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星期天》何蔚庭 電影評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這部片是不是有被剝削或是消費的問題,其實非常主觀,而我不是身為外籍移工,我認為自己的感受也說不準,但這部片卻很好地讓我們看見社會上的另一個群體,且讓我們可以放下主觀意識,去從這群移工的角度看待「台灣」這個地方,我們跟著他們一起融入、一起流浪、一起幻想,這部片沒有太沈重的片段,卻有許多地方能夠發人省思。
片中的幾位外籍移工,呈現出各異的面貌,兩位男性移工Dado和Manuel扛著沙發開啟這趟“英雄之旅”,「沙發」在電影中的意向,被刻劃得非常浪漫、不真實,它包含了Dado想要跟家人團聚的心,包含了Manuel想要跟愛人一同度過的時光,就像是在做夢一樣,兩個人扛著沙發在「台北」這個都市叢林中穿梭,扛著那個夢想,做著夢,像我們每個人一樣,故我認為電影選用了台北這個地點代表的意向,更是為“追夢”這件事渲染上了一層現實的皮衣。
在台北這個地方,每天都有很多荒謬、離奇等不尋常的事情發生,但卻因為在大都市中發生,它漸漸變得令人習以為常,而在Dado和Manuel英雄之旅的過程中,穿插了陸弈靜小孩跳樓的片段也非常巧妙,這場意外讓這趟英雄之旅更多了些現實感,後來Dado和Manuel被記者追著採訪的片段,也帶出社會上對外籍移工的偏見與誤解,是我們必須修正的問題。
片中除了Dado和Manuel兩位踏上旅途的男子,另外的兩位女性外籍移工Anna和Celia,分別呈現出外籍移工來到台灣後不同的命運,以及他們面臨職業、生計等困難時,選擇性多寡的問題,Anna是常見的看護,Celia則是跟隨男人當了第三者。他們來到台灣後,或許期望的是一個更嶄新、更多元化的發展與生活,然而事實面臨的種種困難,其實都顯示出他們擁有的機會與選擇少之又少,連結到結尾Dado和Manuel回到菲律賓,似乎是夢醒了(但不代表夢碎了)回到家鄉,結局用不悲傷而是歡快的氣氛結束這趟英雄之旅,但不曉得這樣子的結局是否是想要表達目前臺灣的環境,對於外籍移工來說還是太苛刻與不公,所以才會讓他們最後仍是回到家鄉嗎。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最後的畢業典禮,瓦旦的背影,令人感到不捨與感慨,是長大必須經歷的傷痛,再對應片名《只要我長大》,三個小孩長大的過程都不是一帆風順,就像每個我們,讓我想到一句話:「There is a crack in everything.That's how the light gets in.」。
然而對於整體台灣的社會風氣,卻非常需要這種平凡的幸福,就像大家口中的小確幸,我想其實這是大家都需要,卻總是沒有被看見的需求,如同《熱帶魚》,雖然是一部喜劇,卻又不完全是,它更像是用喜劇包裝而成的悲劇,不論是城鄉差距或唯有讀書高的風氣,都是整個社會隱性的問題,這些問題漸地顯露於外,需要被大眾看見。
家珍最後與盲人病患的對話安排也非常有意思,這裡創造了另一個討論的空間,看見與看不見,中間是存在灰色地帶的,儘管看見確實能夠透過眼睛傳遞很多訊息,但它卻也存在著盲點,而這盲點之於看不見的人,卻是無所遁形的,就像盲人與家珍,在這個情境下,看得見的家珍卻是透過看不見的病患去看清自己的內心混雜。
過去因為封閉壓抑的歷史背景與社會環境,造就了瓊瑤的興起,同時瓊瑤成為了許多女性的慰藉,那必定是關中有某部分的情感與故事裡的角色、劇情產生了共鳴與連結,浮誇、超脫現實的是那些訊息與價值觀的表現手法,然而觸動人心、需要被看見的是那些電影釋放傳遞出的訊息與理念。 〈我是一片雲〉:
最後的畢業典禮,瓦旦的背影,令人感到不捨與感慨,是長大必須經歷的傷痛,再對應片名《只要我長大》,三個小孩長大的過程都不是一帆風順,就像每個我們,讓我想到一句話:「There is a crack in everything.That's how the light gets in.」。
然而對於整體台灣的社會風氣,卻非常需要這種平凡的幸福,就像大家口中的小確幸,我想其實這是大家都需要,卻總是沒有被看見的需求,如同《熱帶魚》,雖然是一部喜劇,卻又不完全是,它更像是用喜劇包裝而成的悲劇,不論是城鄉差距或唯有讀書高的風氣,都是整個社會隱性的問題,這些問題漸地顯露於外,需要被大眾看見。
家珍最後與盲人病患的對話安排也非常有意思,這裡創造了另一個討論的空間,看見與看不見,中間是存在灰色地帶的,儘管看見確實能夠透過眼睛傳遞很多訊息,但它卻也存在著盲點,而這盲點之於看不見的人,卻是無所遁形的,就像盲人與家珍,在這個情境下,看得見的家珍卻是透過看不見的病患去看清自己的內心混雜。
過去因為封閉壓抑的歷史背景與社會環境,造就了瓊瑤的興起,同時瓊瑤成為了許多女性的慰藉,那必定是關中有某部分的情感與故事裡的角色、劇情產生了共鳴與連結,浮誇、超脫現實的是那些訊息與價值觀的表現手法,然而觸動人心、需要被看見的是那些電影釋放傳遞出的訊息與理念。 〈我是一片雲〉: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隨著全球化的進程,臺灣的外籍勞工人數已經超過70萬人,其中東南亞移工佔了絕大多數。然而,這些移工面臨著歧視和不公待遇的挑戰。本文將著重探討東南亞移工在臺灣面臨的問題,以及相關的NGO組織。閱讀本文可以讓你更瞭解臺灣重要的勞動市場。
