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努力工作賺錢,老了怎麼辦?」游牧人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你用這種生活方式,現在可以,但老了的話怎麼辦?」
以前大人們總是會說,你如果不結婚生小孩又不努力工作賺錢,老了以後就會很可憐,沒有家人照顧你,也沒有人要租房子給你。
但在游牧人生裡,我們可以看到很多住在車上的長者們根本年輕時就很努力的工作,在工廠工作了一輩子,卻因為金融危機或是其他意外,讓許多人的畢生積蓄瞬間化為烏有,辛苦工作了一輩子,老年後還是只能住在車子裡,四處游牧,四處打工。
當越來越多企業開始看到了這群無家長者們的潛力,有工作經驗、肯付出、接受低薪、不需要保險又不需要提供住宿,甚至可以隨時遣散,開始越來越多這樣子的工作機會,讓這些無家長者們開始隨著工作機會游牧,從露營區換到物流倉儲再到果園餐廳或是零售業。
許多無家者真的不是因為不努力工作才沒有家可以住,畢竟那些住在RV裡面的長者們很多都期待著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只因為這些工作機會的收入稍微高了一點。(但還是無法讓他們負擔房租)
然而,如果有辦法負擔房租,或者是有一個自己的家,真的就一定比較好嗎?
我們到底期待著怎麼樣的晚年?
是到處遊山玩水,四處旅遊的自由生活,還是舒適的退休生活,待在家裡面讓孩子或是看護照顧著?
如果是差一點的情形
是到處流浪打工,睡在大賣場停車場的露營車中,還是一個人獨居在家中,唯一期待的是偶爾會來拜訪的社工?
坦白說,也許住在露營車很辛苦,但比起一個人孤獨的生活在大房子裡面,比起在孩子家裡游牧被當皮球傳來傳去,看著孩子為要分得多少遺產吵來吵去。我可能更寧願開著車子到各個地方去做各式各樣的工作討生活,身邊雖然沒有親人,但卻有許多同樣在游牧的夥伴們可以彼此照應。
「你都不會想要體驗一些不一樣的事情嗎?」很多人聽到我不想要賺很多錢的時候,自然的會冒出這樣的問題。
看完游牧人生,我覺得那樣子的退休人生,體驗到的是不是其實比許多退休後舒舒服服的整天躺在家裡看電視的人們還要豐富呢?
游牧並不浪漫,但也不一定悲慘,其實就只是一種選擇而已。
I am not homeless, I am just houseless
我不是無家可歸,我只是沒有房子而已。
什麼叫做家?
有人說,從小生長的地方才是家
有人說,有家人的地方就是家
有人說,有擁抱的地方就是家
有人說,讓你心安的地方就是家
對於你們來說,家是什麼?
而你現在所待的,是家嗎?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554會員
92內容數
如果你期待讓更多有趣的外國旅人到偏鄉去跟學生分享、互動;期待免費商店、共享糧倉及剩食餐廳在台灣各地出現;期待更多國內外用禮物經濟無條件地為人付出的傻瓜故事;或是期待看到我出國時,在世界各地拜訪學校跟組織的故事,歡迎支持這個你想看到的未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楊宗翰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每個人在面臨人生中各式各樣的選擇時,常常都會遇到兩種選擇:「對不起別人」的選擇,跟「對不起自己」的選擇。 然而,絕大部分的台灣人……往往會選擇「對不起自己」的那個選擇,而且還是理所當然的認為自己應該要選擇「對不起自己」。
"If this is a shit job, do it so the others will not have to do." 「如果這是一份爛工作,去把它解決掉,這樣其他人就不用處理這份爛工作了。」 這個標語寫在希臘難民飯店裡面的公共廁所,應該可以說是那一陣子最啟發我的一句話了吧。
「你認識他嗎?」醫生手指著我的鼻子問老爸。 「認識阿。」 「他是你的什麼人?」醫生繼續問。 「....他是我好朋友阿。」我老爸看著我,面帶微笑地回答
我並不是說賺錢不重要,也不是說穩定的工作就會不開心,並不是。 我身邊的朋友們就很清楚地讓我知道,醫生工程師可以很幸福也可以很不幸,無業遊民也可以很幸福或是很不幸,不管你做什麼工作,有著什麼樣的身分,都有可能過得很開心很幸福,也有可能一點都不開心。
我走到了床邊,老爸看到了我,距離上次相見已經快一年了,他一樣露出了親切的笑容,然後問:「你是誰啊?」 「我宗翰阿。」 「喔宗翰齁,對對對,阿你來這裡幹嘛阿?」老爸問。 「來看你啊。」我說。 接著,老爸眼神朝向了天花板,30秒鐘以後,他的眼神回到了我身上,又笑著問:「阿你是誰啊?」
女孩被性侵了不敢告訴別人,男孩在學校被脫褲子拍照也不敢告訴別人,就這樣子被威脅著然後持續被霸凌,類似的事件太多太多了。 有沒有想過?當我們不斷地看見被害人寧願持續地被傷害也不願意求助親友和社會時,這代表著什麼? 代表著:對這些被害人來說,這個社會比加害人恐怖太多了......
