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年初四 看醫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Photo source: Hush Naidoo Jade Photography on Unsplash
今日比平時早起床了!連鬧鐘都不用,難能可貴!平時是醒了也不願起床,今早竟然十時就出門了,可能這幾天把平時沒有的休息補回來了,所以可以很早自然醒,不用拜年就是有不用拜年的好處。
那麼早出門就是為了去開通了一個叫「醫健通」的系統,它像一個雲端,病人的個人醫健通帳戶裡載著病人的病歷。其實不一定要設立它,因為病人病歷一向都會在病人看醫生後儲存在公營/私營醫療系統裡。如果是看公院,病歷就會在公營機構裡;如果是去私家診所看病,就會儲存在那位醫生的那個診所裡。
那麼為什麼要設立呢?是為了方便。這個本來我也不知道,是幾年前去看病時私家診所的醫生告訴我的。但是我一直都沒有去做,因為沒有迫切需要。但今天因為要去私家診所問醫生有關打疫苗的建議,所以要讓她知道我的病歷,我想這樣可能會比較好一點。所以,預約前我已經想到要set 這個醫健通。
當時醫生告訴我,如果病人的病歷只留在公營系統裡(像我這類本來是去公營醫院覆診的病人),去私家診所看病時,診所的醫生就不能詳細地知道病人的病歷。如果病人怕自己不能清晰、準確地交代自己複雜的病歷,但又想私家醫生掌握病人之前在公營系統裡的病歷的話,病人就可以透過把自己醫健通的號碼交給私家診所醫生,而令她知道病人過去或現在的病歷。
今天預約看醫生就為了看看她會否發給我一張醫生證明書證明我不適合打疫苗,in this case 的話,我就不打疫苗了,因我本身有一點病歷史,所以為安全起見,就先去開醫健通,好讓私家診所醫生都可以看到我詳細的病歷,那麼即使如果我說錯了一些details的話,醫生都會知道真實的狀況。
之前我都未接觸過這個東西,只是幾年前看醫生時聽醫生談過,就一直記到現在。開通醫健通帳戶也不是三兩分鐘的事,可能當局怕不虞有詐吧,要病歷擁有人本人去一些「確認點」開通自己的醫健通帳戶。但這些點不是隨處可見,只有某幾個醫療中心才有。去開通這個醫健通(它有個 app),就像平時網上購物一樣,唯一不同之處就是那個臨門一腳的手機驗證碼變成需要親身去設有確認點的指定醫務所進行認證工作。去到醫務所後只要交出身份證給職員確認身份,然後等待職員完成一些 paper work 就可以了。
我清晨10點就出門做這件事,然後就去私家醫生那裡看醫生。結果是我也是可以去打疫苗,原因是我沒有正在吃藥,也沒有動過手術,也不需動手術。不過我都早已預測會是這個情況了,畢竟昨天聽另一半的家人親友說了大半天疫苗的事。
談起疫症,我的一些舊生移民去了加拿大,她的媽媽(K)與我也算熟稔,告訴我她們一家的近況,新年嘛,就向一些已成為朋友的舊生家長拜個年。K說現在在在當地也是傾向要全民打針才可外出吃飯、娛樂、活動等。整件事給我的個人觀感是,我覺得這次要全民打疫苗不只是一兩個城市或國家的政策,而是全個地球的普遍趨勢。由一開始以為跟SARS差不多,遲早會完結,只是時間的問題,變成現在都是遲早的問題,但是似乎是遲早也要打疫苗,而不是遲早也會完結。或者,完結是真的會完結的,只是完結之後,會是我們所認識的病毒嗎?還是已經改頭換面?像感冒傷風一樣?還是會突然來個峰迴路轉?
我不是專家,更不是神,對以上種種也不能預測,只能希望,在新的一年,全球都早日恢復健康,我們早日可以去旅行,盡快可以讓經貿和人流都正常化,遠離所謂的新常態,而恢復以前的生活。我是年輕人,就算最壞的情況:失去工作,我有手有腳,都可以找另一份工作,大不了就去送外賣或洗碗。但今天眼所見及,很多都是老人家和行動不便的人。他們在這場疫症中,又可以怎樣自處呢?
