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得無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畢業一年,我換了4份工作,這是第5份了,正在面試的我,不知所措,我不知道我該面試甚麼職位,中文系走不了專業,只能走其他行業,從補習班行政老師到藥局助理,再走到傳產當生管採購,老實說真的蠻懷疑人生的,我不知道當初投入大量資金讀中文系出來居然是這樣的境遇。
  中文系看似路窄,卻是甚麼都能做,中文系是一種自動會被忽略的科系,也就是在雇主眼中,你就是甚麼都能做甚麼都不能做,從沒有人問過我,你中文系出來怎麼不當老師,新聞傳媒渲染的流浪教師,讓整個社會都知道沒有特留給我們中文系的一條出路,所以我從沒被問過這問題,當然我也不想被問這個問題。
  今天走在工業區裏頭,我真的感覺到那句,一步錯步步錯,很多老闆願意給機會,給著不高的薪資,然後要你甚麼都會,當然我願意學習,但當我在職場看到自己努力學努力做卻不及一個作業員的薪資時,我開始覺得自己連一個作業員都不如,我不知道如何自處,當然也連帶開始我不想再工作上下功夫,我開始擺爛,當然被罵被譙開始不痛不癢,開始逃避負責,開始掩飾過錯,讓錯誤到一發不可收拾時,才上報,這是社會化還是原始人類的本能,我分不清楚,我只知道我從來沒那麼爛過,覺得自己是個爛草莓,大爛人,可是我並不覺得我有錯,因為隔壁的同事也是如此,更資深的同事也是如此,如果這是常態,又為什麼要花22年教育一個孩子,勇於負責承認錯誤?
  我不解這社會跟教育背道而馳的因果關係,我花22年認真學習,用1年讓社會狠狠打臉我,最後用1年的時間打垮22年的人設與價值觀,我開始旁門左道發財,長年不曾工作的父母跟哥哥,開始覺得我惡劣,但你們賺的錢如此乾淨,每月透支,20年前向銀行借的錢依然沒還任何一毛,還開始越貸越多,我不想成為堅守道德底線,最後變成最痛苦的那一方,我不想踏踏實實地賺錢,因為我賺的24K裡頭超額的部分都給我老闆拿去買馬莎拉蒂,一台換過一台,踐踏與剝削著我們這些認真負責的人,然後他們遊走在法律邊緣,賺著一波又一波的錢財,最後我們這些人病了累了,再找新人,這樣他能永續發展,而我成了被吸乾精力的乾屍,這社會告訴我,如果你不為刀俎就是魚肉,我不想被魚肉,所以我不想一步一腳印,我找了一群可能是次文化的人,然後我們開始互利共生,我不知道我會不會成功,但我不會難受到每天下班像要窒息一樣,不想每月發薪水時,看著24K然後扣除一堆帳單,我還要省吃儉用到下次發薪。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劍走偏鋒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老師我喜歡你!」當你對老師說出這句話時,一般的老師該有甚麼反應呢?   
  「老師我喜歡你!」當你對老師說出這句話時,一般的老師該有甚麼反應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我的職務是工程人員,在我前期的工程人員是直接現場處理,後來門市數量快速增加,公司人力無法負荷,改委託外部協力廠商第一線處理,工程人員作驗收管理的工作。我是在這個轉換期間人事異動時進來的,進公司第一天到25年後退休的最後一天,原則上我算是做同一職務沒有變過,也沒升遷、輪調過,可見工作能力之不佳^=^。
Thumbnail
最近對於職涯的一個深刻體悟是如何區分「職涯」與「工作」, 用英文來做區別的話就是Different between Job and Career。 我大學畢業四年左右,在過往找工作的道路上,我從來沒想過「職涯」,眼前只有所謂的「工作」。 因此每次我應徵到了一份新的工作時,我總是抱持著我只是來這裡
Thumbnail
十八歲初次來台求學,在成大中文系和府城的滋養下對台灣好像開始有一點了解。以台南為家的我決定在南部尋覓第一份工作後, 開始踏上了人生第一次的求職之旅。
Thumbnail
我在入職人生第一份全職工作——夢幻的高薪管理顧問職業、在華人擠破頭都想進的新加坡之後,反而陷入巨大的迷茫感。一直以來我都為著「考到好學校,拿到好工作」努力不懈,卻沒有人回答我「得到好工作之後,接下來呢?」
Thumbnail
