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方格精選

釀影評|她有一個從不敲門的父親──《鈦》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法國新銳導演茱莉亞迪古何諾(Julia Ducournau)首部長片《肉獄》(Raw)將青春成長故事融合食肉癖類型,當年在坎城影展影評人週首映後,口碑暴漲;今年新片《鈦》(Titane)以「鈦金屬」概念出發,將戀物癖、謀殺、驚悚等類型元素融入青春成長電影框架中,其中跟「車」上床、懷上了「車」的孩子的設定,更是在類型電影史中前所未見。本片勇奪坎城影展金棕櫚,掀起討論熱潮。

其實,「身體恐怖」(Body Horror)的挑釁視覺語言,我們早在大衛柯能堡(David Cronenberg)的經典《超速性追緝》(Crash)見識過極緻的機械戀物癖,以及其能帶來的浪漫可能。對我來說,《鈦》的優點不只在「新」,而是導演茱莉亞把「人」與「物」的「性」、「愛」、「死」,容納在「成為母親」的敘事中,而「跟車子上床」僅僅是輕描淡寫的「功能性情節」。「性」的張力無所不在,而且緊緊地扣連著「母職」的論題,更在故事尾聲昇華到何為「親職」的論證。「懷上了『車』的孩子」這肯定是早被某部 B 級片拍過了,但《鈦》確實在情節設計上有震撼影史的突破。

導演茱莉亞迪古何諾

導演茱莉亞迪古何諾

拓展「肉體恐怖」(Body horror)類型內涵

其實茱莉亞迪古何諾(Julia Ducournau)的首部短片《Junior》,就已奠定她的「肉體恐怖」(Body horror)類型片風格,這部短片是她目前不多的作品中最純情的一部成長故事:發生在現代法國小鎮,即將步入青春期的異性戀女孩,她常常不舒服,時常「脫皮」。導演透過具現化「脫皮」的身體感,以大量特寫細節描繪青春青澀與成長的痛楚;再透過換演員,讓女主角「一夕長大」,小女孩心靈被裝到大女孩身體裡面。

其實,茱莉亞迪古何諾目前的三部作品都有「裝在一個不舒服的身體」這樣的想法,而這樣的情境可能發生在任何性別、性向、時代、地域。

2011 年,《Junior》入圍坎城影展影評人週短片競賽,十年後《鈦》(Titane)入圍坎城影展正式競賽,更一舉拿下最佳影片金棕櫚。儘管法語電影向來不乏「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傑作,《鈦》獨特的性別觀點仍然震撼影壇。影評褒貶不一,卻一致認同《鈦》對向來陽剛的「類型」電影史帶來的突破與貢獻。

筆者以為,本片能夠同時兼顧「類型」、「性別」、「青春」三種面向,還同時將三者都推進到最新穎的位置。「類型」、「性別」、「青春」看似是多數電影的主題,但放眼法國電影,甚至世界電影,新銳作者電影語言浮泛濫觴,在深度上,能三者兼顧其二已屬難能可貴,況且還不一定能有這麼優異的視覺完成度與敘事細膩度。面面俱到、且面面都有優異的高超完成度,是《鈦》拿下大獎的原因。

raw-image

電影的故事從「男人婆」(Tomboy)艾利西亞還是叛逆的小女孩說起,她的醫生父親曾經因為她在他開車時吵鬧,而釀成一場甚至危及性命的意外車禍。從此,冷漠的父親更加冷漠,而艾利西亞破裂的頭骨被植入了一塊「鈦」,然後開始愛上了金屬。金屬宛若隱喻著「死亡」。

艾利西亞成年之後,在車展會場當舞孃,在深夜的展場,跟「車」上床。車,金屬,與死亡,這組意象這時候成為「性」場面的主角,也成為導演茱莉亞帶出女性主體的手段。「性與死」,都只是「懷」上車之子的前情。

而本來就有殺人衝動、慾望的艾利西亞,更加暴躁、變本加厲,犯下多起殺人罪、被通緝,在機場差點逃不過警察法眼。看到機場四處遍佈的警察,以及失蹤孩童的尋人啟示,她靈機一動,偽裝成男生,卻意外被消防隊隊長文森(知名法國演員文森林頓飾)認作失蹤多年的「兒子」阿德里安。文森的兒子失蹤十年,當一個鼻青臉腫的「男孩」出現在機場警局,他義無反顧,甚至拒絕驗 DNA,只為了能終結惡夢,迎向等待已久的父子團聚。文森的「惡夢」終於結束了嗎?

