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研究與文化感受的落差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我們或許都常常聽過這樣的說法:「文化研究者如果是他所研究的那個文化之外的成員的話,那他的研究往往會被認為是與文化內部成員感到衝突,甚至是不精確的。」
這種說法的出現常常是便隨著一些假設出現的,比如研究者應該要再被研究者中間生活到能夠適應被研究者的生活才有資格談論被研究者的文化,或者至少要能理解被研究者的語言才能真確的表達出他們一切文化事務中的真正意義。這樣的假設其實是由於近代實證主義科學興起後將「客觀物」的衡量當成研究精確與否的唯一標準,而不考慮研究者本身的位置與相對動機以及研究(資源和輿論)環境等等。這種武斷的物質主義價值系統壟斷的過去時代中人們對於「較遠的他者」的貼近生活的自由詮釋和互動模式。就像遠古民族部落在提到異地的另一個部落時總是會添加許多神話的色彩來描繪,這些神話不需要他們跟異文化的人群有多少的實際互動,卻能有效地提醒族內子弟如何在遇到異文化子民時有正確的應對模式。又或者如同法國政治思想家亞利希斯‧德‧托克維爾(Alexis de Tocqueville, 1805-1859)在他短期考察美國文化特殊性的著作中提出來許多當時歐陸人士普遍都能認同的洞察,並且也為後續有關法國大革命前後文化的變遷提供了確實的對照組。這樣的研究過程都不必研究者一定要能夠適應研究對象的生活或語言,而是能夠從他們研究時的相對位置提出精準的個人觀察即可,這些觀察的敘述目的不一定使被研究者的成員信服,但卻能完全達到敘述者傳達給他所要訴求的對象的共鳴及認同,進而在認知之後有更好的行動回應出現。
所以說,文化研究的本質應該是來自於生活中對各種人類群體互動最直接的觀察以及思考,而非過多的事前準備和條件資格。只要我們的文化觀察並不與生活中各種觀察和反應產生矛盾混亂,我們對文化的觀察也就可以正當的被當成世界的一部份。
2023.02.13 於旱溪畔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分享人文社會科學相關知識與文章的空間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人們幼年時代的童話讀本或傳奇故事總會敘說著一個時代必定會有代表著那個時代的人物出現,即便從比較質疑的眼光來看待「人物」是否真的「代表了這個時代」,但不可否認的是時代與人物之間確實存在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大學教育的實用主義是從普魯士王國被拿破崙擊敗後重新改造教育體制所產生的新教育兼研究模式
人與人之間常常因為無法理解對方的行為情感或思考邏輯而產生誤解和衝突,但這種狀況卻只能說是天性使然,就我的觀察人類天生在情感理解上似乎就存在有四種不同維度能力的人
人類社群之所以會不斷分裂衝突,並不是因為獵巫或者恐怖主義,而是來自超越人類所能及的不平等造成:體質上的不平等、個人成長史的差異以及超個人之歷史所造就之不平等,每一項都在在告訴你人類個人都是佔據特殊時空位格的個體,而非能夠集合為一的絕對單一同為體,所以才有差異、不平等與衝突。
在大學受過人文教育的人們多少都知道,只要是現代媒體與商業交流繁榮的國家,多少都會有一個群集,這個群集的成員多少受過大學以上的教育,並且以非建制學術之思想的產出為職志而互相交流著。
國家意識形態的形成起源國家統合過程中各權力團體實際的博弈狀態,由實際取得國家政治權力的團體根據他們與外在世界鬥爭經驗提出一套便於統治的認知世界圖景。而這種意識型態的持久度至少超過一代人的壽命,介於布勞岱爾所說的泡沫般的政治事件與長期演化的社會制度之間。
人們幼年時代的童話讀本或傳奇故事總會敘說著一個時代必定會有代表著那個時代的人物出現,即便從比較質疑的眼光來看待「人物」是否真的「代表了這個時代」,但不可否認的是時代與人物之間確實存在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大學教育的實用主義是從普魯士王國被拿破崙擊敗後重新改造教育體制所產生的新教育兼研究模式
人與人之間常常因為無法理解對方的行為情感或思考邏輯而產生誤解和衝突,但這種狀況卻只能說是天性使然,就我的觀察人類天生在情感理解上似乎就存在有四種不同維度能力的人
人類社群之所以會不斷分裂衝突,並不是因為獵巫或者恐怖主義,而是來自超越人類所能及的不平等造成:體質上的不平等、個人成長史的差異以及超個人之歷史所造就之不平等,每一項都在在告訴你人類個人都是佔據特殊時空位格的個體,而非能夠集合為一的絕對單一同為體,所以才有差異、不平等與衝突。
在大學受過人文教育的人們多少都知道,只要是現代媒體與商業交流繁榮的國家,多少都會有一個群集,這個群集的成員多少受過大學以上的教育,並且以非建制學術之思想的產出為職志而互相交流著。
國家意識形態的形成起源國家統合過程中各權力團體實際的博弈狀態,由實際取得國家政治權力的團體根據他們與外在世界鬥爭經驗提出一套便於統治的認知世界圖景。而這種意識型態的持久度至少超過一代人的壽命,介於布勞岱爾所說的泡沫般的政治事件與長期演化的社會制度之間。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根據官方統計,去年1至9月鹿港老街及周邊地區共吸引約1355萬人次的遊客,位居全台老街之首。 大年初三的清晨,鹿港仍沉浸在新春的熱鬧氛圍之中。我參加了一場導覽,隨著資深導覽老師陳玟瑜穿梭於老街與廟宇之間,聆聽這座小鎮的故事。 鹿港魅力在哪裡?文化保存與商業是如何取得平衡?
