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林寶訓》卷一 022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2014.6.13 良因法師 隨筆

raw-image

遠公曰:

「住持有三要,曰仁,曰明,曰勇。

仁者,行道德,興教化,安上下,悅往來。

明者,遵禮義,識安危,察賢愚,辨是非。

勇者,事果決,斷不疑,奸必除,佞必去。

仁而不明,如有田不耕。明而不勇,如有苗不耘。勇而不仁,猶如刈而不知種。

三者備,則叢林興,缺一則衰,缺二則危,三者無一,則住持之道廢矣。」

《二事與淨因臻和尚書》


【演蓮法師譯文】

浮山・法遠禪師說:

「凡為住持的人,必須具備仁、明、勇三要。

住持存心仁慈,才可以行持道德,興揚教化,使上下大眾皆能安心辦道,令十方往來者皆得法喜禪悅。

住持具有明智,便能遵行禮義,審識安危,辨察賢愚,分別是非。

住持具有勇略,處事便能幹練果斷,絕不拖泥帶水,遲疑不決。發現有奸佞小人,則即時擯去。

如果住持雖有仁慈之心卻無明察之智,那就如同有良田而不耕種,任其荒蕪。如果雖有明察之智,但處事不勇決,那就好比田雖已種,而不去耘鋤,任其雜草叢生,莊稼仍無收成。如果有勇略而沒有仁慈之心,那就如同目光短淺的人,只想收穫而不知下種。

所以,必須是仁、明、勇三者都具備了,叢林才能興盛。若是三者缺一,叢林必呈衰落之象。三者缺二,叢林危在旦夕。要是三者俱缺,住持的道法那就徹底荒廢了。

raw-image

良因贊曰:

要住持佛法,首先要先能住持內心的正念。

住持佛法須仁、明、勇,住持內心亦須此三法。

內心種種妄想雜念就是大眾,

先以此三法調自心:

以柔軟心「安上下,悅往來」;

以智慧明「識安危,察賢愚,辨是非」;

