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大個人問題 令你換不到好工作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最近朋友想換工作, 但苦於不清楚自己的長處. 出來工作一段日子, 發現愈來愈同代30歲後的打工仔都會陷入職場樽頸, 既不滿意目前的工作, 不是專業人士資格, 但想換工作但是不知道方向, 又或是根本不敢投入轉職市場.


踏入職場接近十年, 有一定資歷和薪金標準, 換工作的成本自然更大, 用行銷4Ps 去討論的話, 就是競爭力上價錢比不上新人 (price), 工作性質不是完全無可取代 (product), 在業界/公司存在感比較低 (place), 個人特色/形象不明顯 (promotion), 這樣下來很多人只敢望工興嘆, 或是換來換去都一樣.


我們身邊一定有這種人: 對工作不滿, (好像)總是很多不公, 很少機會, 天天提換工作, 結果你派散水餅了, 他還在公司. 我身邊就有人每次在Facebook 上更新動態都會#幾時可換工作, 今年是他在公司第9 年.


造成這種換職和升職困境, 歸納到4個𠩤因:


沒有職業規劃

(針對沒有專業資格, 如X師, XX師之類) 當年畢業出來求職市場, 沒有明確的職業路徑, 可以的選擇也不多(行業不同但性質都差不多), 大家收入差異不大, 求其就找了一份就安定下來, 很大部分都是這樣進入行銷界, 做了幾年下來, 問題來了, 自己明明是行銷人, 但是市場上講的熱門行銷技能好像都不關自己事, 換工作時JD要求的技能大部分都對不上


落入專業資格迷思

獲取一些行業相關專業資格有一定程度上對事業發展有幫助, 什至是必須的. 可是很多人會無限放大預期效益, 投入根本無法取回的成本去爭取專業資格, 進修變成人生安慰劑. 同時, 專業資格日新月異, 讀了也不等於終身保養, 不進(修)則退. 例如十年前的MBA課程不會加入ESG課, 而十年後ESG又是不是足夠/熱門呢?


沒有一技旁身

技能跟學歷和專業資格3者雖有重疊, 先收窄範圍, 這裡技能是指可以實際操作的知識. 例如, 有人可以完成很多digital marketing/電商課程但是完全沒有實操過, 打開Shopify, Facebook, Google Ad一頭霧水. 當然很多當老闆或in-house會覺得可以交給agency, 但是當你對這些平台的功能/更新一無所知的話, 你無法提供獨到的insight, 公司為什麼不直接和agency溝通呢, 又或是請一個人工更化算的人去溝通呢? 除非你的技能就是溝通高手. 軟技能也是技能, 會溝通或是關係好的話也是不可多得的技能. 當然, 學位中學到的理論不是無用, 不過很殘酷的事實是, 亞洲公司或規模較小的公司其實不太重視理論. 之前有看到有人反映某些網上電商課程太深了, 那些學員表示不說套用, 連理解都有困難. 那位講師是MNC的行銷高層, 論工作經驗也很不錯了, 為什麼課程的效果不盡人意呢? 我看到他分享出來的課程內容, 大部分都是理論, 理論很重要很有用, 但對於急於一個人建立電商或是增值自己以換取更好事業發展, 學習理論就不是最快見效的方法了. 某程度上, 這位講師對自己課程定位也不算太精確.


個人定位不明確

說到定位, 就是你跟同事/競爭者有什麼不同, 人無你有? 世上本來沒有不可取代這回事, 而且天外有天, 人外有人, 不求當高手, 但要當下在你身處的環境比別人突出就可以了. 我分享一下親身經歷, 曾經公司請來一位中級管理層, 就叫他B好了, B之前是某機構高層, 這家機構和我們合作關係密切, 公司看中他在前公司的人脈和資源. 這很明顯B的定位就是向現職公司提供前公司的資源吧, 結果他原來一問三不知, 對行銷的技能也只流於吩咐agency工作, 可是現公司用的agency已一直有人跟進, 他整天抱怨, 最後試用期不通過.


