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買了洪愛珠女士的新書《老派少女購物路線》,
那陣子時常搭乘台鐵往返。
坐在火車上空隆空隆的聲音響著,我戴著一邊的耳機聽著あいみょん的《夜行巴士》,跟著火車空隆空隆,耳機內響著URAURA,不知道為什麼很適合閱讀這本書。
書裡,寫親情敘食物,文字刻劃出來的滋味讓人印象深刻。
某日剛巧去大稻埕吃生魚片丼飯,丼飯對面的招牌相當眼熟,苦思很久才想起原來是看了《老派少女購物路線》才有了強烈的文字印象的老派潤餅店,相當神奇。總之這本書讓我讀得津津有味,也順勢回味起自己對食物的記憶。
最近看到了一篇貼文是關於位在台中中區的中央書局,居然復刻了洪愛珠女士書中的某一道菜《琥珀蒸肉餅》,而且只剩下一周可以前去品嘗的時限,於是我便不顧雨天,撐起傘來到了這家書局,只是為了嚐嚐文字衝破意像到我嘴裡的滋味。原來《老派少女購物路線》所說的鹹冬瓜是這樣子的滋味,似乎又比我原先想像的味道淡了一點,原來學會做一道老台菜是這樣的感覺。於是想嘗試做出一些老式的點心或是台菜這樣的想法悄悄的在我內心種下一個菜栽。
時間來到了清明。
我騎著機車突然想起今年似乎沒有吃到草仔粿,阿嬤做的草仔粿是我吃過最好吃的粿。我想親人的手做料理都是大家心中的第一名,也許是口味相符,也許那就是記憶最初的滋味。
不過對於阿嬤草仔粿印象深刻,大概是因為小時候都會去後山上的菜園,那是一個時常會有山豬來攻擊偷食的菜園,下去菜園的山路相當崎嶇陡峭難行,甚至一不小心會遇上蛇,與蛇面面相覷。
記憶中那時也是清明時節,有一說是草仔粿南部用艾草,北部用鼠麴草。以前寒冬過後,只要路邊冒出鼠麴草的小黃花,就能知道春天來到了,也是清明時節的來到。
阿嬤讓我幫忙採鼠麴草,並跟我說這個可以給嬸婆做好吃的草仔粿,聽到是好吃的草仔粿材料,馬上興奮的在茫茫菜園裡,玩起尋找鼠麴草。
阿嬤還告訴我說鼠麴草長得像雜草,我當時心裡也想著這個像雜草般的植物居然可以做出好吃的粿。而當現在當真正想嘗試製作時,才發現鼠麴草相當不好尋找到。即使沒有鼠麴草,但我還是有找到鄉裡阿姨,跟他買了一包艾草,心想試做看看,能不能做出阿嬤的草仔粿口味。
拿到艾草的晚上,接到一通阿嬤的電話,除了日常的問候閒聊話家常,我也詢問了阿嬤粿皮是用糯米粉嗎?阿嬤笑了下說她才沒用粉呢,是用糯米磨的,無奈磨米做粿對我而言實在不容易,既然糯米粉都買了,就試試看吧。
退一步想把內餡炒好,也是美好的滋味。
艾草放置於冰箱冷藏了幾周,稱著某日阿爸不掌廚做晚飯的日子,佔用了家中廚房。
我先挑一下艾草,一邊清洗,還抓到了一隻肥肥大綠毛毛蟲,看來相當有機。挑好以後開始沖洗乾淨,艾草特殊的香氣不斷地飄來,快速的開火煮滾水,待水沸騰後,將艾草放入跟滾水一起煮五分鐘,再撈起來擰乾艾草水,取240毫升的艾草水跟擰乾的艾草放入果汁機中攪打,草仔粿的草元素已經完成。
接著要做「粿粹」用一點糯米粉加上艾草水戳揉成麵糰,壓扁,放入滾水中煮到「粿粹」漂浮起來便可以將「粿粹」撈起來。
開始製作粿皮,準備一個大碗放入糯米粉及在來米粉,我嫌在來米粉貴就沒有買,加入一點糖,再倒入打好的艾草汁,不斷揉麵團,再放入煮好的「粿粹」,但是「粿粹」太燙手我被燙得亂叫,整個麵團黏呼呼於是倒入一匙油揉成型。
準備開始炒菜脯米當內餡,我準備了乾蘿蔔絲和蝦米及香菇,先泡水幾分鐘再瀝乾,傳統上也會炒豬絞肉,但是我本身沒有很喜歡處理肉,另外我要做的份量也不多,所以用了紅蘿蔔來替代,放入油熱鍋後將蔥頭爆香,再加入其他材料一起拌炒出香氣,要細心慢慢炒香。
今天的菜脯米炒的很香,但是味道偏鹹,有阿嬤做粿的香氣,但是味道似乎不太一樣。
經過跟麵團一番搏鬥,做出了九個草仔粿,粿的外皮顏色似乎與阿嬤製作的有幾分神似,我有模有樣的將粿放入蒸籠蒸起粿來。是說從小我第一個會使用的廚房用具是蒸籠,我家從來不使用微波爐,甚至連電鍋也是我長大後才學會怎麼使用的,想起來也是蠻奇怪的學習順序。
周末跟朋友一同去郊區走走步道,我拿出我製作的草仔粿與朋友分享,朋友眉頭一皺,似乎不滿意,這不是他熟悉的口味。
隔日我又帶著草仔粿給阿姨嚐嚐味道,阿姨則說,皮可能是艾草放太多,有點苦,但是粿有草的香氣,看來我的傳承老台式手藝之路還很長很遠。
(๑╹ω╹๑ )(๑>◡<๑)٩(๑❛ᴗ❛๑)۶(๑˃̵ᴗ˂̵)
歡迎追蹤我的方格子、成為Premium會員,隨時閱讀我的文章、與我互動。
訂閱Likecoin讚賞公民!
↓↓拍手五下,支持我的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