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說書|新的一年要我學會放手?《小紅花》

畫說書|新的一年要我學會放手?《小紅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有幾種繪本,是長大後看更能發現寥寥幾頁中潛藏人生體悟,他不會講高深道理,不會用晦澀難解的語句來說故事,有時反而無聲勝有聲,畫面的力道已有千言萬語,對我來說《小紅花》就是這樣的繪本。

覺得這兩本很適合搭在一起看

覺得這兩本很適合搭在一起看

雖然自己閱讀的繪本數不多,但安哲精細又彷彿真正動畫電影感的畫面著實吸引人。
一位外表有缺陷的女孩與她唯一的好友-小紅花,在看似灰暗混濁的水泥叢林間依存,女孩有了它而不再生活在黑暗裡,然而有一天小紅花消失了,女孩循線到處查找,卻因此掉進了另一座魔幻森林,她將發現她的小紅花其實更有適合生長的地方,而小紅花在此,也茁壯了整座森林的生機。
.
■ 放手是一生總會面對的課題

最近正在看Netflix實境秀《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製作人、同時也是近藤麻理惠的丈夫-川原卓己所寫的《我要的新人生》中講到:「如何讓人生留下剛剛好的東西,讓自己的生活豐盈且幸福。」然而這個「剛剛好」的訣竅,就在於你能勇敢放手。事實上這卻是心態能理解但腦袋緊抓不放的條件,最難放手的,我想就是過去的努力與心愛的事物。小紅花一直是女孩的精神支柱,消失時女孩好不容易尋得後最終卻能放手,不是女孩不再需要它,而是看見小紅花在森林裡能突破盆栽,不斷蔓延,為被遺忘許久的森林再次帶來生機,她理解到,放手與分享,能讓她所珍愛的事物更加璀璨,還為她帶來了更豐盈的愛。

我們都在不同的生命階段遇到需要放手的課題,這也將隨著自己,這個每分每秒都在改變的有機體而隨時轉變,有時機會來了能夠趁勢抓到,有時處在緊繃到極限的壓力或關係中能適時放手,在這中間的平衡沒有絕對,唯獨需要有意識的覺察到自己內心狀態。放手那些已經強留不住的東西,或許更能接受人生新的轉機。


■ 隱藏其中的自然議題
很喜歡那些偷偷搬離盆栽的小精靈,外貌可愛以外,他們或許才是這個世界的真正居民。讓我想到三浦紫苑於《沒有愛的世界》描寫過:「植物沒有語言,甚至沒有氣溫或季節的概念,卻知道春天來了。反觀人類,或許太拘泥於大腦和語言,苦惱和喜悅都出自大腦,因此被大腦左右或也可說正是身為人類才能享受的滋味,但換個角度也堪稱大腦的囚徒。」
自然界自有他們能夠生存的準則,《小紅花》裡不少樹木被砍、只剩底座的畫面,但書裡沒有任何一句必須愛自然的口號,我們卻能清楚感受到這些本來就應該自然活著的生命,不需刻意證明存在的理由。


「小紅花在我這本書裡只是一個象徵,它可以是任何的東西,不論是人、事件、回憶、物品,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朵可以被當作隱喻的小紅花。」


安哲帶來的這本繪本得以讓我們反思自己緊抓不放的所有事物,我們或許都想要更費力的追尋去擁有收穫、然而你的成功不是在於比誰獲得更多,而是你熱愛、而且只有你才會做的事情,這樣的一生或許平淡但也最值得。

