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知識篇】關於傷痕:也許很多人都試過,幻想自己被強暴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這次我要說的,是對傷痕的理解。


前言

2018年,#MeToo 效應讓很多女權人士站了出來說話,而當中就有一些報告、新聞或文章,指出大部分女性都曾經在性幻想中幻想自己被強暴、強上……有時候,部分女性甚至會以為自己真的喜歡被如此對待,導致大家以為自己有各種獨特的性癖好:

澳洲女性主義學者葛瑞爾(Germaine Greer)表示:「電視戲劇上的性暴力情節之所以會增加,是因為女性觀眾自己也喜歡觀看性暴力情節。」;
德州大學(University of Texas)的研究指出,將近三分之一的女性常幻想被侵犯;
蘇格蘭犯罪小說家和劇作家米娜(Denise Mina)認為,女人會幻想強暴,是因為希望「順從能被原諒」,女性有被強暴的幻想,並不表示女性真的想被強暴;
蘇格蘭犯罪小說作家麥克德米(Val McDermid)提到,女性想看性犯罪影劇,是因為她們自身已把自己視為潛在受害者,女性看犯罪影集,是想了解犯罪如何發生;
法國作家德伯特(Virginie Despentes)更是直接提出自己十七歲時曾遭到性侵,他強調「幻想被強暴」與「真的被強暴」是不同的,前者是羞恥感與性慾的交互作用,真的被強暴時的情緒,是剝奪感與恐懼……
資料來源:《1/3女性常幻想被強暴?女權學者:妳們自己也愛看性暴力劇情》療心粿著

在本文章開始前,本熊必須強調真實的強暴、強暴 play 與幻想的強暴是兩回事。如果在雙方同意的前提下,開展了強暴 play 的角色扮演,而兩人從中獲得舒服、快感,那本熊不會多言,甚至覺得這不錯。但是,若果在性愛中途有其中一方感到不適,請即時停止所有行為,以免美好的性事演變成心理陰影。

這次,本熊會試著利用靈魂學來解釋這是什麼回事。


1. 幻想的形成

根據冰山理論,人的思維其實會被潛意識影響──而且那是經常發生的事,所以在習慣的影響下現代人很難理解到自己的思維到底有沒有被潛意識影響。本熊曾經看過有些人說:「聽那些神秘學的人說,潛意識如何影響自己,我聽了這麼久都沒有覺得潛意識是存在並影響自己的。如果真的存在,叫他出來跟我說說話吧。」

我有時候會忍不住想:他用你的身體來跟你說話時,你有認知到再算吧。

潛意識是身體的一部分,因而也會理所當然地獲得使用身體的權利,但他們甚少會這樣做,除非表意識──即現實中的我們發生某些危險,如:被車撞傷了等,他們才有可能走出來幫忙抵銷傷害或試圖控制場面。本熊就遇過一個客戶,被車撞到後,聽得出十分清脆的「砰」一聲,司機也馬上深知不妙地下車關心,他卻在軟癱在地上不久後突然自己站了起身,跟司機說沒事並拖滿是痛楚的身體回家。以這個例子為例,在靈魂學的層面上會變成:

身體被撞到→表意識痛到昏迷→潛意識代替表意識來到現實→
潛意識確認身體狀況→潛意識拖身體回家→潛意識靜待表意識休養並重新接管身體→
表意識醒來→潛意識回到潛意識世界→表意識接手

或許你很難把上述的過程套到現實中,那你可以想想為何上班時總能起身上班,周末就睡到下午或黃昏……若要以科學證明以上一學說,也許還要靠科學家們去研究清楚大腦實際上是如何運作的──不是指那種十分籠統的說法,而是十分仔細的、完全理解人體中所有細胞有何用處的版本。在完成之前,我想心理學、靈魂學等還是必須存在。

根據上述理論,從而得出幻想與潛意識有關。那麼,為何潛意識會給予這種容易令人走錯路或對自己的癖好產生誤會的幻想出現?


