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症的快樂之歌】
「她連兒子、孫子都忘了,每次去探望她都覺得很傷心。」
最近跟在香港的表妹聊天得知,她的阿嬤得了失智症一年多了。看著自己熟悉的家人,慢慢消失,除了生活上照顧的重擔日益增加外,看著熟識的親人慢慢把自己變成一個陌生人,也是一種難以接受的失去。失去記憶,也算是另一種失去一個人。
最近聊到失智這話題時,意外讓我找到了2個影片,打破了我對失智症負面的固有認知。
▍ 死亡很可怕嗎? ▍
第一部是《爺爺的死亡排練》(Dick Johnson Is Dead) ,是一部在2020上架在Netflix的影片。這影片是的2位主角,克絲汀強生(Kirsten Johnson),一名紀錄片導演,同時也是另一名主角迪克強生(Dick Johnson)的女兒。迪克原本是一名精神科,他太太因得了阿茲海默症(失智症的一種)而意外去世。幾年後,歷史重演在迪克身上,對於這一家人,代表著要再一次面對因失智症失去家人的痛。但身為紀錄片導演的女兒,決定為為父親拍攝一連串的「死亡練習」。
這一整部影片有著各種很真實死亡現場,同時穿插著很奇幻的天堂場境。對2位主角而言,拍攝的過程甚至比記錄片本身更有意義,透過一遍遍的殺死父親,讓父女2人好好的練習說再見。
自《爺爺的死亡排練》,在天堂的奇幻畫面 (https://variety.com/2020/film/reviews/dick-johnson-is-dead-film-review-sundance-1203480037/)
迪克本是個很可愛的人,他熱愛生命,但同時也愛著家人,不忍人讓女兒背負重大的照顧重擔。影片中有一幕的父女對談,克絲汀問父親如果惡化到非常嚴重、完全無法溝通的程度時,他是否會不想再活。他說不會,因為他太熱愛生命了。接著他又笑著補充:「但我准許你替我安樂死。」
克絲汀再追問著,「到什麼程度可以准許我幫你?」迪克遲疑了一下,再回答,「這...你想做之前先告訴我一聲。」面上掛著的是全然接受了失智後,心平氣和和微笑。
失智症跟死亡的關係是無可否認的。我們怕失智、怕死亡,因此怕談到相關話題。但多在還能溝通時,跟家人多討論,反而好像死亡變得沒那麼可怕了。
▍ 記錄,是面對失智的最強工具 ▍
我印象最深是片尾的一場告別式中,迪克的朋友說的一句,
記得之前有去一位長輩家聊天,她拿出她已過世的媽媽失智時的一些著色畫。聽著她口中雖然說著照顧的那9年有多辛苦,但臉上還是掛著懷念的笑容。這些畫雖然不是什麼名師大作,但這些是她媽媽活著在她記憶中的珍寶。
如果失智是一場慢性死亡的過程,那活在身邊的家人朋友的記憶中,這也算是另一種的活著。也許我們不是紀錄片導演,但我們還是能在日常中以不同的形式去做記錄,這是面對失智的最強工具。而第二個影片,也是透過記錄,讓我看到了他們是如何和失智症共存的。
▍ 不再執著過去,就能創造未來 ▍
郝雲娟,是台灣一位93歲超級名模的故事。她原本是家中的女強人。但自從得失智症後,就鬱鬱寡歡,一度還有輕生的念頭。但她的孫女美恩是一名攝影師,透過把阿嬤打造成超級高齡潮模,讓阿嬤重新找到人生的價值和樂趣。
超級名模—郝雲娟阿嬤 (https://www.crew.com.tw/yunjuan-hao-silver-model/)
我們醫學上已知失智症是不可逆轉的,像郝雲娟阿嬤的情況,在她投入成模特兒幾年後,她的認知功能反而有在進步。我認為這並非不可能的,雖然死亡的腦細胞不會重生,但神經迴路可以重塑。郝阿嬤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聽著她講到阿嬤過往的失落、自卑,跟現在自信、有情緒的互動,完全不一樣。我才發現,面對失去的最好方法就是創造。當你不再執著在過去已經失去的,你就能創造未來無限的可能。
--
失智,對我來說感覺好像遙不可及,但其實這是每個人都有機會面對的。如果現實是無法改變時,也許換個角度去面對,會創造出不一樣的快樂。失智,就好比硬碟損壞資料重新歸零。沒關係,重新記錄新的資訊就好了。
**爺爺的死亡排練| Official Trailer**
**郝雲娟,一位93歲台灣超級名模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