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疫情、呼吸道融合病毒、流感大流行的期間需要早療的幼兒不敢到醫院治療該怎麼辦? 家長雖焦慮卻無能為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治療策略的改革-以家庭為中心的介入模式
疫情對於這個世代小朋友的影響

最近個案因為各種疾病流行而感冒生病,使請假的次數大大增加,有時候停課了一兩周,讓小朋友的能力退步或是停滯的情況不在少數。

疫情襲來這幾年,無形中改變了許多孩子的世界。所接觸到的大人都遮蔽著半張臉,看不到表情跟口型,戶外活動變少了、也減少了去戶外享受陽光、草皮上奔跑的機會,有些公園甚至在疫情嚴峻的時候封閉,減少了玩攀爬、平衡的遊戲的動作經驗,這個世代的孩子少了許多與同儕跟人群的互動機會。

更別提當孩子感冒生病的時候,去醫院就診是多麼讓家長感到困擾還有害怕,擔憂會不會因此染上新的病毒或是因此而確診。這當中有群需要早期療育孩子,更是需要定期、規律地到醫院報到做復健,然而,這樣的擔憂以及恐懼也同樣反應在這群需要早療的家長身上,讓家長因為疫情、近期流行的病毒想帶孩子到醫院做早療卻怯步了,一方面又擔心孩子的狀況不繼續進行早療會不會錯過治療的黃金期。

解法:理想模式是〝以家庭為中心的介入模式〞
在於在早療的過程中,早療人員能不能把「主導權」還給家長?

光是由醫療人員在醫療場域,直接單從評估結果主導、直接操作整個30分鐘的療程,有時候也會讓家長覺得回家以後難以類化、操作,再加上孩子對不熟悉的醫療環境感到害怕,安撫孩子情緒花了大半部份的時間。

我會希望由家長去學會怎麼觀察自己的小朋友的能力,並且可以主動告訴我她覺得自己的孩子有什麼樣的問題。治療師跟家長一起討論怎麼幫助去寶寶,因此家長也會更有〝動機〞學習治療師的手法、把家裡調整成適合促進寶寶發展的環境(例如合適的圍欄、地墊),並搭配孩子在家的作息,安排合適的活動,進而在家每天協助自己的寶寶復健,這就是「以家庭為中心的概念」。


物理治療師小小的願景:實體課程與視訊課程共存的方式

視訊追蹤的好處,可以看到在家中家長與孩子互動的氛圍,並且可以看到這個家中的環境有沒有調整成他可以適應而且並且有利於他發展的環境,例如說他的在這個年齡他該會扶站,那家裡有沒有設置可以讓他扶著走的環境,或者是說有沒有適合他這個發展年齡要的玩具。然而,視訊的限制就是:治療師在治療時的手法以及如何觸碰孩子肌肉動作以誘發出肌肉收縮,力道如何拿捏,就比較難在視訊的時候表達。