⋯⋯這是一套有關友情及人與人關係的電影,電影的很多橋段也說出人與人的關係,包括在一個大城市內人際間的疏離,警察和法官的不近人情,另外人就算在物質上豐裕,但還需要有精神上的陪伴⋯⋯
Thumbnail
明明在台灣應徵錄取...卻常年往返於對岸工作生活...我們這群道地的台灣人卻成了異鄉遊子...。 經過三個月的地獄特訓後...終於成為正式人員被公司派往大陸廠工作。因公司需要…我們每年至少不定時出差六到七次…就猶如旅行團般、每次出差都是二、三十人的大陣仗,幾乎包下了半架的小客機…。 就像空中飛人
Thumbnail
《我的出走日記》第六集影評:具先生和美貞面對著不同的人生選擇,卻都找到了彼此所需要的崇拜與解放。他們的崇拜如何讓他們逃離對世界的束縛,並朝著成長和改變的方向邁進。
Thumbnail
臺灣人不說「北漂」,他們會用更多正向性的夢幻字眼,形容那些奔赴台北大都會的年輕人。 是啊,所以他們後來到底是怎麼走散的呢? 在只是個不紅的綜藝咖時,有回在捷運上,她習慣性戴著耳機,耳邊傳來懷舊女郎 的纏綿曲目,讓她一時鬼迷心竅地想起這個問題,忍不住摀著口罩染濕眼眶。
Thumbnail
這部電影講述了人與人之間的疏離和摩擦,和充滿不確定感的情感關係。故事中的角色呈現出複雜、深沉的內心。通過這部電影,觀眾能深度反思自己在現代社會中的處境和心態。
Thumbnail
非虛構寫作有的時候讀起來特別沉重,同鄉的這本著作描述的是多數東南亞移工在臺灣的處境,熟悉的一廣,或說東協廣場發生的故事,雖然就在生活周遭,但實話說來並不熟悉,但因為讀了這本書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臺中移工聚集的地點非一廣莫屬,想年輕時候還曾經到那裏瞎買一些流行商品,如今成了移工的集散地。作者為了打入
Thumbnail
當一群深具野心、勇於跨海工作的人,撞上僵固的法律與移工制度;這就是在「另一面」的臺灣,正不斷發生的事。 《移工築起的地下社會》由記者簡永達耗時七年,從臺中第一廣場開始,跨越臺灣與越南多個城市所採集合成的故事,整本書分為「地下社會」、「危險之島」、「異鄉家人」、「人權大浪」四大主軸。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隨著全球化的進程,臺灣的外籍勞工人數已經超過70萬人,其中東南亞移工佔了絕大多數。然而,這些移工面臨著歧視和不公待遇的挑戰。本文將著重探討東南亞移工在臺灣面臨的問題,以及相關的NGO組織。閱讀本文可以讓你更瞭解臺灣重要的勞動市場。
⋯⋯這是一套有關友情及人與人關係的電影,電影的很多橋段也說出人與人的關係,包括在一個大城市內人際間的疏離,警察和法官的不近人情,另外人就算在物質上豐裕,但還需要有精神上的陪伴⋯⋯
Thumbnail
明明在台灣應徵錄取...卻常年往返於對岸工作生活...我們這群道地的台灣人卻成了異鄉遊子...。 經過三個月的地獄特訓後...終於成為正式人員被公司派往大陸廠工作。因公司需要…我們每年至少不定時出差六到七次…就猶如旅行團般、每次出差都是二、三十人的大陣仗,幾乎包下了半架的小客機…。 就像空中飛人
Thumbnail
《我的出走日記》第六集影評:具先生和美貞面對著不同的人生選擇,卻都找到了彼此所需要的崇拜與解放。他們的崇拜如何讓他們逃離對世界的束縛,並朝著成長和改變的方向邁進。
Thumbnail
臺灣人不說「北漂」,他們會用更多正向性的夢幻字眼,形容那些奔赴台北大都會的年輕人。 是啊,所以他們後來到底是怎麼走散的呢? 在只是個不紅的綜藝咖時,有回在捷運上,她習慣性戴著耳機,耳邊傳來懷舊女郎 的纏綿曲目,讓她一時鬼迷心竅地想起這個問題,忍不住摀著口罩染濕眼眶。
Thumbnail
這部電影講述了人與人之間的疏離和摩擦,和充滿不確定感的情感關係。故事中的角色呈現出複雜、深沉的內心。通過這部電影,觀眾能深度反思自己在現代社會中的處境和心態。
Thumbnail
非虛構寫作有的時候讀起來特別沉重,同鄉的這本著作描述的是多數東南亞移工在臺灣的處境,熟悉的一廣,或說東協廣場發生的故事,雖然就在生活周遭,但實話說來並不熟悉,但因為讀了這本書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臺中移工聚集的地點非一廣莫屬,想年輕時候還曾經到那裏瞎買一些流行商品,如今成了移工的集散地。作者為了打入
Thumbnail
當一群深具野心、勇於跨海工作的人,撞上僵固的法律與移工制度;這就是在「另一面」的臺灣,正不斷發生的事。 《移工築起的地下社會》由記者簡永達耗時七年,從臺中第一廣場開始,跨越臺灣與越南多個城市所採集合成的故事,整本書分為「地下社會」、「危險之島」、「異鄉家人」、「人權大浪」四大主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