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蘭心理學家 Alicja Safarzyńska-Płatos 與插畫家 Ksenia Potępa,創作了「英雄」系列短篇,描述住在森林的老鼠母女逃難至平原,受到鼩鼱一家接待的故事。
烏俄戰爭爆發以來已經一個月,數百萬難民逃離戰區,其中大多為婦女及孩童。位於邊境的波蘭不只接收了大量難民,也成為烏克蘭難民轉往其他歐盟國家的中途站。作者藉由故事中角色的遭遇與對話,讓接待了難民的波蘭兒童,以及逃離戰火的烏克蘭兒童,更加瞭解對方遭遇的困境,而能進一步跨越語言隔閡,從彼此的互動間找到前進的力量。「英雄」系列故事有兩本,各從兩方角度撰寫,原文是波蘭文,隨著接待難民的國家越來越多,現在已經翻譯成多種語言,讓有需要的人免費下載使用,也特別設計為著色畫功能,列印之後,讓孩子除了聽故事外,還可以自由上色。
由於作者是受過專業訓練的心理學家,故事中許多情節都充滿療癒性,也很有教育意義,讓身處創傷或災難事件的孩子與成人,有情緒的出口,也更能同理彼此在互動時遇到的文化差異。
「英雄」系列故事,是由波蘭心理學家Alicja Safarzyńska-Płatos 與插畫家 Ksenia Potępa,為逃離戰爭的烏克蘭孩童,及波蘭等國接待難民的家庭所創作。
擁抱帶來的安定力量
對於戰爭,甚至可能是其他創傷失落經驗,孩子有許多的困惑與擔憂,有信任與熟悉的成人給予擁抱,增加了安全感,同時也協助孩子情緒上的調節。但此處想提醒的是,創傷經驗有其個別差異,孩子需要先感受到所處環境是安全的,未經同意的肢體接觸,或是跨越了孩子感覺安全的身體界線,都可能造成反效果。
從有限的選擇中延續安全依附
母親常做為孩子的主要照顧者,也是安全依附的對象。對於成人來說,或許與家人同在最重要,其他隨身帶走的行李以精要實用為主,多於物品能免則免。故事中的老鼠母女離家前,小老鼠得以挑了自己心愛的玩偶同行,儘管選擇有限,小老鼠深感不捨與失落,但這個看似微不足道的“選擇“機會,提供了孩子一些對未知的掌控感,也能夠延續自己與家園長久以來建立的安全感。
英雄也是有感覺的:想哭就哭,想笑就笑吧!
老鼠媽媽鼓勵孩子像英雄一樣面對逆境,難能可貴的,是同時強調重視自己的感受。在創傷經驗中,無論孩子或成人,情緒的壓抑與否認,經常為日後的身心健康埋下隱憂。部分的母親在接受媒體受訪時,也表示為了孩子,在躲防空洞或逃難時,自己強打起精神,不想讓孩子擔憂。即便是如此體貼的心意,情緒終究需要出口,孩子比我們想像中更敏銳,對於環境的變動與周遭大人的神情都看在眼裡。允許他們去感受這些正常的情緒,哭泣不代表是弱者,而是認識自己與認識情緒的一部分。
承認自己的限制,專注在可控制的事物上。
老鼠媽媽帶著孩子逃難,一方面保護孩子與自己的生命安全,另一方面也需要面對未知的恐懼。當孩子問媽媽接下來到哪裡落腳時,媽媽坦白的說自己也沒有答案。讀到這句話的當下,彷彿感受這個角色當下的無力,但同時也從誠實面對自己長出力量。是啊,「媽媽不知道,但我們可以一起找答案。」或是「我不知道,但別擔心,我們一起面對困難。」在眾多未知與無法控制的狀況裡,故事裡用煮湯(註)這個例子,提醒了我們先專注在可以控制的事物上。回到感官層面,幫助個人回到當下,是穩定身心的基礎練習,也是自我照顧的方法。
尊重孩子的界線:“你願意分享的東西再分享。“
接待難民的志工們,多對戰爭引發的一連串災難感同身受,也很積極幫忙,希望盡一己之力,但家中的孩子們,卻不見得對目前狀況有相同了解,甚至有不同的期待。有可能如故事中的小鼩鼱,對於彼此飲食的差異、自己的空間與物品不再能獨享等提出一連串怨言。如果父母身處壓力狀態時,很可能沒有足夠耐心去解釋與引導。故事中的鼩鼱媽媽倒是做了最佳示範,先同理孩子的感受,也慢慢讓孩子了解另一方遭遇的難處,最重要的是,不強迫孩子付出超過自己能接受的程度。
對孩子的情緒保持敏感度:“你有什麼擔心的事,隨時可以問我們。“
故事中的鼩鼱爸爸,展現了對孩子反應的敏覺,或許是欲言又止的反應,或者是比平時悶悶不樂。雖然我們無法隨時跟緊孩子,盯著他們任何變化,但從觀察中,去跟孩子澄清想法是很好的一個方式,也讓孩子有機會闡述,甚至提問。對於創傷經驗,不管是自己經歷、聽聞別人訴說,孩子可能充滿許多疑問,很多時候認知能力還無法了解,也不知道該怎麼辦。光是有人傾聽他們的困惑,就能產生很大的支持力量,而父母與照顧者,正可以是孩子身邊很好的傾聽者。
註:故事中煮湯的情節,也悄悄透露了一些文化差異。“英雄也會哭“中出現的羅宋湯,是一種甜菜根為基底的湯品,在烏克蘭很常見。至於“與英雄會面”裡的另一道湯品,則是指一道波蘭常見的家常雞湯。
參考資源:
想要深入了解故事情節的,網頁上有多種語言翻譯版本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