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 遊學真的不值得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不管是出國留學,遊學之類的只要有機會中期或是長期待在國外,體驗不同台灣的風土民情,相信都是有其價值,只是那個「價值」不一定能量化成世界共通的單位,就是「錢」。

拿我當例子好了,當初高中想學美術,家裡不准,大學學設計,也常有人說學設計會餓死,直到我到日本學了設計,那時候在台灣美術班的老師也說「去外國留學的花費,你知道回台灣要做設計多久才賺的回來嗎?」這些話常聽到,不過我的回答永遠只有一句:「我只是花錢學了自己喜歡的東西,就算賺不回來,光在這段時間能有這份體驗就很值得了。」一直以來我不會念書,設計也不是很厲害,就靠著一張嘴唬爛。但是我畫畫的時候,做東西的時候很快樂,這點絕對不假。人生除了吃喝拉撒,盡一些義務以外,還有什麼比快樂更重要?

就說說在日本看到的吧!遊學或是留學有什麼好處?就分幾點說明吧!

語言上的進步

出國不管多或少,一定都用得到外語,當然我也遇過來好幾年日文也講得一樣鳥的人,不過相信要是他沒出國應該講得更爛。雖然進步程度因人而異,不過一定是會進步的。另外跟中國人或其他華人講話要不要學?以為大家都講中文所以就可以溝通嗎?這點大錯特錯了!中國人講的很多話跟台灣人理解的意義相去甚遠,所以要是出國可以學會聽懂中國人的話中話,那也算值回票價了。

學會自己處理各種事

在台灣的時候相信大學時代很多人也自己經歷過找房子,繳水電網路之類的事,但是出國留學(遊學我不知道),找房子學校不講,可能連網路水電都要重新辦理,在過程中不敢說成長,但一定是場難忘的冒險。

在交流中讓自己成長

在台灣大家接觸到的大概都是同溫層,學校裡外認識的朋友,大概思想都不會偏差太多。當過兵的男生,相信一定有過一次同溫層外的洗禮。而出國之後各種國家,用各種方法來的人都有,那種洗禮衝擊更大。有人可能會說出國整天跟華人混在一起也沒用,不過大家有沒有想過其實「中國人」或其他華人對我們來說也是外國人呢?只要活在世界上,實際去了解,比只能透過網路或新聞來認識強過N百倍。更不用說將來若有機會合作一起做一些事,更是寶貴。

用不一樣的觀點反思自己在台灣的成長過程甚至家庭問題

有一陣子在網路上常看到有人說「反觀台灣」。反觀反觀,到底怎樣反觀?看了新聞就可以反觀嗎?還是上網看看就可以反觀?每件事跟每個國家都有不同的面,出國以後了解更多,相信「反觀」的深度一定強過只看新聞的人。對家庭,或是生涯規劃方面,也可以更冷靜的站在客觀角度思考該怎麼走下一步。

多一件事可以說嘴

應該很多人覺得這點很廢,但是其實我覺得根本值回票價XD

只要出過國,不管待的長短,在國外多屌或是多廢,回台灣在很多場合裡你就會自動被分類在「有出國過」那類。就像大家常說的「台大最後一名畢業還是台大」一樣的道理,在某些場合發言就會被莫名的尊重。

結論

錢賺了就是要來花的。值不值得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把尺,要是有機會,年輕時出國走走看看,就算花了那筆錢賺不回來,

在那個年紀能有那樣的經歷,它的價值我覺得遠超過其他一切。人生就是一條從生到死的單行道,怎麼讓過程燦爛就是我們人類該做的,不是嗎?