並且能果斷的「奸必除,佞必去」。

自行於此,未來再以此三法調和大眾,

那就駕輕就熟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鋼骨佛心的沙龍
77會員
641內容數
內含照因老和尚略傳及甘露法語上、下兩冊 由四眾弟子們編輯整理,緬懷老人家往日行儀,俾令見聞者普潤法雨。祈願老和尚早日倒駕慈航,廣度群品。
鋼骨佛心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10/19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老和尚開示:「那些隨順自己自由意識生活的人,往往會失敗;不會作卻裝會的,也會失敗。」 「自以為是,從文字般若上去學佛而不躬行的人,終為文字所縛,心不得解脫。」 「念佛,念到心中只單純一念,無其它雜思想,便能預知時至。若還有其它思想,妄念障住,雖念佛也無法預知時至。」
Thumbnail
2022/10/19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老和尚開示:「那些隨順自己自由意識生活的人,往往會失敗;不會作卻裝會的,也會失敗。」 「自以為是,從文字般若上去學佛而不躬行的人,終為文字所縛,心不得解脫。」 「念佛,念到心中只單純一念,無其它雜思想,便能預知時至。若還有其它思想,妄念障住,雖念佛也無法預知時至。」
Thumbnail
2022/09/26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老和尚對某某師開示:「學佛要具足信、願、行,僅有信還不夠,還須要有成佛度眾生的願力,這樣遇到業障逆境時,才有辦法以這個願力來堅定自己, 不致退心。 只有信念而無願力的人,遇到逆境很容易就退失道心的。遇到逆境時要以念佛來克服它。」 老和尚對信徒開示:「用齋時默念:『願斷
Thumbnail
2022/09/26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老和尚對某某師開示:「學佛要具足信、願、行,僅有信還不夠,還須要有成佛度眾生的願力,這樣遇到業障逆境時,才有辦法以這個願力來堅定自己, 不致退心。 只有信念而無願力的人,遇到逆境很容易就退失道心的。遇到逆境時要以念佛來克服它。」 老和尚對信徒開示:「用齋時默念:『願斷
Thumbnail
2022/09/26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苦行 「念佛是最簡便的,不像持咒還須費腦筋, 無論做什麼事,心內默念佛號, 有念像沒念似的,恒常如此,才能有成就, 念佛是最基本的,密宗也要念佛。」 寺裡某某師到客堂來,吐訴一些人事煩惱,人去後,老和尚便對某某師開示說:「一個人對事情不論是好是壞、是對是錯,嘴裡不要亂
Thumbnail
2022/09/26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苦行 「念佛是最簡便的,不像持咒還須費腦筋, 無論做什麼事,心內默念佛號, 有念像沒念似的,恒常如此,才能有成就, 念佛是最基本的,密宗也要念佛。」 寺裡某某師到客堂來,吐訴一些人事煩惱,人去後,老和尚便對某某師開示說:「一個人對事情不論是好是壞、是對是錯,嘴裡不要亂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2015.12.10 良因法師 隨筆 雪堂謂且菴①曰: 「執事須權重輕,發言要先思慮,務合中道,勿使偏頗。 若倉卒暴用,鮮克有濟。就使得成,而終不能萬全。 予在眾中,備見利病,惟有德者,以寬服人, 常願後來有志力者,審而行之,方為美利。 必欲思紹佛祖之任,啟迪後昆,不可不常自檢責也。』」 《廣錄》
Thumbnail
2015.12.10 良因法師 隨筆 雪堂謂且菴①曰: 「執事須權重輕,發言要先思慮,務合中道,勿使偏頗。 若倉卒暴用,鮮克有濟。就使得成,而終不能萬全。 予在眾中,備見利病,惟有德者,以寬服人, 常願後來有志力者,審而行之,方為美利。 必欲思紹佛祖之任,啟迪後昆,不可不常自檢責也。』」 《廣錄》
Thumbnail
2015.4.11 良因法師 隨筆 圓悟曰: 「住持以眾智為智,眾心為心。 恒恐一物不盡其情,一事不得其理。孜孜訪納,惟善是求。 當問理之是非,詎論事之大小。若理之是,雖靡費大,而作之何傷。若事之非,雖用度小,而除之何害。 蓋小者大之漸,微者著之萌,故賢者慎初,聖人存戒。 《與佛智書》 良因贊曰:
Thumbnail
2015.4.11 良因法師 隨筆 圓悟曰: 「住持以眾智為智,眾心為心。 恒恐一物不盡其情,一事不得其理。孜孜訪納,惟善是求。 當問理之是非,詎論事之大小。若理之是,雖靡費大,而作之何傷。若事之非,雖用度小,而除之何害。 蓋小者大之漸,微者著之萌,故賢者慎初,聖人存戒。 《與佛智書》 良因贊曰:
Thumbnail
2014.12.17 良因法師 隨筆 靈源道學行義,純誠厚德,有古人之風。安重寡言,尤為士大夫尊敬。 嘗曰:「眾人之所忽,聖人之所謹。 況為叢林主,助宣佛化,非行解相應,詎可為之。」 要在時時檢責,勿使聲名利養,有萌於心。 儻法令有所未孚,衲子有所未服,當退思修德,以待方來。 《記聞》 良因贊曰:
Thumbnail