當艾莉西亞住進「兒子」的房間,隨著她肚子中的「孩子」越來越大,她每天總是需要把束帶脫下,偏偏「父親」文森總不敲門。這是我最喜歡《鈦》的部分:不敲門的父親,其實這就是《鈦》的核心。

raw-image

她有一個從不敲門的父親

「因為你有你的人生我有我的旅程
在前方還有等著你的人
你會哭會笑會愛會傷神
你會不會敲我的門」
—葉倩文〈愛的可能〉

筆者在看《鈦》的時候一直想到葉倩文這首〈愛的可能〉。什麼是「愛的可能」呢?對《鈦》的文森,和扮作「阿德里安」的艾利西亞來說,都是找到那個願意「敲你的門」的人。門,是心門。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4582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釀電影:專為影癡而生的媒體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釀電影,啜一口電影的美好。
4.8K會員
2.0K內容數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2025/04/20
《猜火車》就像人們站在月台,看一列列火車進站、離站,卻從未真正踏上任何一班。他們只是站在原地,任由一切呼嘯而去。選擇毒品、逃亡、背叛,人生看似掌握在手中,實則不過是在一次次的選擇裡,繼續固守著新的執迷——Choose Life,到底是選擇了生活,還是選擇了體面的虛無?又或者,兩者自始至終是一體兩面?
Thumbnail
2025/04/20
《猜火車》就像人們站在月台,看一列列火車進站、離站,卻從未真正踏上任何一班。他們只是站在原地,任由一切呼嘯而去。選擇毒品、逃亡、背叛,人生看似掌握在手中,實則不過是在一次次的選擇裡,繼續固守著新的執迷——Choose Life,到底是選擇了生活,還是選擇了體面的虛無?又或者,兩者自始至終是一體兩面?
Thumbnail
2025/04/18
瑞典裔導演馬格努斯・馮・霍恩以《帶針的女孩》,藉由「女巫」元素發展出社會寫實的恐怖類型電影,除了成功地以古喻今,以黑暗童話故事讓觀眾反思現今在各國依舊是切割政治族群的墮胎議題,更直指川普 2.0 時代再次串連的父權體制「傳統」下,積極背離厭女社會的「女巫」,實為令父權恐懼,為女性自我賦權的化身。
Thumbnail
2025/04/18
瑞典裔導演馬格努斯・馮・霍恩以《帶針的女孩》,藉由「女巫」元素發展出社會寫實的恐怖類型電影,除了成功地以古喻今,以黑暗童話故事讓觀眾反思現今在各國依舊是切割政治族群的墮胎議題,更直指川普 2.0 時代再次串連的父權體制「傳統」下,積極背離厭女社會的「女巫」,實為令父權恐懼,為女性自我賦權的化身。
Thumbnail
2025/04/17
《錄影帶謀殺案》是一則關於觀看暴力與慾望塑形的寓言。男性在其中成為受難者,凝視的權力回到自身,引發對父權位置的裂解式自覺,而這不只是對色情與影像暴力的控訴,更揭露觀看本身的暴力結構。身體在性別與媒介交織下不再承載慾望,而成為符號暴力的現場;其崩解,是讓男性親歷自我幻象崩潰的女性主義式反擊。
Thumbnail
2025/04/17
《錄影帶謀殺案》是一則關於觀看暴力與慾望塑形的寓言。男性在其中成為受難者,凝視的權力回到自身,引發對父權位置的裂解式自覺,而這不只是對色情與影像暴力的控訴,更揭露觀看本身的暴力結構。身體在性別與媒介交織下不再承載慾望,而成為符號暴力的現場;其崩解,是讓男性親歷自我幻象崩潰的女性主義式反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為什麼有些人會對恐怖片如此著迷?有種說法強化了銀幕之於觀眾的存在:不論情節怎麼刺激心理所能承受的極限,卻因為潛意識明白自己當下並不存在這樣的威脅,如此的安全感也才能讓人們盡情「享受」恐怖的樂趣;這個說法將角色與觀眾分隔成明確的「彼」與「此」,無論如何,我們看的是他者犯險、受虐甚至死亡,然而「肉體恐怖
Thumbnail
為什麼有些人會對恐怖片如此著迷?有種說法強化了銀幕之於觀眾的存在:不論情節怎麼刺激心理所能承受的極限,卻因為潛意識明白自己當下並不存在這樣的威脅,如此的安全感也才能讓人們盡情「享受」恐怖的樂趣;這個說法將角色與觀眾分隔成明確的「彼」與「此」,無論如何,我們看的是他者犯險、受虐甚至死亡,然而「肉體恐怖