2. 靈魂創傷、傷痕

與其說是幻想,不如說是似曾相識!一般而言,出現這種幻想,都是因為過去(包括前世)的部分創傷,跟現實中身處的環境、氣候,甚至是認識的人事物相關。情況就像轉天氣時風濕發作──中醫西醫各有不同說辭,而這是靈魂學的說辭。

因此,幻想自己被強暴,與其說是癖好顯示,不如說是潛意識給予的警告或求救:

警告:你的人生中出現了在過去曾經強暴、傷害過你的人,請務必小心;
求救:當時被強暴、被傷害過的傷痛仍然存在,請儘快給予治療。

但是,若然是創傷的話為何還會獲得快感?本熊的人生中,曾經有人說過:

「幸好人的身體會高潮和獲得快感,
那會稍微降低被強暴時的痛苦──儘管只是減輕了物理上的痛苦。」

也許大部分女性在幻想時獲得的快感,正是來自當時那微不足道的「止痛快感」。

最後,也許會有人問:為何面對普通的性事時,感覺沒有幻想自己被強暴的要好呢?

事實上,當靈魂曾經與性暴力相關的創傷時,靈魂大部分時候都會害怕性愛,這造成了人們在面對普通性事時興致不大的主因;但是,由於創傷仍在,傷口會在面對強暴、性暴力的話題、畫面、想法時裂開、淌血,因而讓人的感情在這話題面前變得強烈,從而被誤以為是對性暴力有滿滿的興趣。

若然人不是受到太過多的傷痛,又沒有及時治療的話,大概有部分人會記得那些生前的記憶,從而可以清楚理解到那些幻想的真正意義吧?

而不是像本熊,有時候腦裡就是會誕出這些幻想,或渴望去看這類型作品,這些想法是不管怎樣揮也揮不走的。現在回想起來,加上一直的解讀前世生活,就發現是自己曾經擁有過傷痕──不尊重自己的人生。


3. 療傷

既然發現是傷痛,那本熊十分建議儘可能地讓靈魂獲得適當的治療,只為了避免性暴力事件會在自己眼前或附近的人事物中繼續出現──是的。一個人的傷口和吸引相應的人事物出現,因此如果一個人經常接觸到性暴力新聞或聽聞,那可能就是一個潛意識提醒現實的我們必須處理的提示音。

而療傷方法,本熊有以下建議:

  1. 創作有關自己的幻想的故事
    創作能讓人不知不覺地把潛意識、靈魂所認知的東西表達出來,可說是給予自認為是「麻瓜」的人們一個方便治療自己的捷徑。
  2. 把夢境或一些關於性暴力的事件紀錄下來
    與上面的理論類近,但最後還是試著把紀錄下來的東西湊成一個故事,效果會更加顯著。
  3. 解讀靈魂碎片
    最後就像賣廣告,但本熊十分建議大家去尋找適合自己的占卜師或諮詢師去解讀靈魂數字。不過這部分會包含收費服務,所以如果資金緊張的人或許可以等待本熊再次舉行的數字推理或解讀前世活動,可能會從中得到一些啟發呢。

本文章將同時於 MirrorMattersPotato MediaPenana 刊載。
想進行數字占卜或解讀靈砂紀錄,可電郵聯絡 kumasanki@iboomcreative.com。

