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向台語、台文之路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去年底,孫女出生,回家之後,我對她都講台語,對女兒也講台語,女兒小時候跟阿公在一起,台語大都聽得懂,不懂的會問我,有的詞我會主動再說一遍華語,有時候她會回我台語,就這麼慢慢浸淫其中,不管小孩或大人,多會一種語言,就多一項寶藏,雙語不是只有增加英語一種,台語、各種母語也算。
小孩出生前我就這麼打算了,跟女兒說了,她沒意見,跟女婿說,他知道我的計劃,他說他聽得懂的不多,沒反對就是。我將50年沒講的台語重新回想,自己練習,不會的查線上的教育部辭典,再不會的也有台語老師和社團可以問。到現在第4個月了,我的台語緩慢進步中,在2個女兒和兒子身上沒成功的台語,想在孫女身上再試一次。到現在有些體悟,先說一說。

一、 2個女兒和兒子時

2個女兒幼稚園時,我想教她們台語,就教她們說一些簡單的句子,她們也認真跟著我講,只是我很忙,想到時講3天,然後忘記3個禮拜,最後當然不了了之。
老二8歲時,我生了老三,請育嬰假,自己帶,真的都跟他講台語,他還不會講話時,就聽得懂了,當時他坐學步車,我跟他說:「遮提乎阿公。」他接過東西,往阿公的位置滑去,將東西交給阿公。
一歲半時,給保母帶,保母是嘉義人,台語講得很好,我跟保母說,請她跟兒子講台語,她帶4個小孩,習慣說華語,不理我,我說了幾次,也不知道要怎麼表達,所以對兒子講台語的事情,又無疾而終。

二、 原來固定的人跟孩子說固定的語言,孩子從小會2種母語

過了很多年之後,看到一篇文章,在說固定的大人跟孩子說固定的語言,孩子自然2者都會,不會搞混,裏面舉一個例子,媽媽跟孩子說華語,爸爸說英語,他們住在歐洲,因為某些原因,孩子上德語旳幼稚園,同學們來家裏玩的時候,孩子和小朋友講德語,轉頭和媽講華語,碰到爸爸說英語,完全不會弄混。
文章裏面強調,要固定的人說固定的語言,不可以一個人混著講,孩子自然會2種母語。原來可以這樣,我不知道,錯失了孩子講台語的機會。會2種母語,是我們給孩子的寶貴資產,完全不用另外費心力,自然學來,而且深入他的生命,不會忘記。
我高中時聽同學說過,她有一位親戚,在美國幾年後回台灣,在家裏台語、華語和英語混著講,孩子處在學講話的階段,他想說話時就卡在那裏說不出來,不知道該用哪種語言說—成為那個小孩的語言問題。
我高中時,有幾年的時間住在桃園、新竹地區,周圍有很多客家人,聽到客家話,但是沒想過要學客語。同學中有人說:「人家都會講客家話,只是沒講。」我心裏有疑問,如果都不講,只放在肚子裏的話,那客語就不見了,當時我沒想過,台語也會不見。我發現有2種(以上)語言的地方,比較容易推行華語,我高一以前在宜蘭,同學中下課時會講台語,後來轉學到新竹,大概台、客語人各一半,少數的外省人,就大家一律說華語了,只有客家人私下會講客語。
之前的社會氛圍沒有母語的空間,大女兒長大後,跟我說過,她小學的時候,試圖要說「標準」的國語,標準的華語是高尚的象徵,有台灣腔的華語被當成取笑的材料。

三、 從身體部位的字詞開始講

陪孫女時,只要她醒著,就跟她講話,要講什麼呢?除了問她好不好?餓不餓之外,就先指著身體部位跟她說「喙」、「目睭」、「耳仔」、「倒爿耳仔」、「正爿耳仔」、「手指頭仔」、「跤底」,再來是形容詞或動作,「你的喙真古錐」、「跤踢來踢去」。
然後講周圍的人和東西,如:「阿媽去洗手」、「來看阿媽煮菜」……,原來學語言是這樣的,除了字或詞之外,還有許多動作、形容詞、狀態詞和連接詞,要一直講才會運用自如啊!講了才發現必須表達的字詞和情況那麼多,不是上課背幾個單字,學幾個句子就會了,我知道我英語一直學不好的原因了,從來沒講過,哪學得會呢?