raw-image


avatar-img
畫說有一天|閱讀.文學.你我的故事
112會員
115內容數
紀錄最近看完,且好希望讓你們也知道的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一本取材於真人實事,描述二戰時期在巴黎的美國圖書館,是如何在面對戰爭黑暗時堅信閱讀能帶來的希望之光。在風雨欲來,甚至遭納粹佔領巴黎時期,也絕不關閉,將圖書館與閱讀作為僅存的抵抗。然而在書本無邊的故事魅力與時代背景之下,實則包裹著一個個人性的幽暗與複雜。
初讀《婚姻生活》,以為是一對夫妻如何在充滿摩擦生活中理解彼此,進而克服萬難通過考驗的平凡故事。然而書名似乎更著重在後面兩字——生活,就在人生的B面,大家以為婚姻是修成正果的終局後,因為一場意外,驚心動魄地展開了兩人、甚至是我們對於愛情理解的起點。
我們太多時候需要一個因果關係來尋求一個明確的解答,來回答社會上發生過的重大議題,最好這個解答出來也要與我們無關。 為什麼他殺了人?一定是因為錢吧、一定是因為身分卑微被刺激吧、一定是因為家庭問題吧、一定是因為精神有問題吧。 我們到底是想要圖個方便的因果關係?還是讓自己好過點的尋求安慰?
如何影響你的判讀能力,這本書最後引導思考的範例中很觸動我的是:更多的接觸,會帶來親近與友善。 我們是否只愛、只信任自己所理解的人事物?而不理解的東西透過一段距離,讓我們更容易的謾罵與對立。身而為人,我們很容易的能製造出區別,但我們是否能為了不要講求方便將「其他人」在腦中實行惡的豢養?
這本《天才的思考》,記錄吉卜力從無到有、從日本橫掃進世界的代表性動畫背後,不為人知又爆笑的辛酸秘史。如果你的成長過程中有任何一部吉卜力動畫走進你的生活過;或是想了解究竟人稱天才的背後,有什麼樣的缺陷(不是);或是認真一點,想理解「電影製作人」到底在幹嘛,那絕對不可錯過這本書!
三個文本,來自三個看似不相干的故事。一開始本書以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兩種閱讀方式」吸引人的眼球。 讀了之後發現「人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 故事裡面還有故事,打開書,你也彷彿用他人的眼睛窺探,與他們一同進入生命中最久遠的追尋。
一本取材於真人實事,描述二戰時期在巴黎的美國圖書館,是如何在面對戰爭黑暗時堅信閱讀能帶來的希望之光。在風雨欲來,甚至遭納粹佔領巴黎時期,也絕不關閉,將圖書館與閱讀作為僅存的抵抗。然而在書本無邊的故事魅力與時代背景之下,實則包裹著一個個人性的幽暗與複雜。
初讀《婚姻生活》,以為是一對夫妻如何在充滿摩擦生活中理解彼此,進而克服萬難通過考驗的平凡故事。然而書名似乎更著重在後面兩字——生活,就在人生的B面,大家以為婚姻是修成正果的終局後,因為一場意外,驚心動魄地展開了兩人、甚至是我們對於愛情理解的起點。
我們太多時候需要一個因果關係來尋求一個明確的解答,來回答社會上發生過的重大議題,最好這個解答出來也要與我們無關。 為什麼他殺了人?一定是因為錢吧、一定是因為身分卑微被刺激吧、一定是因為家庭問題吧、一定是因為精神有問題吧。 我們到底是想要圖個方便的因果關係?還是讓自己好過點的尋求安慰?
如何影響你的判讀能力,這本書最後引導思考的範例中很觸動我的是:更多的接觸,會帶來親近與友善。 我們是否只愛、只信任自己所理解的人事物?而不理解的東西透過一段距離,讓我們更容易的謾罵與對立。身而為人,我們很容易的能製造出區別,但我們是否能為了不要講求方便將「其他人」在腦中實行惡的豢養?
這本《天才的思考》,記錄吉卜力從無到有、從日本橫掃進世界的代表性動畫背後,不為人知又爆笑的辛酸秘史。如果你的成長過程中有任何一部吉卜力動畫走進你的生活過;或是想了解究竟人稱天才的背後,有什麼樣的缺陷(不是);或是認真一點,想理解「電影製作人」到底在幹嘛,那絕對不可錯過這本書!
三個文本,來自三個看似不相干的故事。一開始本書以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兩種閱讀方式」吸引人的眼球。 讀了之後發現「人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 故事裡面還有故事,打開書,你也彷彿用他人的眼睛窺探,與他們一同進入生命中最久遠的追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