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釋《大學》的三綱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大學》本出自《禮記》的第四十二篇,宋儒從《禮記》抽出,以配《中庸》、《論語》、《孟子》為四子書,後簡稱為四書。

《大學》開宗明義曰: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什麼叫做「大學」呢?
傳統的解釋有二:(1)博大的學問,(2)大人之學。

前者,博大的學問,含義不明顯,沒有特定的文化意義;後者,大人之學,「大人」的含義也不清晰,還以為「大人」就是與「小孩」對反,意指成年人。上述的解釋,筆者以為還沒點出這篇《大學》的要旨。於此,筆者直接以個人的理解,配合當今的政治情況,把「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這三綱領,一一疏解。

所謂「大人」,就是指政治的領導者,而「大學之道」,簡而言之,就是為官之道。為官之道,有三個綱領: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一) 在明明德:
什麼叫做「明德」?就是指人的天性。明「明德」,就是要彰顯人的天性。為官之道,首要彰顯人的天性。其實,不管什麼人,只要是人,都該彰顯人的天性。有句老話——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就是直指人沒有行出人之所以為人的天性;簡單來說,就是無人性。無人性,那會被天誅地滅的。既然如此,為官者,就更加要特別謹言慎行,時時要問良心,事事要憑良心。

(二) 在親民:
「親民」,大家都明白是什麼意思,就是親近民眾、親愛民眾、親善民眾。為官者,如不能親近民眾,接觸民眾,那只是高高在上的官老爺,民眾既非子民,更非咱家的老百姓;而只是受管的群眾,納稅交糧的群眾。如果是這樣的話,群眾會問:為什麼要給官管?為什麼要納糧養官?這兒就可以理解為什麼明朝王陽明堅持解作「親民」,而不用宋朝朱熹的解釋為「新民」。

親民,才能急民之所急啊!

(三) 在止於至善:
什麼叫做「至善」?字面的解釋,就是最完善。但,世事哪有最完善的呢?「至善」,傳統的解釋,是指事理當然之極也。筆者用現代語來解釋,是指達到心安的合理點,適可而止。換句話來說,就是在權衡種種的利弊,對老百姓的得失,感同身受,憑良心作出抉擇,這就是「止於至善」。那麼,這個「至善」是為官者說了算嗎?如是,就很容易陷落專制獨裁。如果這個「至善」是民眾說了算,就議而不決,一事無成。故此,為官之道,最重要、最重要的,就是時時刻刻都要「明明德」,憑良心啊!

