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不是病,為什麼感覺糟到要了我的命?

2022/03/10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本文是《拖延心理學》一書的推薦文,同時也是提供時間不足、或缺乏耐心閱讀多達900頁篇幅的使用指南。幫助因拖延所苦的人理性分析有多少時間達成目標、找出拖延的理由與藉口、以及提供立即行動的小技巧。

STEP 1 我有多少時間做想做的事?
*參考章節:第十三章「未計畫」的概念。
時間是有限的。不像我們自以為的多,卻也不至於少到什麼事都做不了。我們缺乏的,不過是把事實擺在眼前、不再以「我不知道時間都到哪裡去了」當藉口,把該做的事、重要的事一延再延。
首先,如p.637的空白範例一樣,寫下本週最重要的目標。然後以一小時為單位,填入從睡醒到就寢的時間。
接著,列出預定要做的事。從例行公事到瑣碎雜事,舉凡上班時間、通勤、約會、掃地拖地、超市採買、睡前追劇等都不要遺漏。這不是「該做什麼」的清單,只是提醒和確認哪些時間已經被佔用了而已。
最後,剩下的空白處就是「未計劃」的時間,也就是可以完成目標的最大值。
時間就是金錢。假定一天24小時是收入,目標時間是儲蓄,預定時間則是固定開支的話,很符合一般人存錢的公式:儲蓄=收入-支出。
當然,如果要強迫增加儲蓄,把公式改成支出=收入-儲蓄,也不是不可以。只是無形的心理壓力恐怕會漸漸地壓得我們喘不過氣。不過別忘了,這本書的書名《拖延心理學》,想當然是希望了解拖延背後的原因,不要用強迫、壓力山大的方式改掉拖延的惡習,對吧?

STEP 2 為什麼拖延?
*參考章節:
p.549 拖延領域勾選清單
心理相關:第二章~第六章,拖延者1號~4號
生理相關:第七章~第八章,現代神經科學、拖延與大腦的關係
要消除拖延,需要根除「全有全無」的思考方式。
時間是有限的,但也不會連15分鐘都挪不出來。同理,我們沒辦法一夜之間改掉拖延這個頭痛的毛病,卻也不是所有事情都會拖著不去辦。
「拖延領域勾選清單」裡,把日常活動分成六大類:家務、工作、學業、個人護理、社交、財務。經過檢討、勾選後,應該會發現拖延是有選擇性的。
緊接著,我們要問自己一些問題,確認拖延背後的原因、影響、結果。
「為什麼我不想做這件事?我不想做這件事的時候,我在想什麼?我會做什麼?」
「這件事情不做會影響到我日常生活嗎?」
「這件事現在不做,會不會有什麼損失?」
有的事情暫時不去做、不去決定不見得會是困擾。只是不習慣待辦事項清單還有未完成的項目而已,因此不在「拖延」的範疇,不過是「延後」處理而已。比方說通訊軟體右上角的數字紅點(未讀)就是其中一種。套用上面的問句的話,答案也許是:
「如果已讀沒有馬上回覆,或當下不知道怎麼回的話,別人會認為我不尊重他。乾脆不要看,裝作不知道這件事就好了。如果被追問的話,可以說在忙,或者剛下班在休息……」
「又不是老闆交辦的報告,晚一點回應該還好吧?」
「明天睡醒再說吧,睡飽比較重要。」
但某些事情不去做可能會有嚴重的後果。小則遲繳信用卡帳單,因此得多花冤枉錢繳循環利息;沒有及時規劃財務、工作、社交生活,結果不僅白白浪費時間,還失去了職涯發展、與家人戀人朋友情感交流的機會。讓自己陷入「貧充族」、「三拋世代」、「躺平世代」的囧境。
不斷反問自己當下不去做原因,愈多愈好。如果暫時想不到答案的話,不妨回過頭檢討是心理影響行動?還是生理限制顯得力不從心?
把拖延看作是種訊號。不要因此討厭自己,而是時候思考:「我又再拖了,感覺怎麼樣?這件事告訴我什麼?需要換個方法試試看嗎?」

STEP 3 立即行動
*參考章節:附錄2 管理拖延的技巧清單、第十二章 設定與達成目標
如果沒有時間,卻有再不做點什麼就太遲了的急迫感,請直接翻到最後一章「管理拖延的技巧清單」。
先求有,再求好,就像理財。我們不會奢求幾天內就要賺到一百萬,當然也可以不用勉強自己一口氣把事情做完。想做對自己有幫助卻不喜歡、不想做的事、或是累得半死的時候,不妨催眠自己:「只要先做15分鐘就好。」或是「我現在就能做的事是什麼?」比方說運動。每天慢跑半小時難度太高?那就退而求其次快走15分鐘。一個禮拜內寫不出10頁報告?那今天先擬定500字的大綱就好。
盡量把注意力放在已經做到了什麼,而不是還有什麼沒做。例如:「我已經快走15分鐘了。我很努力、流汗感覺很好。現在我打算坐下來看蠟筆小新(7分鐘)」
如果還有時間,或是做到管理清單的基本功,再延伸閱讀「設定與達成目標」。

拖延不是錯誤、不是缺點。我們一直都有權利選擇什麼時間,對哪些事拖延;或是立刻採取行動。只要做了,永遠不嫌晚。
34會員
104內容數
專門勸退懷有空姐夢的沒良心阿姨練肖維的「飛翔公關室」 期許擔任各位貴賓、現役與未來空服互相了解的橋樑 每週一晚上更新一次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