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沉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對話,交流,溝通,我們日常好像與它不能分割。在家有家人,在外,對着學校裏的同學師長,上班的則要面對與上司或者老闆的應酬。好像,我們的嘴巴裝上了永動機,甚至腦袋,也習慣與他人連繫和接觸。可是,我們可曾有停下來,靜下來,與自己溝通,與自己交流,其實亦即是說,我們有沉默過嗎?
街道上人來人往,現在是早上的七點,城市開始被太陽叫醒。鬧鐘偶然的失誤,令我比平常晚了起牀,母親心急的叫道:「趕緊起牀,上學快要遲到啦......」「知道了,媽,這不才七點嘛,我們家離學校不遠,幾分鐘就能到,放心吧」最後,我還是半睡半醒的起了。梳洗的時候,母親說道:「兒啊,你快要考試,要努力上學,認真聽老師的說話,準備好未來的升學啊。」「媽,我可努力着呢,起碼我不像我同學一般,上課盼着下課,還中途打瞌睡......」我在裝模作樣地安慰着我的母親。事實上,平常學生還年青,喜歡走動,沒幾個能專心聽完整課。不過,如果我不跟我媽這樣說,恐怕她會再囉嗦一會。可是,即便看我這麼流利地裝模作樣地令自己看似好學生,其實我真的有在上學嗎?每天繁重的課業,密密麻麻的溫習時間表,自己已經精疲力竭。身,在掀開着已經破爛的每一頁,心,卻被大石壓得不能專注在眼前一幕幕的知識。可是,這個情況,我卻比較在意於與母親的對話,以防她想太多。
母親有時候的着急,其實是沒錯的,原來時間已經不是七點,快要八點了。此刻,唯有用早餐陪伴我上學的路途吧。咬着麪包飛奔回附近的學校。鈴!幸好,趕在上課鐘聲響起之前回到了大石的來源地。「老師好,我可沒有遲到,鐘聲響起之前我已經在學校的了。」「我有看見,你不用擔心,不會記你遲到的,不過下次早點起牀啦。」門口當值的老師無奈的提醒着。唉,看來在老師的心裏又會被扣形象分。越過三層樓梯,便迎面看到了我們班的課室。正值正式上課前的準備時間,從課室的窗外已經聽到同學們的熱鬧。爲了能在往後幾年的和諧相處,當然要進去時積極地投入聊天,不然等於把自己排斥在外,這樣不利之後的中學生活。「早上好啊,你們在聊什麼?是不是在說新來的中文老師呢?」「不是呢,我們在說今天會來一個新同學,我們在期待着她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女孩..... 」我們幾人「歡笑」地聊了一會。第二個鐘聲再次響起,鈴!拉開了木椅子,放下背上的書包。
這只是一個普通上學天的上午,看得出來,我並不喜歡聊天,甚至與人對話,溝通。如果不是有社交的需要,我想,對話在我們社會中可能會大幅減少。有不少人說着,我們的每一天都是戴上面具而在外求生,時間久了,卻忘了把它摘下來。即便是對着自己,仍然是戴着平常的面具一樣應酬着自己。不論成年人或者小孩們,能夠獨處的時間很少。現在的生活節奏急速到沒有一個人的時間表是空的,除非他已經去世。每天的上學,上班,或者照顧家人,我們都習慣在其中戴着面具在人前掛上「專業」的微笑,維繫着與每個人的關係,例如同學,老師,甚至自己的母親。
說話本身,是爲了讓人訴說心中所想,可是,久而久之卻變作虛僞而迎合他人,甚至將它成爲維繫感情的工具,從而變得愛上了說話。
不過,如文首所說,我們可曾與自己對話,不是說對着鏡子自言自語,而是靜下來,沉默下來,瞭解一下自己的外在,內在。我們平常覺得沉默是一件不好的東西,覺得人應該與他人溝通接觸,不過我們也應該與自己溝通接觸。沉默便是一個方式,去給予自己空間,與自己的內心深處對話。偶爾的沉默,令自己與羣體隔絕,雖然有被排斥的可能,但是在這沉默卻得到一個機會去與自己相處。作家蔣勳曾說:孤獨是和自己在一起。沉默地和自己在一起,跟自己對話,瞭解自己真正所需所求。這便是必要的沉默。
avatar-img
2會員
16內容數
此專題主要發放我在新詩上的作品。一星期會發3到4篇作品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冬郎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眼前的黑濛濛的一片,坐着一個個好奇的看者,像雀鳥一般,舉頭搖擺,察看臺上的一舉一動,捕捉着表演的每一剎那。聚光燈噼啪一閃,臺上回歸寂靜,手足並攏。在前方的漆黑中則傳來洶涌的拍掌聲。這是一個舞臺的結束。舞臺在劇院,在禮堂,在社區會堂,就沒有了嗎? 我們的生活其實不也能稱得上是一個繁忙的舞臺。