今天我去醫務所的時候,所去的整幢大樓的每一層都是各式各樣的醫療中心,有老有幼,有傭人推著老人的輪椅,也有剛生完小孩的媽媽抱著寶寶進去醫務大樓。年輕人在這場「疫戰」裡,如果是游刃有餘的話,那麼老人家呢?已經或即將生孩子的媽媽呢?我有一個朋友也在去年生了小孩,她也承受了一定的心理壓力,尤其是疫情還不是那麼明朗化的時候,待生的時候擔心,生了也擔心,除了擔心會不會因自己被感染而傳染給家人之外,也擔心寶寶的健康;本來定期去醫院覆診的人,也要改期,我也改了一次。我也是年年覆診的人,所以很明白固中麻煩。香港的醫院的覆診改期次數是有限的,但是疫情是 exceptional case,可能醫院會酌情容許多改幾次期吧,不過也是很麻煩。整個人生不是只是為了去覆診呀,還有很多事做,醫院那邊也不是有無限的 quota 給你改期,因為原本 later 的日期也是有原本的病人呀,所有時間日子大兜亂,幸好是用電腦登記,先到先得,如果做小生意的小公司,相信做過 admin work 的人都會明白是何等麻煩的_事。而原本要去醫院重地探病的人,也因為疫症而不能如以往一樣頻密地探病。有時我會幻想自己是躺在病床上的人,家人朋友愛人想探病但礙於疫症,不能經常去醫院,想到這裡,往往我都不忍再想下去。
每次覆診時,躺在醫院的床上做檢查,就算那一刻我能吃能走,能跑能跳,也不忍想像一些更長期臥床的長期病患者,或不幸因意外住院的病人,長期躺在那裡盯著刺眼的白光,心裡會是怎樣的一番滋味。
疫情磨人,是一定的事,如果每一件事都有一個合理化它發生的原因的話,希望就如那句老話一樣:What doesn't kill you makes you stronger!

讀者來信: shirleyleung1508@gmail.com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8會員
79內容數
我寫的散文,有中有英 I write in Chinese and English. Writing as therapy. 行過路過咪錯過!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Shirley Writing 的其他內容
翻譯題目-題二: 在說出我的答案之前,讓我們仔細分析一下句子中可以翻譯以及值得留意的部份......
用一個更準確(precise)的字才是首要任務,字的意思正確(correct)只是基本條件,如果要拿高分,只是正確是不夠的。
新年一定會做的事情就是......???? 疫情未退,可以怎樣團年呢?如果你們跟外國朋友解釋,可能這樣說......
對話-一念天堂-一念地獄-寫作-樹洞-自言自語 封面圖:北京2016—17
今天,有一個舊生問我如何寫信向僱主解釋自己延遲畢業的原因,為的是希望僱主能於不久的將來仍能考慮他作為公司職員的一份子,礙於私隱,這裡不會披露整件事情,但大致上就是這樣。如果遇到這種情況,應該如何向僱主或未來僱主在信裡交代呢?
給 你: 你今天還好嗎?每一天都差不多是一樣吧?我的每一天都是啊!幾乎一樣,雖然有些時候不一樣。
翻譯題目-題二: 在說出我的答案之前,讓我們仔細分析一下句子中可以翻譯以及值得留意的部份......
用一個更準確(precise)的字才是首要任務,字的意思正確(correct)只是基本條件,如果要拿高分,只是正確是不夠的。
新年一定會做的事情就是......???? 疫情未退,可以怎樣團年呢?如果你們跟外國朋友解釋,可能這樣說......
對話-一念天堂-一念地獄-寫作-樹洞-自言自語 封面圖:北京2016—17
今天,有一個舊生問我如何寫信向僱主解釋自己延遲畢業的原因,為的是希望僱主能於不久的將來仍能考慮他作為公司職員的一份子,礙於私隱,這裡不會披露整件事情,但大致上就是這樣。如果遇到這種情況,應該如何向僱主或未來僱主在信裡交代呢?
