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很會吹嗎?「年簫,月品,萬世弦(Nî-siau, gue̍h-phín, bān-sè-hiân.)」

2022/02/23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亞特聊聊聊Podcast的天鵝宴系列來到第五集,其實有點超乎我的預期,不過實在有太多 細節想要跟大家分享,所以如果你是喜歡台灣神仙精怪或歷史故事的人,就要再耐心稍候了。

在〈戲開天鵝宴,一宴三十年(五)嚴懲不貸〉裡,提到房玄齡唱出了「有你在君側,宮廷即少聞簫管尺上工」,這整句指的是「沉迷於歌舞昇平的幻象」,簫管則是借代樂器或音樂。
說到樂器,就想起曾經在劇團工作時,忘了是誰跟我提過的這句「年簫,月品,萬世弦(Nî-siau, gue̍h-phín, bān-sè-hiân.)」
這句俗語在日常生活中真的是一點都用不上。但我還滿喜歡的

首先要知道的是「品」指的就是「品仔(phín-á)」,也就是笛子。一般來說,簫的吹口在末端,是直的吹;笛的吹口在笛身,現在上頭一般都有笛膜,是橫著吹的,至於直笛屬於西洋樂器就先略過不提。

年簫月品是文學上的當句對,並不指簫要學一年才學得會,笛只要學一個月就可上手,而是指簫與笛一類的吹管樂器,相較於後面提到的「弦」樂器來得易學得多,並且在後面用了一個誇飾「萬世弦」來結尾。

「弦」當然可以通稱弓弦樂器,也就是「弦仔(hiân-á,胡琴)」,不過在歌仔戲這個劇種裡,過去主要是使用胡琴家族中的「殼仔弦(khak-á-hiân)」(現在如果是公演戲,編制就複雜得多了),在歌仔戲的「文武爿(bûn-bú-pîng)」裡掌管節奏的是武場的鼓佬(司鼓),掌管音樂的主弦律(領奏)的則是文場的頭手弦。

我自己學過一小段時間的二胡,深刻感受到「越簡單的越複雜」的道理,雖然不知道吹管樂器好不好學,但胡琴倒真的是不易駕馭呀……

順帶一提,拉胡琴的動詞在台語中是「挨(e)」,也就是磨擦的意思,由弓弦磨擦琴弦產生振動而發出聲音。話說胡琴的音量不小,如果你是入門者,真心不建議你在家「挨弦仔(e-hiân-á)」。

如果你家像林瑞陽&張庭家這麼大就沒關係。
【亞特聊聊天】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前往
亞特聊聊天podcast」,收聽更多精彩內容。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亞特聊聊天
亞特聊聊天
亞特聊聊天Podcast主理人 目前Podcast頻道主要單元 #台語話故事,是全台語聊天的方式,介紹台灣的民間傳說、在地歷史及風俗民情,希望讓對台語及台灣文化有興趣的朋友,在聲音中認識台灣。 方格子的文章未來會優先補完在社群平台上的節目延伸內容,未來則可能加上完整的節目圖文版。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