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勒索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當以下青少年敘述著記憶中父母曾說的話時,常常會讓人感到一股沉重──

「你如果不聽話,就離開這個家!」

「你為什麼不跟其他孩子一樣?」

「如果要我愛你,那就照我的話去做。」

「我這麼愛你,你怎麼可以這樣對我?」

「你是多生的那個。」

深信,這些父母們原先都不是故意的,甚至不知道自己無心的話帶給孩子這麼大的負面影響——如果能提早知道,就能避免無知帶來的傷害。

年輕的時候很有可能因為害怕對方生氣、為了保護關係、無法容忍挫折與失落而淪為情緒勒索的受害者。情緒勒索或許不會威脅我們的生命,但卻會奪走我們非常珍貴的一項資產—自我完整性。倘若不斷屈服於情緒勒索,將會使人自尊與內在受到傷害。

伴隨著情緒勒索而來的焦慮、壓力及各種負面情緒,常對個人的生理造成影響。情緒勒索者可能在有意識或無意識中,使用要求、威脅、施壓、沉默等直接或間接的「勒索」手段,讓被勒索者產生各種負面情緒,例如挫敗感、罪惡感、恐懼感等,這些感受就會在被勒索者的內心發酵、造成傷害。情緒勒索讓任何人際關係不再安全與信任,雙方愈來愈無法坦然相處。

為了減少這些不舒服的感受,被勒索者可能因而順服對方的要求,長久下來,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被勒索者讓勒索者以此手段控制、左右了自己的所有決定與行為,失去了「為自己做主」的自由與能力;最終,被勒索者的「自我」就在這過程中消耗殆盡,直到其心力一滴不剩為止。

何謂情緒勒索?

1998年,霍沃(Forward)提出「情緒勒索」一詞,用FOG—恐懼(Fear)、義務(Obligation)及罪惡感(Guilt)—貼切地描述受害者處於被情緒勒索的情境中,摸不著頭緒、看不到出路的無助感,就如掉入迷霧(FOG)一般。

在人際關係中,當一方為了維護其利益、滿足自身需求,以言語行為直接或間接地達到操控對方、使對方順從,並提升自身在關係中的地位與價值,這種「使對方不得不聽從」的情緒表達手段,即是情緒勒索。「情緒勒索」常見於許多人際關係中,包含職場、親子、夫妻、朋友、同學等。

raw-image

《情境 A》

同學:「借我看你的數學作業解答,不給我看你就死定了!」

《情境 B》

男友:「寶貝,先靜下來,我先去上班,下班後再談好嗎?」

女友:「好啊,如果你在還沒解決問題前離開我,你下班後就看不到我了。」

《情境 C》

惠虹:「我這週末想跟同事去花蓮玩,可能會住貴一點的民宿,可以嗎?」

媽媽:「妳想去就去啊,反正你花的錢是你賺的,卻吝嗇地給我一些錢,妳高興就好。」

《情境 D》

朋友:「你真的是我最好的朋友耶!你是不是一直很想要那雙鞋啊?只要你不告訴其他人這件事是我幹的,你下個月生日我一定會送你的。」

從以上的情境可以了解,曖昧不明的表達方式容易勾起關係中另一方猜疑、擔心與不安的感受,無論是語帶恫嚇的主動攻擊,或是以退為進的被動攻擊,都是情緒勒索行為的方式

為什麼我們無法擺脫情緒勒索?

看清楚了「情緒勒索的樣貌」,然後呢?有的時候,即使我們看懂了,卻仍然無法擺脫情緒勒索。「我明知道他在對我情緒勒索,但我沒有辦法拒絕,怎麼會這樣呢?」當有這種感覺時,你可能會很討厭自己的軟弱,甚至陷入什麼都不能做,不能改變的無力感中。

但實際上,即使看懂了「情緒勒索」的樣貌,那仍然可能讓我們暫時無法動彈。會有這樣的狀況,並非因為你太軟弱,而可能是有以下兩個原因:其一,可能是你根深柢固的恐懼、焦慮與害怕的情緒太強了;其二是,太過在乎別人感受的你,被這些焦慮與害怕,引發了你「習慣性的罪惡感」。