每個人在面臨人生中各式各樣的選擇時,常常都會遇到兩種選擇:「對不起別人」的選擇,跟「對不起自己」的選擇。 然而,絕大部分的台灣人……往往會選擇「對不起自己」的那個選擇,而且還是理所當然的認為自己應該要選擇「對不起自己」。
"If this is a shit job, do it so the others will not have to do." 「如果這是一份爛工作,去把它解決掉,這樣其他人就不用處理這份爛工作了。」 這個標語寫在希臘難民飯店裡面的公共廁所,應該可以說是那一陣子最啟發我的一句話了吧。
「你認識他嗎?」醫生手指著我的鼻子問老爸。 「認識阿。」 「他是你的什麼人?」醫生繼續問。 「....他是我好朋友阿。」我老爸看著我,面帶微笑地回答
我並不是說賺錢不重要,也不是說穩定的工作就會不開心,並不是。 我身邊的朋友們就很清楚地讓我知道,醫生工程師可以很幸福也可以很不幸,無業遊民也可以很幸福或是很不幸,不管你做什麼工作,有著什麼樣的身分,都有可能過得很開心很幸福,也有可能一點都不開心。
我走到了床邊,老爸看到了我,距離上次相見已經快一年了,他一樣露出了親切的笑容,然後問:「你是誰啊?」 「我宗翰阿。」 「喔宗翰齁,對對對,阿你來這裡幹嘛阿?」老爸問。 「來看你啊。」我說。 接著,老爸眼神朝向了天花板,30秒鐘以後,他的眼神回到了我身上,又笑著問:「阿你是誰啊?」
女孩被性侵了不敢告訴別人,男孩在學校被脫褲子拍照也不敢告訴別人,就這樣子被威脅著然後持續被霸凌,類似的事件太多太多了。 有沒有想過?當我們不斷地看見被害人寧願持續地被傷害也不願意求助親友和社會時,這代表著什麼? 代表著:對這些被害人來說,這個社會比加害人恐怖太多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嬰兒潮,戰後年輕人數量激增,冷戰壁壘分明到高牆頹圮,無論是對體制的反抗或享受全球化過程的經濟紅利,如今這一代逐漸退休。 童年時經歷貧窮,青少年時看到富裕,成年創業機會很多。他們親身經歷台灣經濟的快速成長,卻也在壯年要跨進中年時,又必須面對台灣經濟進入高原期,體驗產業結構快速變遷。
Thumbnail
 「島內移居」正逐漸形成風潮,相對於過去大家想在退休後到鄉下或理想的城市買塊地,蓋間別墅,現在大家似乎不再執著於置產,其實蓋別墅或買房子卻只有假日去住,也會有問題,變成每次去都要整理打掃,反而享受不到度假的悠哉,在我看來,不如省下蓋別墅的錢,想度假就入住鄉間的民宿更自在、更快樂。
退休後的生活,會是怎樣呢? 幫忙帶孫?現在有補助喔...(微笑) 種些花草樹木,果實,自食其樂,當個開心農夫。 出國旅遊,把握每個行程,出國看看世界,看看人,看看遠在國外的孩子們。 還是遊走在村莊,鎮日無所事事,如果有點錢,喝個酒,賭個錢。 如果你是以上這些人,我覺得吧.....正是退休的
Thumbnail
人的一生平均會搬家幾次呢?有多少人是一輩子在同一個地方出生、長大、老去?沒有離開,是因為選擇留下來,還是被留下來?我翻開《留下來的人》這本書,想藉由觀看他人的經驗,對於我那彷彿紮根樹木離不開土壤的母親,也許能多一些客觀的認識。 也許是大學時期開始多年的北漂生活,對我來說,搬家是一件想做就可以做
鄉下長輩需要長時間的照護,需要提供便利老人家的一些設施,如扶手、安全座椅,保障他們的生活品質和安全。這個文章講述了一位同學準備從教職退休,為了滿足媽媽的希望,蓋大房子讓父母住,並提到了鄉下老人入城的難處。讓人們思考了長輩的生活狀況和需求。
Thumbnail
買房跟租房這兩個方式都有人在過生活,參考新聞,很多人會認為現在不買房子,以後老了租不到房子可以住,但PTT房產板就有一個網友說,老了租不到房子可以搬去安養中心,或住養生村之類的,如果錢不夠多,自己還可以自理就找便宜一點的老人公寓。他認為老了沒地方住只是假議題,只是嚇租房子的人。   如
假如你徹底的掌握了開源與節流,而累積到了退休需要的錢,例如:1500萬,那麼你的退休生活是什麼樣子呢?現在風行的提早退休,是在60歲之前就退休了,那退休生活呢?   一般的上班族想到的,就是旅遊,做自己想做的事,想睡到幾點就睡到幾點,但是這樣的日子能持續多久而不會讓你覺得無聊?所以你必須要找到該