綜合而言, 想事業有更好發展, 似乎離不開要有更有意識地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 了解及建立自己的過人之處, 找出你和同事/求職者間的差異, 突圍而出.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Anit Lau @ 網路創業行銷策略 Grow with Anit的沙龍
3會員
6內容數
2023/07/18
Trends在紀錄時間內突破100萬用戶,成為2023年增長最快的應用程式。根據Quiver Quantative的數據顯示,Thread在週一早上早早突破了100萬註冊用戶的大關,快速增長超越了ChatGPT兩個月內達到1億用戶的里程碑。 Thread流行的原因是什麼?
Thumbnail
2023/07/18
Trends在紀錄時間內突破100萬用戶,成為2023年增長最快的應用程式。根據Quiver Quantative的數據顯示,Thread在週一早上早早突破了100萬註冊用戶的大關,快速增長超越了ChatGPT兩個月內達到1億用戶的里程碑。 Thread流行的原因是什麼?
Thumbnail
2023/05/19
Meta 又放招改良廣告轉化率 目前只開放給特定地區的指定客戶試用。不妨期待一下以下功能: Facebook 上直接使用優惠碼 付款提醒 消費者結帳時直接套用優惠碼。如消費者未完成付款,Facebook 會推出提醒。 好處當然是提升銷量。行銷人投放廣告不時面對轉化率低,受眾付款時中途退出。Meta
Thumbnail
2023/05/19
Meta 又放招改良廣告轉化率 目前只開放給特定地區的指定客戶試用。不妨期待一下以下功能: Facebook 上直接使用優惠碼 付款提醒 消費者結帳時直接套用優惠碼。如消費者未完成付款,Facebook 會推出提醒。 好處當然是提升銷量。行銷人投放廣告不時面對轉化率低,受眾付款時中途退出。Meta
Thumbnail
2023/04/21
三星要跟Google分手?轉投Bing的懷抱!自Bing與微軟合作推出Bing Chat後,使用量飆升,DAU沖破百萬,讓Google的龍頭地位岌岌可危。據報導,三星將不再跟Google合作,轉而投向Bing,僅三星合約就價值每年高達30億美元。不過,Google已啟動「Magi專案」,提供更個性化
Thumbnail
2023/04/21
三星要跟Google分手?轉投Bing的懷抱!自Bing與微軟合作推出Bing Chat後,使用量飆升,DAU沖破百萬,讓Google的龍頭地位岌岌可危。據報導,三星將不再跟Google合作,轉而投向Bing,僅三星合約就價值每年高達30億美元。不過,Google已啟動「Magi專案」,提供更個性化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探討雙十一購物節如何從血拼轉為理性補貨,並介紹蝦皮分潤計畫,教你如何透過日常購物累積小額被動收入。文章分享個人購物清單(貓罐頭、Snoopy口罩、康寧杯),並提供詳細的分潤計畫申請步驟與優勢,強調此為零壓力、零門檻的理財新方式。
Thumbnail
探討雙十一購物節如何從血拼轉為理性補貨,並介紹蝦皮分潤計畫,教你如何透過日常購物累積小額被動收入。文章分享個人購物清單(貓罐頭、Snoopy口罩、康寧杯),並提供詳細的分潤計畫申請步驟與優勢,強調此為零壓力、零門檻的理財新方式。
Thumbnail
厭倦了單純消費?這篇文章帶你認識「蝦皮分潤計畫」,將你的購物習慣轉化為額外收入。從德州撲克牌組、實用晒衣架的購物經驗,到雙11購物清單與省錢技巧,作者分享如何利用分潤機制,讓每一筆花費都可能變現,實現「邊買邊賺」的雙贏局面。同時提供註冊指南與網賺優勢,邀請你也一同加入。
Thumbnail
厭倦了單純消費?這篇文章帶你認識「蝦皮分潤計畫」,將你的購物習慣轉化為額外收入。從德州撲克牌組、實用晒衣架的購物經驗,到雙11購物清單與省錢技巧,作者分享如何利用分潤機制,讓每一筆花費都可能變現,實現「邊買邊賺」的雙贏局面。同時提供註冊指南與網賺優勢,邀請你也一同加入。
Thumbnail
一個人走在職涯路上,若遇到困難或迷惘時,有人願意傾聽陪伴,適時引導思考,釐清問題、現況分析、擬定目標及行動方案,相信你會走得更順遂!一直以來,許多朋友找我諮詢的職涯議題,歸納常見三大類型:
Thumbnail
一個人走在職涯路上,若遇到困難或迷惘時,有人願意傾聽陪伴,適時引導思考,釐清問題、現況分析、擬定目標及行動方案,相信你會走得更順遂!一直以來,許多朋友找我諮詢的職涯議題,歸納常見三大類型:
Thumbnail
做職業生涯諮詢久了,無論是中年轉職、提離職都會有一再出現的職涯難題。 完整文章 請按此
Thumbnail
做職業生涯諮詢久了,無論是中年轉職、提離職都會有一再出現的職涯難題。 完整文章 請按此
Thumbnail
當年紀越長、經歷越久的時候,找工作就會變得越來越難,其中不乏年齡歧視的問題。在這樣的困境下,許多人選擇在職場忍耐,而不敢隨便離職。文章中分享了作者對於自己身心症狀、職場困境的掙扎,以及對人生的反思。最後,希望大家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地方,快樂地活著。
