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林寶訓》卷一 022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2014.6.13 良因法師 隨筆

遠公曰:
「住持有三要,曰仁,曰明,曰勇。
仁者,行道德,興教化,安上下,悅往來。
明者,遵禮義,識安危,察賢愚,辨是非。
勇者,事果決,斷不疑,奸必除,佞必去。
仁而不明,如有田不耕。明而不勇,如有苗不耘。勇而不仁,猶如刈而不知種。
三者備,則叢林興,缺一則衰,缺二則危,三者無一,則住持之道廢矣。」
《二事與淨因臻和尚書》

【演蓮法師譯文】
浮山・法遠禪師說:
「凡為住持的人,必須具備仁、明、勇三要。
住持存心仁慈,才可以行持道德,興揚教化,使上下大眾皆能安心辦道,令十方往來者皆得法喜禪悅。
住持具有明智,便能遵行禮義,審識安危,辨察賢愚,分別是非。
住持具有勇略,處事便能幹練果斷,絕不拖泥帶水,遲疑不決。發現有奸佞小人,則即時擯去。
如果住持雖有仁慈之心卻無明察之智,那就如同有良田而不耕種,任其荒蕪。如果雖有明察之智,但處事不勇決,那就好比田雖已種,而不去耘鋤,任其雜草叢生,莊稼仍無收成。如果有勇略而沒有仁慈之心,那就如同目光短淺的人,只想收穫而不知下種。
所以,必須是仁、明、勇三者都具備了,叢林才能興盛。若是三者缺一,叢林必呈衰落之象。三者缺二,叢林危在旦夕。要是三者俱缺,住持的道法那就徹底荒廢了。
良因贊曰:
要住持佛法,首先要先能住持內心的正念。
住持佛法須仁、明、勇,住持內心亦須此三法。
內心種種妄想雜念就是大眾,
先以此三法調自心:
以柔軟心「安上下,悅往來」;
以智慧明「識安危,察賢愚,辨是非」;
並且能果斷的「奸必除,佞必去」。
自行於此,未來再以此三法調和大眾,
那就駕輕就熟了。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75會員
641內容數
內含照因老和尚略傳及甘露法語上、下兩冊 由四眾弟子們編輯整理,緬懷老人家往日行儀,俾令見聞者普潤法雨。祈願老和尚早日倒駕慈航,廣度群品。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鋼骨佛心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禪林寶訓 2014.6.14 良因法師 隨筆 遠公曰: 「智愚賢不肖,如水火不同器,寒暑不同時,蓋素分也。 賢智之士,醇懿端厚,以道德仁義是謀。 發言行事,惟恐不合人情,不通物理。 不肖之者,姦險詐佞,矜己逞能,嗜慾苟利,一切不顧。 故禪林得賢者,道德修,綱紀立,遂成法席。 《惠力芳和尚書》 良因贊
如何安住身心 《八大人覺經》 隨筆 良因法師 2020年宣講於淨律寺女眾學苑 <經文>:生滅變異,虛偽無主。 一切法都是生滅,變化無常的。而且一切法中,都沒有一個真實、有主宰性的主體存在。 <經文> :心是惡源,形為罪藪。 此理真實不虛,並非佛陀發明,而是宇宙當中的真理,佛陀只是為我們宣說,稱之為「
如何安住身心 《八大人覺經》 隨筆 良因法師 2020年宣講於淨律寺女眾學苑 <經文> 第一覺悟: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陰無我,生滅變異,虛偽無主,心是惡源,形為罪藪,如是觀察,漸離生死。 這一段是說明佛法「苦、集、滅、道」四諦的道理,這是解脫道的核心思想。 五陰無我
禪林寶訓 2014.6.12 良因法師 隨筆 遠公曰: 「住持之要,莫先審取捨,取捨之極定於內,安危之萌定於外矣。 然安非一日之安,危非一日之危,皆從積漸,不可不察, 以道德住持積道德,以禮義住持積禮義,以刻剝住持積怨恨。 怨恨積,則中外離背。禮義積,則中外和悅。道德積,則中外感服。 刻剝怨恨極則中
如何安住身心 《八大人覺經》 隨筆 良因法師 2020年宣講於淨律寺女眾學苑 下面我們來分別學習這八個「覺」的內容。 第一、無常無我覺,這說到正見。 就像一輛車子,它可以開到任何地方,但如果方向錯誤,則開得越快,離目標越遠。車子本身並沒有對錯,對錯在於司機的認知。
《八大人覺經》良因法師 隨筆 從今天開始,我們來談論一個主題:「如何安住身心」。 我們接觸佛法,最主要的目的之一,就是想安頓這念「不安」的心,它總是像猴子一樣四處攀緣、片刻不停,讓我們不堪其擾;唯有透過佛法的學習和修持,才能使它安住下來,乃至讓我們得到真正的解脫。
