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拍賣品的價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4 你的價值不是我的價值」提到:價值是一個很主觀的概念,同時也含有客觀的事實。

我先用一段場景故事來說明好了
一幅無名畫作流落到了一個公開的拍賣會裡,在正式拍賣前,有許多領有執照的鑑價師在進行鑑價。
鑑價師 A:「這幅畫的筆觸質樸,光影的描繪細膩,說不定是梵谷大師遺留的作品。」
鑑價師 B:「這幅畫雖然有很棒的光影感覺,但背景又有一種混亂的筆觸,應該不會是大師級的作品。」
鑑價師 C:「這幅畫用色大膽,怎麼會是梵谷大師的?怎麼看都是野獸派的畫吧?」
拍賣會開始了,現場人聲鼎沸,粗估有上萬人
你看到鑑價師 A 在和另一個珠光寶氣的女子低語,女子出價 3000 萬,另一個角落有個男子出價 3500 萬,仔細一瞧,那不是剛剛的鑑價師 C 嗎?怎麼換了一套衣服了?........他剛剛在那邊鑑價不是說只值 1000 萬嗎? 正當你在思考要出價多少的時候,突然有個胖子拉住了你的衣服! 「小哥,我看我跟你有緣,跟你說我私底下打聽到這幅畫的背景,這幅有 99.99% 是梵谷大師遺留下來的作品,轉手賣至少有一個億!」
「9000萬,一次」「9000萬,兩次」「9000萬,三次,成交!」
這場拍賣會其實就是股市的縮影,只是在市場當中每個人都可以是賣家,每個人也都可以是買家,每一毫秒都是一場拍賣會,每一毫秒都在成交。那些所謂【領有執照的】鑑價師,在現實生活中可能就會是發機構報告的分析師;珠光寶氣的女人就是機構的基金操盤人;這些分析師的另一個身分,也是參與市場的交易者;那個胖子可能就是你在網路上遇到的路人甲乙丙丁或者是什麼網紅分析師。
市場就是這樣的複雜。

在真實的世界你會看到各式各樣的新聞或是機構報告,告訴你哪一間公司股票因為什麼緣故,所以估值是多少?目標價是多少?但這裡面同時隱含了「客觀價值」和「主觀價值」,我這邊會用實際的機構報告來做說明。
(專有名詞以後我會再寫一篇文章說明,先有個概念)
這是一篇 2022-04-14 由 Morgan Stanley 對台積電 (TSMC) 所做的報告,股票為買入評級,目標價是 NT$780,買進的理由是「台積電因為技術領先,所以對於消費性電子的庫存增加,營收的負面影響較少」
這些很明確是「主觀價值」: 因為 bla bla bla,所以我們給他買入評級,目標價 xxxxxx,你可以想成是一名鑑價師在跟你說:「這幅畫因為有什麼感覺?什麼筆觸?所以你值不值得買?這幅畫價值多少錢?」
接著看到公司營收 (Revenue)公司營業費用 (Opex, Operating expense) 以及每股盈餘 (EPS, Earnings per share)
這些就是台積電這間公司的「客觀價值」,告訴你這間公司賺了多少錢?可以分給股東多少錢?
「客觀價值」更仔細的說就是每間公司的財務報表:
  • 損益表〈Profit and Loss Statement〉
  • 資產負債表〈Balance Sheet〉
  • 現金流量表〈Cash Flow Statement〉




阿所以我知道「主觀價值」跟「客觀價值」可以幹嘛?
我們先來看「目標價格」是怎麼算的
會看到 27x 2022e EPS、24x 2022e EPS、15x 2022e EPS,其中 27x, 24x, 15x 就是所謂的「主觀價值」,或者另一個比較熟悉的名稱「本益比」(PE Ratio),當然如果用其他方式的估值方式會得到不一樣的價格,所以我比較喜歡把「主觀價值」稱做是「估值乘數」(Multiple)

後面的 2022e EPS 則是 2022年預估的每股盈餘 (EPS),也就是公司的「客觀價值」。

也就是說:目標價格 = 主觀價值 x 客觀價值
依這個例子就是:台積電的目標價格介於 NT$480 到 NT$880
你會發現很多報告目標價的價格間距很大,那其實就是因為不同情景、不同分析師給的不同的主觀價值,那你就可以自己去思考你自己認定的主觀價值是多少?當然你也可以多方參考不同分析師告訴你不同的理由來去做一個判斷,就好比一大堆鑑價師告訴你這幅畫有多少價值?值多少價格?但真的是像他們說的那樣嗎?最終決定要花多少錢來買的還是你自己

