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文章《藍海人生|如何閱讀最有效?》裡有提到,我在入職人生第一份全職工作——夢幻的高薪管理顧問職業、在華人擠破頭都想進的新加坡之後,反而陷入巨大的迷茫感。一直以來我都為著「考到好學校,拿到好工作」努力不懈,卻沒有人回答我「得到好工作之後,接下來呢?」
「我要一直重複一樣的工作30年,直到退休嗎?」這個想法,令我不寒而慄。
不管是大學,還是研究所,我都有大量的自由,去選擇自己想嘗試的東西,我可以一下子去新創體驗扁平公司文化;一下子去大型科技公司體驗系統化管理;或者去種子輪投資基金會體驗挖掘新點子的樂趣。然而,當我徹底固定在一份工作之後,而且甚至還不確定我能否一直喜歡這份工作的情況下,我感覺我把自己提前鎖入了一個牢籠,而這個牢籠還是外人嘖嘖稱羨的——裹著糖衣的牢籠。每當我有想要逃跑的念頭,總會有另一個聲音,不管是外界、還是另一個自己,都不斷提醒我「有多少人想要達到你現在的位置,你還不好好珍惜?」,將我黏住、動彈不得。
我實在太困惑了,一方面覺得自己不懂感恩,另一方面有另一個小人在心中吶喊「這不是我要的人生」。身邊人給不了我解答,我只好走進書店。而轉機,出現在我翻動了《獨立工作者:現在開始為自己工作》這本書。
這本書扭轉了我的觀念,在職場中,我可以不是為了升職加薪的牛馬,而可以是保持「帶薪學習」的心態的獨立工作者。在這個公司壽命可能比人短的時代,我們需要時刻保持警惕——也就是,我們無法長期依賴公司的「居安思危意識」。就算現在所待的公司是時下最熱門的公司,也要警惕科技的快速演變,可能使公司瞬間失勢,而降薪裁員。(別忘了Nokia手機的教訓)
假如脫離公司平台,你就無法發揮能力;脫離公司賦予的title,就無法真正拉到客戶,這些都可能使一個人過於依賴平台,長久下來造成「中年危機」。
聽起來很可怕,卻意外的給了我很大的寬慰,我不用在一家公司待到退休!耶!我可以把當下的職場當成學習的環境,待時機成熟時,再跳到我認為更有挑戰性的地方。
有了這樣的辨別之後,我知道我一定要有意識的培養「帶得走的能力」,不能「被公司平台綁架」。
我依照書中指南,將我的工作職責拆解,並分析每一個工作任務我的喜歡程度,以及影響力大小。我漸漸發現,我喜歡一切能夠展示自己的「創意、想法」的工作,包含非常享受做簡報(因為可以用到審美),以及和客戶做匯報(因為可以展示自己的口才),並且這些任務又是對公司極具重要的;相反地,我非常討厭分析數字,也非常討厭做市場調研,這類後台支持類型的工作。
書中說,你找到自己擅長的東西之後,要爭取職場機會、多加練習,將其轉換成自己無可替代的優勢。
因此,我有意識地鋪陳,每當我在團體會議中獲取到「發言」權,我盡最大程度展現自己的條理分明,將簡報邏輯講的清清楚楚。逐漸的,欣賞我的經理、合夥人看到了我的天賦,開始給予我更多做簡報及匯報的機會。在很多練習之後,天賦逐漸變專長。
這本書也不是盲目勸你辭職,跳槽或創業,而是用《SPJH座標圖》幫助自己找到轉職最佳時間點。
把自己的工作職責拆解,將所有工作內容用兩個維度進行評級,工作適合度:這個工作適合自己的個性嗎?以及工作重要度:這項工作對公司的重要性如何?
我在第一份工作的不同時期做了兩次這個象限表,由第一次較多工作落在壓力區與專案區;到後來由於行業不景氣、經濟下行的關係,工作內容更多的落到了興趣區與雜事區,使我產生轉換跑道和自己嘗試創業的想法。
因此這個象限表不代表只需要做一次,可以隔三差五就拿來衡量目前的工作狀態,選擇相對的應對方案。
雖然離開了前司,但是我和賞識我的經理與合夥人,依然保持著非常良好的關係。那是一份好工作,卻不是「最適合我的工作」。儘管如此,第一份工作讓我更認識自己,也更肯定自己想做的事情、以及適合自己的道路。有時候生命的禮物會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出現:) 謝謝上天給予我的這段經歷。
謝謝看到這裡!我即將出版的生涯首作《在危機中重生:人生的藍海戰略》裡有寫到更詳細關於我如何打破打工人思維的過程。歡迎追蹤我,掌握新書動態。
同時,現在加入我的電子報行列,即附贈我的電子書《如何一年內存下人生第一個100萬:讓我25歲開始嘗試數位遊牧的底氣》 ,請點連結:https://eve-liu.ck.page/944956b1b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