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戰爭歷程看孩子的心理創傷(五)替代性創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近日新聞出現了烏克蘭疲勞(Ukraine Fatigue)這個字眼,當初出錢、出力、關注戰事,且希望戰爭結果伸張正義的熱心群眾們,似乎為此投注心力的節奏漸漸冷下來,顯現出疲態。

儘管不是前線戰士與受害者,光是聽聞他人講述、新聞媒體報導、目睹當事者經驗等間接且重複性暴露在相關資訊下,成人與孩子都容易患上所謂的替代者創傷(vicarious traumatization)。

諸如諮商心理、醫護、新聞採訪播報人員與前線志工等經常接觸創傷經驗與天災人禍等高壓族群的人士,是替代性創傷的高危險族群,因為工作需要,經常反覆暴露在創傷壓力的故事情節中。


即使不是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件,也可能因為暴露在頻繁出現的訊息,而產生替代性創傷的反應。

即使不是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件,也可能因為暴露在頻繁出現的訊息,而產生替代性創傷的反應。

目前烏克蘭戰火尚未停歇,儘管熱心人士依然想關心與投注心力,時間一拖長又看不見終點,容易出現習得無助感,個人也因長期處於緊繃狀態,對於相關訊息產生不耐與排斥。這其實也是一種身體自我保護的機制,讓我們內在抗壓系統不至崩潰,以維持日常生活的基本功能。

因此,為了保護孩子,可以避免讓孩子接觸到戰爭相關的新聞消息與畫面。即使是富有教育目的討論,可以用整理過的資訊呈現,理性地探討事件背景與目前對全球的影響。尤其部分新聞畫面很直接的拍攝到戰爭中血腥暴力的一面,對於孩子來說很容易造成情緒上的壓力與負擔,恐怕不宜作為教學素材。

至於成人本身,如果也因為曝露在創傷事件消息中,感受到情緒上的干擾,為保護自己避免進一步受到替代性創傷的影響,可以暫停接收相關消息一陣子(可能是幾天,也可能是幾週),至少要讓資訊密集度降低。同時轉移注意力到其他自己喜歡的人事物上,給自己情緒調節的機會。