給 你: 你今天還好嗎?每一天都差不多是一樣吧?我的每一天都是啊!幾乎一樣,雖然有些時候不一樣。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自從新冠肺炎流行後,門診中陸陸續續出現了不少特地來自費施打疫苗的患者,多數是因為疫情的關係,突然開始重視疫苗接種以及自身的健康。其實平常偶爾也有家長問歐醫師,除了流感跟新冠疫苗,還有沒有哪些自費疫苗可以施打?我相信每個爸爸媽媽,心裡一定是希望可以維持身體健康,陪伴孩子更久的時間。 成人也可以打的
Thumbnail
夢見我是護理師,在公司幫員工做定期健康檢查,維護大家的健康。 我被主管叫進辦公室,他偷偷地跟我說,說我的細菌檢測是陽性,他們要幫我治療。這不是什麼大不了的疾病,但需要把我的座位移到特別的角落去辦公。 因為我是護士,我還需要繼續幫病人做檢驗,覺得有點沮喪。我明明是去維護人家的健康,結果我自己卻感染
Thumbnail
醫病關係很難在短時間建立,剛開始我的醫生病患不多,我們能聊得很多,後來他的名氣逐漸響亮,每次門診都上百人,我們能說話的時間大量壓縮,有時短到只能用一個眼神來表達那段時間的情緒。經驗豐富的醫生也是一看就知道,有時無聲勝有聲。 從我二十多歲發病,這十幾年的時間想起來也是不可思議。
Thumbnail
  這是我近兩年的心得,近期更是有感而發。   以前我三不五時就會聽到,有很多人明明在國外生活,每次看病都會特地坐飛機回來台灣之類的事情。因為健保制度只有台灣才有,在大家都在讚頌「健保」這個政策的時候,我都沒有多大的感覺。   直到最近家裡的人生病,很常跑大醫院,某次我偶然看了一下付費單,才驚覺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臺灣的健保是世界首屈一指,讓昂貴的醫療費用變得更為負擔得起。在大陸上班及疫情期間,觀察大陸醫療水平及疫情期間醫院就診情況。此外,提供在家感冒時的自我輔助,例如成藥選擇以及如何在感冒期間加速復原。
Thumbnail
關於在急診病患眾多的情況,很多時刻患者只能在等候,這時刻隨著時代的發達,你會發現急診超多患者在等候時後,除了聊天之外,會開始划手機、講電話,這就代表掛診的人口中,有一部分其實不用太緊急先處理的,而我們最後還是得一一處理,只是時間早晚問題存在,那麼故事就從這裡開始。
Thumbnail
臺灣的健保制度為世界獨一無二,來看診身心科的並非只有精神病患,很多也是很努力為了生活的社會人士或是學生。現代社會的快速變化及生活與工作的多方壓力,容易導致心理免疫力下降。身心科的重點在於協助找回身心健康與平衡,舒緩壓力。
跑醫院這麼多次,還是有一些新知。這是第一次爸爸在急診室待了五天之久。 急診室,就是一個兵荒馬亂的地方。諸多限制例如陪病者限一人兩人、疫情時只開放大門,到院內便利商店要從院外繞一大圈,設備簡約克難又找不到人問或幫忙等等,多次經驗使得我在急診室都很自在,自己到處去找椅子、找被子,問護理師,有什麼就拿來用
固定跟某個醫生的診,該說是位高權重,還是過於威嚴,很多同事都不敢跟他的診,後來最多就是我跟另外兩個同事輪著跟,有一個跟他診很久的同事,之後也沒再跟他的診,醫生曾經問過我,為什麼她沒有再來跟,我不知道是那位同事有去跟排班者說她不跟他的診,或是有別的原因,沒有去細究,也不去問為什麼,只回答說我不知道,另
Thumbnail
