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情緒勒索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有時候父母會把對孩子的愛

視為「犧牲」

而容易產生情緒勒索的行為模式。


情緒勒索是一種利用恐懼(Fear)義務(Obligation)和罪惡感(Guilt)在關係中控制他人的行為。情緒勒索其實源自於合理的慾望,像是渴望被愛、被需要、安全感、價值感,或是希望受到他人的欣賞等。以上這些需求都很正常,但問題就在於,情緒勒索者在追求這些慾望時,忽視了他人的需求與感受。」--摘自《親子天下》文章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95958


家長的需求需要被滿足

從以上的文章摘要可以發現,

家長的情緒勒索來自於

長期沒有被滿足的需求,

而這些長期累積與壓抑的需求,

或許也只在親子關係中

期待被滿足,

所以才如此強烈,

以致於讓對方產生

自責、愧疚、罪惡感等感受。


或許,面對自己的需求,

我們也可以有不同的選擇:


看見自己

也許討好型的人際,

較容易產生重視他人需求

而忽略自己感受的行為模式;

而在討好的互動中,

可以得到被肯定與被愛的滿足。


或許因為自己內在的匱乏,

所以才不斷向他人索取,

也或許練習自我肯定,

適當表達自己的需要,

是破除情緒勒索與討好他人的第一步。


看見對方

當我們表達自己的感受或需求後,

內心渴望被滿足也擔心被拒絕,

但我們可能把對方的拒絕,

視為一種遺棄而感覺受傷或生氣。


或許當我們表達需求時,

也得在心裡留下一個空間,

一個為了對方的感受和需求

而留下的心理空間。


看見我們

當我們有足夠的自信與自我肯定時,

便能接受他人的拒絕,

以及彼此的不同與差異,

也就是所謂的「尊重」。


在尊重與接納的關係之下,

雙方可以尋求與協調

彼此共好的解決之道,

而不是全然地接受或拒絕。


因為,在愛裡,

有我、有你、也有我們。


其實情緒勒索與討好人際模式沒有對錯,

家長適當地表達情緒與辛苦,

可以讓孩子學到感恩;

而人際互動中適當的討好模式,

可以讓我們在關係中更圓融。


祝福我們,

都能在愛裡

看見自己、看見對方、

也看見我們;

