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林寶訓》卷一 020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2014.6.8 良因法師 隨筆

raw-image

遠公曰:

「夫天地之間,誠有易生之物,使一日暴之,十日寒之,亦未見有能生者。

無上妙道,昭昭然在於心目之間,故不難見。

要在志之堅,行之力,坐立可待。

其或一日信,而十日疑之,朝則勤而夕則憚之,

豈獨目前難見,予恐終其身而背之矣。」

《雲首座書》


【演蓮法師譯文】

山・法遠禪師說:

天地之間,雖然也有容易成長的植物,但如果讓它在太陽底下曬一天,又受寒雨浸漬十天,那就絕對難以成長。

無上妙道原只在平常日用間,所以要悟證並不困難。

但必須立志堅卓,行持得力,這樣便坐立可待。

假若一天相信,而後十天卻是抱懷疑態度;或者早晨還能精勤行道,到了晚上卻又放鬆懈怠。

像這樣的沒有恒心毅力,不但現在學道不成,恐怕終其一生也還是背道而馳啊。

raw-image

良因贊曰:

如禪師開示:「無上妙道,昭昭然在於心目之間,故不難見」,

所以聰明人透過經論的學習,善知識的教授,

粗分了解其義並不難;

真正的難,難在於相續用功。

終日正念不失,

就在一開始學佛,「志之堅,行之力」中打下的基礎。

古德說:「如霧露中行,雖不濕衣,時時有潤」,

修行的功德,在不知覺中日漸增長的!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鋼骨佛心的沙龍
77會員
641內容數
內含照因老和尚略傳及甘露法語上、下兩冊 由四眾弟子們編輯整理,緬懷老人家往日行儀,俾令見聞者普潤法雨。祈願老和尚早日倒駕慈航,廣度群品。
鋼骨佛心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10/19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老和尚開示:「那些隨順自己自由意識生活的人,往往會失敗;不會作卻裝會的,也會失敗。」 「自以為是,從文字般若上去學佛而不躬行的人,終為文字所縛,心不得解脫。」 「念佛,念到心中只單純一念,無其它雜思想,便能預知時至。若還有其它思想,妄念障住,雖念佛也無法預知時至。」
Thumbnail
2022/10/19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老和尚開示:「那些隨順自己自由意識生活的人,往往會失敗;不會作卻裝會的,也會失敗。」 「自以為是,從文字般若上去學佛而不躬行的人,終為文字所縛,心不得解脫。」 「念佛,念到心中只單純一念,無其它雜思想,便能預知時至。若還有其它思想,妄念障住,雖念佛也無法預知時至。」
Thumbnail
2022/09/26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老和尚對某某師開示:「學佛要具足信、願、行,僅有信還不夠,還須要有成佛度眾生的願力,這樣遇到業障逆境時,才有辦法以這個願力來堅定自己, 不致退心。 只有信念而無願力的人,遇到逆境很容易就退失道心的。遇到逆境時要以念佛來克服它。」 老和尚對信徒開示:「用齋時默念:『願斷
Thumbnail
2022/09/26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老和尚對某某師開示:「學佛要具足信、願、行,僅有信還不夠,還須要有成佛度眾生的願力,這樣遇到業障逆境時,才有辦法以這個願力來堅定自己, 不致退心。 只有信念而無願力的人,遇到逆境很容易就退失道心的。遇到逆境時要以念佛來克服它。」 老和尚對信徒開示:「用齋時默念:『願斷
Thumbnail
2022/09/26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苦行 「念佛是最簡便的,不像持咒還須費腦筋, 無論做什麼事,心內默念佛號, 有念像沒念似的,恒常如此,才能有成就, 念佛是最基本的,密宗也要念佛。」 寺裡某某師到客堂來,吐訴一些人事煩惱,人去後,老和尚便對某某師開示說:「一個人對事情不論是好是壞、是對是錯,嘴裡不要亂
Thumbnail
2022/09/26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苦行 「念佛是最簡便的,不像持咒還須費腦筋, 無論做什麼事,心內默念佛號, 有念像沒念似的,恒常如此,才能有成就, 念佛是最基本的,密宗也要念佛。」 寺裡某某師到客堂來,吐訴一些人事煩惱,人去後,老和尚便對某某師開示說:「一個人對事情不論是好是壞、是對是錯,嘴裡不要亂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2015.11.28 良因法師 隨筆 雪堂曰: 「金隄千里,潰於蟻壤;白璧之美,離於瑕玷。 況無上妙道,非特金隄白璧也;而貪慾瞋恚,非特蟻壤瑕玷也。 要在志之端謹,行之精進,守之堅確,修之完美,然後可以自利而利他也。」 《與王十朋書》 【演蓮法師譯文】 雪堂道行禪師說: 良因贊曰:
Thumbnail
2015.11.28 良因法師 隨筆 雪堂曰: 「金隄千里,潰於蟻壤;白璧之美,離於瑕玷。 況無上妙道,非特金隄白璧也;而貪慾瞋恚,非特蟻壤瑕玷也。 要在志之端謹,行之精進,守之堅確,修之完美,然後可以自利而利他也。」 《與王十朋書》 【演蓮法師譯文】 雪堂道行禪師說: 良因贊曰:
Thumbnail
2015.6.6 良因法師 隨筆 佛鑒曰: 「為道不憂,則操心不遠。處身常逸,則用志不大。 古人歷艱難,嘗險阻,然後享終身之安。 蓋事難則志銳,刻苦則慮深,遂能轉禍為福,轉物為道。 多見學者,逐物而忘道,背明而投暗。 於是飾己之不能,而欺人以為智。強人之不逮,而侮人以為高。 《與秀紫芝書》
Thumbnail
2015.6.6 良因法師 隨筆 佛鑒曰: 「為道不憂,則操心不遠。處身常逸,則用志不大。 古人歷艱難,嘗險阻,然後享終身之安。 蓋事難則志銳,刻苦則慮深,遂能轉禍為福,轉物為道。 多見學者,逐物而忘道,背明而投暗。 於是飾己之不能,而欺人以為智。強人之不逮,而侮人以為高。 《與秀紫芝書》
Thumbnail
2014.11.11 良因法師 隨筆 湛堂謂妙喜曰: 參禪須要識慮高遠,志氣超邁。出言行事,持信於人。 勿隨勢利苟枉,自然不為朋輩描摸,時所上下也。 《寶峰記聞》 【演蓮法師譯文】 更不可隨順勢力,為貪圖財利而做出有損出家人形象的事。 良因贊曰: 無量劫來煩惱如山之巨,業障如海之深,如何能超越?
Thumbnail
2014.11.11 良因法師 隨筆 湛堂謂妙喜曰: 參禪須要識慮高遠,志氣超邁。出言行事,持信於人。 勿隨勢利苟枉,自然不為朋輩描摸,時所上下也。 《寶峰記聞》 【演蓮法師譯文】 更不可隨順勢力,為貪圖財利而做出有損出家人形象的事。 良因贊曰: 無量劫來煩惱如山之巨,業障如海之深,如何能超越?
Thumbnail
《禪林寶訓》 2014.10.27 良因法師 隨筆 真淨謂舒王曰: 「日用是處力行之,非則固止之。 不應以難易移其志。苟以今日之難,掉頭弗顧,安知他日不難於今日乎。」 《日涉記》 【演蓮法師譯文】 真淨禪師對王安石說: 「在日常生活中,凡是合情合理的事,便要盡心盡力去做,若是不合情理的事則應堅決停止
Thumbnail
《禪林寶訓》 2014.10.27 良因法師 隨筆 真淨謂舒王曰: 「日用是處力行之,非則固止之。 不應以難易移其志。苟以今日之難,掉頭弗顧,安知他日不難於今日乎。」 《日涉記》 【演蓮法師譯文】 真淨禪師對王安石說: 「在日常生活中,凡是合情合理的事,便要盡心盡力去做,若是不合情理的事則應堅決停止
Thumbnail
《禪林寶訓》 2014.10.5 良因法師 隨筆 黃龍曰: 「古之天地日月,猶今之天地日月,古之萬物性情,猶今之萬物性情。 天地日月固無易也;萬物性情固無變也。道何為而獨變乎? 嗟其未至者,厭故悅新,捨此取彼,猶適越者, 不之南而之北,誠可謂異於人矣。 然徒勞其心、苦其身,其志愈勤,其道愈遠矣。」
Thumbnail
《禪林寶訓》 2014.10.5 良因法師 隨筆 黃龍曰: 「古之天地日月,猶今之天地日月,古之萬物性情,猶今之萬物性情。 天地日月固無易也;萬物性情固無變也。道何為而獨變乎? 嗟其未至者,厭故悅新,捨此取彼,猶適越者, 不之南而之北,誠可謂異於人矣。 然徒勞其心、苦其身,其志愈勤,其道愈遠矣。」
Thumbnail
《禪林寶訓》 2014.8.2 良因法師 隨筆 晦堂曰: 「聖人之道,如天地育萬物,無有不備於道者。 眾人之道,如江河淮濟,山川陵穀,草木昆蟲,各盡其量而已。 不知其外,無有不備者。 夫道豈二耶,由得之深淺,成有大小耶。」 《答張無盡書》 【演蓮法師譯文】 晦堂禪師說: 良因贊曰: 如蕅益大師所說:
Thumbnail
《禪林寶訓》 2014.8.2 良因法師 隨筆 晦堂曰: 「聖人之道,如天地育萬物,無有不備於道者。 眾人之道,如江河淮濟,山川陵穀,草木昆蟲,各盡其量而已。 不知其外,無有不備者。 夫道豈二耶,由得之深淺,成有大小耶。」 《答張無盡書》 【演蓮法師譯文】 晦堂禪師說: 良因贊曰: 如蕅益大師所說:
Thumbnail
禪林寶訓 2014.7.13 良因法師 隨筆 白雲曰: 「道之隆替豈常耶?在人宏之耳。 故曰:『操則存,捨則亡』。 然非道去人,而人去道也。 古之人處山林,隱朝市,不牽於名利,不惑於聲色,遂能清振一時,美流萬世。 豈古之可為,今之不可為也。 由教之未至,行之不力耳。 《答功輔書》 【演蓮法師譯文】
Thumbnail
禪林寶訓 2014.7.13 良因法師 隨筆 白雲曰: 「道之隆替豈常耶?在人宏之耳。 故曰:『操則存,捨則亡』。 然非道去人,而人去道也。 古之人處山林,隱朝市,不牽於名利,不惑於聲色,遂能清振一時,美流萬世。 豈古之可為,今之不可為也。 由教之未至,行之不力耳。 《答功輔書》 【演蓮法師譯文】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