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任光潁
制度的爭議下,所影響的是數萬名居民的未來生活。
同樣是面對尚存有諸多疑慮的土地徵收計畫,非政府組織與當地居民的抗議焦點其實有著些許出入:非政府組織將爭議集中於徵收計畫本身的合憲性與程序正義,最近更成功提起了多個行政訴訟,訴請法院撤銷徵收處分[註1];相對地,當地居民大多不直接對政府的開發建設作出抗爭,而是將爭論焦點主要放在土地被徵收後能夠拿到的補償金數額。前者著重於前端的政策制定面,後者則是專注在後端的補償正義面,更強調現實生存權的保障。
確實,在程序與決策的法律爭議之餘,航空城土地徵收計畫中,仍不可否認地,存在不少蘊含當地發展脈絡的現實因素應該被看見,因此,本專題親自造訪了徵收計畫中,唯一被全部徵收的竹圍里,並訪談計畫中的被徵收戶,希望看見計畫的「徵」點之外,居民的實際經驗與感受。
▍ 林素幸教練
林教練是竹圍里的居民,目前在新店的一間高爾夫球場擔任教練,每天從竹圍通勤至台北上班。從國中就搬至竹圍居住的她,在當地已生活了40餘年,對林教練而言,竹圍除了承載她從小到大成長的記憶之外,當地恬靜閒適的生活氛圍也是她十分喜歡的地方,原先更預計未來要在此度過退休生活。
不過,這樣的規劃在政府的土地徵收處分下達後,顯然難以實現,雖然教練並未有意直接違抗政府的命令,然而,從獲知消息到補償措施安排的過程中,面對各種環節皆欠缺明確完善規劃的狀況,都讓她頻頻在言談中透露出自己的無奈。
|程序問題——從人民決策到政府政策的未知
航空城計畫在十多年前就已經被提出,然而,一直到2020年的11月,政府才發布徵收範圍公告,隨即將公文寄至受影響戶家中,寫著補助款金額與搬遷期限,要求大家在一個月內簽署同意書與決定補償方式[註2]。據林教練所言,雖然周遭居民普遍都做好了土地未來會被徵收的心理建設,但在資訊的缺乏與決策時間限縮的狀況下,要居民在這樣的劣勢中,做出攸關自己下半輩子生活條件的決定,簡直是強人所難。
- 賣地:直接依徵收土地面積換算受領補償金
- 換地:向政府申請徵收後可供建築的土地折抵補償金。
政府資訊的不透明性加深了居民做出選擇的難度。在補償方面,始終以「官民合作」作為賣點的區段徵收,其獨有的「換地」補償方式卻讓人摸不著頭緒,究竟會換到什麼地?換到的地會在哪裡?這些必要資訊連相關政府官員也未能清楚向居民保證,居民的決策依據並無可靠官方保證,僅能依小道消息決定是否冒險。此外,「先建後拆」同時也是政府在本次徵收計畫中,一再強調會給予受影響戶的保障,然而「先建」的安置住宅在哪裡?具體而言目前進度如何?未來又會如何運行?看似分離的計畫進程,實際上都在土地徵收中,一環扣著一環地影響下一步要怎麼走。
另外,官方政策的反覆性也是讓教練深感困擾的一點,公文版本的頻繁更動,也確實造成了當地居民在洽詢專家意見之際的諸多不便。像教練就表示她先前拿著三天前剛收到的資料去向政府官員詢問相關事宜時,卻被告知手上的公文已經是舊的版本。
|安置疑慮——高昂的社會住宅
政府在徵收計畫中,高呼「先建後拆」的口號,希望以先建安置住宅的方式,盡可能降低受影響戶搬遷後的適應成本,不過,事與願違的是,安置住宅反而成了居民搬離原居所後,更大的經濟負擔。安置住宅除了有前述的不確定因素,其高昂的價格更讓人無所適從,據教練所言,住宅一個停車場就要價100多萬元,連一般居民都難以負荷,更遑論當地為數不少的弱勢居民?