Thumbnail
我其實沒有很能看肉體恐怖,但鈦真的很好看唉。看到採訪說導演將電影視為接近希臘史詩、聖經故事的「神話」,電影裡充斥各式各樣的符號,扁平的二元符號、符號與符號之間的對立與連結,甚至超越,這些讓這電影變得豐富之外,也讓電影變得很適合拿來文本分析。
Thumbnail
我其實沒有很能看肉體恐怖,但鈦真的很好看唉。看到採訪說導演將電影視為接近希臘史詩、聖經故事的「神話」,電影裡充斥各式各樣的符號,扁平的二元符號、符號與符號之間的對立與連結,甚至超越,這些讓這電影變得豐富之外,也讓電影變得很適合拿來文本分析。
Thumbnail
整體而言,在動員「賽博格」、「角色扮演」、「扮裝」渴望與酷兒結盟,卻終究只能無限上綱愛來遮盲的情況下,說《鈦》只成就了一部宣導「不要變鈦/態,乖乖變人」的護家盟式論述都不為過。而「變人」作為家庭安全網對「叛逆份子」矯正、再教育功能的宣示在《肉獄》也似曾相識,差別僅僅是「人/獸」與「人/機」⋯⋯
Thumbnail
整體而言,在動員「賽博格」、「角色扮演」、「扮裝」渴望與酷兒結盟,卻終究只能無限上綱愛來遮盲的情況下,說《鈦》只成就了一部宣導「不要變鈦/態,乖乖變人」的護家盟式論述都不為過。而「變人」作為家庭安全網對「叛逆份子」矯正、再教育功能的宣示在《肉獄》也似曾相識,差別僅僅是「人/獸」與「人/機」⋯⋯
Thumbnail
鈦,重量輕、強度高、耐酸鹼和極端溫度,而且對人來說,無毒、相容,相當適合植入體內當成「義體」。引發各界議論的法國片《鈦》,以這同名金屬為核心、以安上義體的半生化人為主角,迴旋出一部熔煉恐怖、科幻、異色於一爐,「人車戀」與「生化寶寶」並陳的驚世故事!
Thumbnail
鈦,重量輕、強度高、耐酸鹼和極端溫度,而且對人來說,無毒、相容,相當適合植入體內當成「義體」。引發各界議論的法國片《鈦》,以這同名金屬為核心、以安上義體的半生化人為主角,迴旋出一部熔煉恐怖、科幻、異色於一爐,「人車戀」與「生化寶寶」並陳的驚世故事!
Thumbnail
人性的希望在於不斷奔向、擁抱新的「變鈦」、新的可能,迪古何諾的電影裡令人著迷的類型混搭、多變風格、繁雜主題亦可作如是觀。 文首提到的獲獎詞中,有關完美與不完美的辯證在這裡得到了解答:生命不是為了完美而創造,而是因為不懈的創造才完美,電影亦然。
Thumbnail
人性的希望在於不斷奔向、擁抱新的「變鈦」、新的可能,迪古何諾的電影裡令人著迷的類型混搭、多變風格、繁雜主題亦可作如是觀。 文首提到的獲獎詞中,有關完美與不完美的辯證在這裡得到了解答:生命不是為了完美而創造,而是因為不懈的創造才完美,電影亦然。
Thumbnail
從《Junior》撕去表皮的女孩,《肉獄》發狂啃食指頭的少女,到《鈦》裡裡外外受盡摧殘直奔死亡的女人,向來用拳拳到肉的痛楚回應身體、家庭與社會的迪古何諾,居然用一個最矛盾的載體和最極端的情感聯繫,迎來與家人的和解,以及從未說出口、最祥和的「愛」。所以說《鈦》挑釁嗎?毀三觀嗎?我倒覺得以其創作軌跡而言
Thumbnail
從《Junior》撕去表皮的女孩,《肉獄》發狂啃食指頭的少女,到《鈦》裡裡外外受盡摧殘直奔死亡的女人,向來用拳拳到肉的痛楚回應身體、家庭與社會的迪古何諾,居然用一個最矛盾的載體和最極端的情感聯繫,迎來與家人的和解,以及從未說出口、最祥和的「愛」。所以說《鈦》挑釁嗎?毀三觀嗎?我倒覺得以其創作軌跡而言
Thumbnail
「因為你有你的人生我有我的旅程/在前方還有等著你的人/你會哭會笑會愛會傷神/你會不會敲我的門」——筆者在看《鈦》的時候一直想到葉倩文這首〈愛的可能〉。什麼是「愛的可能」呢?對《鈦》的文森,和扮作「阿德里安」的艾利西亞來說,都是找到那個願意「敲你的門」的人。門,是心門。
Thumbnail
「因為你有你的人生我有我的旅程/在前方還有等著你的人/你會哭會笑會愛會傷神/你會不會敲我的門」——筆者在看《鈦》的時候一直想到葉倩文這首〈愛的可能〉。什麼是「愛的可能」呢?對《鈦》的文森,和扮作「阿德里安」的艾利西亞來說,都是找到那個願意「敲你的門」的人。門,是心門。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