禪林寶訓 2014.6.14 良因法師 隨筆 遠公曰: 「智愚賢不肖,如水火不同器,寒暑不同時,蓋素分也。 賢智之士,醇懿端厚,以道德仁義是謀。 發言行事,惟恐不合人情,不通物理。 不肖之者,姦險詐佞,矜己逞能,嗜慾苟利,一切不顧。 故禪林得賢者,道德修,綱紀立,遂成法席。 《惠力芳和尚書》 良因贊
如何安住身心 《八大人覺經》 隨筆 良因法師 2020年宣講於淨律寺女眾學苑 <經文>:生滅變異,虛偽無主。 一切法都是生滅,變化無常的。而且一切法中,都沒有一個真實、有主宰性的主體存在。 <經文> :心是惡源,形為罪藪。 此理真實不虛,並非佛陀發明,而是宇宙當中的真理,佛陀只是為我們宣說,稱之為「
如何安住身心 《八大人覺經》 隨筆 良因法師 2020年宣講於淨律寺女眾學苑 <經文> 第一覺悟: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陰無我,生滅變異,虛偽無主,心是惡源,形為罪藪,如是觀察,漸離生死。 這一段是說明佛法「苦、集、滅、道」四諦的道理,這是解脫道的核心思想。 五陰無我
禪林寶訓 2014.6.12 良因法師 隨筆 遠公曰: 「住持之要,莫先審取捨,取捨之極定於內,安危之萌定於外矣。 然安非一日之安,危非一日之危,皆從積漸,不可不察, 以道德住持積道德,以禮義住持積禮義,以刻剝住持積怨恨。 怨恨積,則中外離背。禮義積,則中外和悅。道德積,則中外感服。 刻剝怨恨極則中
如何安住身心 《八大人覺經》 隨筆 良因法師 2020年宣講於淨律寺女眾學苑 下面我們來分別學習這八個「覺」的內容。 第一、無常無我覺,這說到正見。 就像一輛車子,它可以開到任何地方,但如果方向錯誤,則開得越快,離目標越遠。車子本身並沒有對錯,對錯在於司機的認知。
《八大人覺經》良因法師 隨筆 從今天開始,我們來談論一個主題:「如何安住身心」。 我們接觸佛法,最主要的目的之一,就是想安頓這念「不安」的心,它總是像猴子一樣四處攀緣、片刻不停,讓我們不堪其擾;唯有透過佛法的學習和修持,才能使它安住下來,乃至讓我們得到真正的解脫。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我們接著看「三摩地的特點」。三摩地的基本定義就是「善緣心,心一境性」。第一個你要「善緣心」,就是你要有好的所緣境。 什麼叫好的所緣境?就是這個所緣境能夠讓你的心安住在這個境界上。你在緣著這個所緣境的時候,你的心能夠安定下來。
好樂修學正道,不放逸,時常守護自心,才能夠拔除身的苦(要拔除身的苦,其實是從心下手的),就如同大象能夠脫離陷阱、泥沼一樣。
Thumbnail
原文:古之善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儼兮其若容;渙兮其若凌釋;礦兮其若穀;混兮其若濁;孰能濁以靜之除清?孰能安以靜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猶兮若四鄰;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這一段的意思是說品行與德行好的人與有智慧的人做起事來,總是深不可測,但
Thumbnail
夏蓮居老居士,慈智雙運、集錄經文成就《淨修捷要》三十二拜禮拜文。為一大藏教之指歸,為禪、律、密、淨精華之薈萃,為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之心法,為末法修行之捷要。故恭敬讀誦禮拜觀想發願迴向,則於成就無上菩提大道有提綱擎領之用。可謂捷徑中之捷徑;用力少而收效宏;不知不覺即暗合道妙;於末法眾生最為契合。
攝影:蘇仁浩   見事,能行,果斷 ――領導、管理者的三大要則 ——梁寒衣  佛鑑慧勤禪師曾對他的法子龍牙智才禪師提撕道:「擔任住持,須具三大要訣:一、見事,二、能行,三、果斷。三者缺一,則見事不明,終為小人輕忽怠慢,則必住持不振。」 這段勸勉並不止於適用於寺院住持,而更宜於作為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修心修行中遠離惡習、行善道的重要性,介紹了不隨轉善心要定住的重要性,分析了在善事中潛藏的一些意念和習性。最後,提出在生活中,要遠離惡習,不斷修心修行的重要性。
Thumbnail
