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鮭魚之亂到改名之難 原民要求單列族名首開庭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文/公庫記者洪育增

1月25日上午「以我的族名呼喚我行動小組」以及各民團在台灣高等行政法院召開記者會,當日同時也是原民團體針對「單列族名」提起行政訴訟首次開庭。

本事件與去年「鮭魚風波」相關,當時壽司連鎖店促銷活動帶起「改名鮭魚」風潮。對一般人而言到戶籍機關改名並不難,更遑論改名為「鮭魚」參加促銷活動。當時共有7位原民分別向戶政機關提出改名需求,盼能不再使用漢字,改以「單獨顯示族名」,但戶政機關不予受理。

raw-image

7名當事人分別來自賽德克族、布農族、鄒族、泰雅族以及阿美族,當事人、賽德克族的Tanax Yagaw提到:「『鮭魚之亂』讓許多台灣人改名,但我們要求單列族名時反而處處碰壁。」

由於向戶政機關申請單列族名未有結果,去年5月15日7名當事人共同向內政部提起訴願(相關報導),無奈仍遭駁回。因此他們決定到行政法院提起行政訴訟,盼能透過司法途徑讓整體社會瞭解原住民族也應與一般人一樣,能夠自主掌握命名呈現方式等權利。

raw-image

身分證使用族語到底有多難?   特殊發音竟要用漢字配合?
依據現行《姓名條例》法律規定,原住民族可依照己身文化申請恢復傳統姓名,進行姓名登記時可使用傳統姓名之羅馬拼音「並列登記」。也因此目前原民身分證姓名登記方式有三種,第一種是傳統名字以漢字登記,例如「馬賴‧古麥」。第二種是傳統名字以漢字登記,同時並列傳統名字的羅馬拼音,例如「笛布絲.查勞(Tipus Calaw)」。至於第三種,則是以漢人姓名並列傳統名字羅馬拼音的方式呈現,例如「王明義(Ripus Selaulauz)」。

當事人、布農族的Bisazu Takiludun Takisaiian指出,現行法令導致原民就算恢復傳統姓名也僅能使用羅馬拼音「並列登記」,無法讓原民「單列族名」,也就是在身分證上單獨使用羅馬拼音系統顯示姓名。如此稀鬆平常的事情居然不被國家允許,Bisazu指出此舉明顯違反憲法第七條「平等原則」相違背。

raw-image

Bisazu Takiludun Takisaiian以自身姓名舉例,Takiludun與 Takisaiian代表他的家族與相關淵源網絡,Bisazu則像是一般人所稱的「名字」,這個名字承襲自祖父,也象徵著族人對他的期許與勉勵,更是讓他找到自身認同的起點。他強調,目前原住民族16族語言依法被視為國家語言,國家肯定多元文化並承諾將會積極發展,如今原民光是要求單列族名即窒礙難行。

尤其「釋字399號」更指出,姓名權屬於人格權的一環,姓名也是人格的表現方式,因此如何「命名」也是人民的自由,更應受憲法保障。Bisazu指出,原住民族僅是希望自己的姓名被正確發音與書寫,尤其原民語言中的氣音、濁音、喉塞音等,更是華語或漢字無法精確描述。再加上原民姓名背後隱含區域、人際關係、家族、期許等,也攸關原民的自身認同。

當事人、來自阿里山鄒族的Yinguyu Yatauyungana也提到,「名字」在漢人、閩南人等不同族群皆有不同的意義。他以自己的身分證為例,上頭顯示「高蕾雅」並以族名Yinguyu Yatauyungana並列,尤其族名中的Yinguyu難以使用中文詮釋並呈現,也令她苦惱許久。

raw-image

Yinguyu指出,平時填寫身分證明文件常被要求以中文書寫,機關單位甚至只在乎他是否如實寫上漢名,並不在乎族名呈現。反觀如果他只寫族名,反而會被要求寫上漢名。依據2002年與2006年內政部函釋規定,「為顧及各機關(單位)使用姓名之便利性,可同意原住民單獨使用以中文表示之傳統姓名,至傳統姓名之羅馬拼音則不宜單獨使用」。Yinguyu指出,可以理解早年法規甫上路,各單位需要熟悉原民傳統姓名,相關函釋也預計施行至2019年9月底。

然而2019年10月內政部再次發函指出,考量部分機關配套措施尚未完善,且函釋停用前尚須充分宣導,避免影響民眾權益及交易安全,因此函釋停止適用時間將暫緩辦理。對此,Yinguyu認為相當費解,他指出相關函釋施行至今已將近20年,足以讓人忘記原本的傳統姓名究竟是什麼,然而行政機關居然配套措施尚未完善,甚至仍無法讓原住民族單列族名。

