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學年度下學期,「文化研究導論」第一單元的回顧!如果對於「文化研究」感到陌生,想要了解卻覺得太難捉摸的話,可以參考看看喔!這篇主要是介紹文化研究的起源,還有它的理論資源。但由於只是導論課程,因此理論大多是粗淺帶過,而且我對於馬克思理論不熟悉,書寫上有很多不足的地方,還請多多包涵。
如果從當代的研究成果來看,文化研究關注次文化、通俗流行影視、報章媒體、性別與性少數、青少年,常可能以文學、影視作品作為分析社會文化的取徑,涵括情感上、抽象層面、還未能說清楚的社會氛圍......
文化研究是什麼?以我六堂課的學習後,我會簡單以「奠基在文化理論上的思考,來研究當代面對的社會文化現象」來回應。文化理論是來自於英國伯明罕、德國法蘭克福兩個學派對於「文化」、「大眾傳播」的思考。文化理論的提出是為了回應1960年代社會傳播技術的改變、國際政治危機,左派知識分子重新反省馬克思與左派理論的應用問題,並使用如「霸權」、「情感結構」、「再現」等概念來分析文化現象與社會。
現在的文化研究,探討「文化現象當中,意義是如何形成?誰能決定意義?其中知識與權力的關係是什麼?」並應用上述文化理論相關概念。此外,文化研究還承襲了發跡時的核心精神:例如,我們會發現文化研究的問題意識,通常來自回應當時空所遇到的問題;在方法上則具有跨領域、突破原有學科限制的傾象,因此在學院的建置與否有著緊張的關係。隨著文化研究一潮流在各地開花結果,研究視角具有第三世界、亞際的關懷,以突破學術以西方世界為主要框架的傳統。
英國文化研究誕生1960年代,面臨到社會劇烈的變化。在文化上,美國文化席捲社會,工人階級的傳統逐漸流失,而中產階級興起。在政治上,史達林入侵匈牙利、英法蘇伊士運河危機,使得左派知識份子革新為「新左派」。科技上,大眾傳播媒體的發展也對社會產生了新的影響。在這樣的背景下,英國的知識份子擴充了對了馬克思主義的應用,將政治的定義延伸到社會各層面、把分析帶入文化生活。課堂上介紹了三位具代表性的文化研究學者,Raymond Williams、Terry Eagleton、以及Stuart Hall,就是這參與這波討論的知識份子。
Raymond Williams(1921-1988)出生於工人階級的Williams進入了上層菁英聚集的劍橋學院就讀,這樣的背景讓他能夠提出對於「文化」概念的反省-工人階級不應該被排除在「文化」之外。他的重要著作《關鍵詞》變是爬梳與社會、文化相關的詞彙的內涵,讓人發現到詞語意涵的流動、多變、非本質性,甚至反映了社會的發展。尤其以「文化」的辭義而言,更不該被限定指涉高雅、上層階級才擁有的東西。
Williams後期則強調「文化物質主義」,文化會在特定的歷史、物質條件底下被構成。文化雖然抽象,然而我們不該將它排除在生產之外,音樂就如商品一樣是被生產的。但因為我們處於變動的歷史當中,所以文化的複雜性也由此而生,可以用「主導」、「新興」、「殘餘」來說明:通常社會中會有佔具主導地位的文化體系,也有形成於過去並依然影響現在的殘餘觀念,還有新冒現出來的意義。新興的文化隨著時間,可能會取代成為新的主導文化,而過去的主導就成為了現在的殘餘。「感覺結構」一詞變是用來說明那即將興起的文化,因為它總伴隨朦朧不明的情感、集體情緒,這謂之「感覺」,而這感覺並不是憑空而生,是鑲嵌在歷史、社會脈絡當中而生成,這謂之「結構」。例如近年因青年貧窮所延伸出來的「厭世」、「佛係」的情感與生活態度。