辨識情緒勒索的類型

究竟情緒勒索會以什麼樣的方式出現呢?霍沃提出四種情緒勒索類型:(一)懲罰者,此類型通常是最容易辨識的情緒勒索,因為當他人一不順其意,他便會暴跳如雷,「不聽我者請滾」是他的座右銘。如同上述情境 A 的同學。

(二)自我懲罰者:此類型的情緒勒索者利用關係中另一方對其的在乎與重視,以「傷害自

己」來警告對方,使被勒索者為了免於受傷害不得不屈服。我們常說「一哭、二鬧、三上吊」,有些自懲者會把「自殺」當作最有效果的勒索方式,可說是「終極的自我懲罰者」。如同上述情境 B 的女友。

(三)苦情者:此類型的人會把自己擺在「受害者」的位置,表現出沮喪、失落、沉默,彷彿自己是關係中吃虧的角色,藉由帶給對方罪惡感與羞愧感來達到情緒勒索的目的。如同上述情境 C 的母親。

(四)欲擒故縱者:此類型的情緒勒索者手段相當高明,把情緒勒索行為包裝相當美麗。他們

以褒獎對方的方式,接著再提出要求,讓對方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不小心墮入被情緒勒索者的囹圄裡。如同上述情境 D 的朋友。

raw-image

音樂治療: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Pvb4eA5xhU

拒絕情緒勒索

當心理出現警示,覺得很不願意或再也不想的感覺時,就是對方超過界線了。超過界線要拒絕,超過能耐、超過意願的部分,也需要拒絕。

大部份的人不是沒有界線,而是是拒絕不了他人的要求,一種是自我感太弱無法明確拒絕,另一種並非不知道要拒絕,而是更擔心拒絕後別人的反應,例如怕對方受傷,擔心被群體認為不好相處,考慮到太多後果而說不出口。

其實,只要修改太過直接的「我不要」,真誠的表達,有禮貌地拒絕別人即可,「拒絕的藝術」是有程序的傾聽和說明,需要練習才會表達。

遇情緒勒索時,勿被情緒嚇到,它只是工具(甚至是一種表演),先分辨對方勒索目的為何,冷靜評估再做反應,設定能做與不能做的範圍,再決定怎麼表達。採取以下三種拒絕做法時,先學會分析對方目的問自己若拒絕會擔心什麼不妨採取「時而答應、時而不從」等。

第一,拒絕前先真誠傾聽:你知道你不要,「但別馬上說不」,先傾聽對方訴求再回應。先同理對方一定要你幫忙的原因,聽完再表示你的為難,句子型態是「Yes……,But……」,例如,「媽媽的意思我明白了,但給妳的生活費用,這一次很抱歉我幫不上忙。」拒絕是一定的,但在表達上「別馬上說不」,給對方留一點空間。

第二,拒絕時坦誠相告:拒絕時盡量坦誠,別用委婉又模糊的理由,別只說:「不好意思,我不方便」,講不清楚容易讓對方誤會,不妨誠懇說出拒絕的真實情況與想法,像是:「不好意思,這一次的數學作業,時間上處理不來,可能無法借你。」說明時,態度要溫和堅定,不行就是不行,別擔心對方受傷,真友誼該經得起考驗。

第三,採取補償式拒絕:若擔心總是拒絕,怕朋友下次不敢再說,就使用「下次…如何…」句型,主動補償,以自己可接受的方式反邀對方。例如:「抱歉,這次有事無法赴約(其實是不喜歡封閉場所),不然下個月我約你去這好嗎(公開場所)。」

擺脫情緒勒索,最重要的就是要記得三個口訣:停、看、應。即使對方的表達讓我們覺得急迫有壓力,似乎非得馬上有個答案,都應該在心中想著:「停、看、應」這三字秘訣。

(1)停:停止對話,轉移情緒,離開現場。當衝突現場或是對方製造出一個「非得馬上答應」的氛圍,讓我們產生焦慮,幾乎要忽略自己感受、進而答應對方要求時,這是要趕緊喊停,或是在心中緩解自己的情緒,若是控制不下來,建議先離開現場。

(2)看:覺察自己的感受與想法,瞭解剛剛發生了什麼事。去尋找讓自己不舒服的原因,了解焦慮感或是罪惡感被點燃的根本是什麼。冷靜地去理解對方的想法,以及剛剛現場情緒被挑起背後在意,自己真正在意的是什麼。

(3)應:思考適當而不委屈的回應方式,擬定因應策略、練習並應用。基於尊重自己感受的前提下,去除焦慮與害怕,你可以做出屬於你自己的選擇。為自己擬定階段性改變的目標-下次若是碰到相同狀況該怎麼辦,自己要有意識地選擇「是否」要滿足別人的需要。

raw-image

結語

蔡康永曾說的:「人生,本來就會,甚至是就該被勒索。所以重點不是你是否遭遇了勒索,而是你怎麼恰如其份的回應勒索。」。千萬要記得,不論如何我們都有選擇,我們都是自己人生的主人!

