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於等於我自己——第一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在那企圖一支獨秀的歲月裡,矛盾地歌頌著孤獨。
我總是想著與眾不同。 而我也確實有著許多與眾不同。
與世隔絕地國小時光、身兼多職的國中時期、力排眾議考上五專,然後瀟灑揮手,休學回家。
我總是擺著最憨傻的笑容,做著最特立獨行的選擇。
我在全班女孩留著長髮時頂著男生頭,在大家穿著短裙時換上長褲,然後又在短髮開始風靡、長褲開始流行時,留起長髮、穿上短裙。
心裡想要和大家都不一樣,卻又總是在真的不一樣時感到害怕、感到封閉。
明明想要鶴立雞群,卻又覺得自己特別怪異。
於是在那個心理矛盾的十幾歲,我用最感性的文字,寫著最無病呻吟的煩惱;用最稚嫩的口吻,說著最自怨自艾的寂寞。
偶爾翻開那些日子的文字,不禁莞爾。 感謝那時所謂的憂鬱與自卑,讓現在的自己顯得格外開朗。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在這個為自己奮鬥,卻又不得不與社會連結的世界上,我們都大於等於自己,拚命讓自己融入潮流,卻又努力留住自我。
在這個為自己奮鬥,卻又不得不與社會連結的世界上,我們都大於等於自己,拚命讓自己融入潮流,卻又努力留住自我。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一個普通國中女生發現自己和其他人有點不一樣。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送給我自己和其他邊緣人的,先抱歉內容有些雜亂。 我沒有要把這文章寫得完美,今次我只想寫下我的心情。 再見了,我的孤獨青春期。
Thumbnail
我想不出我曾經「妒忌」他人。小時候可能曾經「羨慕」別人的某種情形,也是一下子而己。長大後,連羨慕都沒有了,是我不記得、沒意識到,或是真的沒有?我也不知道。   我有被人家妒忌過嗎?應該有,只是我不知道,尤其小時候在鄉下,我總是第一名,第二名的成績離我一段距離,老師常常請我當班長,我有話就說,有意
Thumbnail
從小我算是個內向的人,內向到上台會發抖的程度,內心同時也會有很多很劇場,加上有口吃又很在乎別人的想法,常常把自己搞的很累。經過了這幾年的自我啟發跟探索,其實內向又如何?他就是我的一部分,台灣的教育好像都會定義一定要外向活潑。人的個性很多種,我如果自己都覺得不好,憑什麼要別人接受我。這幾年接受自己之後
Thumbnail
有時會遇到一些人,會讓我很想感嘆怎麼我們的個性可以差這麼多,講話的方式跟我就像是平行時空的人,唯一能溝通的點就是我們都會講中文。 不知道自己是發生甚麼事,可以在熱情奔放的同儕之間變得像一個悶騷的老頭子(?),跟其他人的講話風格、穿著都不一樣。這樣講可能有點誇張,應該說是因為相較於身邊同學,
寫自己,好像很自戀,因為我也是個平凡的人。但作為第一篇內容,寫一下自己好像也不為過吧。 學生是寫最多字的時候,但所謂閱歷被縮限在學生身分。 成年步入工作,則是開始感悟成長的痛和快樂的時候,卻沒什麼時間把這些感受完整紀錄。 就此打算開始動筆當作練習,練習整理自己的心情、生活。 回想起來已很久沒
打從國中起,我就渴望有異性朋友,暗戀補習班裡一個英氣逼人的同學,甚至還到訓導處要求班級改成男女合班,不過這個願望並沒有在當時實現。高中時讀女校,更不用指望甚麼男朋友了。 大學時代,我因為身心科疾病而鬱鬱寡歡,居然也有機會談雖然是荒腔走板的戀愛。我談過兩次網戀,但和男生通信一年後都是見光死。在教會,
