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住民日,自己決定的名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馬遠布農族丹社群回家隊伍正在關門古道Mahilav的途中。

馬遠布農族丹社群回家隊伍正在關門古道Mahilav的途中。

每年的8月1日,是台灣的「原住民族日」。這個紀念日,是為了紀念1994年8月1日開始,由原住民族自己決定的「原住民」族群名稱,正式取代舊有稱呼的那天。

從文字文明來到台灣以降,「番」、「蕃」、「山胞」等由外族定義且帶著負面意涵的歧視性名詞,就一直被套用在所有的原住民頭上,無論他們願意與否。一直到了1984年,才有原住民族知識份子開始為自己的族群爭取屬於自己的正式華文名稱,而不再是被統治者所賦予的符號。

而「原住民」這個由原住民族自己決定的名字,竟花了他們十年的歲月,才終於撼動了僵固的國家體制,將「山胞」正名為「原住民」。也象徵著原住民族在這個國家體制中,終於重新取回定義自我的權利,並透過這個名字,將文化多元的臺灣原住民族凝聚成一個更大的意識主體,得以繼續在對傳統文化不友善的國家體制中,更有能量的爭取屬於自己的位置與權益。

「名字」是很有力量的詞彙,它讓人得以透過語言的建構,將眾多圍繞著那個「名字」的意義連結起來,在抽象的語言之中型塑出有型的實體。並且再與其他名字互動,創造出更多擁有意義的詞彙、語句、紀錄與歷史,乃至今日當下。

失去了名字,就是失去了自我,也失去了成為一個主體的權利,只能由人宰割。《神隱少女》等許多作品都在敘述著它的重要性,因此8/1這一天,對於原住民,以及台灣島上的多元文化而言,誠然是無比重要的一天。

儘管國家對原住民族曾做過的承諾,如今仍未兌現,未來也不知道能否有所改變;但仍有許多族人,正在強大的主流文化洪流之中,走在找回自己的道路之上。

一個人要了解自己、以及自己所屬的文化,只有走回孕育文化的地方,才能深刻感受到來自土地的真實,而觸發更進一步的行動與反思。

也希望我跟著馬遠布農族青年回到丹社老家的故事、台灣正遍地開花的回家故事,能引起更多人「回去看看自己文化的根」的興趣。邁開腳步,回到老家,感受那人仍與土地深深連結的時代與文化,回頭凝視佇立在主流中的那個自己,是否更加堅定。

那裡不一定是山,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老家。
別人的故事,往往是驅動自己的重要根源。
讓我們在觸動之後,寫下屬於自己的故事。