四、 原來台語可以用寫的,可以用漢字或羅馬拼音

以前大家都認為台語沒有文字,只能用講的,口耳相傳,需要寫的時候就各寫各的,像台語歌、招牌、想用台語表達字詞時,每個人用大概的音來寫漢字,要唸一唸才知道他在說什麼,也有唸了也不知道的,像常見的母湯(正確:毋通)、卡多(正確:較濟),後來教育部做了統一的標準,建立了線上辭典,有個標準可以遵循,大家都寫一樣的字詞才能溝通啊!語言不能光用講的而已,要有文字,語言才能保存下來,才能流通。
我的理解是,既然已經有漢字了,就不用自己另外造字,直接借用漢字就好,但是每個字詞的意義和用法跟原來的華文不同,必須另外學習。再另外建立一套羅馬拼音,方便不會說台語的人學習,已經會說的人學會羅馬拼音以後,可以隨時將文字和發音正確地表達出來。

五、 我寫台文用漢字,打算要學羅馬拼音

我十多年前,自己胡亂寫歌仔戲劇本,每個字詞都查字典,每句的最後一個字的韻也都查過了,寫了2部,放在電腦裏睡覺。
前幾年開始用漢字寫台文,寫了幾篇就沒再寫了,覺得好麻煩,要學的東西很多,壓力很大。後來加入臉書的台語社團,看看別人寫的,一邊學習,回應時都用台文;追踪一位教台語的老師的臉書,偶而回應時也儘量寫台文,就這麼慢慢來就會進步,不要求快,然後發現現在看台文的速度比較順,也比較快了。
就像我十多年前開始寫小說時,需要用到中國出版的資料,拿了一本正體字和簡體字的對照表來對照,看了簡體字的文章一陣子之後就很順了,和正體字一樣順。我想台文應該也是這樣,何況我很用功,不斷查字典,背起來,有機會就寫,和人互動,慢慢累積。現在有線上辭典可以查是多幸福的事情啊!
現在先用漢字寫,打算孫女2歲以前去學羅馬拼音,她大一點之後,帶她去參加台語的小朋友團體,有同伴可以一起講台語。

六、 老年時改變語言和文字,是幸或不幸?

我曾經在社團裏問過:「老年時要改變語言和文字,是幸或不幸?」好像沒人看懂我的意思,有人回應說是幸運的。我的意思是,我用華文寫了很多很多字,運用自如,為什麼要在老年時決定好好說台語,寫台文呢?而且不是「主流」的語言、文字,真是自找麻煩,因為不忍心它消失,這是台灣的文化資產,而且是最基本的,語言失去以後,很多東西會跟著消失。我小時候會說台語,學台文對我來說不是難事,我不做的話,誰該做呢?
一直在悔恨我的孩子沒學好台語是沒用的,我對孫女說台語,其他時間也儘量說台語,我的孩子們的台語也會進步,任何時候開始做都可以,我的孩子們長大以後也覺知到要說台語,只是學習和使用的機會有限,我這麼做只是推了一把而已。這總比日本人來了改說日語、寫日文,國民政府來了改說華語、寫華文好太多了(比慘的,哈!),那些時代的人很慘,尤其是文字工作者。

七、 開始行動,成為生活的習慣

我在礁溪,跟路邊的歐巴桑買菜時,我說台語,她們都回我華語,而且發音不準,就是台灣腔華語,只是大家都聽得懂,我的心裏很難過,這才真切地感覺到台語快滅亡了,也在想,她/他們說起生活的華語算流利,但是可以正確表達感覺或心中細緻的想法嗎?如果不行的話,對於他們的表達剝奪也是很嚴重的。
我除了在家裏講之外,就從我去買東西時說台語開始,這需要一段時間的猶豫、下決心和練習。在台北時,也從市場開始,再來,從生活中發覺會講台語的人,儘量和她/他說台詞,這是我可以做的一點點努力。
我運動和正念時常要在心裏唸數字,前幾天才想到,要改用台語唸,哈!