除了,霍沃提出四種情緒勒索類型外,情緒勒索還有六種典型症狀,例如,要求、抗拒、壓力、威脅、屈服、重覆(需求、施壓、屈服,並一而再再而三地上演),這是因為情緒勒索者會釋放出厚厚的迷霧(FOG),來掩蓋他們的行為,因而幾乎不可能看出他們是如何擺布我們的。FOG就是情緒勒索者的勒索工具。

當勒索者說:「我真不敢相信你這麼自私,這一點也不像你;你光想到自己,從未顧慮到我的感受;我原本認為你和我交往過的其他女人/男人截然不同,但我想我錯了;你怎麼那麼無情無義?你簡直是個白痴。」

你可以說:「你可以有你的看法;可能真是如此;也許你是對的;如果你繼續攻擊我,事情將會毫無進展。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Jeadre的沙龍
3會員
46內容數
類神經網路模型是運用數學、程式設計、心理學等知識的工具結構,它模仿神經元的節點,在功能上滿足了心理學研究泛用型神經網路(例如大腦)的彈性需求。要達到「使用者為中心的系統設計」目標,再以「認知工程」為手法,應用認知心理學的原理、原則於系統設計,使得機器人的功能和結構能夠與使用者的認知能力和心智模型相匹配,才能有用、能用。
Jeadre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3/03
重大事件可能對人造成重大的影響,可能會罹患「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它不只是扼殺和阻礙一個人的內在小孩(真實自我或失落的自我),當事人本身也時常因為反覆的壓力、極度的創傷,結果嚴重生病。
Thumbnail
2022/03/03
重大事件可能對人造成重大的影響,可能會罹患「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它不只是扼殺和阻礙一個人的內在小孩(真實自我或失落的自我),當事人本身也時常因為反覆的壓力、極度的創傷,結果嚴重生病。
Thumbnail
2022/03/01
當懷抱的希望一再落空,讓人頻頻陷入谷底。但生命中的每一次挫敗,冥冥中又是一股推動自己找到新方向的助力。人生是一趟體驗之旅,春夏秋冬的景致變化、好與不好,關鍵在於你如何看待自己的心,以及學會「順其自然,是活在當下」。
Thumbnail
2022/03/01
當懷抱的希望一再落空,讓人頻頻陷入谷底。但生命中的每一次挫敗,冥冥中又是一股推動自己找到新方向的助力。人生是一趟體驗之旅,春夏秋冬的景致變化、好與不好,關鍵在於你如何看待自己的心,以及學會「順其自然,是活在當下」。
Thumbnail
2022/03/01
從偶像劇中,我們可以見到日常生活中關於性別議題的縮影,這也是我們應該更為謹慎面對與思考的問題。例如,愛情等於屈服,你/妳認同嗎?
Thumbnail
2022/03/01
從偶像劇中,我們可以見到日常生活中關於性別議題的縮影,這也是我們應該更為謹慎面對與思考的問題。例如,愛情等於屈服,你/妳認同嗎?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情緒勒索是甚麼? 在親密關係裏,用明示或暗示的方法操控他人情緒,令對方產生恐懼感,義務感,罪惡感,從而妥協,都是情緒勒索。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有判斷能力的正常人,理應自由行事。父母子女,朋友兄弟姊妹,情侶夫妻間不知不覺地用情緒威逼對方順應自己,達至操控他人的行為。情緒操控的受害者心身受壓
Thumbnail
情緒勒索是甚麼? 在親密關係裏,用明示或暗示的方法操控他人情緒,令對方產生恐懼感,義務感,罪惡感,從而妥協,都是情緒勒索。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有判斷能力的正常人,理應自由行事。父母子女,朋友兄弟姊妹,情侶夫妻間不知不覺地用情緒威逼對方順應自己,達至操控他人的行為。情緒操控的受害者心身受壓
