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摘要力,提升閱讀效率的小練習~

2022/03/31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讀完一本書後,難免會陷入自以為理解的狀態,然而一旦需要跟身邊友人介紹說明時,卻不知道該如何表達自己的想法。
之所以沒能在當下分享出自己的想法,有可能問題在於尚未真的消化理解內容。
假如閱讀的是比較不熟悉的書籍,在初次閱讀時,大部分的內容儘管烙印在神經元中,然而要想順利提取使用,則需要更多次的閱讀,以及日常生活中進行更多次的實踐運用,作為深化記憶的方式。
另一方面,有可能是未能掌握與留意關鍵字詞與內容架構,因此沒能從中捕撈出重要概念與作者的核心主張。
在《閱讀拆解術》中作者西岡壱誠認為,在整理所閱讀的資訊情報過程,可以嘗試以下步驟:

一、在每一章節中找出最能代表該章節的一段話。

一開始或許已經劃了好幾條重點,可以試著進一步比較確認彼此間的交集狀態;釐清句子跟句子之間,是否無可取代,或是有多少程度彼此涵蓋。

二、用自己的話重新說明該段的意思。

試著想看看,假如要向他人描述或是書寫下來充當筆記的話,會怎麼去解釋自己所擷取的幾段話?裡面是否有自己沒能描述清楚的地方?
透過類似這樣的自我設問,也可以確認自己對其中的理解狀態。

三、依據二的方式,整理出每一章節段落的概念,再回到步驟一

無論是短篇文章或書籍,都有一個強有力的中心思想貫穿首尾。
來回比較、濃縮刪除某些段落,反覆操作這樣的過程,可以琢磨出我們對於書中的理解與想法,培養取捨與擷取重點的能力,讓口頭表達或書寫都更加精準。
在《東大生的強者思維特訓課》中,相同的作者有別於上述做法,認為可以反過來透過自我詢問來回推重點:

一、文章的結論是什麼?

一看到這問題,讀者可能會來回反覆的察看某些自覺比較重要,或是自己似乎沒那麼理解的章節或頁面,等於是助於釐清自己自己所了解的部分,以及沒那麼了解的部分。
回頭確認結論的過程,也對於強化了對整本書的架構脈絡的印象。

二、作者希望讀者在看完這本書的想法與作為是什麼?

在書籍前言介紹中,通常作者都會留下自己出版的緣由初衷、脈絡背景與關鍵想法。
整理作者核心主張與關鍵概念時,搭配如此自我詢問以及參考前言資訊,有助於短時間內串聯掌握整本書的架構,便於之後進行摘要或介紹說明。
marcelmarcel的閱讀頻道
marcelmarcel的閱讀頻道
寫給自己與他人的日常生活指南~ 透過閱讀、觀察與學習,打造一個比較可以接受的自己,用很刻意的方法也行~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