目前Yinguyu有孕在身、即將臨盆,他想讓小孩依照先生家排灣族傳統命名為Alangeljan Patjulu,然而他發現難以找到音譯的中文呈現孩子族名。「漢人的命名方式和排灣族、鄒族的文化沒有關係,但是我的小孩居然要承襲漢人文化的姓氏!」Yinguyu感嘆,若20年前即讓原住民族單列族名,並在日常生活中自在使用族名,或許如今社會大眾也能習慣用族名稱呼原民,更能傳承原民文化與精神。

raw-image

使用族名有問題?   律師:理應是憲法保障的權利!
本訴訟案件由法律扶助基金會原民中心律師林秉嶔、林韋翰協助,林韋翰也以自身姓名為例,身為漢人的他並不會被要求使用像是英文等其他拼音系統登記姓名,反觀原住民族卻被要求使用漢字拼音呈現姓名,明顯違反憲法保障的平等權。

林韋翰質疑,既然《國家語言發展法》承認各族群自然語言,為什麼原住民族仍無法單列族名?如今既然行政機關不願還給原住民族真正的名字,盼能透過司法程序導正行政機關,並督促行政與立法部門明確修法。林秉嶔與林韋翰協助7名當事人提起行政訴訟,並將拒絕7名當事人申請單列族名的各戶政機關列為被告,展開後續訴訟程序。

raw-image

台灣學生聯合會理事長黃亭偉以及台灣青年民主協會理事長張育萌也呼籲,政府應讓每位人民享有相同的權利,並可透過姓名詮釋自身文化。黃亭偉指出,光用法律與制度為多元文化拓展生存空間並不足夠,呼籲整體社會也應撐起更多討論空間。張育萌也強調,社會大眾應正視不同民族的命名與語言邏輯,更充分瞭解多元文化的內涵。