那天,雨滴滴在了我的眼眉 順着眼梢,落下嘴角。 那到底是雨還是淚呢 我聽說,擡頭哭泣,讓雨跟淚混合 即便是天空,也不知道你的悲傷 對話框中的「抱歉」 割斷了我們之間的紅線 你不帶一點遺憾 轉身離開了我們的小世界 就連路旁的榕樹也揮動着說再見 幸好,你不曾許下一絲承諾 不帶一花前來 亦不帶一土而去
眼前的黑濛濛的一片,坐着一個個好奇的看者,像雀鳥一般,舉頭搖擺,察看臺上的一舉一動,捕捉着表演的每一剎那。聚光燈噼啪一閃,臺上回歸寂靜,手足並攏。在前方的漆黑中則傳來洶涌的拍掌聲。這是一個舞臺的結束。舞臺在劇院,在禮堂,在社區會堂,就沒有了嗎? 我們的生活其實不也能稱得上是一個繁忙的舞臺。
那天,雨滴滴在了我的眼眉 順着眼梢,落下嘴角。 那到底是雨還是淚呢 我聽說,擡頭哭泣,讓雨跟淚混合 即便是天空,也不知道你的悲傷 對話框中的「抱歉」 割斷了我們之間的紅線 你不帶一點遺憾 轉身離開了我們的小世界 就連路旁的榕樹也揮動着說再見 幸好,你不曾許下一絲承諾 不帶一花前來 亦不帶一土而去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第一次看見她是在社群小編課程上,看到她沒有笑容的臉,我感到畏懼,我開始擔心她並不想跟我交流。但是課程上要求需要與同學互動,我覺得都成人了,我是應該試試,我還是跨出去開口了。 沒想到她居然願意跟我交流,她說她是經營團購的媽媽。此時的我們只是彼此認識表面,我們不了解彼此,我們只是依照老師的指示做事
Thumbnail
從小我就被迫保持沉默,因為我發現表達自己的想法常常會被視為不尊重。我內心有很多想說的話,但害怕被反對或批評,所以我都把它們藏在心裡。久而久之,我完全失去了自己的聲音,被一層層的沉默和自我懷疑所包圍。 從小到大,我接受了一個潛規則:大聲發聲就等於叛逆,尤其是在家裡。為了避免被拒絕或懲罰,我學會了壓抑
晚上學童放學時間,就是過客走出櫃台跟家長互動的時候,陪聊等待學童下樓回家,聊著聊著真是刷了過客的新三觀,該說每個家庭都有各自的相處模式° 我常常會跟一對一老師分享我聽到的,對於夫妻間的AA制,我們有家長出去吃飯,結帳時是在現場除以二的,我們都覺得很不可思議,會不會A到最後都沒感情了,還是現
Thumbnail
當你的孩子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用沉默構築起一道道看不見的牆,你是否曾經感到無助? 在孩子的沉默背後,隱藏著什麼煩惱和秘密?如何巧妙的邀請他們開口,又不觸碰到那份脆弱的心靈防線? 一起來探討如何巧妙拆解那道沉默的牆,讓家成為孩子心靈的避風港,共同經營一段溫暖而深刻的親子關係吧! 閱讀全文,一起探
Thumbnail
我一直覺得親師溝通很重要,也對老師很尊重,但昨天跟孩子班導的溝通卻讓我懷疑是不是代溝的問題。 我讓孩子參加課後班的動機很簡單,就是適應他所要待的求學生涯最長的環境。班上留課後班的同學只有個位數,但從這學期開始問題不斷。之前同學抱他、為他打架我想老師都處理好了我也就沒再詢問後續。
Thumbnail
我們可能都遇到過在關鍵時刻保持沉默的人。 為了探討為什麼一方激動時對方反而選擇保持沉默,本文從兩種情況出發,分析了沉默者的心理和行為模式,以及該如何有效溝聽。 當激動者和溝通者意識到雙方情緒和沉默者的身體語言後,可以實現更良好有效的溝通。
Thumbnail
每次試圖了解孩子的心事,卻總是遭遇冷漠或逃避?或許問題不在於孩子不願開口,而是我們未能捕捉到他們「準備好說話」的時機。 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我們或許忘了,溝通的藝術不只是如何談話,更在於耐心等待那個對的時機。 深入了解如何尊重孩子的說話時機,打開孩子心扉的鑰匙,可能就藏在那些靜默的間隙中。閱讀全
一直覺得做比說重要. 只會出一張嘴的人, 總有一天大家會看清. 會知道誰才是那個默默做事的人, 但這二三這個信念一直被打破. 我現在己經開始懷疑這真的是對的嗎? 俗話說會吵的孩子有糖吃這句話才是真理吧. 對方如果不接受我的意見或是反應過好幾次但都沒有相對的結果. 我就會默默的不再說什麼. 不管
Thumbnail