或許將來實體課程以及視訊追蹤方式交替實習的早療模式將會發展出來,這也是將來我想做的部分,家長從實體課程學會治療師的手法跟誘發技術,然後跟治療師視訊看看寶寶在家實際練習運動的情況,藉由追蹤的方式,家長也可以拍一些孩子在家練習動作的影片給我看,我再從中告訴家長如何調整,有時候比每周來醫院報到的效果好得多。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小圓物理治療師的沙龍
12會員
10內容數
2024/08/29
#before 衡從一歲多上課總是要哭一整堂課,現在兩歲仍然敏感、不喜歡被觸碰,還有對下墜感極度討厭,自己坐不穩站不穩的時候都會哭,治療的時候總時反抗到撞頭、後拱,哭到有時候難以介入,雙腳都有張力(左腳比較強),情緒激動的時候總是踮腳踮得更誇張,每次要讓他踩平都是在打場硬仗。 #
Thumbnail
2024/08/29
#before 衡從一歲多上課總是要哭一整堂課,現在兩歲仍然敏感、不喜歡被觸碰,還有對下墜感極度討厭,自己坐不穩站不穩的時候都會哭,治療的時候總時反抗到撞頭、後拱,哭到有時候難以介入,雙腳都有張力(左腳比較強),情緒激動的時候總是踮腳踮得更誇張,每次要讓他踩平都是在打場硬仗。 #
Thumbnail
2023/09/05
二寶媽K🌸第一胎大寶也是親餵,對於親餵的姿勢以及寶寶如何含乳才正確早就非常熟悉,但這次二寶出生以後親餵發現寶寶含乳的方式不正確,親餵完乳頭上都會有一條壓痕,形狀變得扁扁的,怎麼調整姿勢都無法減輕乳頭頭痛跟破皮的問題(#親餵完乳頭形狀前後應該一樣) - - - - - - - - -
Thumbnail
2023/09/05
二寶媽K🌸第一胎大寶也是親餵,對於親餵的姿勢以及寶寶如何含乳才正確早就非常熟悉,但這次二寶出生以後親餵發現寶寶含乳的方式不正確,親餵完乳頭上都會有一條壓痕,形狀變得扁扁的,怎麼調整姿勢都無法減輕乳頭頭痛跟破皮的問題(#親餵完乳頭形狀前後應該一樣) - - - - - - - - -
Thumbnail
2023/05/31
身高除了會受到基因、睡眠、營養的影響,另外運動也會幫助長高喔! 什麼樣的運動可以幫助長高? 要怎麼運動才能有效果呢? 在這些圖裡面找找答案吧! 但是除了這些運動長高高的知識以外 #最重要的是全家人一起培養運動習慣! 將運動融入日常生活 爸爸媽媽以身作則 帶領小朋友一起運動 會讓小朋友更有運動動機!
Thumbnail
2023/05/31
身高除了會受到基因、睡眠、營養的影響,另外運動也會幫助長高喔! 什麼樣的運動可以幫助長高? 要怎麼運動才能有效果呢? 在這些圖裡面找找答案吧! 但是除了這些運動長高高的知識以外 #最重要的是全家人一起培養運動習慣! 將運動融入日常生活 爸爸媽媽以身作則 帶領小朋友一起運動 會讓小朋友更有運動動機!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前幾天開車時聽到一段廣播,大意是疫情漫延的這三年來,小小孩和大人在家以外的地方,都不可避免地長時間戴著口罩,專家們發現這一世代的孩子,被診斷出口語能力表達障礙的案例高出平均值許多,更有研究數據指出,這一個世代的孩子不懂得察言觀色,常常會做出許多白目行為,惹得家長怒氣衝天而不自知。 今天早上難得有空閒
Thumbnail
前幾天開車時聽到一段廣播,大意是疫情漫延的這三年來,小小孩和大人在家以外的地方,都不可避免地長時間戴著口罩,專家們發現這一世代的孩子,被診斷出口語能力表達障礙的案例高出平均值許多,更有研究數據指出,這一個世代的孩子不懂得察言觀色,常常會做出許多白目行為,惹得家長怒氣衝天而不自知。 今天早上難得有空閒
Thumbnail
  疫情當前,不管生活、工作我們都會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對孩子上課的影響更大。從疫情爆發至今,政策瞬息萬變,停課的範圍從全校、全班到現在的「以篩代隔」,我們不斷地在適應疫情帶給我們的變化,但孩子適應能力可能不會像大人這麼好,有許多家長跟老師會發現,這樣復復停停的上課狀況,讓部份的孩子開始抗拒上課...
Thumbnail
  疫情當前,不管生活、工作我們都會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對孩子上課的影響更大。從疫情爆發至今,政策瞬息萬變,停課的範圍從全校、全班到現在的「以篩代隔」,我們不斷地在適應疫情帶給我們的變化,但孩子適應能力可能不會像大人這麼好,有許多家長跟老師會發現,這樣復復停停的上課狀況,讓部份的孩子開始抗拒上課...
Thumbnail
全球迎來後疫情時代,當我們逐漸適應了新日常,有些孩子和家庭還在奮力趕上,而我們可以再努力的,也許是拉他們一把。 原文刊登於基督徒救世會電子期刊:疫情對兒少及家庭的衝擊與影響
Thumbnail
全球迎來後疫情時代,當我們逐漸適應了新日常,有些孩子和家庭還在奮力趕上,而我們可以再努力的,也許是拉他們一把。 原文刊登於基督徒救世會電子期刊:疫情對兒少及家庭的衝擊與影響