第二位重要學者Terry Eagleton(1943-)是Williams的學生,同是在劍橋三一學院主修英國文學。他奠基在老師對於文化的理解上,開展出自己的觀點。他以黑格爾的辯證思考來做論述,說明中產階級文化是在一連串矛盾、衝突中形成。但後現代的對於文化的理解並不著眼於當下,使得文化、藝術失去了批判力道。而從美感介入、並啟動辯證思考,是中產階級回應專制統治的可能方式。因為美學縫合了個人內部與外部,而且有能力去克服缺少政治批判的矛盾。
Terry Eagleton著作頗豐,《散步在華爾街的馬克思》被老師們推薦
Stuart Hall(1932-2014)的背景比較特別,他出生於牙買加並擁有黑色的皮膚,後到英國讀書工作,關注到黑人移工在英國受歧視的處境,這讓他加入了「種族」的面相去思考文化研究。透過種族的角度更可映射出整體社會,乃至政治、民粹主義的問題。方法上,他提出「看見種族議題背後結構性力量」作為路徑和提問,「黑人」是如何成為今日的樣子?而不是關於「種族」(是什麼)的提問。
Staurt Hall 晚年在英國Open University教書,網上許多公開的資源。
此外,Hall對傳播媒體影響的研究貢獻良多。他釐清媒體「再現」(representation)的運作-閱聽者透過文化中共享的符碼(code),去解讀事物及概念,而後才形成了意義。事物及概念本身,與得到的意義,兩者是非本質的、武斷的、因為文化不同而改變的。文化研究,也就是去研究事物在特定的文化世界中,其中的意義是什麼。而「再現」的過程,涉及了知識與權力,國家、市場、階級文化,這些力量會去協商、爭奪文化領導權。其中的過程和影響,便是文化研究努力去探問的。
綜合以上三位理論家的簡述,他們各自擅長的方式,回應他們所處的時空背景議題。Williams為工人階級文化發聲,Eagleton從文學、美學角度反省當代階級、政治批判問題,Hall則從文化面向關注種族議題、新興傳播媒體的影響。他們重新探討文化相關的概念以及馬克思理論,去更貼切的回應當代問題。然而,也因為是因應時空下所生的理論,於是我們在應用上必須特別注意,是否能夠應用在臺灣的脈絡。
參考資料:
陳光興 ,〈 文化研究在臺灣到底意味著什麼 ? 〉, 收錄於陳光興編 ,《文化研究在臺灣》,台北:巨流出版社,2000 年,頁 7-25。
陳光興,〈英國文化研究的系譜學〉,收錄於陳光興、楊明敏編,《CulturalStudies: 內爆麥當奴》,台北市:島嶼邊緣出版社,1992 年,頁 7-15。
Raymond Williams《關鍵詞:文化與社會的詞彙》台北市:巨流,2003 年。
Raymond Williams(雷蒙德.威廉斯)著,王爾勃、周莉譯,《馬克思主義與文學》,開封市:河南大學出版社,2008 年。
Terry Eagleton(泰瑞.伊格頓)著,林志忠譯,〈第一章 文化的各種解釋〉《文化的理念》,台北市:巨流,2002 年,頁 1-39。
Paul Gilroy, “Introduction,” in Stuart Hall: Selected Writings on Race and Difference, ed. by Paul Gilroy and Ruth Wilson Gilmore. London: Duke University Press, 2021 (1-19).
Stuart Hall(史都華.霍爾)、陳光興著,唐維敏譯,〈流離失所:霍爾的知識形成軌跡〉,《文化研究:霍爾訪談錄》,台北市:元尊文化,1998年,頁15-62。(文章不長易讀,搭配上篇導論一起閱讀)
Stuart Hall(斯圖亞特.霍爾)著,張曉玉譯,〈大眾文化與國家〉,收錄於陶東風編,《文化研究精萃讀本》,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 年,頁261-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