是的,在疫情最嚴峻的時候,大家確成一片防疫隔離假請好請滿的時候,我拖著不去打疫苗直到大家都打到第三劑我才去打第一劑的時候,我都沒確診過covid,我們家除了塔爸確過,其他人皆是天選之人 塔爸、塔弟兩個加上我打完疫苗也都沒什麼副作用,只有我左手痠痛連我最期待的發燒都沒有,就在昨天早上我一起床還以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自從新冠肺炎流行後,門診中陸陸續續出現了不少特地來自費施打疫苗的患者,多數是因為疫情的關係,突然開始重視疫苗接種以及自身的健康。其實平常偶爾也有家長問歐醫師,除了流感跟新冠疫苗,還有沒有哪些自費疫苗可以施打?我相信每個爸爸媽媽,心裡一定是希望可以維持身體健康,陪伴孩子更久的時間。 成人也可以打的
Thumbnail
夢見我是護理師,在公司幫員工做定期健康檢查,維護大家的健康。 我被主管叫進辦公室,他偷偷地跟我說,說我的細菌檢測是陽性,他們要幫我治療。這不是什麼大不了的疾病,但需要把我的座位移到特別的角落去辦公。 因為我是護士,我還需要繼續幫病人做檢驗,覺得有點沮喪。我明明是去維護人家的健康,結果我自己卻感染
Thumbnail
醫病關係很難在短時間建立,剛開始我的醫生病患不多,我們能聊得很多,後來他的名氣逐漸響亮,每次門診都上百人,我們能說話的時間大量壓縮,有時短到只能用一個眼神來表達那段時間的情緒。經驗豐富的醫生也是一看就知道,有時無聲勝有聲。 從我二十多歲發病,這十幾年的時間想起來也是不可思議。
Thumbnail
  這是我近兩年的心得,近期更是有感而發。   以前我三不五時就會聽到,有很多人明明在國外生活,每次看病都會特地坐飛機回來台灣之類的事情。因為健保制度只有台灣才有,在大家都在讚頌「健保」這個政策的時候,我都沒有多大的感覺。   直到最近家裡的人生病,很常跑大醫院,某次我偶然看了一下付費單,才驚覺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臺灣的健保是世界首屈一指,讓昂貴的醫療費用變得更為負擔得起。在大陸上班及疫情期間,觀察大陸醫療水平及疫情期間醫院就診情況。此外,提供在家感冒時的自我輔助,例如成藥選擇以及如何在感冒期間加速復原。
Thumbnail
關於在急診病患眾多的情況,很多時刻患者只能在等候,這時刻隨著時代的發達,你會發現急診超多患者在等候時後,除了聊天之外,會開始划手機、講電話,這就代表掛診的人口中,有一部分其實不用太緊急先處理的,而我們最後還是得一一處理,只是時間早晚問題存在,那麼故事就從這裡開始。
Thumbnail
臺灣的健保制度為世界獨一無二,來看診身心科的並非只有精神病患,很多也是很努力為了生活的社會人士或是學生。現代社會的快速變化及生活與工作的多方壓力,容易導致心理免疫力下降。身心科的重點在於協助找回身心健康與平衡,舒緩壓力。
跑醫院這麼多次,還是有一些新知。這是第一次爸爸在急診室待了五天之久。 急診室,就是一個兵荒馬亂的地方。諸多限制例如陪病者限一人兩人、疫情時只開放大門,到院內便利商店要從院外繞一大圈,設備簡約克難又找不到人問或幫忙等等,多次經驗使得我在急診室都很自在,自己到處去找椅子、找被子,問護理師,有什麼就拿來用
固定跟某個醫生的診,該說是位高權重,還是過於威嚴,很多同事都不敢跟他的診,後來最多就是我跟另外兩個同事輪著跟,有一個跟他診很久的同事,之後也沒再跟他的診,醫生曾經問過我,為什麼她沒有再來跟,我不知道是那位同事有去跟排班者說她不跟他的診,或是有別的原因,沒有去細究,也不去問為什麼,只回答說我不知道,另
Thumbnail
是的,在疫情最嚴峻的時候,大家確成一片防疫隔離假請好請滿的時候,我拖著不去打疫苗直到大家都打到第三劑我才去打第一劑的時候,我都沒確診過covid,我們家除了塔爸確過,其他人皆是天選之人 塔爸、塔弟兩個加上我打完疫苗也都沒什麼副作用,只有我左手痠痛連我最期待的發燒都沒有,就在昨天早上我一起床還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