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侍弟兄中最小的一個

2021/12/29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綿羊與山羊 (網絡圖片)
綿羊與羊山的比喻 (馬太福音25:31-46) 是基督徒熟悉的一段比喻,也是耶穌基督被記錄下來的最後一篇門徒訓練講義 (24:4-25:46) 的總結。
綿羊與山羊的比喻是為了方便我們記憶的稱呼,因為綿羊與山羊不是用來解釋整段經文。請不要誣蔑兩種羊的本性,因為綿羊與山羊都是用來獻祭的牲畜,也是猶太人視為潔淨的日常食物。耶穌是說,將來審判的日子來臨,情景就像牧羊人日間照料羊群,無分彼此,但傍晚結束放羊的時候,就要把兩種羊分開,綿羊有天然保暖衣,要安置在較空曠的羊欄,山羊怕冷,要安置在有屏障的羊欄。同一道理,基督徒在主的恩典中經歷人生,最終要在審判台前兩開為被讚賞和被懲罰的兩組。
主耶穌作為審判的主,他採用甚麼標準來論「功」行「賞」呢?王對右邊的說,「因為我餓了,你們給我吃;渴了,你們給我喝;我流浪在外,你們留我住;我赤身露體,你們給我穿;我病了,你們看顧我;我在監獄裏,你們來看我。」 (25:35-36),於是站在右邊的可以領賞。主又對左邊的說,他們沒有做以上的事情,於是受罰。
如何實踐這六項善行,可以有豐富的想像和應用空間。給有需要的人吃與喝,照應他們最基本的生存條件,給流浪者住,給赤身者穿,留給被照顧者的生活尊嚴,探病和探監,無助改變眼前事實,卻給與無助者的心靈安撫。或許每一位基督徒的具體行動都不一樣,但值得留意的,這六項善行都是生活的「小事」,換另一種說法,主耶穌關心我們生活中的信仰表現,不是每一個人都有能力建立一間教會,寫作一本扣人心弦的著作,但每一位基督徒都可以關心身邊的人,按自己的力量向有需要的人伸出援手。
經文給予我們鼓勵,因為主耶穌喜悅我們如此行,把行在小子中最小的一個看為行在主耶穌身上。不過,有時我們會把這種鼓勵過度高舉,反而未能體會經文的原意。聽過這樣的說法,在街上看見一個乞丐,就看見耶穌,就好好接待這位「耶穌」。使用這種說法的人,動機是善良的,也實在有動員力量,但要避免掉進一種思想陷阱,因為要「討好」耶穌,不自覺地把服侍變成一種「功利」手段。
當耶穌宣判後,右邊的反應是驚訝,因為他們根本沒有意識到,他們的行為就等於做在主的身上。左邊的反應同樣是驚訝,因為他們同樣沒有這個意識。他們的反應,說明了他們的服侍不帶有「功利」的目標,沒有機心,而是一種生活態度的流露。
我見過一個年青人在辦公室的走廊經過,那年青人見到一個翻了的廢紙箱,隨即停下來,把廢紙箱扶正,然後把廢物放回箱內。我剛在遠處看見,那年青人根本沒有留意有其他人看見他,也沒有打算讓人看見而獲取稱讚,就完成了他的一個善行。這不過是小事一宗!對,但耶穌正是叫我們如此,在生活中自然流露出信仰所承載的愛。
這些事你們要做在我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當然這不是客觀的量度,於是評估誰人最飢餓才給他一碗飯,誰人最孤單寂寞才探訪他。弟兄中最少的一個,可以解作身邊有需要的人,是「誰是我的鄰舍」的另一種問法。此外,我個人認為,這個「小」也可以解作最沒有「利益」關係的一個。
記得某一天,一位朋友向我打聽我家附近的餐廳的評價,這一家的食物是否太油膩,那一家的服務是否太差勁。我笑問他為甚麼做市場調查,原來那位朋友準備請客,招待他第一次見面的未來外母。試想,善待一位與我們關係密切,甚或影響我們生活順逆的人物,我們自然會提高意識,刻意做到最好。但弟兄中最小的一個,就是那些無助於你我建立「成就」的那一位,如果我們也能讓那位小子感受到從我們行動中的愛心,或許最合理的解說,就是信仰的自然流露。
從大段落來理解。綿羊與山羊的比喻是耶穌門徒訓練的總結,緊接三個比喻之後,包括忠心與不忠心的僕人 (24:45-51),十個迎接新郎的童女 (25:1-13),三位按才受託的僕人 (25:14-30),鼓勵門徒在末世下的生活態度。
綿羊與山羊的比喻,總結了甚麼是末世中的警醒。警醒不是撐開雙眼去防範這個世界 (當然需要),而是在生活中好好活出基督徒的生命素質,即使是身邊的一個小子,也從我們的接待中,得到照應,得到尊嚴,得到安撫,得到從信仰而來的愛。那麼,主耶穌任何一天回來也沒有影響,因為我們就是如此生活。
19會員
85內容數
從中國歷史科老師的崗位退下來,一直有總結多年工作的心願,於是構思了這個看起來有點怪的主題,「退一步… 學習中國歷史」。「退一步」,意思是從純功利的學習模式後退一步,讓自己的目光開闊一點,在滿足考試基本要求的同時,稍微觸摸多一點歷史學習的味道。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