2014.12.17 良因法師 隨筆 靈源道學行義,純誠厚德,有古人之風。安重寡言,尤為士大夫尊敬。 嘗曰:「眾人之所忽,聖人之所謹。 況為叢林主,助宣佛化,非行解相應,詎可為之。」 要在時時檢責,勿使聲名利養,有萌於心。 儻法令有所未孚,衲子有所未服,當退思修德,以待方來。 《記聞》 良因贊曰:
Thumbnail
禪林寶訓 2014.7.6 良因法師 隨筆 演祖謂佛鑒曰: 「住持之要,臨眾貴在豐盈,處己務從簡約。其餘細碎,悉勿關心。 用人深以推誠,擇言故須取重。 言見重則主者自尊,人推誠則眾心自感。 尊則不嚴而眾服,感則不令而自成。 自然賢愚各通其懷,大小皆奮其力。 《與佛鑒書見蟾侍者日錄》 【演蓮法師譯文】
Thumbnail
禪林寶訓 2014.7.6 良因法師 隨筆 演祖謂佛鑒曰: 「住持之要,臨眾貴在豐盈,處己務從簡約。其餘細碎,悉勿關心。 用人深以推誠,擇言故須取重。 言見重則主者自尊,人推誠則眾心自感。 尊則不嚴而眾服,感則不令而自成。 自然賢愚各通其懷,大小皆奮其力。 《與佛鑒書見蟾侍者日錄》 【演蓮法師譯文】
Thumbnail
《禪林寶訓》 2014.6.29 良因法師 隨筆 演祖曰: 住持大柄,在惠與德,二者兼行,廢一不可。 惠而罔德,則人不敬;德而罔惠,則人不懷。 苟知惠之可懷,加其德以相濟,則所敷之惠,適足以安上下,誘四來。 苟知德之可敬,加其惠以相資,則所持之德適足以紹先覺, 導愚迷。 故善住持者,養德以行惠,宣惠
Thumbnail
《禪林寶訓》 2014.6.29 良因法師 隨筆 演祖曰: 住持大柄,在惠與德,二者兼行,廢一不可。 惠而罔德,則人不敬;德而罔惠,則人不懷。 苟知惠之可懷,加其德以相濟,則所敷之惠,適足以安上下,誘四來。 苟知德之可敬,加其惠以相資,則所持之德適足以紹先覺, 導愚迷。 故善住持者,養德以行惠,宣惠
Thumbnail
《禪林寶訓》 2014.6.15 良因法師 隨筆 遠公曰: 「住持居上,當謙恭以接下,執事在下,要盡情以奉上。 上下既和,則住持之道通矣。 居上者驕倨自尊,在下者怠慢自疎,上下之情不通,則住持之道塞矣。 古德住持,閒暇無事,與學者從容議論,靡所不至。 由是一言半句,載於傳記,逮今稱之。 二則預知學者
Thumbnail
《禪林寶訓》 2014.6.15 良因法師 隨筆 遠公曰: 「住持居上,當謙恭以接下,執事在下,要盡情以奉上。 上下既和,則住持之道通矣。 居上者驕倨自尊,在下者怠慢自疎,上下之情不通,則住持之道塞矣。 古德住持,閒暇無事,與學者從容議論,靡所不至。 由是一言半句,載於傳記,逮今稱之。 二則預知學者
Thumbnail
禪林寶訓 2014.6.13 良因法師 隨筆 遠公曰: 「住持有三要,曰仁,曰明,曰勇。 仁者,行道德,興教化,安上下,悅往來。 明者,遵禮義,識安危,察賢愚,辨是非。 勇者,事果決,斷不疑,奸必除,佞必去。 仁而不明,如有田不耕。明而不勇,如有苗不耘。勇而不仁,猶如刈而不知種。 《二事與淨因臻和尚
Thumbnail
禪林寶訓 2014.6.13 良因法師 隨筆 遠公曰: 「住持有三要,曰仁,曰明,曰勇。 仁者,行道德,興教化,安上下,悅往來。 明者,遵禮義,識安危,察賢愚,辨是非。 勇者,事果決,斷不疑,奸必除,佞必去。 仁而不明,如有田不耕。明而不勇,如有苗不耘。勇而不仁,猶如刈而不知種。 《二事與淨因臻和尚
Thumbnail
禪林寶訓 2014.6.12 良因法師 隨筆 遠公曰: 「住持之要,莫先審取捨,取捨之極定於內,安危之萌定於外矣。 然安非一日之安,危非一日之危,皆從積漸,不可不察, 以道德住持積道德,以禮義住持積禮義,以刻剝住持積怨恨。 怨恨積,則中外離背。禮義積,則中外和悅。道德積,則中外感服。 刻剝怨恨極則中
Thumbnail
禪林寶訓 2014.6.12 良因法師 隨筆 遠公曰: 「住持之要,莫先審取捨,取捨之極定於內,安危之萌定於外矣。 然安非一日之安,危非一日之危,皆從積漸,不可不察, 以道德住持積道德,以禮義住持積禮義,以刻剝住持積怨恨。 怨恨積,則中外離背。禮義積,則中外和悅。道德積,則中外感服。 刻剝怨恨極則中
Thumbnail
禪林寶訓 2014.6.5 良因法師 隨筆 舜老夫曰: 「傳持此道,所貴一切真實。 別邪正,去妄情,乃治心之實。 識因果,明罪福,乃操履之實。 宏道德,接方來,乃住持之實。 量才能,請執事,乃用人之實。 察言行,定可否,乃求賢之實。 不存其實,徒炫虛名,無益於理。 《二事坦然菴集》 【演蓮法師譯文】
Thumbnail
禪林寶訓 2014.6.5 良因法師 隨筆 舜老夫曰: 「傳持此道,所貴一切真實。 別邪正,去妄情,乃治心之實。 識因果,明罪福,乃操履之實。 宏道德,接方來,乃住持之實。 量才能,請執事,乃用人之實。 察言行,定可否,乃求賢之實。 不存其實,徒炫虛名,無益於理。 《二事坦然菴集》 【演蓮法師譯文】
Thumbnail
《禪林寶訓》 2014.5.10 良因法師 隨筆 圓通訥曰: 「昔百丈大智禪師建叢林,立規矩,欲救像季不正之弊, 曾不知像季學者,盜規矩,以破百丈之叢林。 上古之世,雖巢居穴處,人人自律, 大智之後,雖高堂廣廈,人人自廢。 故曰:安危德也,興亡數也。 苟德可將,何必叢林;苟數可憑,曷用規矩。」 《野
Thumbnail
《禪林寶訓》 2014.5.10 良因法師 隨筆 圓通訥曰: 「昔百丈大智禪師建叢林,立規矩,欲救像季不正之弊, 曾不知像季學者,盜規矩,以破百丈之叢林。 上古之世,雖巢居穴處,人人自律, 大智之後,雖高堂廣廈,人人自廢。 故曰:安危德也,興亡數也。 苟德可將,何必叢林;苟數可憑,曷用規矩。」 《野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