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歲存到1億日圓退休並還完房貸的真相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前陣子看了一篇報導表示一名日本平凡上班族實施「減法生活」而成功於51歲就退休,不僅還完房貸還擁有1億日元的存款,在沒有任何投資及保險的情況下,到底是如何辦到的呢?他也於2016年出書《存到1億元,所以我辭職了》跟大眾分享辭職哲學。

raw-image


其實仔細看一下報導就能了解箇中的奧秘,除了極盡所能的節儉之外,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在於沒有生養孩子,少了許多育兒所必需的開支與花費,憑藉著低於日本男性平均薪資的收入(年薪約107萬台幣) 也能早早退休享受樂活的自由自在。

事實上也不是所有單身的人都能靠著極簡生活而存到許多財富,畢竟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倘若還需要每個月固定支付家人的生活費或是醫療費,甚至是兄弟姊妹投資失利而臨時需要幫忙,這些變動的因素都會破壞我們的存錢大計,也使我們的退休年齡不斷往後。

每一段時間出版社總是會推出不少類似的勵志書籍,比如幾歲就存到千萬,或是幾歲就財富自由成功退休,事實上稍微了解一下都能看出端倪,當然其中不乏真的能力很強靠著自身的高收入而投資成功的案例,但不代表我們只能一昧的羨慕或是仿效他們。

