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可以挑選朋友,但很難挑選同事,面對以下這些把問題丟給我們的同事,哪種最讓你煩躁呢?
【卸責型】快下班時,同事來找我聊天,突然工作又變成我的了?
【搶功型】明明是一起合作要完成的業務,怎麼做得好全是他的功勞,出錯卻都是我的錯?
【雜談型】上下班手機一直響,找你聊各種事,成了情緒垃圾桶?
各種讓我們煩躁的同事,就像某些登山路線必經的杜鵑林,再怎麼煩,還是會看到、需要穿越。(圖片攝於奇烈亭出14.7k附近)
已有許多文章討論這類同事的應付方式,以下摘述:
接觸前,設立界限
如同工作其他層面,我們可事先設定好這份工作中可協助他人多少、要花多少時間,以及自己的能力範圍在哪裡,當同事丟過來的工作或話題很有趣,對我們的能力有所幫助,而我們也負荷得來、心動想接,或想聽聽八卦或各種公私抱怨經營人脈,那就去吧!
但如果這件事情接下來,可能讓我們煩躁不滿、無法達成期待的目標,甚至導致我們需要加班、做不完自己的事情而被指責,那就表示超過我們工作的界限,需考慮在接觸當下冷處理應付。
接觸中,冷處理應付
當同事的要求是我們不想要的,我們可以回應「我想一下」、「等下有其他事情要忙」,不直接拒絕,但也不會真的接下不屬於我們的工作,讓同事慢慢發現我們不好聊、幫不上忙,轉而自行處理或找其他人協助。
無法解決,反映上級
當同事持續搶功、把各式工作丟給同組其他人,或情緒大到我們都無法承接時,反映請長官協助處理,讓長官知道這件事對工作的影響,並在有需要時,透過單位提供的員工心理諮商服務,協助這位同事處理當下壓力或調整到適合的職務,使未來合作更順利。好像很有道理,但現實中,真的有辦法實行嗎?
這三型的同事雖然對我們是討厭鬼,公司裡其他人卻不一定討厭他/她,甚至還有可能是職場寵兒,這也增加我們在前述處理前,難免有顧忌:
「如果這次不理他,我會不會被其他人排擠?」
「如果我告訴主管真相,會不會反而被以為在嫉妒、在搶功?」
當產生「如果……會不會」這類句型的念頭,表示我們掉入質疑的情緒,而難以行動或是思考各種策略,因為這些小撇步之前沒嘗試過,我們沒辦法從過去的經驗中知道這會不會有幫助。
這些「如果」,才是我們一直被同事騷擾的主因。當我們說「真的會這麼順利進行嗎?」代表心中自動認為「不會順利進行」,認為「一次的小失誤,會讓接下來的公司生活更難生活。」但我們都還沒開始實行過呢!猶豫時,不妨先採取以下步驟:
1. 觀察和你有相同感覺的同事,是怎麼和這個討厭鬼互動的,結果讓是否成功避免這位同事丟問題過來?
透過觀察,我們可以了解究竟是這位同事是否只針對我,如果不是,我們可以放心和其他人一同設界限、冷處理,並聯合反映上級。如果我們被針對了、其他人也不一定知道現況甚至很喜歡這位同事,那就再採行以下步驟處理。
2. 尋找值得信賴的同事與長官,或過去單位認識的朋友討論。
透過討論,可以讓我們知道應對這個同事的經驗與各式後果,讓我們找到適合應對的方式,並有機會發現不同的觀點。
3. 當心情比較平靜時,觀察這位同事和其他同事、長官怎麼互動?
如果這位同事只有我討厭,其他同事、長官卻很喜歡,我們可以觀察是否有些特質對職場互動有幫助,如果是而且我們也能接受,不妨學起來,將能透過相同的特質反制這位同事,或找到和這位同事相處之道。如果這位同事是某高層的親友,大家不敢動他,而採用某種技術去應對,此時,就可以回到第一個步驟去進行處理。
知己知彼,才能突破「如果」,並在透過觀察累積經驗後,找到適合保全自己、避免再被同事丟問題的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