到飽【甩鍋雞・韓式炒雞吃到飽】 陪另一個「韓綜迷」吃新開的韓式炒雞。 對我來說,就是沙拉、披薩、炒飯,搭配飲料吃到飽的體驗。 這家來自韓國的炒雞品牌,主打7種口味炒雞及炒豬吃到飽,限時100分鐘內皆可無限續點,也可換吃火鍋、炒飯和泡麵等。
Thumbnail
avatar
偶希都理
2024-06-04
【臺灣旅遊・展覽】漬的時態・傅聖雅創作個展【漬的時態・傅聖雅創作個展】 藝術,如何藉由「紙張」表達情感? 對於藝術家傅聖雅來說,因長期從事製版和印刷的工作,不同的紙張有著不同的角色定位。 正因紙張承載生活記憶和經驗,透過拼湊和組合,更能用來連結特定的情感、生活經驗。
Thumbnail
avatar
偶希都理
2024-05-31
【臺灣旅遊・美食】蛋奶樹蔬食專賣【蛋奶樹蔬食專賣】 藏身於巷弄間的蔬食餐廳,距離台北車站徒步約10分鐘。 主打當季蔬食、自家烘焙麵包,以及單品莊園咖啡。
Thumbnail
avatar
偶希都理
2024-05-31
【臺灣旅遊・展覽】孕・呂豪文雕塑展【孕・呂豪文雕塑展】 藝術家呂豪文,以「孕」為主題的雕塑個展。 很多作品都特意簡化細部,強化姿態與比例的變化,像是放大的腳、加粗的手臂等,很有意思的雕塑。 另有12生肖的相關雕塑,推薦給喜歡簡潔風格雕塑的朋友。
Thumbnail
avatar
偶希都理
2024-05-24
【臺灣旅遊・景點】遇見小王子書房【遇見小王子書房】 日前看到新聞,位於日本神奈川縣箱根町的「小王子博物館」(星の王子さまミュージアム)宣布閉園,僅營運至2023年3月底。因以前造訪過也非常喜歡這個全球唯一的小王子博物館,無奈不敵疫情即將閉園,真的非常可惜。 因為新聞報導,讓我想起了位於桃園小巷內、43巷藝術公寓4樓的「遇見小王子書
Thumbnail
avatar
偶希都理
2022-11-02
【臺灣旅遊・展覽】自由是ˍ・2022台北國際藝術村文化平權計畫聯展【自由是ˍ・2022台北國際藝術村文化平權計畫聯展】 自由是什麼? 簡單的提問,無數種可能的回答。 對此次參展的兩位藝術家江品萱、張猷琛而言,起因於本身經驗的創作,讓他們看到了多元文化社會裡那些隱形、邊緣化的簡單需求。 藉由眼疾患者、聽障者的經驗,以及身障者的視角,透過視野、聽覺的轉換,探索理解、包
Thumbnail
avatar
偶希都理
2022-10-16
【臺灣旅遊・表演】角落行進式・大稻埕國際藝術節【角落行進式・大稻埕國際藝術節】 「在碎裂的時間裡,告訴我你想留下什麼。」 一場穿越時空的舞蹈和戲劇如此訴說著,大稻埕國際藝術節「角落行進式」的首場表演,隨著日文老歌、舞者的舞蹈,以及全台首創的即時浮空投影,搭配一席茶飲、些許茶點,帶領觀者一同回到100年前的大稻埕。 「角落行進式」由〈春・虞美人/
Thumbnail
avatar
偶希都理
2022-10-14
【臺灣旅遊・展覽】百年風華・中華民國畫學會金爵獎暨會員聯展【百年風華・中華民國畫學會金爵獎暨會員聯展】 中華民國畫學會創立於民國9年,是開國以來第一個政府立案的美術團體,於各藝術領域皆具貢獻。 此次展出作品題材相當多元豐富,涵蓋水墨、書法、水彩、木刻版畫、設計、油畫等。由於作品非常多,值得慢慢欣賞,只是展期短,很多作品都還來不及細看。 希望還有機會再次展出
Thumbnail
avatar
偶希都理
2022-09-19
【臺灣旅遊・展覽】小中現大:蕭麗虹的臺灣當代藝術收藏【小中現大:蕭麗虹的臺灣當代藝術收藏】 臺灣當代藝術的重要推手蕭麗虹,2021年捐贈台北市立美術館其生前近四十年(1976-2014)的持續收藏、出自於26位臺灣當代藝術家的創作作品共43件。 另外,也實際一個人走進王德瑜的「No.80-1」的大型作品裡面待了3分鐘,蠻特殊的藝術體驗。 #小中現大
Thumbnail
avatar
偶希都理
2022-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