每個人都身處不同的家庭環境,也背負著不同的責任與使命,只要在日常生活中盡可能地往正面積極的方向前進就行了,那些競速的活動可不一定要參與其中呢!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這是真的,我就無法做到
算是厲害啦
射手媽咪婷婷-avatar-img
發文者
2022/04/14
其實也很幸運啊!除了自己沒有其他額外的負擔!
avatar-img
射手媽咪婷婷的沙龍
212會員
1.2K內容數
射手媽咪婷婷的 Premium
2025/04/29
當你做不完堆積如山的工作,你會採取什麼樣的行動? 我猜測多數人會選擇花更多時間來處理,於是工作超時所導致的後續問題讓我們的生活品質及身體健康出現危機。 如果可以,我們都希望可以少花點時間工作,而《慢速工作力》便是告訴我們其實並不需要瘋狂忙碌,也能讓我們的工作既有意義又同時具有價值
Thumbnail
2025/04/29
當你做不完堆積如山的工作,你會採取什麼樣的行動? 我猜測多數人會選擇花更多時間來處理,於是工作超時所導致的後續問題讓我們的生活品質及身體健康出現危機。 如果可以,我們都希望可以少花點時間工作,而《慢速工作力》便是告訴我們其實並不需要瘋狂忙碌,也能讓我們的工作既有意義又同時具有價值
Thumbnail
2025/04/26
相信許多人聽過「男兒有淚不輕彈」這句話,代表的是男性就必須要展現剛強的氣概,不能被人發現軟弱的一面。 也因為如此,養育男孩的標準注定與女孩不同,比如男孩不能喜歡粉紅色,或是玩娃娃會被取笑,都是對於男性有著既定的框架,也使得許多氣質較為不同的男性感到痛苦,甚至在成長的過程飽受霸凌。
Thumbnail
2025/04/26
相信許多人聽過「男兒有淚不輕彈」這句話,代表的是男性就必須要展現剛強的氣概,不能被人發現軟弱的一面。 也因為如此,養育男孩的標準注定與女孩不同,比如男孩不能喜歡粉紅色,或是玩娃娃會被取笑,都是對於男性有著既定的框架,也使得許多氣質較為不同的男性感到痛苦,甚至在成長的過程飽受霸凌。
Thumbnail
2025/04/25
身為快小姐,我實在對於動作慢吞吞的人感到沒有耐性,但有些人就是怎麼樣都快不起來,猶如樹懶一樣是天性使然,而非故意放慢速度。 《慢先生快小姐》講的就是兩位個性截然不同的男女相遇,總覺得兩個人的步調不一致,在相處上也有所困難,那到底該怎麼辦呢?還是乾脆換一個人相處看看呢? 繪本中的兩
Thumbnail
2025/04/25
身為快小姐,我實在對於動作慢吞吞的人感到沒有耐性,但有些人就是怎麼樣都快不起來,猶如樹懶一樣是天性使然,而非故意放慢速度。 《慢先生快小姐》講的就是兩位個性截然不同的男女相遇,總覺得兩個人的步調不一致,在相處上也有所困難,那到底該怎麼辦呢?還是乾脆換一個人相處看看呢? 繪本中的兩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這本書吸引我的地方是他從30歲後開始認真正視理財這件事情,並在有正職工作下、疫情期間創立了ig「30節約男子」從他負債、存錢,到存到100萬的過程,十分激勵人心!而他理財的方式也都非常容易理解,且會用自身的例子帶入,讓人看見原來也有這樣的方式可以達成目標。
Thumbnail
這本書吸引我的地方是他從30歲後開始認真正視理財這件事情,並在有正職工作下、疫情期間創立了ig「30節約男子」從他負債、存錢,到存到100萬的過程,十分激勵人心!而他理財的方式也都非常容易理解,且會用自身的例子帶入,讓人看見原來也有這樣的方式可以達成目標。
Thumbnail
退休規劃越早開始越好,即早開始可以爭取更多容錯的空間,30歲規劃你有30年時間準備退休金,等到50歲再來規劃,大致上就只能聽天命(家裡有錢可花)或吃老本(保佑有把錢存下來)。 世界很美好,有很多事物等著你去探索,不用上班的日子,人生都特別快樂,所以我人生最大的目標就是盡早財務自由,自由決定今天要去哪
Thumbnail
退休規劃越早開始越好,即早開始可以爭取更多容錯的空間,30歲規劃你有30年時間準備退休金,等到50歲再來規劃,大致上就只能聽天命(家裡有錢可花)或吃老本(保佑有把錢存下來)。 世界很美好,有很多事物等著你去探索,不用上班的日子,人生都特別快樂,所以我人生最大的目標就是盡早財務自由,自由決定今天要去哪
Thumbnail
如果有一天可以成為「有錢又有閒」的人,這景象是不是很美好?😍 ​ 本篇分享閱讀摘要,書名:為什麼他有錢又有閒?上班族也能財務自由,人氣創業導師的最強富人法則《岡崎勉明 著,林于楟 譯,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 ​ 這幾年流行一句話:「好好努力不如好好投胎!」😂當絕大多數的人都只想呈現「躺平」
Thumbnail
如果有一天可以成為「有錢又有閒」的人,這景象是不是很美好?😍 ​ 本篇分享閱讀摘要,書名:為什麼他有錢又有閒?上班族也能財務自由,人氣創業導師的最強富人法則《岡崎勉明 著,林于楟 譯,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 ​ 這幾年流行一句話:「好好努力不如好好投胎!」😂當絕大多數的人都只想呈現「躺平」
Thumbnail
退休我們首先想到的一定是錢,書中提到一個正在賺很多錢的人,結婚後,有了妻子且妻子也懷孕,一切都符合他的理想。老公正在人生的巔峰,有名車豪宅,後來.....
Thumbnail
退休我們首先想到的一定是錢,書中提到一個正在賺很多錢的人,結婚後,有了妻子且妻子也懷孕,一切都符合他的理想。老公正在人生的巔峰,有名車豪宅,後來.....
Thumbnail
作者曾琬鈴和丈夫有個共同的目標:在40歲前實現財務自由並退休旅居世界各地。他們為此付出的努力是:超乎常人的節儉,先攢足本金,而後用本金理財,直到光靠利息就可以擔負他們的生活支出。
Thumbnail
作者曾琬鈴和丈夫有個共同的目標:在40歲前實現財務自由並退休旅居世界各地。他們為此付出的努力是:超乎常人的節儉,先攢足本金,而後用本金理財,直到光靠利息就可以擔負他們的生活支出。
Thumbnail
這篇收錄兩則生活閒聊短文,都是與金錢生活相關。 幾歲存到一百萬 這個好像很多人討論過,第一桶金一百萬的問題,底下推文笑死還有人出生就靠阿公給一百萬。有的人出生家裡有就有錢,有的人家裡負債千萬,但一般小康家庭,家中沒有重大疾病或需養護的親屬或負債的年輕人,應該30多歲有機會存得到。 ----
Thumbnail
這篇收錄兩則生活閒聊短文,都是與金錢生活相關。 幾歲存到一百萬 這個好像很多人討論過,第一桶金一百萬的問題,底下推文笑死還有人出生就靠阿公給一百萬。有的人出生家裡有就有錢,有的人家裡負債千萬,但一般小康家庭,家中沒有重大疾病或需養護的親屬或負債的年輕人,應該30多歲有機會存得到。 ----
Thumbnail
"我是愛錢,不是愛工作" 我想多數人都會認同我上面打的這段話。 大概不少的人跟我一樣的想法:我很不喜歡工作,只是因為生活所需才要如此,如果可以在家耍廢,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該有多好?
Thumbnail
"我是愛錢,不是愛工作" 我想多數人都會認同我上面打的這段話。 大概不少的人跟我一樣的想法:我很不喜歡工作,只是因為生活所需才要如此,如果可以在家耍廢,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該有多好?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