前來聲援的民進黨籍立委、來自魯凱族的Saidhai Tahovecahe伍麗華也指出,未來將在立法院持續督促《姓名條例》相關修法,盼能在第四條中新增原住民族單列族明等規定。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我們深信,透過群眾的涓滴支持,才是媒體真正能夠獨立的重要碁石░░░ 公庫官網其他平台群眾集資相挺(原文日期:2022年1月27日)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的沙龍
33會員
283內容數
關於社會運動、社會議題的第一手報導。 我們認為,公民團體闡述理念與關懷的媒體空間經常不夠充分,因此我們在社運現場待到陳情者說完話為止,而報導也相對主流媒體冗長許多。
2023/07/31
有鑒於光電政策未來所需數萬公頃土地,為了避免光電政策衝擊農漁業及2025年上路的國土計畫政策,地球公民基金會在7月19日時召開記者會,發佈一份從去年開始進行的調查報告,現勘台灣苗栗、台南及花蓮三地區的光電場狀況,期望藉由梳理過往光電政策的相關經驗,希望政府知往鑒今,改善未來光電政策。
Thumbnail
2023/07/31
有鑒於光電政策未來所需數萬公頃土地,為了避免光電政策衝擊農漁業及2025年上路的國土計畫政策,地球公民基金會在7月19日時召開記者會,發佈一份從去年開始進行的調查報告,現勘台灣苗栗、台南及花蓮三地區的光電場狀況,期望藉由梳理過往光電政策的相關經驗,希望政府知往鑒今,改善未來光電政策。
Thumbnail
2023/07/28
不滿勞退新制雇主提撥率6%實施18年來未曾提高,導致年輕勞工退休金領不到舊制勞工的一半金額,再加上中華電信公司承諾跳票,中華電信工會7月4日號召近兩千人,頂著高溫艷陽從總統府前凱道遊行至立法院......
Thumbnail
2023/07/28
不滿勞退新制雇主提撥率6%實施18年來未曾提高,導致年輕勞工退休金領不到舊制勞工的一半金額,再加上中華電信公司承諾跳票,中華電信工會7月4日號召近兩千人,頂著高溫艷陽從總統府前凱道遊行至立法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台灣原住民由數十個族群組成,屬於南島語系民族,過去四百年被外來政權稱為「番」、「高砂」、「山胞」,直到民國八十三年八月一日正式納入憲法獲得正名。台北市政府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為了紀念這一個特別日子,由台灣三大知名主廚將會聯手料理台灣原住民部落餐桌、以山河海的美食為食材帶來一場原住民美饌饗宴。 山
Thumbnail
台灣原住民由數十個族群組成,屬於南島語系民族,過去四百年被外來政權稱為「番」、「高砂」、「山胞」,直到民國八十三年八月一日正式納入憲法獲得正名。台北市政府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為了紀念這一個特別日子,由台灣三大知名主廚將會聯手料理台灣原住民部落餐桌、以山河海的美食為食材帶來一場原住民美饌饗宴。 山
Thumbnail
台灣原住民至少有三四十個族群 過去的9族是人類學家與統治者 自行分類並命名 「忘記」尊重族人的意見 造成族人許多的困擾 直到近年族人才有機會提出 自己希望的族群分類與名稱 所以會越來越多族
Thumbnail
台灣原住民至少有三四十個族群 過去的9族是人類學家與統治者 自行分類並命名 「忘記」尊重族人的意見 造成族人許多的困擾 直到近年族人才有機會提出 自己希望的族群分類與名稱 所以會越來越多族
Thumbnail
每年的8月1日,是台灣的「原住民族日」。這個紀念日,是為了紀念1994年8月1日開始,由原住民族自己決定的「原住民」族群名稱,正式取代舊有稱呼的那天。 從文字文明來到台灣以降,「番」、「蕃」、「山胞」等由外族定義且帶著負面意涵的歧視性名詞,就一直被套用在所有的原住民頭上,無論他們願意與否。
Thumbnail
每年的8月1日,是台灣的「原住民族日」。這個紀念日,是為了紀念1994年8月1日開始,由原住民族自己決定的「原住民」族群名稱,正式取代舊有稱呼的那天。 從文字文明來到台灣以降,「番」、「蕃」、「山胞」等由外族定義且帶著負面意涵的歧視性名詞,就一直被套用在所有的原住民頭上,無論他們願意與否。
Thumbnail
前晚翻看張宏傑的《簡牘日本史》,發現原來日本人的姓氏還蠻有趣的。他們取了很多令人匪夷所思的姓氏,比如“我孫子”、“鬼頭”、“牛糞屋”、“我妻”等等的,爲什麽日本人會起這麽奇葩的姓氏呢?
Thumbnail
前晚翻看張宏傑的《簡牘日本史》,發現原來日本人的姓氏還蠻有趣的。他們取了很多令人匪夷所思的姓氏,比如“我孫子”、“鬼頭”、“牛糞屋”、“我妻”等等的,爲什麽日本人會起這麽奇葩的姓氏呢?
Thumbnail
1月25日上午「以我的族名呼喚我行動小組」以及各民團在台灣高等行政法院召開記者會,當日同時也是原民團體針對「單列族名」提起行政訴訟首次開庭。
Thumbnail
1月25日上午「以我的族名呼喚我行動小組」以及各民團在台灣高等行政法院召開記者會,當日同時也是原民團體針對「單列族名」提起行政訴訟首次開庭。
Thumbnail
四百年前的原住民才不會自稱台灣人! 中國人以前不是中國人,就像台灣人以前也不是台灣人。 大清帝國的子民不是中國人,就像四百年前的台灣原住民也不是台灣人。 十九世紀初,才是中國人和台灣人同時誕生的時代。
Thumbnail
四百年前的原住民才不會自稱台灣人! 中國人以前不是中國人,就像台灣人以前也不是台灣人。 大清帝國的子民不是中國人,就像四百年前的台灣原住民也不是台灣人。 十九世紀初,才是中國人和台灣人同時誕生的時代。
Thumbnail
這系列一開始是要寫日本的,也有日本舉重的文章,可是,台灣都奪金牌了,怎麼能不說台灣呢?柔道的楊勇緯是排灣族,舉重的郭婞淳是阿美族,首先,いくえ先生來教大家台灣原住民族的日文要怎麼念吧!
Thumbnail
這系列一開始是要寫日本的,也有日本舉重的文章,可是,台灣都奪金牌了,怎麼能不說台灣呢?柔道的楊勇緯是排灣族,舉重的郭婞淳是阿美族,首先,いくえ先生來教大家台灣原住民族的日文要怎麼念吧!
Thumbnail
「金錢上的賺到」只是附加的價值,貪小便宜並非他們的原初動機,真正的快樂來自於,他們證明了「你以為我們不行,但沒想到我們可以」的小確幸,用小蝦米對抗大鯨魚的姿態贏得了所謂的勝利。
Thumbnail
「金錢上的賺到」只是附加的價值,貪小便宜並非他們的原初動機,真正的快樂來自於,他們證明了「你以為我們不行,但沒想到我們可以」的小確幸,用小蝦米對抗大鯨魚的姿態贏得了所謂的勝利。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