avatar-img
1.6K會員
280內容數
跟著雪羊的腳步,悠遊山林隨影隨筆,在《共享視界》裡,一起看見山的萬千樣貌,加入以影像與文字探索世界的行列。在文影交流間結識同樣熱愛大自然的同好,輕鬆分享彼此的影像記憶與山林故事,建立山與人最深刻的連結。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在網路寫作八年半載,終於在今天,將經驗與思緒、汗水與淚水凝結成果實。謝謝所有的緣分,讓我得以備齊所有的條件,用我的筆和我的鏡頭,將馬遠布農丹社青年們,沿著一條百年古道翻越中央山脈只為回老家的故事,帶回人間。
「雪羊~這次誠品跟我們要一千本簽名書,再麻煩你囉!」記得有一天,編輯雀躍地跟我講這個消息,然後我就畢恭畢敬排了「一整天」下來,完成這個說大不大,說小也不簡單的任務。打從國小畢業後,好久沒有罰寫自己的名字了啊~(顯是為壞小孩
我人生的第一本書,就獻給新聞所給我的技能,以及馬遠丹社群布農族青年們,翻越中央山脈回家的故事。也希望朋友們能透過這個故事,看見台灣全海拔的山岳多樣性、歷史縱深的豐厚堆疊,以及原住民族與這片土地最深刻的羈絆、文化裡的深刻意涵。 而直到真正完成一本書時,我才了解「出版物」和「網路文章」最大的不同。
其實,「強迫紅黃牌重機只能停汽車格」,是全世界只有「地狹人稠的台灣」才有的,失能顢頇至極的交通官員,用自己的偏見與惡意所制定的行政命令,可謂世界奇觀。 本文開頭要先法普一下:請不要再說惡法亦法了,這條規則根本不是法,而是「行政命令」,是行政機關不經民意與公開程序,私自決定的「規則」,不具民主基礎。
今天中午,戶外圈與露營圈忽然被丟進一顆驚天震撼彈:百岳戶外裝備即刻終止營業。 一開始包含我在內,許多朋友都以為只是惡作劇。沒想到隨著官網換成公告頁面、FB粉專消失與直接私訊百岳的朋友們確認後,證實了這間陪伴無數山友走過40年的戶外用品店,在今天劃下了休止符,留下無數的不捨與遺憾。
去年,我為這款我非常喜歡的「沐光森林」沐浴露開了史上第一次公開團購,到現在快要一年過去,當時順便買起來囤的沐浴露已經快見底了,於是乎…薰衣草森林旗下的森林島嶼出品,充滿檜木香氣的「沐光森林」洗沐組團購活動,即日起到7/16再次開跑囉!
在網路寫作八年半載,終於在今天,將經驗與思緒、汗水與淚水凝結成果實。謝謝所有的緣分,讓我得以備齊所有的條件,用我的筆和我的鏡頭,將馬遠布農丹社青年們,沿著一條百年古道翻越中央山脈只為回老家的故事,帶回人間。
「雪羊~這次誠品跟我們要一千本簽名書,再麻煩你囉!」記得有一天,編輯雀躍地跟我講這個消息,然後我就畢恭畢敬排了「一整天」下來,完成這個說大不大,說小也不簡單的任務。打從國小畢業後,好久沒有罰寫自己的名字了啊~(顯是為壞小孩
我人生的第一本書,就獻給新聞所給我的技能,以及馬遠丹社群布農族青年們,翻越中央山脈回家的故事。也希望朋友們能透過這個故事,看見台灣全海拔的山岳多樣性、歷史縱深的豐厚堆疊,以及原住民族與這片土地最深刻的羈絆、文化裡的深刻意涵。 而直到真正完成一本書時,我才了解「出版物」和「網路文章」最大的不同。
其實,「強迫紅黃牌重機只能停汽車格」,是全世界只有「地狹人稠的台灣」才有的,失能顢頇至極的交通官員,用自己的偏見與惡意所制定的行政命令,可謂世界奇觀。 本文開頭要先法普一下:請不要再說惡法亦法了,這條規則根本不是法,而是「行政命令」,是行政機關不經民意與公開程序,私自決定的「規則」,不具民主基礎。
今天中午,戶外圈與露營圈忽然被丟進一顆驚天震撼彈:百岳戶外裝備即刻終止營業。 一開始包含我在內,許多朋友都以為只是惡作劇。沒想到隨著官網換成公告頁面、FB粉專消失與直接私訊百岳的朋友們確認後,證實了這間陪伴無數山友走過40年的戶外用品店,在今天劃下了休止符,留下無數的不捨與遺憾。
去年,我為這款我非常喜歡的「沐光森林」沐浴露開了史上第一次公開團購,到現在快要一年過去,當時順便買起來囤的沐浴露已經快見底了,於是乎…薰衣草森林旗下的森林島嶼出品,充滿檜木香氣的「沐光森林」洗沐組團購活動,即日起到7/16再次開跑囉!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文章探討原住民族的名字如何在社會課本中被納入,並分享了作者作為原住民學生的個人經歷與感受。透過對教育體制的反思,強調了多元文化與族語教育的必要性,並表達了對推動友善環境的感謝與敬意。希望未來能有更多篇幅讓孩子們學習和接觸這些重要議題。
Thumbnail
台灣原住民由數十個族群組成,屬於南島語系民族,過去四百年被外來政權稱為「番」、「高砂」、「山胞」,直到民國八十三年八月一日正式納入憲法獲得正名。台北市政府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為了紀念這一個特別日子,由台灣三大知名主廚將會聯手料理台灣原住民部落餐桌、以山河海的美食為食材帶來一場原住民美饌饗宴。 山
Thumbnail
只要有一、兩個人因為這趟旅程,眼睛像小燈籠般被點亮,那麼這樣的大費周章就不算白費。
Thumbnail
