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多久沒讀書了?求學時是閱讀的黃金時期。
離開大學校園後,大部分人也正式向書本告別,可能有很多人本來就不喜歡讀書,但我相信有部分人們不討厭閱讀,只是不喜歡當書中內容變成考題,文中精華成了教授精心設計的陷阱。
然而少了這些,反而忘了應該怎麼讀一本書,也漸漸地失去純粹閱讀一本書的動力。我也是其一,從小我各式各樣的書籍都看,但求學期間我最討厭的就是臨時抱佛腳的讀書方式,我平日每天都會學習課內的知識,但是等到考前複習週,通常都是我看課外書的時間,在圖書館念書時坐隔壁同學在算方程式,我卻在想亞森羅蘋怎麼會死掉?
國高中大考前都會有一堂空堂給學生溫習下一科的考試,無一例外我總是趴在桌上呼呼大睡,旁邊的同學一開始無法理解,以為我是不愛念書的孩子,但成績出來之後總是跌破眾人眼鏡,但他們不知道的事,對我而言,閱讀需要靠長期培養,不是考前看一看就能起什麼作用的。
大學帶給我對讀書會的啟發
就讀外文系的原因,讓我見識到很多外語能力很好的同學,我發現他們都有個共通點,就是閱讀能力也都很好,尤其讀英文小說的深度和廣度更讓我像發現新大陸般大開眼界,雖然我沒有和他們一樣全都讀英文版,但是跟著他們的品味還是發現了幾個很棒的系列作品,更重要的是我重讀了高中時就看過的翻譯小說,但這次是看原文,才發現原來原文的用字遣詞比翻譯後更精采!
大三有一門課教授會選擇某些經典文學裡面的段落,或是一個系列中的其中一集讓我們去讀,每周訂該讀完的進度,上課時大家聚在一起討論故事劇情,並且要舉手發言才能拿到平時分數,所以大家都卯足全力在看,並且互相討論劇情。教授挑的書都很特別,例如:Into the wild (阿拉斯加之死)這種討論青少年對生命意義的理解的書,所以在課堂中會有相當不同的兩派聲音去辯論,一開始我對這件事毫無興趣,但是漸漸地看著同學熱絡的議論主角當下的心態,突然令人提起興趣。
閱讀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一段文字給一百個人看,就會有一百種解讀方式,這使我決定好好地跟上進度閱讀,參與大家的討論,這種讀書會的方式不僅能督促人在固定時間內閱讀一定程度的文字,在閱讀同時也會讓人更留意書中的細節,想像劇情的走向是否會因為哪個章節而改變?故事主人翁在哪一個環節當下的心情是什麼?閱讀變得不再只是單向的吸收,而是書本與內心世界的不斷交流與互動。
VIDEO
因緣際會加入社團
在某次和一個遠在台南,從未見過面的網友聊天,她是一位國文老師,我們因為一間書店的老闆在網路上認識,互相看到對方的文字之後都對方很感興趣,她問我要不要加入一個討論書籍的群組,在台灣人最常用的Line上,我想都沒想就答應了!心理十足驚訝,在這個速食文化興盛的年代,願意閱讀書籍的人越來越少,人們甚至連篇幅較長的臉書發文都懶得看,想不到竟然還有人願意聚在一起討論書本,想到都覺得興奮!
加入之後,那位國文老師又相當熱情地舉辦線上文字讀書會,用之前在大學時教授帶領我們讀書的方式舉行,只是這次不用每周在教室相聚,而是在線上,用文字聊天的方式進行討論,每周固定讀兩章節,並找出裡面最喜歡的句子分享給大家,最重要的是每個人都需要寫心得,也要回復其他人的看法,藉此激起更多討論的水花。
時代變了,或許一百年前的英國人是坐在下午茶店裡面喝著紅茶聊著那些大作家的名著,一百年後的今天能以這樣的方式延續閱讀的樂趣,生在這個年代的我們實在太幸運了!我真的不敢想像為了要參加一個讀書會跋涉數十里的辛苦,也沒辦法做到如中國古人為了分享好書而自行謄寫複本這般勤奮向學,這樣的讀書會,對我這樣的懶人來說真剛好!
願意籌組自己的讀書會嗎?
從事補教業的好處就是,永遠有聽眾能傾聽我的生活,也有很多孩子願意並且熱愛閱讀,這點使我備感欣慰,在每個寒暑假,我都會盡量帶著孩子們到附近的圖書館借閱書籍,而針對較高年級的孩子還會規定必讀書籍,讓他們一定程度的閱讀一些能夠啟發他們思考的讀物,而非全是輕小說或漫畫。
一開始孩子總會抱怨自己的書看起來比他人手中的漫畫無聊,但不久後就會發現,他們已全然投入在書中的情節,甚至個性較急躁的孩子還會來問我之後的故事走向,而身為老師,故作神秘是一定要的,畢竟如果暴雷了,他們就不會有往下看的意願了,那可能會錯過相當精彩的環節!所以關於重要情節的內容我是肯定不會透漏的,但我會給他們指引,讓他們在繼續看書時能更有方向的去找尋答案!
在自己的生活圈組成讀書會這件事,其實相當有難度,但我樂意在同溫層中激起這個閱讀的浪花,希望能提醒身邊都已脫離校園一段時間的人們閱讀的重要性,如果未來有機會的話,我相當願意將這樣的讀書方式分享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