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曾說:「一個企業的成功,運氣佔很大的比例。」
很多人在聽後也許不便公開反駁(自己算哪個蔥?憑什麼對一個成功企業家在這方面的感言提出質疑?)但私底下可能嘀咕:運氣並非自己能掌握的,強調運氣不是在貶低個人的努力嗎?成功的松下難道認為他個人的努力遠不如運氣重要嗎?
松下的名字「幸之助」,讓人望文生義:他「得到了幸運的幫助」。但與其因此而認為松下高估了運氣的重要性,我覺得不如先了解松下個人是怎麼看運氣,還有他認為運氣和成功有什麼關係。
據說,有很長一段時間,松下在面試來應徵的求職者時,都會問:「你覺得自己運氣好嗎?」如果你回答:「我覺得我的運氣一直很不好,但沒關係,我之所以有今天,主要都是靠自己的努力。」那你可能會因此失去工作的機會,因為松下認為這樣的人經常較會有「驕傲」的心態,自以為了不起,喜歡把別人的成功歸於「不過是運氣好」。這樣的人並非他想要的員工。
反而是回答:「是的,我覺得自己是個運氣好的人,多虧天時、地利、還有很多人的幫助,才能有今天的我。」那你很可能就會被錄取,因為松下認為這樣的人不僅較謙虛、懂得感恩,對自己、周遭的人和社會能有較正面、樂觀的看法,也會更認真工作來回饋大家,這才是他想要的理想員工。
松下的看法其實不無道理。英國赫福賽爾大學的心理學家做過一個實驗:先找來一百個人,其中有半數認為自己是好運者,另半數則認為自己是壞運者。實驗者要他們做一種投幣遊戲──邊看電腦螢幕上急行而過的卡通人,邊投擲硬幣,然後猜落下的硬幣出現正面或反面。累計結果發現,不管是自認為好運者或壞運者,猜對的比率其實都差不多(接近50%),但有較多的好運者認為自己「手氣不錯」,而較多的壞運者卻認為自己「手氣很差」。
進一步面談後更發現,自認為好運者較會記住日常生活中發生的好事,忘記不好的事;而自認為壞運者則喜歡回想不好的事,卻忘記美好的事。這跟他們自己對上述實驗的解釋一樣,顯然是一種選擇性的記憶和認知。
研究者的結論是:當一個人認為自己是個幸運兒時,就會激發出一種樂觀、積極的心態,鼓舞他更努力、更機靈地去追求自己想要的東西,心想事成,結果變成真正的幸運者;而自認是壞運者的人,對前景的看法通常趨於黯淡,意興闌珊,遇到挫折很快就放棄,結果很可能就變成一個真正的不幸者。
不管是命運或運氣,它們的涵蓋面相當廣,也隨時在變化,是好是壞比丟一百萬次硬幣來得複雜,沒有人能對自己一生的諸般遭遇做好壞運的統計,認為自己「好運」或「壞運」,大抵是個人的主觀想法。它雖然只是一種選擇性的認知,甚至是虛幻的,但卻會對你的人生產生實質的影響。
《幸運──絕非少數人的專利》一書的作者米爾斯,曾提到他的一個經驗:他每天都要搭乘往來於紐約時代廣場和中央車站間的地鐵。當乘客在時代廣場下車後,地鐵會在站裡停一會兒等候乘客,然後再開往曼哈頓東站。經常坐同一班車的米爾斯發現,列車司機有時候會多等幾秒鐘,讓晚到的乘客能趕上這班車;但有時候則逕自關上車門,不等那些晚到的乘客。
感到好奇的米爾斯有一天就問司機:「你為什麼有時候會開著車門等乘客,有時候卻不多等一會兒呢?」司機回答說:「我喜歡幫助那些努力趕車的人,看他們很認真地跑過來,我就會等他們而讓車門多開個幾秒鐘;但如果是慢條斯理走過來,一副趕得上或趕不上這班車都無所謂的樣子,那我當然也不想理睬,就讓他們搭下一班好了!」
「幸運」的一個含意是「遇到貴人」。在人生的旅途上想要成為「幸運兒」,能經常遇到「貴人」,那就得自己先表現出讓人覺得我們有「可貴」之處。如果一個人能擁有「凡事盡力而為」的心態,並表現出來,讓旁人看在眼哩,那麼就會有更多人樂意幫助你;但如果自己都一副意興闌珊、提不起勁的樣子,讓人看了就皺眉,那還有誰會想幫助你呢?這也正是勒考克所說的:「我相信幸運,而且我發現,我工作越認真,我的運氣就越好。」你相信自己是幸運兒,工作越認真,就可能得到越多人的幫助,那麼不管做什麼事,成功的機會自然就會越高。
松下幸之助小時候其實比很多人都來得「不幸」,他九歲就輟學到都市裡工作。十三歲時在一家自行車店當學徒,有一天某蚊帳店打電話來,說想買部自行車,業務員剛好不在,老闆要他先推車子過去,等業務員回來再去談價錢。一直很羨慕業務員工作的他在路上就打定主意,一定要利用這個機會自己把自行車推銷出去。
到了蚊帳店後,他就努力地向老闆展開遊說,老闆被他的熱心所感動,答應以九折成交。但當他高興地飛奔回來,將好消息告訴老闆時,卻被潑了冷水。老闆罵他即使要優待也只能打九五折,要他再去議價。他很受打擊,但卻不願放棄,而淚流滿面地哀求老闆能以九折成交。蚊帳店老闆在知道後,被他的誠懇與認真態度所感動,不僅以九五折的價錢買下自行車,還答應以後一定會繼續向他買自行車。
這就是松下生平所做的第一筆生意。當然,其中有他「個人努力」的成分,但蚊帳店老闆的「善意幫助」(自己成了幸運兒)也是不可或缺的;到底哪個重要?特別是要將生命歷程中所遇到的千百個事件做整體評估時,會認為「何者較重要」主要還是來自個人主觀的認知與判斷。
很多人抱怨自己小時候因家貧而失學,在人生的起跑點上就比別人「不幸」。但功成名就後的松下卻說,他當年對能快樂上學的小孩雖然心裡羨慕,但也很感激自己能提早進入社會,在學徒生涯中學到很多東西,其中最重要的也許就是認為自己是個幸運兒,抓住每個機會,主動出擊,待人誠懇,對工作熱心,全力以赴,認真做好每一件事吧?因為抱持這樣的心態,才能讓他覺得「路是無限的寬廣」(他的一本暢銷書的書名)。
「我因為沒有鞋子穿而自覺不幸,直到我看到一個沒有腳的人。」對於人生的際遇,你要覺得「幸運」或「不幸」,不只來自個人主觀的認知,更經常來自比較;你要怎麼認知、和什麼作比較,完全來自個人的「自主選擇」。正因為如此,所以我選擇認為自己是「幸運的人」,這不只是為了讓自己能對周遭的人和整個社會心懷感恩,能更認真、愉快地做好每件事,除了為自己的人生、亦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回報。這才是成功的人生,也是有意義的人生。
歡迎光臨刊登我所有文章的個人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