張敏言!我叫妳幾次了!!是不會回答嗎?! 我坐在公園椅子上,看著嘶吼的媽媽,正在拿下女兒的耳機,然後說著:我講幾遍了⋯⋯我叫妳名字一次就要回答我,每次都要喊那麼多次也不理人!我剛下班也很累耶!不是只有妳上課累,好嗎?!可不可以體諒一下我,我還要工作還要買菜還要接妳放學⋯⋯ 也許公園旁的停車場這條路,
Thumbnail
 與她相處已經一個月了,她真的全程都板著一張臉,沒有任何笑容。 每次上課前,我與另一個小老師都會去協助拿取上課物品。原本一開始只有一人前去,但老師直接犀利的的說:「如果沒事,就兩人都來。」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第一次看見她是在社群小編課程上,看到她沒有笑容的臉,我感到畏懼,我開始擔心她並不想跟我交流。但是課程上要求需要與同學互動,我覺得都成人了,我是應該試試,我還是跨出去開口了。 沒想到她居然願意跟我交流,她說她是經營團購的媽媽。此時的我們只是彼此認識表面,我們不了解彼此,我們只是依照老師的指示做事
Thumbnail
從小我就被迫保持沉默,因為我發現表達自己的想法常常會被視為不尊重。我內心有很多想說的話,但害怕被反對或批評,所以我都把它們藏在心裡。久而久之,我完全失去了自己的聲音,被一層層的沉默和自我懷疑所包圍。 從小到大,我接受了一個潛規則:大聲發聲就等於叛逆,尤其是在家裡。為了避免被拒絕或懲罰,我學會了壓抑
晚上學童放學時間,就是過客走出櫃台跟家長互動的時候,陪聊等待學童下樓回家,聊著聊著真是刷了過客的新三觀,該說每個家庭都有各自的相處模式° 我常常會跟一對一老師分享我聽到的,對於夫妻間的AA制,我們有家長出去吃飯,結帳時是在現場除以二的,我們都覺得很不可思議,會不會A到最後都沒感情了,還是現
Thumbnail
當你的孩子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用沉默構築起一道道看不見的牆,你是否曾經感到無助? 在孩子的沉默背後,隱藏著什麼煩惱和秘密?如何巧妙的邀請他們開口,又不觸碰到那份脆弱的心靈防線? 一起來探討如何巧妙拆解那道沉默的牆,讓家成為孩子心靈的避風港,共同經營一段溫暖而深刻的親子關係吧! 閱讀全文,一起探
Thumbnail
我一直覺得親師溝通很重要,也對老師很尊重,但昨天跟孩子班導的溝通卻讓我懷疑是不是代溝的問題。 我讓孩子參加課後班的動機很簡單,就是適應他所要待的求學生涯最長的環境。班上留課後班的同學只有個位數,但從這學期開始問題不斷。之前同學抱他、為他打架我想老師都處理好了我也就沒再詢問後續。
Thumbnail
我們可能都遇到過在關鍵時刻保持沉默的人。 為了探討為什麼一方激動時對方反而選擇保持沉默,本文從兩種情況出發,分析了沉默者的心理和行為模式,以及該如何有效溝聽。 當激動者和溝通者意識到雙方情緒和沉默者的身體語言後,可以實現更良好有效的溝通。
Thumbnail
每次試圖了解孩子的心事,卻總是遭遇冷漠或逃避?或許問題不在於孩子不願開口,而是我們未能捕捉到他們「準備好說話」的時機。 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我們或許忘了,溝通的藝術不只是如何談話,更在於耐心等待那個對的時機。 深入了解如何尊重孩子的說話時機,打開孩子心扉的鑰匙,可能就藏在那些靜默的間隙中。閱讀全
一直覺得做比說重要. 只會出一張嘴的人, 總有一天大家會看清. 會知道誰才是那個默默做事的人, 但這二三這個信念一直被打破. 我現在己經開始懷疑這真的是對的嗎? 俗話說會吵的孩子有糖吃這句話才是真理吧. 對方如果不接受我的意見或是反應過好幾次但都沒有相對的結果. 我就會默默的不再說什麼. 不管
Thumbnail
張敏言!我叫妳幾次了!!是不會回答嗎?! 我坐在公園椅子上,看著嘶吼的媽媽,正在拿下女兒的耳機,然後說著:我講幾遍了⋯⋯我叫妳名字一次就要回答我,每次都要喊那麼多次也不理人!我剛下班也很累耶!不是只有妳上課累,好嗎?!可不可以體諒一下我,我還要工作還要買菜還要接妳放學⋯⋯ 也許公園旁的停車場這條路,
Thumbnail
 與她相處已經一個月了,她真的全程都板著一張臉,沒有任何笑容。 每次上課前,我與另一個小老師都會去協助拿取上課物品。原本一開始只有一人前去,但老師直接犀利的的說:「如果沒事,就兩人都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