每個原住民都有族名。 高山原住民有族名,平地原住民也有族名。 這些族名是怎麼來的呢? 很多年前,我在台北聽人類學家陳奇祿演講。 演講內容,我幾乎都忘光了,只記住一件事。 當時,陳奇祿說,原住民的族名是來自“人”字。 在日據時代,替原住民取族名,就看原住民語“人”字怎麼唸。
Thumbnail
青鳥行動期間在濟南教會參加晚禱,其中一天是一位原住民牧師證道,在投影幕上顯示的名字,同時出現他的原住民名字和華語名。 牧師在證道中說,他曾經因為無法在外面使用自己的母語,而不認同自己的原住民身份,甚至會不敢讓別人知道自己是原住民,直到30歲以後才找回自己的名字。 我沒有印象我經歷過「請說
Thumbnail
依依東望的時候,卻已經看不到記憶裡的家鄉。 前一陣子接觸到一個議題,在探討原住民的文化保存。在台灣有一種土地類型,叫做原住民保留地,他規定土地擁有者必須是原住民,就算你賣地也必須賣給原住民。 之所以需要有原保地,是希望有土地能夠持續發展原住民文化。
Thumbnail
文章探討身分法修法後,是否有讓更多人願意在身分證上恢復族名以及有關原住民恢復族名的議題。同時介紹了第一例身分證單列族文拼音勝訴案「Bawtu Payen」以及最近通過的第一起單列族名案例。
Thumbnail
台灣原住民各族群都有很多關於起源的故事,關於我們從哪裡來,同一個故事在不同部落的版本也可能不太一樣。例如鄒族有天神撒種子長出人的故事、泰雅族有巨石生人的故事、阿美族有大洪水的故事。
Thumbnail
臺灣人,是指在臺灣由多個移民族群與原住民族群所構成的族群,首先是最先居住在臺灣的原住民、接著於17世紀左右遷徙的漢族的閩南與客家移民、最後於1945年以後遷徙的外省移民,另外還有在往後不同年代的新住民。
在臺灣這篇土地上,有多元的原住民族群,其語言和文化代代相傳,是重要的文化資產。 然而,在歷史長河中,原住民語言曾經面臨過不同時期的困境和挑戰。 本文將梳理自光復初期至今的數個時期,探討臺灣原住民語言教育政策的演變。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文章探討原住民族的名字如何在社會課本中被納入,並分享了作者作為原住民學生的個人經歷與感受。透過對教育體制的反思,強調了多元文化與族語教育的必要性,並表達了對推動友善環境的感謝與敬意。希望未來能有更多篇幅讓孩子們學習和接觸這些重要議題。
Thumbnail
台灣原住民由數十個族群組成,屬於南島語系民族,過去四百年被外來政權稱為「番」、「高砂」、「山胞」,直到民國八十三年八月一日正式納入憲法獲得正名。台北市政府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為了紀念這一個特別日子,由台灣三大知名主廚將會聯手料理台灣原住民部落餐桌、以山河海的美食為食材帶來一場原住民美饌饗宴。 山
Thumbnail
只要有一、兩個人因為這趟旅程,眼睛像小燈籠般被點亮,那麼這樣的大費周章就不算白費。
Thumbnail
每個原住民都有族名。 高山原住民有族名,平地原住民也有族名。 這些族名是怎麼來的呢? 很多年前,我在台北聽人類學家陳奇祿演講。 演講內容,我幾乎都忘光了,只記住一件事。 當時,陳奇祿說,原住民的族名是來自“人”字。 在日據時代,替原住民取族名,就看原住民語“人”字怎麼唸。
Thumbnail
青鳥行動期間在濟南教會參加晚禱,其中一天是一位原住民牧師證道,在投影幕上顯示的名字,同時出現他的原住民名字和華語名。 牧師在證道中說,他曾經因為無法在外面使用自己的母語,而不認同自己的原住民身份,甚至會不敢讓別人知道自己是原住民,直到30歲以後才找回自己的名字。 我沒有印象我經歷過「請說
Thumbnail
依依東望的時候,卻已經看不到記憶裡的家鄉。 前一陣子接觸到一個議題,在探討原住民的文化保存。在台灣有一種土地類型,叫做原住民保留地,他規定土地擁有者必須是原住民,就算你賣地也必須賣給原住民。 之所以需要有原保地,是希望有土地能夠持續發展原住民文化。
Thumbnail
文章探討身分法修法後,是否有讓更多人願意在身分證上恢復族名以及有關原住民恢復族名的議題。同時介紹了第一例身分證單列族文拼音勝訴案「Bawtu Payen」以及最近通過的第一起單列族名案例。
Thumbnail
台灣原住民各族群都有很多關於起源的故事,關於我們從哪裡來,同一個故事在不同部落的版本也可能不太一樣。例如鄒族有天神撒種子長出人的故事、泰雅族有巨石生人的故事、阿美族有大洪水的故事。
Thumbnail
臺灣人,是指在臺灣由多個移民族群與原住民族群所構成的族群,首先是最先居住在臺灣的原住民、接著於17世紀左右遷徙的漢族的閩南與客家移民、最後於1945年以後遷徙的外省移民,另外還有在往後不同年代的新住民。
在臺灣這篇土地上,有多元的原住民族群,其語言和文化代代相傳,是重要的文化資產。 然而,在歷史長河中,原住民語言曾經面臨過不同時期的困境和挑戰。 本文將梳理自光復初期至今的數個時期,探討臺灣原住民語言教育政策的演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