大學畢業後的故事,挑選一份非常規的工作。從正式員工到年度簽約工作,挑戰自己的穩定性觀念。不確定未來,卻也見到另一種平衡和可能。焦慮不安,卻又充滿期待與挑戰。
Thumbnail
2023年夏天即將從外文系畢業的我,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和大部分的準畢業生一樣感到迷茫...看著身邊的朋友:有些正準備考公務員、有些選擇繼續攻讀研究所、有些跨領域走法或商、有些修過教育學程則決定往教職的方向努力......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尋找工作時的糾結心情,面對兼職和正職的選擇,以及對自媒體的想法和寫作的啟發。
Thumbnail
此文章談及作者30多歲時尋找想要的工作的過程,並分享他在衝突和誤會之後,選擇為自己的人生負責的決定。文章提及了三個不同的面試經驗,表達了對於工作和生活的渴望和挑戰。
從出版社離職之後的我,又開始了求職之路,只是沒想到會這麼艱辛。
Thumbnail
最近朋友想換工作, 但苦於不清楚自己的長處. 出來工作一段日子, 發現愈來愈同代30歲後的打工仔都會陷入職場樽頸, 既不滿意目前的工作, 不是專業人士資格, 但想換工作但是不知道方向, 又或是根本不敢投入轉職市場. 踏入職場接近十年, 有一定資歷和薪金標準, 換工作的成本自然更大, 用行銷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我的職務是工程人員,在我前期的工程人員是直接現場處理,後來門市數量快速增加,公司人力無法負荷,改委託外部協力廠商第一線處理,工程人員作驗收管理的工作。我是在這個轉換期間人事異動時進來的,進公司第一天到25年後退休的最後一天,原則上我算是做同一職務沒有變過,也沒升遷、輪調過,可見工作能力之不佳^=^。
Thumbnail
最近對於職涯的一個深刻體悟是如何區分「職涯」與「工作」, 用英文來做區別的話就是Different between Job and Career。 我大學畢業四年左右,在過往找工作的道路上,我從來沒想過「職涯」,眼前只有所謂的「工作」。 因此每次我應徵到了一份新的工作時,我總是抱持著我只是來這裡
Thumbnail
十八歲初次來台求學,在成大中文系和府城的滋養下對台灣好像開始有一點了解。以台南為家的我決定在南部尋覓第一份工作後, 開始踏上了人生第一次的求職之旅。
Thumbnail
我在入職人生第一份全職工作——夢幻的高薪管理顧問職業、在華人擠破頭都想進的新加坡之後,反而陷入巨大的迷茫感。一直以來我都為著「考到好學校,拿到好工作」努力不懈,卻沒有人回答我「得到好工作之後,接下來呢?」
Thumbnail
大學畢業後的故事,挑選一份非常規的工作。從正式員工到年度簽約工作,挑戰自己的穩定性觀念。不確定未來,卻也見到另一種平衡和可能。焦慮不安,卻又充滿期待與挑戰。
Thumbnail
2023年夏天即將從外文系畢業的我,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和大部分的準畢業生一樣感到迷茫...看著身邊的朋友:有些正準備考公務員、有些選擇繼續攻讀研究所、有些跨領域走法或商、有些修過教育學程則決定往教職的方向努力......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尋找工作時的糾結心情,面對兼職和正職的選擇,以及對自媒體的想法和寫作的啟發。
Thumbnail
此文章談及作者30多歲時尋找想要的工作的過程,並分享他在衝突和誤會之後,選擇為自己的人生負責的決定。文章提及了三個不同的面試經驗,表達了對於工作和生活的渴望和挑戰。
從出版社離職之後的我,又開始了求職之路,只是沒想到會這麼艱辛。
Thumbnail
最近朋友想換工作, 但苦於不清楚自己的長處. 出來工作一段日子, 發現愈來愈同代30歲後的打工仔都會陷入職場樽頸, 既不滿意目前的工作, 不是專業人士資格, 但想換工作但是不知道方向, 又或是根本不敢投入轉職市場. 踏入職場接近十年, 有一定資歷和薪金標準, 換工作的成本自然更大, 用行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