(寫於2021年8月20日)
下一講:心安的合理點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yidai zhongshi ye的沙龍
65會員
851內容數
現代人該怎樣看待儒學呢? 能替孔子說句公道話嗎? 怎樣做一個《論語》的明白人呢?
2025/04/03
有一句話,從來都不會對著別人說的,啥話呀?「我食鹽多過你食米」。要是說了,人家就知道你一定有高血壓。 《論語》裡有一句話——「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歷來的解釋,都把這個「得」解作「貪得」,貪這個、貪那個,貪那些蠅頭小利,以致患得患失。這樣詮釋孔老夫子的心路歷程,實在格格不入。何況,貪
2025/04/03
有一句話,從來都不會對著別人說的,啥話呀?「我食鹽多過你食米」。要是說了,人家就知道你一定有高血壓。 《論語》裡有一句話——「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歷來的解釋,都把這個「得」解作「貪得」,貪這個、貪那個,貪那些蠅頭小利,以致患得患失。這樣詮釋孔老夫子的心路歷程,實在格格不入。何況,貪
2025/01/22
今天是臘月二十三,北方人要過小年了。與此同時,有些內媒外輸的視頻,都提起灶君,講到灶君,自然就提起「與其媚於奧,寧媚於灶」這句話。那麼,咱家不妨重閱以下的舊文。 獲罪於天,無所禱也 什麼叫做「獲罪於天,無所禱也」呢? 簡單地說:要是你做了傷天害理的事,以致神人共憤,天理不容;即使事後禱告,求上
2025/01/22
今天是臘月二十三,北方人要過小年了。與此同時,有些內媒外輸的視頻,都提起灶君,講到灶君,自然就提起「與其媚於奧,寧媚於灶」這句話。那麼,咱家不妨重閱以下的舊文。 獲罪於天,無所禱也 什麼叫做「獲罪於天,無所禱也」呢? 簡單地說:要是你做了傷天害理的事,以致神人共憤,天理不容;即使事後禱告,求上
2024/08/22
Cheng Joe 儒家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提出一個方法來決定誰有資格做君,只能提一個君權神授,這種迷信說法,導致後代為了爭取所謂的天命,殘殺了多少人,亂世時儒生全跑光,盛世時才稱人天子,這些帳要不要算一下?   回應: 剛剛看到閣下所提出的異議,當中有許多論點和定義,必須界定清楚的,這也不是
2024/08/22
Cheng Joe 儒家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提出一個方法來決定誰有資格做君,只能提一個君權神授,這種迷信說法,導致後代為了爭取所謂的天命,殘殺了多少人,亂世時儒生全跑光,盛世時才稱人天子,這些帳要不要算一下?   回應: 剛剛看到閣下所提出的異議,當中有許多論點和定義,必須界定清楚的,這也不是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禮記.大學篇》 ◎ 【原文】: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大學之義是大人之學,大人的標準是什麼 ? 如何做才是真正大人 ? 就是做到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
Thumbnail
◎《禮記.大學篇》 ◎ 【原文】: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大學之義是大人之學,大人的標準是什麼 ? 如何做才是真正大人 ? 就是做到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
Thumbnail
○當人人都希望自己是聰明絕頂之人時,可有想過自己周遭是一群高智慧、高道德、高知識有德之人,且自己真有做到尊師重道,日日謙虛學習? 還是浪費時間吃喝玩樂去了? ○當父母與孩子出外遊玩時,孩子在玩弄小昆蟲、小動物時,你可有意識到這是在教育孩子殺害 、傷害生命,讓他從小養成對生命麻木殘忍的觀念習慣?
Thumbnail
○當人人都希望自己是聰明絕頂之人時,可有想過自己周遭是一群高智慧、高道德、高知識有德之人,且自己真有做到尊師重道,日日謙虛學習? 還是浪費時間吃喝玩樂去了? ○當父母與孩子出外遊玩時,孩子在玩弄小昆蟲、小動物時,你可有意識到這是在教育孩子殺害 、傷害生命,讓他從小養成對生命麻木殘忍的觀念習慣?
Thumbnail
★古德言:[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佛說:[凡人對於事物利益的決定,有二項不可做,二項可做。 一、不可做者:[1、對現在有利益,未來沒有利益,不可做。2、對現在、未來都沒有利益,不可做。] 二、可以做者[1、對現在沒有利益,對未來有利益,可以做。2、對現在、未來有利益,可以做
Thumbnail
★古德言:[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佛說:[凡人對於事物利益的決定,有二項不可做,二項可做。 一、不可做者:[1、對現在有利益,未來沒有利益,不可做。2、對現在、未來都沒有利益,不可做。] 二、可以做者[1、對現在沒有利益,對未來有利益,可以做。2、對現在、未來有利益,可以做
Thumbnail
三字經並不是我手寫我口,寫到哪裡算哪裡的流水帳。三字經是有邏輯有文章結構的,而且其中的教養觀念正是現代父母的需求。 全文的前60個字,重點在談“教”與“學”的重要性。 其後,則是告訴父母,孩子”何時開始學?“以及”如何學“
Thumbnail
三字經並不是我手寫我口,寫到哪裡算哪裡的流水帳。三字經是有邏輯有文章結構的,而且其中的教養觀念正是現代父母的需求。 全文的前60個字,重點在談“教”與“學”的重要性。 其後,則是告訴父母,孩子”何時開始學?“以及”如何學“
Thumbnail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Thumbnail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Thumbnail
109學年度屏東高中國文科教師甄試筆試第一大題第二小題擬答。
Thumbnail
109學年度屏東高中國文科教師甄試筆試第一大題第二小題擬答。
Thumbnail
在大道未廢之時,一片祥和,人心循道而安定,當人對道無感的時候,人心便開始浮動,失去支撐,於是胡亂找支撐,認為仁義是支撐,因為仁義可以有效規範人心;認為孝慈是支撐,因為孝慈是修復六親的曙光;認為忠臣是支撐,因為忠臣才能消弭國家的弊端。
Thumbnail
在大道未廢之時,一片祥和,人心循道而安定,當人對道無感的時候,人心便開始浮動,失去支撐,於是胡亂找支撐,認為仁義是支撐,因為仁義可以有效規範人心;認為孝慈是支撐,因為孝慈是修復六親的曙光;認為忠臣是支撐,因為忠臣才能消弭國家的弊端。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