|補償爭議——忽略現實因素的短淺決策
政府在制定補償金配發標準時,是以當地地價作為考量依據,這樣的換算方式看似公平,實際上,僅考量現居地地價所得的補償金,相較於被徵收戶所受損害,簡直是九牛一毛。
在搬遷之後,居民將要面對的,是未來更艱難的生活壓力。為了維護飛航安全,在機場周邊地區的限建令下,竹圍地區的開發是受到法律限制的,也因此使得當地地價大多低於其他地區的平均值,被影響戶自然無法獲得充裕的補償金以作為搬遷之用。搬離竹圍後,居民不但難以用領到的補償金在其他地段尋覓合適居處,更可能面臨在生活環境適應上的困難——從鄉下的透天變都市的公寓;從密切的鄰里互動到鮮有交集的社區氛圍,這些都是重要但卻未被在政策中被確實考量到的面向。
此外,林教練也表示,竹圍當地其實存在為數不少的弱勢居民,在當地還能夠自給自足勉強生存,然而徵收公告一出,便要求居民在期限內搬遷,就算承諾會給予拆遷補償費,無視當地社經狀況處於劣勢的居民,以及其日後的生存問題,仍無法改變這群人幾乎沒有能力遷出的事實。在低廉的補償金與自身財務狀況的雙重壓迫下,政府成了最大的始作俑者。
|對搬遷命令的無可奈何
林教練本身縱使不太同意政府的徵收計畫,卻也不認為自己能夠對此表示反對。在接受了家園將被徵收的事實後,隨即接踵而來的卻是更多的無可奈何:從程序的不透明與不明確,到政府政策擬定的不周全,各個環節的欠缺完善規劃與不合理處,甚至讓教練直呼台灣在這塊的民主程度遜於中國。
同時,面對輿論不少對於被徵收戶「貪婪斂財」的批評,教練更對此表示反對,要求合理的補償金,不過是政府本應對居民做出的最低程度的保障,而居民正在做的,也不過是在爭取他們應得的權利。
「希望政府未來的作法可以更細膩吧」這是教練身為受影響戶,對於現行徵收計畫,希望能夠做出改善的地方。居民最關心的配套措施問題,充其量不過是最低限度的人權保障,而如何在公共利益的追求與私人利益的保障做出洽當的權衡,便是政府仍需持續努力之處。
▍ 陳義盛里長
陳里長是現任竹圍里的里長,從小就在竹圍長大的他,已經在當地生活了70餘年,這樣的他也在兩年多前當選里長,持續在當地默默深耕,除了致力於增進里民的福利措施外,他同時更在徵收計畫中,扮演著市政府與居民間溝通橋樑的角色,力求在支持政府開發的同時,盡力保障受影響戶應享有的權利。
對於航空城計畫,陳里長對於政府的開發政策表達了支持態度,而相對應地,他也力求政府應該拿出一個合理的補償方案。面對徵收計畫,除了自身不捨搬遷的情感,他也表達了對於現行計畫的諸多不滿之處,從歷史發展的脈絡到當地居民生活狀況;從補償金發放的標準到安置計畫的擬定,里長都認為有不少能夠再改進的地方。
|竹圍長期以來一直被忽視!
據里長所言,竹圍原本是鄰近村莊的發展中心,在政治、經濟、宗教及文化方面都具有核心性的地位,然而,因為之後桃園機場的興建,鄰近機場的竹圍受限於限建令而無法繼續發展,因而逐漸沒落——機場阻礙了地方發展,卻也沒有帶來繁榮。
機場的存在不僅無助於竹圍當地的發展,更對居民的生活品質造成不小的減損,對此,里長更直言上級政府都沒有重視居民心理感受:首先,飛機起降造成的噪音已在當地成了常態,而起降後的停機、暖機,或是引擎發動的聲音也十分尖銳,使當地居民到了深夜仍得聽著噪音入眠。政府早期雖然有給予噪音補助,然而,這些錢主要還是用於讓居民加裝氣密窗隔音,美其名為補助,實際上卻是圖利廠商。縱使近年有爭取到直接定期發放現金的方式,然而,發放標準也很弔詭,未依照機場跑道實際狀況做考量:政府是以機場跑道中心點為圓心,以一定距離為半徑去劃定噪音補償金發放範圍,然而,這樣的標準使得隔一面牆就能夠差距兩萬元的補償金額,受到的是同樣程度的噪音污染,得到的補償卻硬生生差了一大截。
除了噪音污染之外,當地也有空氣污染的問題,飛機啟動時造成的油氣,及輪胎磨擦地面產生的污染微粒,幾乎已經成了當地人生活中所習慣的一部分。同時,也因為飛機起降須考量到季風風向(要逆風起飛),因此會隨季節改變起飛方向,從而影響不同時節的污染程度差異。更甚者,還有人身安全問題,因為飛機起降會造成強大的氣流,跑道周邊居民用瓦片蓋的的屋頂,更有因此被掀起的經驗,里長就表示當地社區守望隊的隊長家屋頂就有因此被吹落的經驗。面對這些對日常生活造成的負面影響甚巨之問題,里民卻沒有管道向政府求償,只能默默將委屈往肚裡吞。
