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在臉書看到一篇親子教育文,發文的人是《戀家小舖》的創辦人。
文章如下: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4682492371765226&id=100000135296347
這讓我反思了自己求學的歷程。
在我國小時期,學校排座號的方式,是用「年紀」來排順序,也就是年紀愈大的,座號就愈前面,高中低年級因為會重新分班,因此座號也會重分一次。
拜我身為九月寶寶的身份,整個國小六年,我的座號都是「1號」。
雖然不管什麼測驗、繳資料、打針、檢查都會是我當第一個,但也覺得「1」有種炫燿感。
曾經小三月考時,我第一次考到了前三名,那時我才知道:「欸,我好像可以考得不錯耶!」
從那個階段開始,我會去特別放重心在學業跟排名上,以獲得成就感。
拜父母會讓我放學後到安親班做課輔,隨著老師們的加強,到了高年級時,我常常能在前幾名徘徊,那時會覺得自己很厲害,甚至有點自負。
當然隨著畢業到國中後,我就開始明白到天外有人,經過幾次月考後,我意識到其實自己沒什麼了不起。
現在回頭來看,就如文中《戀家小舖》的創辦人所說的,當年的我倚靠的可能就是我那比別人多長的年紀,但隨著年紀愈長,這份優勢也會趨於平淡。
寫到這邊,突然想起以前看過的一個研究,人當年紀越來越大時,總會覺得時間過得很快,今年過完,馬上又是新的一年,讓自己不禁感嘆,又一年過去,自己又老了一歲。
相比自己還是小孩時,總會覺得一年有好長,甚至下課的20分鐘,還夠大家從教室跑到操場打一場躲避球,再衝回教室上課,而現在20分鐘,可能連滑個手機都不夠。
後來專家提出一個合理的解釋,小時候的我們之所以覺得時間很長,是因為一年的時間,佔我們有意識的人生中很長;但年紀愈長,一年的時間會佔生命中愈來愈短。
類似只有10塊錢時,你會覺得1元很多,因為那佔了10分之1,當你有了50塊時,1塊錢的份量,就只剩50分之1,都是1塊錢,「存在感的份量」就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