P.S. 嚴格上來說,Forward EPS 本身也帶有主觀價值的判定,是分析師依照公司營運的狀況預測未來可能的營收是多少,再回推 Forward EPS,不過要散戶去估 EPS 真的有點困難。
做一下小結:
  • 分析師給的目標價格 = 主觀價值 x 客觀價值。
  • 每個人的主觀價值差異非常的大。
  • 市場非常的複雜,就算知道了這些分析報告的價值與價格,也不一定可以在市場裡面賺到錢,你永遠不知道這些人講的是真的還是假的。
  • 最終要花多少錢來買股票的還是你自己。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VegeChicke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關於價值的分類以及解釋,網路上大概也可以找到一堆資料:什麼本性說?情感說?馬克思的勞動價值理論?還有啥主觀價值理論?但那些東西其實真的不是很好懂,我比較喜歡用日常生活中可以遇到的事情來思考東西。
價格組成最核心的概念:就是「供需」 供給 > 需求 : 價格下降 供給 < 需求 : 價格上升
當你在決定買手機的時候,會不會去看手機是多少價格? 當你在決定儲值抽卡的時候,會不會去看抽一次是多少價格?
賣菜阿婆:「一斤十元,三斤一百元啦!」 主婦:「阿婆可以再便宜一點嗎?」 賣菜阿婆:「好啦!三斤算你九十啦!」
關於價值的分類以及解釋,網路上大概也可以找到一堆資料:什麼本性說?情感說?馬克思的勞動價值理論?還有啥主觀價值理論?但那些東西其實真的不是很好懂,我比較喜歡用日常生活中可以遇到的事情來思考東西。
價格組成最核心的概念:就是「供需」 供給 > 需求 : 價格下降 供給 < 需求 : 價格上升
當你在決定買手機的時候,會不會去看手機是多少價格? 當你在決定儲值抽卡的時候,會不會去看抽一次是多少價格?
賣菜阿婆:「一斤十元,三斤一百元啦!」 主婦:「阿婆可以再便宜一點嗎?」 賣菜阿婆:「好啦!三斤算你九十啦!」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股市下跌時,市場就會找一堆理由,一個一年獲利不到3元,常在1~2元的所羅門,只是黃仁勳講人型機器人,show了公司Logo,就可以從40飆到180。一個獲利大成長但最多也不會超過20元的華城,可以飆到1000以上,不是什麼高深的技術,既非資本密集,又非技術密集,又不是像台積電有資本和技術密集的高牆障
Thumbnail
筆者之前寫過一篇文章《台積電要不要賣出的思考點?》,裡面提到我對於台積電的看法,內容略以: 台積電,世界頂級公司,理應持有。 AI發展,台積電佔據關鍵地位。 AI是否站告一段落,看三個指標。(生成式AI是否卡卡的、記憶體營收YoY、導入需求) 個人持有台積電、相關ETF與其他供應鏈,約佔股票
Thumbnail
近日台灣的股市在台積電的帶領之下屢創新高,網路上不斷的討論某一檔股票的合理價格應該是多少?股票的價格是如何決定的呢?在《洞悉價格背後的心理戰(Priceless: The Myth of Fair Value)》一書中,作者William Poundstone詳細探討了股票價格如何受到心理因素的影響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柯斯托蘭尼股神以比喻說明股票價格與價值的關係,呼籲投資者不應只用股票價格來判斷賣出時機,而應關注企業本身價值。技術分析已被外資視為過時,股價高地的一流企業不宜追價,而在出現顛覆式創新者前,購入後可長期持有
Thumbnail
市盈率(Price-to-Earnings Ratio,簡稱P/E Ratio)是一個重要的財務指標,用於衡量股票價值和投資吸引力。本文介紹了市盈率的計算方法和類型,以及它的重要性和侷限性,並提供了投資者的決策參考。
Thumbnail
財報季結束,回到長線投資人比較悠閒的時間,在這段時間我會分享一些投資的觀念與心法給大家 1、台積電創新高估值是否合理 2、拿到月月配的被動收入 3、月月配的心理偏誤 我的實單操作
Thumbnail