八、 只要使用,新的字詞就會出現

在台灣有幾十年的時間,因為少人使用台語,造成許多新的字詞沒有,讓人以為台語已死,是過時的語言。現在比較多人使用和推展,新字詞大家在使用、討論中,慢慢形成共識,像:「線頂」—線上,「面冊」—臉書,「迷眾頁」—粉絲頁等都出現了。(註:教育部辭典沒有包括「全部」的台語字詞,它也在增加中)
還有,台語不是鄉野小民在使用而已,那是之前被打壓時,當局有意形成的認知。

九、 拜託大家,要整句台語或華語,不要摻雜著說

有些事情或感覺用台語說比較傳神,但有整句都說台語能力的人不多,常見有人一個句子中,華語、台語混著說,這是很不好的事情,媒體中也很多人這樣,說的人不覺得怎樣,我聽起來很難過,要整句都說台語,台語才會進步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86會員
649內容數
一直寫,一直寫,除了記錄生活、發表意見和想法、產出創作之外,還可以療癒自己。 我的email: [email protected]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紀餘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帶孩子2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我對於吃醣類食物的體悟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還給老二應有的位置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逐工寫一段(台文)1—3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你可能也想看
台灣小吃邁向國際:林聰明沙鍋魚頭執行長林佳慧回母校真理大學演講真理大學迎來了畢業校友林佳慧的回歸,她現任嘉義林聰明沙鍋魚頭的執行長,以其品牌創新之路在國內外享有盛名。這次她回到母校真理大學,為師生們帶來了一場題為「林聰明沙鍋魚頭的品牌創新之路」的精彩演講。演講在小禮拜堂舉行,吸引了眾多師生前來聆聽,座無虛席,大家專注地聆聽林執行長的創新之路。
Thumbnail
avatar
真理大學
2024-06-06
2024.05.29 WEN台股邁向22K-豪股投 NQ上漲0.59%收17,019.88點,SOX上漲1.86%(96.96點)收5,317.87點,兩大科技指數連續第2個交易日創下歷史新高,主要還是AI個股的強勢上漲,財報財測亮眼的Nvidia大漲6.98%收1,139.01美元創歷史收盤新高,漲幅居SOX30支成分股之冠....
avatar
豪股投
2024-05-29
【臺灣雙語無法黨:賣房子規規矩矩繳交240萬保證金兌現理想】我的熊熊烈火的莫名其妙的對苦學英文的孩子的愛;敝黨就是螳臂擋車的臂擋
Thumbnail
avatar
外師的外師:蕭博士
2024-01-22
【旅行推薦】行李箱的專家,箱寓行李箱專賣店,台全多家連鎖,五年保修【生活】箱寓與行李箱最美好的相遇!隨著疫情解封,出國風潮更顯活絡,對於一個愛美的女子來說!出門的各種配備都要美美的呀~ 全台擁有多家連鎖店的箱寓行李箱專賣店,當然是選購行李箱的首選啦! 箱寓行李箱-重慶店 地址:台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18號 電話:02-2305-8828 時間:迵一至週日 11:00-21:00 一進門就
Thumbnail
avatar
和Phyllis 17 分享生活玩轉世界
2023-12-27
柯文哲訪台泥!節能加儲能邁向永續台灣台泥為了實踐對地球的永續責任,把和平港打造成台灣第一個低碳港口,進行珊瑚礁復育,於是來到港口就能看到多采多姿的海底世界!今天就讓我們透過文章,與柯文哲一起探訪花蓮縣的台泥和平廠吧。
Thumbnail
avatar
エリカ
2023-12-14
邁向訂閱制之路(7)-我的改變與受眾的改變我漸漸不再滿足於撰寫單篇的文章,而期待自己能有系統的整理這些內容,越寫越長的文章,越來越多的內容,回憶起來在這個時期,臉書提供的環境已經不再適合我。
Thumbnail
avatar
東京裏物語
2022-01-02
邁向訂閱制之路(6)-與臉書的長期戰雖然決定要把文章跟讀者帶到新平台,但臉書不給面子,讀者不買帳,身為創作者又該如何自處?
Thumbnail
avatar
東京裏物語
2021-12-31
邁向訂閱制之路(5)-裏物語的軌跡與社群路回顧從2017年開始的東京裏物語到底做了些什麼?寫了些什麼?
Thumbnail
avatar
東京裏物語
2021-12-31
邁向訂閱制之路(4)-共創/集權/分權 作為組織,我們到底要怎麼運作?作為興趣我們又該付出多少?又是一個大哉問。
Thumbnail
avatar
東京裏物語
2021-12-31
邁向訂閱制之路(3)-小眾的覺悟 已經知道自己的內容受眾是小眾時該怎麼自處?又該怎麼調整將來方向呢?
Thumbnail
avatar
東京裏物語
2021-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