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10232095-200009-201401230019-201401230019-15-99%2B239 [文化觀察] 邢義田(2000)古代中國及歐亞文獻、圖象與考古資料中的「胡人」外貌: 對傳統文獻和考
Thumbnail
韓劇/照明商店/★★★★☆ 因為推薦的人說前面很像恐怖片且集數不多,我就直接入坑了,其實我一直喜歡短集數的劇情,因為這樣劇情勢必不會太發散,但照明商店的劇情其實聚焦於許多人物身上,卻能在短短七集中,讓這些人物的轉變歷程深刻化,也能完整敘述好劇情。 當然還是有一些解釋性對話與說明太過突兀且
Thumbnail
本文探討臺灣社會中理工科與文科之間的對立與優劣評價,分析了背後的文化與歷史脈絡,特別是在啟蒙運動與工業革命後,數字主義如何影響社會對學科的價值判斷。作者以自身經歷探討人文社會科學在當前社會中的地位,以及對於個人意義與價值的思考,並鼓勵讀者反思自己在這個數字化世界中的存在與價值。
Thumbnail
那麽,品味是否遙不可及?不是,相反地,它唾手可得,只是取之有道。
Thumbnail
文化英語領域廣泛,但它是筆者研究所時期研究的領域之一,文化研究是很有趣的東西,而且也與身邊時事習習相關,包含時尚、電影、遊戲、媒體、管理學這些等等都是可以討論的主題。
Thumbnail
探討新舊文化衝突下,長輩與新生代在工作及生活觀念上的對立。文章中提及如何理解及傳達觀念是文化衝突中最難的部分。
Thumbnail
將視覺藝術與歷史文化研究結合,進行跨學科教學,可減輕視藝老師課程壓力,為學生提供豐富學習體驗。學生可以透過視覺藝術學習歷史與文化研究概念、傳統建築與城市景觀、文化傳統與慶典、文化藝術形式等。這樣的互動式學習方式能激發學生創造力和好奇心,豐富他們對歷史和文化的理解。
本文探討東、西方文化的衝突及其對現代社會的影響。從科技、經濟和文化層面探討了這兩個文化的交融與衝突,並進一步討論了種族主義和文化價值觀的問題。作者描繪了東方文化在全盤西化的結果下面臨的困境,並提出了對文化和種族價值觀的反思。這篇文章對當代文化衝突和價值觀有深刻的反思和觀點,值得一讀。
Thumbnail
根據官方統計,去年1至9月鹿港老街及周邊地區共吸引約1355萬人次的遊客,位居全台老街之首。 大年初三的清晨,鹿港仍沉浸在新春的熱鬧氛圍之中。我參加了一場導覽,隨著資深導覽老師陳玟瑜穿梭於老街與廟宇之間,聆聽這座小鎮的故事。 鹿港魅力在哪裡?文化保存與商業是如何取得平衡?
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10232095-200009-201401230019-201401230019-15-99%2B239 [文化觀察] 邢義田(2000)古代中國及歐亞文獻、圖象與考古資料中的「胡人」外貌: 對傳統文獻和考
Thumbnail
韓劇/照明商店/★★★★☆ 因為推薦的人說前面很像恐怖片且集數不多,我就直接入坑了,其實我一直喜歡短集數的劇情,因為這樣劇情勢必不會太發散,但照明商店的劇情其實聚焦於許多人物身上,卻能在短短七集中,讓這些人物的轉變歷程深刻化,也能完整敘述好劇情。 當然還是有一些解釋性對話與說明太過突兀且
Thumbnail
本文探討臺灣社會中理工科與文科之間的對立與優劣評價,分析了背後的文化與歷史脈絡,特別是在啟蒙運動與工業革命後,數字主義如何影響社會對學科的價值判斷。作者以自身經歷探討人文社會科學在當前社會中的地位,以及對於個人意義與價值的思考,並鼓勵讀者反思自己在這個數字化世界中的存在與價值。
Thumbnail
那麽,品味是否遙不可及?不是,相反地,它唾手可得,只是取之有道。
Thumbnail
文化英語領域廣泛,但它是筆者研究所時期研究的領域之一,文化研究是很有趣的東西,而且也與身邊時事習習相關,包含時尚、電影、遊戲、媒體、管理學這些等等都是可以討論的主題。
Thumbnail
探討新舊文化衝突下,長輩與新生代在工作及生活觀念上的對立。文章中提及如何理解及傳達觀念是文化衝突中最難的部分。
Thumbnail
將視覺藝術與歷史文化研究結合,進行跨學科教學,可減輕視藝老師課程壓力,為學生提供豐富學習體驗。學生可以透過視覺藝術學習歷史與文化研究概念、傳統建築與城市景觀、文化傳統與慶典、文化藝術形式等。這樣的互動式學習方式能激發學生創造力和好奇心,豐富他們對歷史和文化的理解。
本文探討東、西方文化的衝突及其對現代社會的影響。從科技、經濟和文化層面探討了這兩個文化的交融與衝突,並進一步討論了種族主義和文化價值觀的問題。作者描繪了東方文化在全盤西化的結果下面臨的困境,並提出了對文化和種族價值觀的反思。這篇文章對當代文化衝突和價值觀有深刻的反思和觀點,值得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