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死而生

2022/05/15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近日台灣新冠疫情相當嚴峻,每天6萬多cases已經是家常便飯。
家母也因為呼吸急促發高燒住進醫院,原先的醫院因為人滿為患,故安排至大醫院另外的院區。
而面對生命,我們其實能做的不多。即使醫生也一樣。
「人都會死。」
賴活著不如那些走的安詳的人。時間很寶貴,任何人都一樣。
算一下自己剩多少時間
蘇老師說自己不希望活太久,他時間很少但都盡力把事情做好,都是玩真的。從他眼神中知道,即使現在就離開也沒有遺憾。
如果不是在夢想(自己想做的事)的路上死去,你又何必來人間受苦?
但並不是因為時間不夠,所以就急於做自己的事,什麼都不管。而是時刻都要把重要但並不是最急迫的事情,每天提醒自己要努力完成一點
因為每天工作就佔生命裡的八個小時,你將會有1/3的人生浪費在別人身上,如果你做的不是自己想要的工作,還要經歷很多內心的掙扎,一些勾心鬥角的過程,在你工作之餘的時間影響你,有可能超過2/3你都是為別人而活。有人說那是人生的磨練,如果你做的是自己喜歡的事情,那的確是,但委屈自己受那些啊渣氣並不是磨練,是沒有善待自己。
如果連自己都沒有善待自己,不會有人善待你,包含你的公司與老闆。
尊重(respect)
在來到台南之前,有其他機會。其中有兩位公司的主管(另一位是新創的創辦人),很希望與我共事,非常有禮貌的等我回覆,即使我再說我需要再思考一個月,對方還是願意等我,這不是人與人之間應該有的禮貌嗎?
什麼時候變成給你錢,你趕快做? 要不要做隨便你?
求職者的一再退讓,反倒是成為慣老闆的一種常態。
台灣不是沒有好人才。好的人才是需要三顧茅廬的,是需要栽培的。諸葛亮也不是一開始上任三把火(那是三國演義小說杜撰的)。就像蘇老師作育英才十年有成,也才能看見一點未來,一點希望;他提到一個孩子從學習障礙生,到現在能夠在成大就讀且學有專精,然而這若不是有人看見璞玉去琢磨,怎麼可能被伯樂發現,而這些汲汲營營的公司對於人才又花了多少努力?
近日公司的新專案,在蘇老師引領下,大學部與研究生都自發來參與,這並不是希望學生能夠貢獻什麼跨時代的研究,而是老師想作育英才的一份心,讓學生能夠更提早接觸業界大型專案的製作流程。
讓學生早點有可以讓企業認可的credit。
這也是台灣多年產學合作的經驗,樂於見到的。但多少主事者願意站出來做這件事情,光這份勇氣就值得佩服。
如果已經可以安享餘年的人,到生命最後一刻都願意拚搏,那我們還有什麼理由去放棄那些封塵已久的初衷。
就在那天沒有陽光的午後,蘇老師帶來一個人讓我想起一些事情...

有關生命議題的探討,之前2016年因為參與生活馬戲團-社區影像記錄的活動,認識當時我們團隊的指導導演,陳志漢導演。
那時候就對於拍攝影片有些興趣。後來陰錯陽差也持續踏足在這條路的界線上。當時看了志漢導演的《那個靜默的陽光午後》,加上遇到的許多事情,對生命有了不同的看法。
後來輾轉來到台南,為了拾起初衷,報名了台南藝術大學的紀錄片所,與陳志漢導演再次聯繫上,請他寫推薦涵。
卻沒想到蘇老師在那天午後把志漢導演帶了過來。原來他們早就認識,且志漢導演已經在拍攝蘇老師看見家鄉的計畫多年。
真沒想到是這樣機緣。
我跟志漢導演開玩笑的說:
「請你寫推薦函的南藝大紀錄片所沒有上,結果反而是你沒幫我寫推薦的台藝大(電影所)上了。」
志漢導演和蘇老師都笑了。志漢導演說他還會持續再過來這裡(台南),我跟他說謝謝,希望之後能請他吃頓飯,答謝推薦函之恩XD。
看來有很多事情殊途同歸,但終究會產生有趣的連結。
或許是老天提醒我該面對了,該善待自己的寶貴時間。
該期許自己,向死而生。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1會員
28內容數
脫北者的程視設界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