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獸學 Bios:Megafauna》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巨獸學是Bios三部曲的第二作,著重在人類出現之前的各種生物演化。第一作Genesis是分子層級的變化、而第三作Origin則來到人類的文明,三部曲加起來的時間跨度大概也沒有多少遊戲可以超越了吧xD
這個遊戲是我在桌遊清倉意外撿到的。買過這麼多盒損品、踩過這麼多雷,《巨獸學》是最讓我有「挖到寶了」的感覺的遊戲——便宜、冷門,而且超級好玩!
.
在巨獸學中,玩家扮演著生物進化的推手輪流進行回合,在每個回合中讓自己的生物演化、繁殖、遷徙、種化等等,與其他同類型的遊戲有許多相似之處。但巨獸學有幾項特色讓它成為我心目中完美的演化主題桌遊:
1. 不同於優勢物種的「適應」或歷代演化論的「性狀」,巨獸學以「器官」作為演化的呈現方式。暫不比較機制優劣,但光是看到自己的生物長出了鳴囊、小腦,甚至是「具有反射神經的硬毛」這件事,就讓人覺得帶入感爆棚啊!並且在遊戲中還有物種的「情緒」可以發展,真的非常獨特而且有趣。
2. 環境的變動在這個遊戲中感受特別強烈,由於事件卡的各種效果,除了原始大陸會飄移、相撞、分裂之外,森林山脈的消長、氧氣含量及大氣層濃度都會很明顯的影響遊戲走向,是我在其他遊戲中沒有感受到的。的確遊戲中事件卡的隨機性很重,但我覺得以這個遊戲的定位是可以接受的。
3. 這個遊戲中有植物參賽!我當初看到的時候覺得也太酷了吧!雖然整體還是朝著很動物的方向前進,而且身為植物的玩家有些器官選擇上的限制,但看到植物發展出感光細胞甚至是消化道,還是蠻有喜感的www
4. 卡片上的文本超級豐富。基本上這個遊戲只需要看圖示不吃文字,但其實每個器官和事件都有認真在跟你介紹相關知識。也就是只玩遊戲也能享受;想要學習也能研究的選擇性文本。而我在玩的時候為了更了解自己到底造出了什麼生物,總是會很有動力去看這些敘述,然後發現一些很酷的器官xD 我個人雖然比較偏向「桌遊好玩為主不要硬扯教育」這派,可是這個遊戲我覺得教育性質相比於演化論有過之而無不及。
.
我在讀完規則的當下就覺得它一定非常好玩,玩過之後也確是如此,讓我很想要入手它的前作和續作。三款遊戲有類似傳承機制的結合,可以讓玩家從胺基酸、核酸一路演化到人類文明!(不過據說第三作目前很多印刷錯誤而且沒有想補救的意思讓我暫時打消了念頭)
但!我還是要抱怨一下,巨獸學的規則書實在是太太太太太難讀了!難讀到bgg上都有人幫他們重新編排規則書了(而我直到啃完才發現orz)。除了各種專有名詞層出不窮之外,段落編排也蠻糟的,最重要的是幾乎沒什麼圖示說明,整本都像是教科書QQ 直接榮登我讀過最痛苦的規則第一名。而且讀完之後還去網路上看了別人的實況才真的有懂怎麼玩...順帶一提,建議想玩的朋友直接去網路上看別人教學+實況,快轉兩個小時看完,不然規則書會浪費你更多時間
.
(碎碎念)
我朋友一直在說如果買了第三作,那他已知用火而且會講話的超強三葉蟲就可以直接發展出文明了!
嗯,
我整個先駁回。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7會員
37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2024亞洲生技大展》於上月舉辦,本次展覽亮點除了智慧醫療之外,更是首次邀請產業零售數據專家-引客數據於展場中以「產業數據觀測站」為主題,展出保健食品、美妝保養等零售數據應用成果,並表示兩大產業對於藉由數據服務,取得科學化經營策略已經是正在進行式。
Thumbnail
從《從叢林到文明,人類身體的演化和疾病的產生》這個書名就能看出這是本主題宏大的書(笑)。作者丹尼爾.李伯曼是哈佛演化生物學教授。書中,他從演化的角度出發,結合基因與文化,探討人類如何「變」成現在這模樣。接著,再進一步細談這些演化如何讓導致許多現代生活中惱人的健康問題。是本精彩絕倫的優質科普。
Thumbnail
  最初的幾個任務雖然仍舊簡單,但並不拖泥帶水,很快便能開始與魔物對戰。同時,每次到新區域以及挑戰新魔物之前,和歌式的介紹很有氣氛,令人印象深刻外,也把這作魔物與神話妖怪之間的連結表現了出來。只要是對日本妖怪或鄉野故事有少許認識的人,都可以從中得到一些額外的樂趣。
Thumbnail
幾個月前,因緣際會參加了《物種源始》這本科幻小說的部分試閱。選讀〈第一部:物種源始〉與〈第二部:物種源始,之後可能發生的事〉這兩則核心章節的我,幾乎是第一時間被韓國作者金寶英的情節鋪排所吸引,特別以比較誇張的寫法發表了一段試閱心得......
