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通常會贏得愛,沒有尊重的愛很快就會腐爛。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隨著年歲的增長,我認為世間所謂的"愛"所帶來的傷害可能遠比想像的要大得多,尤其是自以為是,理所當然的那種愛。

例如,"我是你的父親,所以你就必須要無條件愛我",或是"我是你的老師,所以你必須要照單全收我所教的",等等。

與其說愛,不如說是要尊重對方。我並不因為我是DJ的父親,所以他們必須要愛我或是尊重我,當我們不講愛,而講尊重的時候,會比較好。因為愛常常是被誤認是無條件與永恆的,但是尊重則是要努力贏得的,也就是你必須要做些什麼,好讓對方尊重你。

前兩天,我們主任來找我,對我說,學生對我的課多所批評,一方面是常常不知道我在講甚麼,尤其是我的一連串英文讓學生聽不懂,另一方面是不知道為何要學這些素材,以及不公平(我猜是給分)。主任特別強調不是說我不努力教,因為他知道我在這門課上花了很大的心思,但是不一定花很大心思就是好的。

為了改進這點,我會把課程素材再做一次調整,試著把我認為他們在高中應該學過的那部分再講一遍。另外,如果找到合適的老師,應該把英文上課的部分交出去,自己用中文上就好,然後試著講更清楚。

主任也特別對我說,多數學生都希望有標準答案的上法,也希望得高分,但是他不希望我誤會要我改變我的一向不給答案的方式,畢竟老師本來就需要在課程上某種程度"為難"學生,更不希望我誤會分數要給好一點。主任也知道我對於得獎這種事已經不在乎了,畢竟學生的評分對於得獎與否佔很大的比例。

雖然成大是以研究為主的大學,回到老師的角色,在設計課程時還是該以"學生的學習"為主要考量。畢竟,媚俗不是老師應該做的事。

也許會問,如果努力做到尊重對方以及設法贏得尊重,但是孩子與學生還是不尊重我,那該怎麼辦呢?

可以有兩個做法,一是,我們的示範做的還不夠,繼續努力看看。二是,他們的腦袋還在某個成長階段,我們需要的是等待。

也就是我們只要做好自己該做的本分就是。而本分之一就是,不管兒女與學生如何,仍要尊重身而為人的他們。

最後是各人業障各人了,即使是親如自己的兒女。每個人都帶著前世的因而來,身為父母或是師長都只是他們生命中的過客,只能從旁給予建議,如果我們不能改變他們,就該放手給別人來,最後是,人生的路他們還是要自己走,自己給自己惹的麻煩還是要他們自己來收拾,這點我們是幫不上忙的。

尊重通常會贏得愛,沒有尊重的愛很快就會腐爛。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蘇文鈺 - 阿聞的沙龍
13會員
32內容數
2022/12/18
見到現在的大學生,甚至是剛來的研究生,時常感到他們的深度迷惘。過去我並不清楚這種迷惘是怎麼來的,也許是因為不知道未來該往哪邊去,也許是因為是一路被餵養知識長大的,很多很多的也許。 我從我當老師開始到現在,覺得這現象越來越嚴重,從一開始的鄙夷到現在的理解竟然需要大約二十年,可見一個人的成見是多麼難以破
2022/12/18
見到現在的大學生,甚至是剛來的研究生,時常感到他們的深度迷惘。過去我並不清楚這種迷惘是怎麼來的,也許是因為不知道未來該往哪邊去,也許是因為是一路被餵養知識長大的,很多很多的也許。 我從我當老師開始到現在,覺得這現象越來越嚴重,從一開始的鄙夷到現在的理解竟然需要大約二十年,可見一個人的成見是多麼難以破
2022/12/18
中華民國愛自造者學習協會 Program the World Association的理事長 詹怡宜在昨天的特教樂塾以特教生的作品辦的展覽中說了三個故事。第一個故事是獲得終身奉獻獎,來自菲律賓的滿詠萱修女的故事,照顧著一大群一生都必須躺在床上的孩子仍然能樂觀與充滿愛的心,一定會被問到KPI這件事,或
2022/12/18
中華民國愛自造者學習協會 Program the World Association的理事長 詹怡宜在昨天的特教樂塾以特教生的作品辦的展覽中說了三個故事。第一個故事是獲得終身奉獻獎,來自菲律賓的滿詠萱修女的故事,照顧著一大群一生都必須躺在床上的孩子仍然能樂觀與充滿愛的心,一定會被問到KPI這件事,或
2022/12/18
二十年前我開神經網路,通常開學時30~40人修,過了期中大概剩15~20人,幾乎都坐在教室的中後面,這些學生之中有一半不是恍神就是打瞌睡。 學生得了"學習意義喪失症",因此我得了"教學意義喪失症",我只是盡力在台上講著一連串的數學公式,並試著舉很多例子讓學生知道學了這些"以後"會多有用。但是一點用也
2022/12/18
二十年前我開神經網路,通常開學時30~40人修,過了期中大概剩15~20人,幾乎都坐在教室的中後面,這些學生之中有一半不是恍神就是打瞌睡。 學生得了"學習意義喪失症",因此我得了"教學意義喪失症",我只是盡力在台上講著一連串的數學公式,並試著舉很多例子讓學生知道學了這些"以後"會多有用。但是一點用也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