※原文撰寫於2018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詩言詩語-avatar-img
2022/05/24
在海外待過不一定很厲害,但一定會學到什麼~
東京裏物語-avatar-img
發文者
2022/05/28
體驗對我們的人生來說是是無價的啊
avatar-img
東京裏物語
36.2K會員
256內容數
關注日本新聞、社群營造、台日中美關係的沙龍,偶爾也有一些筆者在日本的生活雜記與場域營造心得。
東京裏物語的其他內容
2025/04/20
這篇文章探討社群經營的挑戰與價值,作者分享自身經驗,說明社群的本質在於解決問題與獲取利益,並探討如何建立一個理想的社群,讓成員獲得幸福感和歸屬感。文章以作者在日本經營臺灣人社群的經驗為例,分析不同社群的差異,以及建立社群所面臨的困境與策略。
Thumbnail
2025/04/20
這篇文章探討社群經營的挑戰與價值,作者分享自身經驗,說明社群的本質在於解決問題與獲取利益,並探討如何建立一個理想的社群,讓成員獲得幸福感和歸屬感。文章以作者在日本經營臺灣人社群的經驗為例,分析不同社群的差異,以及建立社群所面臨的困境與策略。
Thumbnail
2025/04/05
在35至64歲的工作年齡層中,選擇獨居的「中年單身者」正在增加。特別是在東京都心部,這一群體佔據了約三成的人口。獨居雖然能享受自由的生活,但也伴隨著孤獨的風險。要怎麼在活得更像自已時,同時減少這些風險呢?
2025/04/05
在35至64歲的工作年齡層中,選擇獨居的「中年單身者」正在增加。特別是在東京都心部,這一群體佔據了約三成的人口。獨居雖然能享受自由的生活,但也伴隨著孤獨的風險。要怎麼在活得更像自已時,同時減少這些風險呢?
2025/04/04
從某個無聊的夜晚開始 2024年我的人生失去了主動權。 雖然這件事好像也不是一兩天的事了,但在年5月中感覺狀況越趨惡化。 主要原因是源自於2021開始的身體狀況不適,在台灣日本接受一堆檢查,甚至還動了手術後,狀況沒有顯著改善;在躺著、坐著都不舒服的狀態下,我開始無法在書桌或辦公桌前久坐,就在那
Thumbnail
2025/04/04
從某個無聊的夜晚開始 2024年我的人生失去了主動權。 雖然這件事好像也不是一兩天的事了,但在年5月中感覺狀況越趨惡化。 主要原因是源自於2021開始的身體狀況不適,在台灣日本接受一堆檢查,甚至還動了手術後,狀況沒有顯著改善;在躺著、坐著都不舒服的狀態下,我開始無法在書桌或辦公桌前久坐,就在那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不是所有人都能找到賭上人生的夢想,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活用才能去工作。自身的價值不會因此而改變,也不會被束縛……不勉強自己才是最重要的,現在的我是這麼想的。然後擁有了夢想再去實現,在那之後會看到真正的地獄……。」(節錄自漫畫-能幹貓咪今天也憂鬱)
Thumbnail
不是所有人都能找到賭上人生的夢想,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活用才能去工作。自身的價值不會因此而改變,也不會被束縛……不勉強自己才是最重要的,現在的我是這麼想的。然後擁有了夢想再去實現,在那之後會看到真正的地獄……。」(節錄自漫畫-能幹貓咪今天也憂鬱)
Thumbnail
面對全球化的挑戰,台灣的學子紛紛選擇出國留學,打開自己更多未來職涯機會。然而,在大家鼓吹「去去去,去美國」的同時,台灣學子有認真想過出國後面對的挑戰與未知嗎?出國後真的能夠一帆風順嗎?或者有想過自己出國留學要的是什麼呢?
Thumbnail
面對全球化的挑戰,台灣的學子紛紛選擇出國留學,打開自己更多未來職涯機會。然而,在大家鼓吹「去去去,去美國」的同時,台灣學子有認真想過出國後面對的挑戰與未知嗎?出國後真的能夠一帆風順嗎?或者有想過自己出國留學要的是什麼呢?
Thumbnail
我對留學的看法&做選擇的實用方法 之前不管是在講座活動、創作者聚會或IG,都有許多人對於出國念插畫這件事充滿好奇甚至猶豫不決,這些問題通常包含以下幾種: · 想當插畫家要不要出國唸書? · 要怎麼學習創作繪本? · 學插畫畢業後怎麼找工作? · 怎麼知道出國適不適合我? · 要不要辭職出國唸書?
Thumbnail
我對留學的看法&做選擇的實用方法 之前不管是在講座活動、創作者聚會或IG,都有許多人對於出國念插畫這件事充滿好奇甚至猶豫不決,這些問題通常包含以下幾種: · 想當插畫家要不要出國唸書? · 要怎麼學習創作繪本? · 學插畫畢業後怎麼找工作? · 怎麼知道出國適不適合我? · 要不要辭職出國唸書?
Thumbnail
我記得在我畢業後去日本工作 然後再幾年後回到台灣時,跟一位台大畢業的朋友見了面。 在他的既定印象裡,剛畢業去國外一定就是像澳洲農場那樣,做一些粗活,也學不到什麼技能,不過能賺到點錢,頂多是這樣的程度。 我都還沒開口分享我在日本做什麼工作,他就劈頭斷定日本一定也是差不了多少。 我心想,也許有幾個可能
Thumbnail
我記得在我畢業後去日本工作 然後再幾年後回到台灣時,跟一位台大畢業的朋友見了面。 在他的既定印象裡,剛畢業去國外一定就是像澳洲農場那樣,做一些粗活,也學不到什麼技能,不過能賺到點錢,頂多是這樣的程度。 我都還沒開口分享我在日本做什麼工作,他就劈頭斷定日本一定也是差不了多少。 我心想,也許有幾個可能
Thumbnail
不管是出國留學,遊學之類的只要有機會中期或是長期待在國外,體驗不同台灣的風土民情,相信都是有其價值,只是那個「價值」不一定能量化成世界共通的單位。
Thumbnail
不管是出國留學,遊學之類的只要有機會中期或是長期待在國外,體驗不同台灣的風土民情,相信都是有其價值,只是那個「價值」不一定能量化成世界共通的單位。
Thumbnail
而如果出發的動機往往是對世界的好奇心,對碰撞不同生命價值觀的期待,對崩壞自己三觀的渴望,對重塑三觀的盼望,對陌生人生命軌跡的好奇,對野生動物的喜愛,對這世界還有一點人性關懷,對這世界還有一點信念,那麼就會得到更多。
Thumbnail
而如果出發的動機往往是對世界的好奇心,對碰撞不同生命價值觀的期待,對崩壞自己三觀的渴望,對重塑三觀的盼望,對陌生人生命軌跡的好奇,對野生動物的喜愛,對這世界還有一點人性關懷,對這世界還有一點信念,那麼就會得到更多。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