Thumbnail
當年紀越長、經歷越久的時候,找工作就會變得越來越難,其中不乏年齡歧視的問題。在這樣的困境下,許多人選擇在職場忍耐,而不敢隨便離職。文章中分享了作者對於自己身心症狀、職場困境的掙扎,以及對人生的反思。最後,希望大家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地方,快樂地活著。
Thumbnail
在競爭激烈的職場環境中,許多年輕人渴望突破職業生涯瓶頸,跨領域轉職成為脫離當前窘境的解決方案。然而,這種轉變也伴隨著職涯定位迷惘、缺乏工作經驗、人脈網絡不足等問題。本文探討如何克服挑戰這三大障礙,幫助欲跨領域轉職的你成功踏上轉型之路,實現跨領域轉職的目標。
Thumbnail
在競爭激烈的職場環境中,許多年輕人渴望突破職業生涯瓶頸,跨領域轉職成為脫離當前窘境的解決方案。然而,這種轉變也伴隨著職涯定位迷惘、缺乏工作經驗、人脈網絡不足等問題。本文探討如何克服挑戰這三大障礙,幫助欲跨領域轉職的你成功踏上轉型之路,實現跨領域轉職的目標。
Thumbnail
轉職只是為轉而轉?如何找到方向?除了轉職有無其他可行的方案? 與本文一起探討如何從自我盤點到探索機會,開啟職業發展新視野。
Thumbnail
轉職只是為轉而轉?如何找到方向?除了轉職有無其他可行的方案? 與本文一起探討如何從自我盤點到探索機會,開啟職業發展新視野。
Thumbnail
在進行職涯轉換的談話中,我收集了一些資訊 離職的原因其實蠻多種的, 有未來發展的/年終不好/我看誰誰不爽/他做的跟狗*樣還比我錢多 因為負債所以需要更多的薪水,我看不到在公司的未來 另外也發現了在公司待得越久3-5年左右,通常是有關【發展】的課題 而3年以下的通常是工作貢獻沒有達到肯定,
Thumbnail
在進行職涯轉換的談話中,我收集了一些資訊 離職的原因其實蠻多種的, 有未來發展的/年終不好/我看誰誰不爽/他做的跟狗*樣還比我錢多 因為負債所以需要更多的薪水,我看不到在公司的未來 另外也發現了在公司待得越久3-5年左右,通常是有關【發展】的課題 而3年以下的通常是工作貢獻沒有達到肯定,
Thumbnail
轉職,是許多人職涯發展路徑的一種選擇。有些人是為了追求理想、更好的機會,也有些人是對現職的不滿,而被當成改變困境的捷徑。 以下跟大家分享常見的轉職迷思,希望能幫助正在考慮轉職的你,可以更清楚地理解轉職的真實面貌。 從薪水的盲目追求、解決問題的過度理想化,到年齡的自我設限,重新省思職業生涯的抉擇。
Thumbnail
轉職,是許多人職涯發展路徑的一種選擇。有些人是為了追求理想、更好的機會,也有些人是對現職的不滿,而被當成改變困境的捷徑。 以下跟大家分享常見的轉職迷思,希望能幫助正在考慮轉職的你,可以更清楚地理解轉職的真實面貌。 從薪水的盲目追求、解決問題的過度理想化,到年齡的自我設限,重新省思職業生涯的抉擇。
Thumbnail
在職場上難免都碰到想要離職的時刻,然而往往很多時候不確定是不是真的該離職,甚至會想要一直待在原公司,畢竟到新的地方還要適應新的環境,難免都會需要不少時間成本 這時候可以透過以下幾點來看自己是真的撐不下去,還是一時碰到撞牆期喔! 第一、在現在的工作是不是可以學到新東西 第一點我覺得是最重要的一點
Thumbnail
在職場上難免都碰到想要離職的時刻,然而往往很多時候不確定是不是真的該離職,甚至會想要一直待在原公司,畢竟到新的地方還要適應新的環境,難免都會需要不少時間成本 這時候可以透過以下幾點來看自己是真的撐不下去,還是一時碰到撞牆期喔! 第一、在現在的工作是不是可以學到新東西 第一點我覺得是最重要的一點
Thumbnail
最近朋友想換工作, 但苦於不清楚自己的長處. 出來工作一段日子, 發現愈來愈同代30歲後的打工仔都會陷入職場樽頸, 既不滿意目前的工作, 不是專業人士資格, 但想換工作但是不知道方向, 又或是根本不敢投入轉職市場. 踏入職場接近十年, 有一定資歷和薪金標準, 換工作的成本自然更大, 用行銷
Thumbnail
最近朋友想換工作, 但苦於不清楚自己的長處. 出來工作一段日子, 發現愈來愈同代30歲後的打工仔都會陷入職場樽頸, 既不滿意目前的工作, 不是專業人士資格, 但想換工作但是不知道方向, 又或是根本不敢投入轉職市場. 踏入職場接近十年, 有一定資歷和薪金標準, 換工作的成本自然更大, 用行銷
Thumbnail
最近在公司內部有兩個難得的輪調機會,兩個職位跟所需技能大相徑庭。在反覆思索這兩個職位的過程中,我找了企業內的經理人、人資、兩邊部門的大主管,甚至是認識多年的知己。 在思考職涯轉換的過程中,連帶思考衍伸了很多職涯上從未思考過的議題。 - 我為什麼想要轉換跑道? - 我想成為怎麼樣的人?我想培養什麼技
Thumbnail
最近在公司內部有兩個難得的輪調機會,兩個職位跟所需技能大相徑庭。在反覆思索這兩個職位的過程中,我找了企業內的經理人、人資、兩邊部門的大主管,甚至是認識多年的知己。 在思考職涯轉換的過程中,連帶思考衍伸了很多職涯上從未思考過的議題。 - 我為什麼想要轉換跑道? - 我想成為怎麼樣的人?我想培養什麼技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