Thumbnail
今天的確診人數破了9萬大關,數字又創下新高,每一個有小孩的家庭個個都擔心受怕,該不該讓小孩上學?上學容易被同學傳染,不上學在家必須要有後援,如果沒有後援真的感染了,自已又會陷入自責而後悔不已。 一、拿藥: 二、補充營養: 三、大量水份的補充: 確診過程中,建議家中要有兩個儀器 康復過程的後遺症
Thumbnail
今天的確診人數破了9萬大關,數字又創下新高,每一個有小孩的家庭個個都擔心受怕,該不該讓小孩上學?上學容易被同學傳染,不上學在家必須要有後援,如果沒有後援真的感染了,自已又會陷入自責而後悔不已。 一、拿藥: 二、補充營養: 三、大量水份的補充: 確診過程中,建議家中要有兩個儀器 康復過程的後遺症
Thumbnail
📷 今年(2021)五月因疫情的爆發,雙北(台北、新北)率先進入第三級防疫警戒,再來不到一週,換全國進入警戒,孩子停課在家,當時雙薪爸媽最大的難題是:「小孩可以找誰顧?」,好在後來政府推出「防疫照顧假」讓家長可以公開的請假,為的是在家照顧孩子。畢竟請假不能成為常態,過沒多久,隨著本土疫情擴大,公司
Thumbnail
📷 今年(2021)五月因疫情的爆發,雙北(台北、新北)率先進入第三級防疫警戒,再來不到一週,換全國進入警戒,孩子停課在家,當時雙薪爸媽最大的難題是:「小孩可以找誰顧?」,好在後來政府推出「防疫照顧假」讓家長可以公開的請假,為的是在家照顧孩子。畢竟請假不能成為常態,過沒多久,隨著本土疫情擴大,公司
Thumbnail
疫情不斷持續升溫,大家發起了「在家耍廢救台灣」防疫運動。全台共同對抗疫情。在這緊張的時刻,不少學校、幼稚園都宣布暫時停課,先讓孩子待在家以策安全。 孩子在家時間變多了,長時間宅在家讓人覺得乏味, 每天在家親子大眼瞪小眼,孩子快被悶壞了…….. 防疫在家不無聊!作伴推薦你們幾種居家活動
Thumbnail
疫情不斷持續升溫,大家發起了「在家耍廢救台灣」防疫運動。全台共同對抗疫情。在這緊張的時刻,不少學校、幼稚園都宣布暫時停課,先讓孩子待在家以策安全。 孩子在家時間變多了,長時間宅在家讓人覺得乏味, 每天在家親子大眼瞪小眼,孩子快被悶壞了…….. 防疫在家不無聊!作伴推薦你們幾種居家活動
Thumbnail
突如其來的疫情變化讓人措手不及,在家防疫期間跟家人相處的時間越來越長,你跟家人的相處都還好嗎?在生理和心理都很緊繃的時刻,別忘了適度地保持距離、適時放空,也可以利用這個機會試試觀察家人不同的一面。 也要提醒家長們,這段時間孩子使用網路的時間變長,請一定要與孩子討論網路上的風險危機,及練習求助與回應喔
Thumbnail
突如其來的疫情變化讓人措手不及,在家防疫期間跟家人相處的時間越來越長,你跟家人的相處都還好嗎?在生理和心理都很緊繃的時刻,別忘了適度地保持距離、適時放空,也可以利用這個機會試試觀察家人不同的一面。 也要提醒家長們,這段時間孩子使用網路的時間變長,請一定要與孩子討論網路上的風險危機,及練習求助與回應喔
Thumbnail
從第一天請假在家防疫,小孩以為可以自由自在,做自己的練習。但各縣市隨之發布停課規定,在家遠距教學的規定,讓小孩的心情也有些轉折……。每日遠距教學的任務,可能會讓大人與小孩有些緊張,只好練習穩定心情了。 家長可能會發現小孩似乎一直找爸媽碴,或者有各種症頭如下: 這個字怎麼寫*20次的發問(明明字典就在
Thumbnail
從第一天請假在家防疫,小孩以為可以自由自在,做自己的練習。但各縣市隨之發布停課規定,在家遠距教學的規定,讓小孩的心情也有些轉折……。每日遠距教學的任務,可能會讓大人與小孩有些緊張,只好練習穩定心情了。 家長可能會發現小孩似乎一直找爸媽碴,或者有各種症頭如下: 這個字怎麼寫*20次的發問(明明字典就在
Thumbnail
以下是自主學習的練習分享,提供給同樣是體制內、低年級或在防疫期間有需求的家長。 前提:無聊是很好的事情,是否陪玩得衡量家長的工作、創意、耐心與時間。家長需要有強健的心理素質與紓壓管道,以提供、對應孩子的遊戲與學習。但無論家長(或家裡)怎麼爆炸,要記得「平安就是福」。網路上有許多分享,可以參考。給自己
Thumbnail
以下是自主學習的練習分享,提供給同樣是體制內、低年級或在防疫期間有需求的家長。 前提:無聊是很好的事情,是否陪玩得衡量家長的工作、創意、耐心與時間。家長需要有強健的心理素質與紓壓管道,以提供、對應孩子的遊戲與學習。但無論家長(或家裡)怎麼爆炸,要記得「平安就是福」。網路上有許多分享,可以參考。給自己
Thumbnail
通常發展評估結果不需要等到拿到評估報告書,治療師在評估時就會了解到大概的發展狀況。此時,就可以依照需求著手進行排課,要排到課真的需要耐心等待。早療課如何安排,將在這一篇依照我們過去的經驗一起跟大家分享!
Thumbnail
通常發展評估結果不需要等到拿到評估報告書,治療師在評估時就會了解到大概的發展狀況。此時,就可以依照需求著手進行排課,要排到課真的需要耐心等待。早療課如何安排,將在這一篇依照我們過去的經驗一起跟大家分享!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