前一陣子參加一個創傷主題講座時,主講者特別提醒同為助人專業的在場夥伴們,我們要協助當事人未來有能力帶著創傷生活(live with trauma),而非讓他們活在創傷經驗裡(live in trauma)。一而再,再而三受到心理創傷,並無法讓當事人越挫越勇,反而增加後續治療的困難度。目前臨床的觀點來看,需要一點時間與空間,定期接受專業協助,才能從創傷復原的歷程長出生命的韌力。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CiCi的沙龍
7會員
20內容數
在關係中找平衡——分享親子關係經營心法,讓孩子好、自己也好。 爸媽角色是種甜蜜的負荷,也是重新滋養內在小孩的契機, 擁抱每個純真的當下,跟著孩子的童年步伐,一起快樂長大。
CiCi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4/25
戰爭的初始,可以看到多數人做出兩種選擇:“奮戰到底”或“逃離現場”。事實上,這樣的反應小從日常層面瑣事造成的壓力(如考試、上台表演),至面臨威脅生存權的事件(如校園霸凌、戰爭),都可能出現。在心理學應用上俗稱戰或逃反應 (fight or flight reponse)。 「我很害怕。」 (待續)
Thumbnail
2022/04/25
戰爭的初始,可以看到多數人做出兩種選擇:“奮戰到底”或“逃離現場”。事實上,這樣的反應小從日常層面瑣事造成的壓力(如考試、上台表演),至面臨威脅生存權的事件(如校園霸凌、戰爭),都可能出現。在心理學應用上俗稱戰或逃反應 (fight or flight reponse)。 「我很害怕。」 (待續)
Thumbnail
2022/03/30
波蘭心理學家 Alicja Safarzyńska-Płatos 與插畫家 Ksenia Potępa,創作了「英雄」系列短篇,描述住在森林的老鼠母女逃難至平原,受到鼩鼱一家接待的故事。 擁抱帶來的安定力量 從有限的選擇中延續安全依附 英雄也是有感覺的:想哭就哭,想笑就笑吧! 參考資源:
Thumbnail
2022/03/30
波蘭心理學家 Alicja Safarzyńska-Płatos 與插畫家 Ksenia Potępa,創作了「英雄」系列短篇,描述住在森林的老鼠母女逃難至平原,受到鼩鼱一家接待的故事。 擁抱帶來的安定力量 從有限的選擇中延續安全依附 英雄也是有感覺的:想哭就哭,想笑就笑吧! 參考資源:
Thumbnail
2022/03/18
對當你被迫緊急離開家園時,會帶甚麼呢? 小熊、兔子、恐龍、猴子...... 許多逃離戰爭的烏克蘭小朋友隨身行李,是自己心愛的玩偶,也成為孩子們一路上的心靈旅伴。 難民排隊等候官方註冊程序的現場,孩童玩樂區散發著溫馨的氣息,也讓旅途疲累,同時為未來焦心的家長成人們,帶來一點喘息機會。 又輕,又沉重。
Thumbnail
2022/03/18
對當你被迫緊急離開家園時,會帶甚麼呢? 小熊、兔子、恐龍、猴子...... 許多逃離戰爭的烏克蘭小朋友隨身行李,是自己心愛的玩偶,也成為孩子們一路上的心靈旅伴。 難民排隊等候官方註冊程序的現場,孩童玩樂區散發著溫馨的氣息,也讓旅途疲累,同時為未來焦心的家長成人們,帶來一點喘息機會。 又輕,又沉重。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這幾年應邀講<助人者的自我照顧與替代性創傷>的演講,對「替代性創傷」議題有研究,也熟悉此議題。剛好最近社會新聞,不外乎都跟自殺、殺人等重大事件有關,身為諮商心理師的我想略盡棉薄之力,希望透過本文讓大家了解自己看完新聞後的一些身心反應,很可能就是「替代性創傷」的反應,並協助大家做一些自我照顧的動作~
Thumbnail
這幾年應邀講<助人者的自我照顧與替代性創傷>的演講,對「替代性創傷」議題有研究,也熟悉此議題。剛好最近社會新聞,不外乎都跟自殺、殺人等重大事件有關,身為諮商心理師的我想略盡棉薄之力,希望透過本文讓大家了解自己看完新聞後的一些身心反應,很可能就是「替代性創傷」的反應,並協助大家做一些自我照顧的動作~
Thumbnail
心理創傷是指在遭受壓力、痛苦或震撼事件後,當事人無法有效處理的情緒和經驗,這種創傷可以包括身體或情感上的傷害,如意外事故、暴力、性侵或其他創傷性事件 當一個人的心理創傷無法完全被意識所接受和處理,而轉進了淺意識層面,就不太容易直接察覺或了解,這些心理層面包含了我們的態度、信念、渴望、恐懼和經驗
Thumbnail
心理創傷是指在遭受壓力、痛苦或震撼事件後,當事人無法有效處理的情緒和經驗,這種創傷可以包括身體或情感上的傷害,如意外事故、暴力、性侵或其他創傷性事件 當一個人的心理創傷無法完全被意識所接受和處理,而轉進了淺意識層面,就不太容易直接察覺或了解,這些心理層面包含了我們的態度、信念、渴望、恐懼和經驗
Thumbnail
當人們經歷過極端的壓力、創傷或生死關頭時,往往會對其留下深刻的影響,這種影響稱為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PTSD是一種精神障礙,可以對個人的身心健康造成長期的負面影響。在本文中,我們將探討PTSD的相關信息,包括其症狀、治療方法和預防措施。
Thumbnail
當人們經歷過極端的壓力、創傷或生死關頭時,往往會對其留下深刻的影響,這種影響稱為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PTSD是一種精神障礙,可以對個人的身心健康造成長期的負面影響。在本文中,我們將探討PTSD的相關信息,包括其症狀、治療方法和預防措施。
Thumbnail
在面對極度悲傷時,我們要學會正確地區別和處理它,避免陷入憂鬱症或其他心理問題。同時,我們也要看到極度悲傷帶來的成長和轉化的可能性,從中發現自己更深層的意義和價值。
Thumbnail
在面對極度悲傷時,我們要學會正確地區別和處理它,避免陷入憂鬱症或其他心理問題。同時,我們也要看到極度悲傷帶來的成長和轉化的可能性,從中發現自己更深層的意義和價值。
Thumbnail
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是指一種在個人很少或沒有機會逃脫的情況下,因長期反覆的人際創傷經歷而形成的心理疾病,在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疾病與相關健康問題統計分類的第11版中收錄了該疾病。它與創傷後壓力症候群不同的地方,在於創傷壓力事件來源的多樣性,以及不良環境的惡意互動,而非對單純環境產生的無力感與恐懼感。
Thumbnail
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是指一種在個人很少或沒有機會逃脫的情況下,因長期反覆的人際創傷經歷而形成的心理疾病,在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疾病與相關健康問題統計分類的第11版中收錄了該疾病。它與創傷後壓力症候群不同的地方,在於創傷壓力事件來源的多樣性,以及不良環境的惡意互動,而非對單純環境產生的無力感與恐懼感。
Thumbnail
很多時候親密關係、親子關係,都需要表達。 但表達有時會造成衝突,也會造成傷害,當表達是帶著批判、羞辱、貶低,就會有人感到受傷。當一個人被指責和被批評時,很自然的機制就是「攻擊」、「逃避」和「凍結」的反應。 這種防衛是一種自動化或無意識的反應,當刺激來時,這樣的防衛和反擊會不經思考出現。
Thumbnail
很多時候親密關係、親子關係,都需要表達。 但表達有時會造成衝突,也會造成傷害,當表達是帶著批判、羞辱、貶低,就會有人感到受傷。當一個人被指責和被批評時,很自然的機制就是「攻擊」、「逃避」和「凍結」的反應。 這種防衛是一種自動化或無意識的反應,當刺激來時,這樣的防衛和反擊會不經思考出現。
Thumbnail
每個人從小到大都會碰到一些不如意的事,一旦不如意的事超出了情緒負荷時,就會造成內心傷痛。 讀完這篇文章,你將會知道: 為什麼有些內心傷痛的人不願意談論傷痛 長期沒有處理內心傷痛會造成什麼結果 怎麼進行正確地自我療癒 每個人的性格不同,有些事對一些人來說不算什麼,對其他人來說就很難承受。 這個與玻璃心
Thumbnail
每個人從小到大都會碰到一些不如意的事,一旦不如意的事超出了情緒負荷時,就會造成內心傷痛。 讀完這篇文章,你將會知道: 為什麼有些內心傷痛的人不願意談論傷痛 長期沒有處理內心傷痛會造成什麼結果 怎麼進行正確地自我療癒 每個人的性格不同,有些事對一些人來說不算什麼,對其他人來說就很難承受。 這個與玻璃心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