證得清淨的自性,禪宗講「明心見性」。「明心」如何?明心本淨,明白自己心的實相,知道心本來是清淨無染著的。「見性」如何?見性本空,親見自己的自性,知道它與佛性無二,裡面是空性,空性而具證見,雖然是真空但含藏一切妙有。所以,不管修什麼法門,著重在慈善、禪修、苦行、繞塔經行、誦經......著
Thumbnail
前兩章說明了人遵循道的概念、以及效法天地之道來行事,則能行不言之處、處無為之事,是世間美善的一部分。但要特別注意在前進時,是否能保持道心則是最為重要的,尤其是負面人性的出現。緊接在第三章,便說明了負面人性出現的幾種狀況,而人應該將自己放在什麼狀態,才能避免這些情境,讓自己保持好道心。
Thumbnail
『裡仁第四』這一篇主要是孔子關於『仁』的論述。『仁』是儒學中很重要的一個概念,主要由孔子所闡發。在孔子之前,忠孝悌這些價值和相應的禮儀早已存在,但人們為什麼應當忠孝悌呢?並沒有更深層面的解釋;是孔子為忠孝悌等價值提供了一個共同的根本,就是『仁』。孔子認為人的本性是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我們接著看「三摩地的特點」。三摩地的基本定義就是「善緣心,心一境性」。第一個你要「善緣心」,就是你要有好的所緣境。 什麼叫好的所緣境?就是這個所緣境能夠讓你的心安住在這個境界上。你在緣著這個所緣境的時候,你的心能夠安定下來。
好樂修學正道,不放逸,時常守護自心,才能夠拔除身的苦(要拔除身的苦,其實是從心下手的),就如同大象能夠脫離陷阱、泥沼一樣。
Thumbnail
原文:古之善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儼兮其若容;渙兮其若凌釋;礦兮其若穀;混兮其若濁;孰能濁以靜之除清?孰能安以靜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猶兮若四鄰;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這一段的意思是說品行與德行好的人與有智慧的人做起事來,總是深不可測,但
Thumbnail
夏蓮居老居士,慈智雙運、集錄經文成就《淨修捷要》三十二拜禮拜文。為一大藏教之指歸,為禪、律、密、淨精華之薈萃,為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之心法,為末法修行之捷要。故恭敬讀誦禮拜觀想發願迴向,則於成就無上菩提大道有提綱擎領之用。可謂捷徑中之捷徑;用力少而收效宏;不知不覺即暗合道妙;於末法眾生最為契合。
攝影:蘇仁浩   見事,能行,果斷 ――領導、管理者的三大要則 ——梁寒衣  佛鑑慧勤禪師曾對他的法子龍牙智才禪師提撕道:「擔任住持,須具三大要訣:一、見事,二、能行,三、果斷。三者缺一,則見事不明,終為小人輕忽怠慢,則必住持不振。」 這段勸勉並不止於適用於寺院住持,而更宜於作為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修心修行中遠離惡習、行善道的重要性,介紹了不隨轉善心要定住的重要性,分析了在善事中潛藏的一些意念和習性。最後,提出在生活中,要遠離惡習,不斷修心修行的重要性。
Thumbnail
證得清淨的自性,禪宗講「明心見性」。「明心」如何?明心本淨,明白自己心的實相,知道心本來是清淨無染著的。「見性」如何?見性本空,親見自己的自性,知道它與佛性無二,裡面是空性,空性而具證見,雖然是真空但含藏一切妙有。所以,不管修什麼法門,著重在慈善、禪修、苦行、繞塔經行、誦經......著
Thumbnail
前兩章說明了人遵循道的概念、以及效法天地之道來行事,則能行不言之處、處無為之事,是世間美善的一部分。但要特別注意在前進時,是否能保持道心則是最為重要的,尤其是負面人性的出現。緊接在第三章,便說明了負面人性出現的幾種狀況,而人應該將自己放在什麼狀態,才能避免這些情境,讓自己保持好道心。
Thumbnail
『裡仁第四』這一篇主要是孔子關於『仁』的論述。『仁』是儒學中很重要的一個概念,主要由孔子所闡發。在孔子之前,忠孝悌這些價值和相應的禮儀早已存在,但人們為什麼應當忠孝悌呢?並沒有更深層面的解釋;是孔子為忠孝悌等價值提供了一個共同的根本,就是『仁』。孔子認為人的本性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