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情緒勒索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有時候父母會把對孩子的愛

視為「犧牲」

而容易產生情緒勒索的行為模式。


情緒勒索是一種利用恐懼(Fear)義務(Obligation)和罪惡感(Guilt)在關係中控制他人的行為。情緒勒索其實源自於合理的慾望,像是渴望被愛、被需要、安全感、價值感,或是希望受到他人的欣賞等。以上這些需求都很正常,但問題就在於,情緒勒索者在追求這些慾望時,忽視了他人的需求與感受。」--摘自《親子天下》文章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95958


家長的需求需要被滿足

從以上的文章摘要可以發現,

家長的情緒勒索來自於

長期沒有被滿足的需求,

而這些長期累積與壓抑的需求,

或許也只在親子關係中

期待被滿足,

所以才如此強烈,

以致於讓對方產生

自責、愧疚、罪惡感等感受。


或許,面對自己的需求,

我們也可以有不同的選擇:


看見自己

也許討好型的人際,

較容易產生重視他人需求

而忽略自己感受的行為模式;

而在討好的互動中,

可以得到被肯定與被愛的滿足。


或許因為自己內在的匱乏,

所以才不斷向他人索取,

也或許練習自我肯定,

適當表達自己的需要,

是破除情緒勒索與討好他人的第一步。


看見對方

當我們表達自己的感受或需求後,

內心渴望被滿足也擔心被拒絕,

但我們可能把對方的拒絕,

視為一種遺棄而感覺受傷或生氣。


或許當我們表達需求時,

也得在心裡留下一個空間,

一個為了對方的感受和需求

而留下的心理空間。


看見我們

當我們有足夠的自信與自我肯定時,

便能接受他人的拒絕,

以及彼此的不同與差異,

也就是所謂的「尊重」。


在尊重與接納的關係之下,

雙方可以尋求與協調

彼此共好的解決之道,

而不是全然地接受或拒絕。


因為,在愛裡,

有我、有你、也有我們。


其實情緒勒索與討好人際模式沒有對錯,

家長適當地表達情緒與辛苦,

可以讓孩子學到感恩;

而人際互動中適當的討好模式,

可以讓我們在關係中更圓融。


祝福我們,

都能在愛裡

看見自己、看見對方、

也看見我們;

也在這個二元對立的世界裡,

找到一個屬於自己的

愛的平衡點。

12會員
29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柚子老師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如何培養孩子的同理心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孩子教我學會的事(1)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寶貝,該睡覺了......》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五種表達愛的方式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你可能也想看
關於情緒勒索的個人看法情緒勒索,又稱PUA,最近很紅的一個詞彙,有點被濫用的詞彙,定義就大家自己google一下就清楚了。 我想說的是,情緒勒索對於每個人的情況都不同,有的人很敏感,較容易有被情緒勒索的感覺產生,也有的人很敏感,那當一個人對你說出口,我覺得被情緒勒索了,那對於說出口的當事人來說,那他就是真的被情緒勒索了,
avatar
歐宏偉
2023-07-08
關於情緒-緊張緊張和恐懼是與焦慮症密切相關的兩個詞語。緊張和恐懼可以是焦慮症的典型症狀之一,並且在不同的焦慮症類型中表現不同。以下是幾種常見的焦慮症類型及其特徵[1]: 恐慌症:典型症狀是恐慌發作,患者會突然開始緊張、害怕和感到焦慮,可能伴有冒汗、胸痛、心悸或窒息感等症狀,且通常10~30分鐘後就突然消失。 恐懼
Thumbnail
avatar
Anita(希塔療癒,人類圖,寵物溝通,塔羅,解夢)
2023-04-28
關於情緒,我學會的五件事我曾經和一個朋友漸行漸遠。 導火線是有一次我們在處理某件事上有不同的意見,對方表達的方式讓我感受到他認爲我沒有設身處地替其他參與者著想,這一點讓我感到很受傷也對於他的表達方式感到憤怒。我鼓起勇氣告訴他我的感覺(被箭刺到跟肚子一把火),但收到的回覆是:「你確定你的感覺是絕對的嗎?」
Thumbnail
avatar
靈魂教練 莎賓
2022-12-08
關於情緒影響身型結構 現代人的生活無處不是壓力,過剩的壓力讓我們心智淤塞汙濁,情緒長期處於緊繃狀態,無法放鬆。當壓力來源無法得到釋放時,內心的憤怒、焦慮、沮喪、情緒隨之而來。
Thumbnail
avatar
曉芬(aimi)
2022-11-03
關於情緒這件事情緒是每天都會發生、體驗到的經歷,怎麼從小到大,沒有人教我們怎麼「好好生氣」、「好好難過」、「好好開心」呢? 這一年在企業執行最多的訓練主題,都跟『衝突溝通』、『情緒管理』、『壓力調適』有關。從線上到實體,從閉眼靜心到眼神接觸進行對話,多得是可以練習的技巧。 課程內容包括:意識跟覺察到情緒的影響,練
Thumbnail
avatar
活力充沛的生活玩家_阿馨Hsin
2021-12-07
關於情緒這回事我算是一個很情緒化的人,感性、也很愛哭、愛笑。 不曉得大家這陣子是否有發現,關於心理學或是跟情緒相關的書籍就好像雨後春筍般地出現。 雖然我不清楚為甚麼會有這樣的情形發生,但我想有一部分是因為隨著社會越來越進步,對於某些學術上的研究自然而然不斷地更新了~ 好,切入正題 看到這裡的讀者們,想問你們一個問
Thumbnail
avatar
輕步
2021-11-27
關於情緒勒索,你不會只是個無能為力的受害者Photo by Brock Wegner on Unsplash 人生在世就是不斷的被勒索,重點是如何恰如其分的回應 — 蔡康永 情緒勒索這個詞這幾年大紅,也有很多朋友跟我討論過可以如何處理被勒索的情境,最常見的莫過於你的伴侶、家人和主管,越是親近的人,當衝突發生時,越會讓你有被勒索的感覺。 但換
Thumbnail
avatar
不務正業邱總監/邱意婷諮商心理師
2021-07-09
【 關於情緒教育這件事】 六月底時, 我在整理過往來不及產出的靈感文章之後發現: 2017.12.13世新情殺事件   (我曾經因為想藉此寫文倡導情緒教育) ↓ 還在蒐集資料,來不及有架構性的分析邏輯、產出 ↓ 2018.6
avatar
林佳儀 Lin ChiaYi
2018-07-02
關於情緒的二三事  因為參加了 Penana的《第2屆《假如DSE作文不限時》短篇小說比賽》,這兩個星期也不時提著自己,一定要交稿,所以不時也會有構思內容,但斷斷續續的思考卻一直無法組織成一個完整的故事,
Thumbnail
avatar
多媒體廢作人
2018-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