也在這個二元對立的世界裡,

找到一個屬於自己的

愛的平衡點。

avatar-img
12會員
29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柚子老師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有一天, 我打開臉書和手機的相簿, 發現螢幕裡 幾乎都是家中孩子們的照片; 而我突然想起 從小家裡有一本 又厚又重的家庭相簿, 因為小時候父親愛拍照, 所以出門都帶著相機, 為我們的成長留下足跡。 而我 似乎也延續了 父親表達情感的方式。
「為什麼一定要睡覺?」 「因為有一些東西, 只有當我們閉上眼睛, 才看得到。」 --摘自《寶貝,該睡覺了......》
我們常說孩子是上天送來的禮物, 我想那份禮物不只是生命的延續而已, 或許身為家長, 也是一場關於療癒與覺察的修行。
某天晚上的睡前談心, 我與孩子分享當天的生活經驗, 我說:「我今天聽到了一首歌,然後我就流下了眼淚...」 孩子問:「你很感動嗎?」
「什麼是庇蔭?」 「就是不論發生什麼事, 都會陪伴著你。」 --from電影《車頂上的玄天上帝》
某天晚上, 四歲的孩子跟我聊起西遊記中的妖怪和神明...
有一天, 我打開臉書和手機的相簿, 發現螢幕裡 幾乎都是家中孩子們的照片; 而我突然想起 從小家裡有一本 又厚又重的家庭相簿, 因為小時候父親愛拍照, 所以出門都帶著相機, 為我們的成長留下足跡。 而我 似乎也延續了 父親表達情感的方式。
「為什麼一定要睡覺?」 「因為有一些東西, 只有當我們閉上眼睛, 才看得到。」 --摘自《寶貝,該睡覺了......》
我們常說孩子是上天送來的禮物, 我想那份禮物不只是生命的延續而已, 或許身為家長, 也是一場關於療癒與覺察的修行。
某天晚上的睡前談心, 我與孩子分享當天的生活經驗, 我說:「我今天聽到了一首歌,然後我就流下了眼淚...」 孩子問:「你很感動嗎?」
「什麼是庇蔭?」 「就是不論發生什麼事, 都會陪伴著你。」 --from電影《車頂上的玄天上帝》
某天晚上, 四歲的孩子跟我聊起西遊記中的妖怪和神明...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起初,我以為情緒勒索是一種單向的操控,覺得只有當他人過度施壓時,才會出現這種情況。但看完這本書之後我發現,情緒勒索其實是一個錯綜複雜的互動循環,情緒勒索往往是在雙方都有需求缺口的情況下產生,也就是說它甚至需要「受害者的默許」才會成立。
Thumbnail
情緒勒索是甚麼? 在親密關係裏,用明示或暗示的方法操控他人情緒,令對方產生恐懼感,義務感,罪惡感,從而妥協,都是情緒勒索。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有判斷能力的正常人,理應自由行事。父母子女,朋友兄弟姊妹,情侶夫妻間不知不覺地用情緒威逼對方順應自己,達至操控他人的行為。情緒操控的受害者心身受壓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文章講述了面對家人的情緒勒索的挑戰,以及如何適當地溝通和應對。由於文章主要以文字內容為主,建議在文章主要關鍵詞中增加一些相關的圖片。圖片中可能包括父母子女的溝通場景、相互支持的家庭場景等。
Thumbnail
「孝順」又是什麼呢?是否有明確的行為準則?聽父母的話、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應該是大多數人對於孝順的基本期許;前者像是情緒勒索,後者又似乎變成某種債務關係。問題是:身為子女的我們,有欠父母什麼嗎?
Thumbnail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有關原生家庭對人的情緒勒索以及個人成長的故事,藉此讓大家意識到這樣的問題並尋求專業協助解決,同時也希望大家從童年的陰影走出來,找到一個屬於自己的小天地,每個人一定都是值得好好被愛的。
Thumbnail
情緒勒索這個詞,從2017年開始在台灣火紅之後似乎就一直沒有停下過,我第一本說書就是在探討情緒勒索的主題,欸...等等...真的別回去看了...我不是做效果,拜託黑歷史就別回頭了。通常面對情緒勒索,大部分的書籍都是建議撕票或者溝通,但多數環境其實是不允許我們這麼做的,畢竟還是有人情壓力債對吧。
Thumbnail
一方想要凡事都依自己的方式,卻因此犧牲掉另一方的利益,這種雙方力量的較勁,就是一種「情緒勒索」。
Thumbnail
慕姿老師說在親子、伴侶關係中,因為情緒界限不清造成的各種無意識情緒勒索;菊仙老師說別擔心!孩子生氣,不是因為不愛你,該管就要管。這些我都知道,但我仍會因為擔心衝突減損了親子與伴侶關係的存款額度,導至關係失衡。該怎麼辦呢?我怎麼慢慢從惡性循環解套呢?請聽我細細說來。
Thumbnail
起初,我以為情緒勒索是一種單向的操控,覺得只有當他人過度施壓時,才會出現這種情況。但看完這本書之後我發現,情緒勒索其實是一個錯綜複雜的互動循環,情緒勒索往往是在雙方都有需求缺口的情況下產生,也就是說它甚至需要「受害者的默許」才會成立。
Thumbnail
情緒勒索是甚麼? 在親密關係裏,用明示或暗示的方法操控他人情緒,令對方產生恐懼感,義務感,罪惡感,從而妥協,都是情緒勒索。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有判斷能力的正常人,理應自由行事。父母子女,朋友兄弟姊妹,情侶夫妻間不知不覺地用情緒威逼對方順應自己,達至操控他人的行為。情緒操控的受害者心身受壓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文章講述了面對家人的情緒勒索的挑戰,以及如何適當地溝通和應對。由於文章主要以文字內容為主,建議在文章主要關鍵詞中增加一些相關的圖片。圖片中可能包括父母子女的溝通場景、相互支持的家庭場景等。
Thumbnail
「孝順」又是什麼呢?是否有明確的行為準則?聽父母的話、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應該是大多數人對於孝順的基本期許;前者像是情緒勒索,後者又似乎變成某種債務關係。問題是:身為子女的我們,有欠父母什麼嗎?
Thumbnail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有關原生家庭對人的情緒勒索以及個人成長的故事,藉此讓大家意識到這樣的問題並尋求專業協助解決,同時也希望大家從童年的陰影走出來,找到一個屬於自己的小天地,每個人一定都是值得好好被愛的。
Thumbnail
情緒勒索這個詞,從2017年開始在台灣火紅之後似乎就一直沒有停下過,我第一本說書就是在探討情緒勒索的主題,欸...等等...真的別回去看了...我不是做效果,拜託黑歷史就別回頭了。通常面對情緒勒索,大部分的書籍都是建議撕票或者溝通,但多數環境其實是不允許我們這麼做的,畢竟還是有人情壓力債對吧。
Thumbnail
一方想要凡事都依自己的方式,卻因此犧牲掉另一方的利益,這種雙方力量的較勁,就是一種「情緒勒索」。
Thumbnail
慕姿老師說在親子、伴侶關係中,因為情緒界限不清造成的各種無意識情緒勒索;菊仙老師說別擔心!孩子生氣,不是因為不愛你,該管就要管。這些我都知道,但我仍會因為擔心衝突減損了親子與伴侶關係的存款額度,導至關係失衡。該怎麼辦呢?我怎麼慢慢從惡性循環解套呢?請聽我細細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