|最崇高的原則,最卑微的訴求
「讓我們維持一個居住的正義,能夠得到補償金重建我們的家園,這是最高原則,最高原則是最低卑微的訴求。」從打算競選里長之際,便已承諾會全力捍衛受徵收戶權益的里長,堅定卻無奈地向我們坦言他至今在與政府部門交涉的過程中,所感受到的不滿。
反徵收居民組成自救會北上抗爭。(圖片來源:我們的島)
補償金給付正是一大爭議,也是主要受到被影響戶反彈的地方。呼應前面林教練所提到的,因地價落差而無法支應後續搬遷後費用的問題,里長正努力爭取比照新北市,讓桃園也能夠享有更高的評點計值標準[註3],除了有助於本次航空城徵收案的居民拿到更多的補償金,同時亦能夠造福桃園市內其他相關計畫的的受影響戶。
此外,航空城徵收計畫的受影響戶,能夠選擇以「賣地」(直接領取補償金)或是「換地」的方式作為補償,兩者同樣會面臨的是搬遷後的物價波動:前者搬遷需要花費一定時間,而後者等待計畫完成後的配地亦需經歷數年,現在所分配的為數不多的補償金,在未來物價波動下,勢必會變得讓居民更難重建家園。對此,里長也正在向市長爭取,將物價波動指數納入補償金金額發放的考量因素。
爭取更高的補償金額從來不是貪得無厭,沒有人願意搬離原先住得安穩的家園,個人權益的犧牲本就應該以合理的補償條件作為前提,如果連居民搬遷後最基本的生活保障,都無法透過配發的補償金達成,這樣的不義的徵收計畫,又憑什麼應該由受影響戶默默接受?
|更完善的安置計畫在哪裡?
如果説未能考量到現實因素的補償金給付是杯水車薪,那欠缺完善通盤考量的安置計畫就是抱薪救火。除了林教練提到的,安置住宅價格過於高昂的問題之外,里長更提出了其他層面的疑慮。
首先,搬遷所影響的是數百個家庭的生活習慣,除了安置住宅的設置之外,更需要盡可能維持居民搬遷後的生活機能。像是現行計畫的徵收範圍,就有涵蓋里內的數所學校,那搬遷後自然就要將學童的學習權益保障,以及家長的接送方便程度同時納入考量。而針對居民的就業問題,也應該要用更完善的配套措施,像當地就有不少居民在機場工作,搬遷後即將產生的通勤問題,也是計畫應該納入考量的一環。
此外,如同教練所言,當地確實存在為數不少經濟狀況較為弱勢的居民,這群人居住的房屋所佔坪數本身就比較小,在低評點指數與小坪數的雙重劣勢下,能夠換得的補助金根本難以支應搬遷後的生活所需與重建家園的費用。里長也有向上級反應此狀況,得到的回覆卻是「那政府就安置住宅的費用,可以為弱勢居民打八折」——無視竹圍與青埔的地價落差而定的安置政策,就算有八折優惠,仍無法從根本解決售價高昂致難以負荷的事實。面對政府這樣消極應對的態度,里長更頻頻搖頭表示無奈。
|為什麼不能坐下來大家好好溝通呢?好好談一下。
面對搬遷後問題連連的補償措施,居民也曾打算採取更為激烈的抗議手段,然而,桃園市政府給出的回應卻讓里長無言以對。像先前鄭文燦市長耳聞居民有打算至機場附近發動抗爭時,就曾致電里長表示「若發動抗爭,不排除將竹圍里劃出徵收範圍外。」事實上,徵收與否根本就不是居民主要不滿的地方,就算被劃出徵收範圍,日後還是會受到機場擴建帶來的生活品質減損,實質上並沒有真正回應到居民真正的需求。
對於公共政策的溝通從來就不是非黑即白,而是在各自相異的考量間尋求雙方都能夠接受的妥協之道。政府既然選擇要開發,里長表示自己當然盡力支持,但相對應地,政府也應該去考量到受影響戶的需求,未能做到傾聽居民感受的政府,讓里長十分心寒。
|最後,還想留下竹圍的可愛!
「竹圍其實還是一個很可愛的地方啦!」里長笑著說。在航空城的徵收計畫下,竹圍一帶成為機場一部的命運難以避免,自幼就在竹圍長大的里長自然也深感不捨。對此,他表示未來卸任後,預計著手撰寫竹圍的地方誌,並請人空拍當地留下影像紀錄。
在面對徵收的氣憤和無奈下,在抗爭之餘,里長還是沒有忘記將目光投注於竹圍本身的魅力,並試圖在最後將竹圍的美好永久保存,這大概也是整個令人無言以對的徵收案中,所殘餘的一隅溫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