本文原於2023年8月18日發布於我的部落格,現今我將其轉移至我的方格子沙龍【理財人妻聊美股】,並開放為免費試閱文章。 想知道一個東西貴不貴,我們必須要知道「價值」以及「價格」如何,才知道「性價比」如何。 想知道股市貴不貴,最簡單的方式我們可以用本益比(P/E)來看。以S&P500為
買入一家公司的應著重在公司的價值,不要因為價格或是技術指標作為買入依據。
Thumbnail
本文介紹股票上市公司的每股獲利(EPS)在衡量公司獲利指標及其對股價走勢的關係。以臺灣著名電子公司臺積電為例,介紹本益比在不同時間點對於股價的影響,並展示未來幾年EPS的預估值,提供投資者參考。
Thumbnail
昨天看到朋友有關CP值的Post文 CP值=性能與價格的比值 它看似是一個客觀要素 但評核CP值的,卻是本身就不太可以完全客觀的我們 我們在運用CP值的時候 能夠分辦出物有所值,還是物超所值嗎? 只想要物超所值本質上沒錯 每個人都會,包括我 但試想想,你的上司老闆 給你一份薪水,卻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股市下跌時,市場就會找一堆理由,一個一年獲利不到3元,常在1~2元的所羅門,只是黃仁勳講人型機器人,show了公司Logo,就可以從40飆到180。一個獲利大成長但最多也不會超過20元的華城,可以飆到1000以上,不是什麼高深的技術,既非資本密集,又非技術密集,又不是像台積電有資本和技術密集的高牆障
Thumbnail
筆者之前寫過一篇文章《台積電要不要賣出的思考點?》,裡面提到我對於台積電的看法,內容略以: 台積電,世界頂級公司,理應持有。 AI發展,台積電佔據關鍵地位。 AI是否站告一段落,看三個指標。(生成式AI是否卡卡的、記憶體營收YoY、導入需求) 個人持有台積電、相關ETF與其他供應鏈,約佔股票
Thumbnail
近日台灣的股市在台積電的帶領之下屢創新高,網路上不斷的討論某一檔股票的合理價格應該是多少?股票的價格是如何決定的呢?在《洞悉價格背後的心理戰(Priceless: The Myth of Fair Value)》一書中,作者William Poundstone詳細探討了股票價格如何受到心理因素的影響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柯斯托蘭尼股神以比喻說明股票價格與價值的關係,呼籲投資者不應只用股票價格來判斷賣出時機,而應關注企業本身價值。技術分析已被外資視為過時,股價高地的一流企業不宜追價,而在出現顛覆式創新者前,購入後可長期持有
Thumbnail
市盈率(Price-to-Earnings Ratio,簡稱P/E Ratio)是一個重要的財務指標,用於衡量股票價值和投資吸引力。本文介紹了市盈率的計算方法和類型,以及它的重要性和侷限性,並提供了投資者的決策參考。
Thumbnail
財報季結束,回到長線投資人比較悠閒的時間,在這段時間我會分享一些投資的觀念與心法給大家 1、台積電創新高估值是否合理 2、拿到月月配的被動收入 3、月月配的心理偏誤 我的實單操作
Thumbnail
本文原於2023年8月18日發布於我的部落格,現今我將其轉移至我的方格子沙龍【理財人妻聊美股】,並開放為免費試閱文章。 想知道一個東西貴不貴,我們必須要知道「價值」以及「價格」如何,才知道「性價比」如何。 想知道股市貴不貴,最簡單的方式我們可以用本益比(P/E)來看。以S&P500為
買入一家公司的應著重在公司的價值,不要因為價格或是技術指標作為買入依據。
Thumbnail
本文介紹股票上市公司的每股獲利(EPS)在衡量公司獲利指標及其對股價走勢的關係。以臺灣著名電子公司臺積電為例,介紹本益比在不同時間點對於股價的影響,並展示未來幾年EPS的預估值,提供投資者參考。
Thumbnail
昨天看到朋友有關CP值的Post文 CP值=性能與價格的比值 它看似是一個客觀要素 但評核CP值的,卻是本身就不太可以完全客觀的我們 我們在運用CP值的時候 能夠分辦出物有所值,還是物超所值嗎? 只想要物超所值本質上沒錯 每個人都會,包括我 但試想想,你的上司老闆 給你一份薪水,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