Thumbnail
如果自己這一生過得還可以,工作穩定,身體健康,經濟也過得去,孩子長大各自發展,先生對家庭有責任感,一生不長不短,擁有這麼多,過得這麼舒適,如果對人群沒有一點付出,算不算愧對老天爺對我們的疼惜。 有一位老媽媽,住在北台灣濱海鄉鎮,五十歲那年從公家機關退休,從此投入公益二十五年。老媽媽每天開車為獨
Thumbnail
都市生活的擁擠空間和緊湊步調,讓我們一家六口在2015年底,像逃難似的逃到台東海岸偏鄉,打算永久定居在此。有太多人質疑,在缺乏各樣資源的偏鄉,如何能謀生、孩子如何受到良好的教育、醫療需要如何顧及......習慣都市生活的人,對鄉居生活有種種疑慮和不安。對這些疑問,我沒有標準答案,只有親身體驗的歷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嬰兒潮,戰後年輕人數量激增,冷戰壁壘分明到高牆頹圮,無論是對體制的反抗或享受全球化過程的經濟紅利,如今這一代逐漸退休。 童年時經歷貧窮,青少年時看到富裕,成年創業機會很多。他們親身經歷台灣經濟的快速成長,卻也在壯年要跨進中年時,又必須面對台灣經濟進入高原期,體驗產業結構快速變遷。
Thumbnail
 「島內移居」正逐漸形成風潮,相對於過去大家想在退休後到鄉下或理想的城市買塊地,蓋間別墅,現在大家似乎不再執著於置產,其實蓋別墅或買房子卻只有假日去住,也會有問題,變成每次去都要整理打掃,反而享受不到度假的悠哉,在我看來,不如省下蓋別墅的錢,想度假就入住鄉間的民宿更自在、更快樂。
退休後的生活,會是怎樣呢? 幫忙帶孫?現在有補助喔...(微笑) 種些花草樹木,果實,自食其樂,當個開心農夫。 出國旅遊,把握每個行程,出國看看世界,看看人,看看遠在國外的孩子們。 還是遊走在村莊,鎮日無所事事,如果有點錢,喝個酒,賭個錢。 如果你是以上這些人,我覺得吧.....正是退休的
Thumbnail
人的一生平均會搬家幾次呢?有多少人是一輩子在同一個地方出生、長大、老去?沒有離開,是因為選擇留下來,還是被留下來?我翻開《留下來的人》這本書,想藉由觀看他人的經驗,對於我那彷彿紮根樹木離不開土壤的母親,也許能多一些客觀的認識。 也許是大學時期開始多年的北漂生活,對我來說,搬家是一件想做就可以做
鄉下長輩需要長時間的照護,需要提供便利老人家的一些設施,如扶手、安全座椅,保障他們的生活品質和安全。這個文章講述了一位同學準備從教職退休,為了滿足媽媽的希望,蓋大房子讓父母住,並提到了鄉下老人入城的難處。讓人們思考了長輩的生活狀況和需求。
Thumbnail
買房跟租房這兩個方式都有人在過生活,參考新聞,很多人會認為現在不買房子,以後老了租不到房子可以住,但PTT房產板就有一個網友說,老了租不到房子可以搬去安養中心,或住養生村之類的,如果錢不夠多,自己還可以自理就找便宜一點的老人公寓。他認為老了沒地方住只是假議題,只是嚇租房子的人。   如
假如你徹底的掌握了開源與節流,而累積到了退休需要的錢,例如:1500萬,那麼你的退休生活是什麼樣子呢?現在風行的提早退休,是在60歲之前就退休了,那退休生活呢?   一般的上班族想到的,就是旅遊,做自己想做的事,想睡到幾點就睡到幾點,但是這樣的日子能持續多久而不會讓你覺得無聊?所以你必須要找到該
Thumbnail
如果自己這一生過得還可以,工作穩定,身體健康,經濟也過得去,孩子長大各自發展,先生對家庭有責任感,一生不長不短,擁有這麼多,過得這麼舒適,如果對人群沒有一點付出,算不算愧對老天爺對我們的疼惜。 有一位老媽媽,住在北台灣濱海鄉鎮,五十歲那年從公家機關退休,從此投入公益二十五年。老媽媽每天開車為獨
Thumbnail
都市生活的擁擠空間和緊湊步調,讓我們一家六口在2015年底,像逃難似的逃到台東海岸偏鄉,打算永久定居在此。有太多人質疑,在缺乏各樣資源的偏鄉,如何能謀生、孩子如何受到良好的教育、醫療需要如何顧及......習慣都市生活的人,對鄉居生活有種種疑慮和不安。對這些疑問,我沒有標準答案,只有親身體驗的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