Thumbnail
情緒勒索的定義: 情緒勒索是一種不良的相處模式,透過不合理的要求或是威脅、施壓 讓生命中重要人內心感到挫敗、罪惡、恐懼、羞愧等等情緒 以達到目的 情緒勒索常發生在親密關係中,也就是家人或是情侶之間
Thumbnail
情緒勒索的定義: 情緒勒索是一種不良的相處模式,透過不合理的要求或是威脅、施壓 讓生命中重要人內心感到挫敗、罪惡、恐懼、羞愧等等情緒 以達到目的 情緒勒索常發生在親密關係中,也就是家人或是情侶之間
Thumbnail
有時候父母會把對孩子的愛 視為「犧牲」 而容易產生情緒勒索的行為模式。 情緒勒索是一種利用恐懼(Fear)義務(Obligation)和罪惡感(Guilt)在關係中控制他人的行為。情緒勒索其實源自於合理的慾望,像是渴望被愛、被需要、安全感、價值感,或是希望受到他
Thumbnail
有時候父母會把對孩子的愛 視為「犧牲」 而容易產生情緒勒索的行為模式。 情緒勒索是一種利用恐懼(Fear)義務(Obligation)和罪惡感(Guilt)在關係中控制他人的行為。情緒勒索其實源自於合理的慾望,像是渴望被愛、被需要、安全感、價值感,或是希望受到他
Thumbnail
情緒勒索是指一個人利用自己的情緒狀態、言語、行為等方式,對另一個人施加壓力,以達成自己的目的。這種行為可能包括控制、恐嚇、威脅、打擊自尊心、製造罪惡感等手段,讓對方感到焦慮、害怕、自責等情緒壓力,進而達成自己的要求。 情緒勒索通常是一種不健康的行為,可能會破壞人際關係、影響對方的心理健康,甚至導致家
Thumbnail
情緒勒索是指一個人利用自己的情緒狀態、言語、行為等方式,對另一個人施加壓力,以達成自己的目的。這種行為可能包括控制、恐嚇、威脅、打擊自尊心、製造罪惡感等手段,讓對方感到焦慮、害怕、自責等情緒壓力,進而達成自己的要求。 情緒勒索通常是一種不健康的行為,可能會破壞人際關係、影響對方的心理健康,甚至導致家
Thumbnail
情緒勒索是沒有辦法單向成立的 #何謂情緒勒索 現代人經常在關係中因為受到「情緒勒索」而感到痛苦,但甚麼是情緒勒索?簡單來說就是利用情感關係試圖控制對方的情緒,舉例:「我是為你好,你不聽會後悔。」、「不用不高興,你以後會感謝我。」還有「我是你的誰誰誰,你就不能陪我……」。 不管是朋友、同事主管、家人還
Thumbnail
情緒勒索是沒有辦法單向成立的 #何謂情緒勒索 現代人經常在關係中因為受到「情緒勒索」而感到痛苦,但甚麼是情緒勒索?簡單來說就是利用情感關係試圖控制對方的情緒,舉例:「我是為你好,你不聽會後悔。」、「不用不高興,你以後會感謝我。」還有「我是你的誰誰誰,你就不能陪我……」。 不管是朋友、同事主管、家人還
Thumbnail
前幾天線上演講時,有參與者問我甚麼是情緒勒索,當下雖然有簡單回應了聽眾,但我仍有點在意急忙之下,不確定是否回應恰當,那就剛好將之整理成文章,也闡述一下我對情緒勒索的想法。
Thumbnail
前幾天線上演講時,有參與者問我甚麼是情緒勒索,當下雖然有簡單回應了聽眾,但我仍有點在意急忙之下,不確定是否回應恰當,那就剛好將之整理成文章,也闡述一下我對情緒勒索的想法。
Thumbnail
許多人都曾經體會過情緒勒索,一種透過引發負面情緒,迫使他人滿足自己需求的手段。 在這篇文章,我會更進一步說明情緒勒索雙方的心理,並試著提出解決的方法。
Thumbnail
許多人都曾經體會過情緒勒索,一種透過引發負面情緒,迫使他人滿足自己需求的手段。 在這篇文章,我會更進一步說明情緒勒索雙方的心理,並試著提出解決的方法。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