Thumbnail
毫無疑問,林敬峰是具有文筆實力的作者,藉由他可說是不學無術的涉獵,讀者也將在這本作品中,看到另一種異樣卻又迷人的自然領域文學。
Thumbnail
你相信這個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有值得學習的精神嗎?由日本生物學者稻垣榮洋所創作的《生物轉大人的種種不可思議》一書之中,就以動物和植物的生長方式,反思人類的生活。提到生物學,或許有些人會覺得好像很深奧,然而這本書讀起來意外的很輕鬆,而且常常會有讓人讀了點頭如搗蒜的內容,個人覺得非常有趣,值得一讀!
Thumbnail
看到網路上推薦這本書的時候,想說暢銷書單上很難得會有推薦生物學的書,不知道有什麼過人之處嗎? 更有趣的是書名強調「感人」二字,那真的勾起我的好奇心,生物學這種應該是說一是一、說二是二的科學,用有趣、新奇、驚訝都還能想像,但用「感人」來形容?
Thumbnail
因為沒有看過日版《寄生獸》,覺得韓國的改編版本非常精彩、絕無冷場,人物塑造立體。另外,也很喜歡由寄生獸與人類延伸出去的核心概念: 活著的意義是什麼?存在的意義是什麼?
Thumbnail
2003年,俄羅斯數學家格里戈裡·裴瑞爾曼證明瞭龐加萊猜想,他的研究開創了一條新路,終於得到了解答。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2024亞洲生技大展》於上月舉辦,本次展覽亮點除了智慧醫療之外,更是首次邀請產業零售數據專家-引客數據於展場中以「產業數據觀測站」為主題,展出保健食品、美妝保養等零售數據應用成果,並表示兩大產業對於藉由數據服務,取得科學化經營策略已經是正在進行式。
Thumbnail
從《從叢林到文明,人類身體的演化和疾病的產生》這個書名就能看出這是本主題宏大的書(笑)。作者丹尼爾.李伯曼是哈佛演化生物學教授。書中,他從演化的角度出發,結合基因與文化,探討人類如何「變」成現在這模樣。接著,再進一步細談這些演化如何讓導致許多現代生活中惱人的健康問題。是本精彩絕倫的優質科普。
Thumbnail
  最初的幾個任務雖然仍舊簡單,但並不拖泥帶水,很快便能開始與魔物對戰。同時,每次到新區域以及挑戰新魔物之前,和歌式的介紹很有氣氛,令人印象深刻外,也把這作魔物與神話妖怪之間的連結表現了出來。只要是對日本妖怪或鄉野故事有少許認識的人,都可以從中得到一些額外的樂趣。
Thumbnail
幾個月前,因緣際會參加了《物種源始》這本科幻小說的部分試閱。選讀〈第一部:物種源始〉與〈第二部:物種源始,之後可能發生的事〉這兩則核心章節的我,幾乎是第一時間被韓國作者金寶英的情節鋪排所吸引,特別以比較誇張的寫法發表了一段試閱心得......
Thumbnail
毫無疑問,林敬峰是具有文筆實力的作者,藉由他可說是不學無術的涉獵,讀者也將在這本作品中,看到另一種異樣卻又迷人的自然領域文學。
Thumbnail
你相信這個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有值得學習的精神嗎?由日本生物學者稻垣榮洋所創作的《生物轉大人的種種不可思議》一書之中,就以動物和植物的生長方式,反思人類的生活。提到生物學,或許有些人會覺得好像很深奧,然而這本書讀起來意外的很輕鬆,而且常常會有讓人讀了點頭如搗蒜的內容,個人覺得非常有趣,值得一讀!
Thumbnail
看到網路上推薦這本書的時候,想說暢銷書單上很難得會有推薦生物學的書,不知道有什麼過人之處嗎? 更有趣的是書名強調「感人」二字,那真的勾起我的好奇心,生物學這種應該是說一是一、說二是二的科學,用有趣、新奇、驚訝都還能想像,但用「感人」來形容?
Thumbnail
因為沒有看過日版《寄生獸》,覺得韓國的改編版本非常精彩、絕無冷場,人物塑造立體。另外,也很喜歡由寄生獸與人類延伸出去的核心概念: 活著的意義是什麼?存在的意義是什麼?
Thumbnail
2003年,俄羅斯數學家格里戈裡·裴瑞爾曼證明瞭龐加萊猜想,他的研究開創了一條新路,終於得到了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