Thumbnail
從孩提時期一路跌跌撞撞攀爬至此,一路上我很少為自己作主,總尋思著我這麼做,別人會怎麼想,深怕別人因此討厭自己。我像是穿了線的木偶,一舉一動皆受他人牽制。我厭惡這樣的自己,似深入骨髓般地厭惡,而這樣的心情是在高三特選後體會到的。
小時候期待趕快長大,長大了又開始懷念小時候的單純,出社會要開始面對壓力甚至開始一堆煩惱的事出現,開始學著換個心態跟角度去面對任何事情,就會變得很不一樣。 但如果不夠強大,就會開始關閉在自己的圈圈裡面,不想讓人靠近。 就好比~曾經的我是個很開朗又愛笑的女孩,喜歡認識朋友,因此對友情非常的重視。但後
一個普通國中女生發現自己和其他人有點不一樣。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送給我自己和其他邊緣人的,先抱歉內容有些雜亂。 我沒有要把這文章寫得完美,今次我只想寫下我的心情。 再見了,我的孤獨青春期。
Thumbnail
我想不出我曾經「妒忌」他人。小時候可能曾經「羨慕」別人的某種情形,也是一下子而己。長大後,連羨慕都沒有了,是我不記得、沒意識到,或是真的沒有?我也不知道。   我有被人家妒忌過嗎?應該有,只是我不知道,尤其小時候在鄉下,我總是第一名,第二名的成績離我一段距離,老師常常請我當班長,我有話就說,有意
Thumbnail
從小我算是個內向的人,內向到上台會發抖的程度,內心同時也會有很多很劇場,加上有口吃又很在乎別人的想法,常常把自己搞的很累。經過了這幾年的自我啟發跟探索,其實內向又如何?他就是我的一部分,台灣的教育好像都會定義一定要外向活潑。人的個性很多種,我如果自己都覺得不好,憑什麼要別人接受我。這幾年接受自己之後
Thumbnail
有時會遇到一些人,會讓我很想感嘆怎麼我們的個性可以差這麼多,講話的方式跟我就像是平行時空的人,唯一能溝通的點就是我們都會講中文。 不知道自己是發生甚麼事,可以在熱情奔放的同儕之間變得像一個悶騷的老頭子(?),跟其他人的講話風格、穿著都不一樣。這樣講可能有點誇張,應該說是因為相較於身邊同學,
寫自己,好像很自戀,因為我也是個平凡的人。但作為第一篇內容,寫一下自己好像也不為過吧。 學生是寫最多字的時候,但所謂閱歷被縮限在學生身分。 成年步入工作,則是開始感悟成長的痛和快樂的時候,卻沒什麼時間把這些感受完整紀錄。 就此打算開始動筆當作練習,練習整理自己的心情、生活。 回想起來已很久沒
打從國中起,我就渴望有異性朋友,暗戀補習班裡一個英氣逼人的同學,甚至還到訓導處要求班級改成男女合班,不過這個願望並沒有在當時實現。高中時讀女校,更不用指望甚麼男朋友了。 大學時代,我因為身心科疾病而鬱鬱寡歡,居然也有機會談雖然是荒腔走板的戀愛。我談過兩次網戀,但和男生通信一年後都是見光死。在教會,
Thumbnail
從孩提時期一路跌跌撞撞攀爬至此,一路上我很少為自己作主,總尋思著我這麼做,別人會怎麼想,深怕別人因此討厭自己。我像是穿了線的木偶,一舉一動皆受他人牽制。我厭惡這樣的自己,似深入骨髓般地厭惡,而這樣的心情是在高三特選後體會到的。
小時候期待趕快長大,長大了又開始懷念小時候的單純,出社會要開始面對壓力甚至開始一堆煩惱的事出現,開始學著換個心態跟角度去面對任何事情,就會變得很不一樣。 但如果不夠強大,就會開始關閉在自己的圈圈裡面,不想讓人靠近。 就好比~曾經的我是個很開朗又愛笑的女孩,喜歡認識朋友,因此對友情非常的重視。但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