Discord 社群TwitterPotato Media插畫排版委託Ko-fiPaypal 打賞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Web3的創作日常交流中心
57會員
199內容數
本專題會以新手角度,不定期發佈與委託、加密貨幣、區塊鏈、NFT等相關知識文章。 本熊不是專業投資顧問,所以更能夠容易地以個人經驗書寫簡單易明的投資知識文章,歡迎各位閱讀交流。
2022/03/15
世界上大部分讓人感到可怕的事,都是來自於未知,而所謂的「未知」,一般都是來自於肉眼看不到的事物,例如靈砂紀錄中的前世故事。有人說,人根本無法改變過去,那為什麼要知道過去──更甚是根本無法證實是否發生過的事情?
Thumbnail
2022/03/15
世界上大部分讓人感到可怕的事,都是來自於未知,而所謂的「未知」,一般都是來自於肉眼看不到的事物,例如靈砂紀錄中的前世故事。有人說,人根本無法改變過去,那為什麼要知道過去──更甚是根本無法證實是否發生過的事情?
Thumbnail
2022/03/08
數字推理來自於每個人獨一無二的想像力和直覺力。我們相信有些經驗是必須累積而來的,這亦代表當每個人理解一組數字時,有些人可能只會解讀出一個故事,有些人卻會解讀出很多故事,甚至能夠單純利用更多數字來讓整個故事變得更完整,或為前世碎片解開一些已經沉澱很久的問題!
Thumbnail
2022/03/08
數字推理來自於每個人獨一無二的想像力和直覺力。我們相信有些經驗是必須累積而來的,這亦代表當每個人理解一組數字時,有些人可能只會解讀出一個故事,有些人卻會解讀出很多故事,甚至能夠單純利用更多數字來讓整個故事變得更完整,或為前世碎片解開一些已經沉澱很久的問題!
Thumbnail
2022/02/17
去年在噗浪中替旅人解讀他們的隨機id號碼,發現很多時候大家都會陷入一種循環裡,被困於一種環境中,或一種模式裡,逃不了。事實上,會陷入循環裡的主因一般跟前世靈魂碎片有關,而前世經歷會掉落碎片則跟感受與記憶有關。要記得,我們如今所擁有的,並不是「過去二號」,而是「未來一號」。
Thumbnail
2022/02/17
去年在噗浪中替旅人解讀他們的隨機id號碼,發現很多時候大家都會陷入一種循環裡,被困於一種環境中,或一種模式裡,逃不了。事實上,會陷入循環裡的主因一般跟前世靈魂碎片有關,而前世經歷會掉落碎片則跟感受與記憶有關。要記得,我們如今所擁有的,並不是「過去二號」,而是「未來一號」。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性騷擾者的心理比你想得恐怖,而且性騷者的心態令人反感。 根據美國一份2016年就業委員會所記錄的13000件性侵犯指控中(這僅是冰山一角),高達83%是由女性所提出,性騷擾事件比你想得還要多,而且受害者有很高比例都是女性。 這些性騷者都非初次犯案,而且幾乎都是慣犯。
Thumbnail
性騷擾者的心理比你想得恐怖,而且性騷者的心態令人反感。 根據美國一份2016年就業委員會所記錄的13000件性侵犯指控中(這僅是冰山一角),高達83%是由女性所提出,性騷擾事件比你想得還要多,而且受害者有很高比例都是女性。 這些性騷者都非初次犯案,而且幾乎都是慣犯。
Thumbnail
最近台灣的metoo運動燒得轟轟烈烈,不少聲音譴責受害者當下不反抗、不為自己發聲、多年後才說,甚至諷刺「越想越不對勁」。 我們不妨先停下來思考:何以「越想越不對勁」經常出現在受害者的遭遇? 當下說不出口的困難是什麼?
Thumbnail
最近台灣的metoo運動燒得轟轟烈烈,不少聲音譴責受害者當下不反抗、不為自己發聲、多年後才說,甚至諷刺「越想越不對勁」。 我們不妨先停下來思考:何以「越想越不對勁」經常出現在受害者的遭遇? 當下說不出口的困難是什麼?
Thumbnail
提問女生的結論是:性騷擾控訴是一種女性拿傳統自我壓迫後,轉向男性的獵巫。
Thumbnail
提問女生的結論是:性騷擾控訴是一種女性拿傳統自我壓迫後,轉向男性的獵巫。
Thumbnail
性犯罪往往讓被害者陷入心理創傷,而社會對待這類罪行的評價卻與其他犯罪不同,充滿著傳統價值觀、性羞恥和社會禁忌。被害人常常自我懷疑並採取自衛機制,甚至發展出「斯德哥爾摩症候群」。評論者往往無法全面看待事情,並將重心放在被害人身上,這種指責容易產生懷疑和痛苦。被害人經歷隱忍、自我對話和努力弭平傷痕的孤獨
Thumbnail
性犯罪往往讓被害者陷入心理創傷,而社會對待這類罪行的評價卻與其他犯罪不同,充滿著傳統價值觀、性羞恥和社會禁忌。被害人常常自我懷疑並採取自衛機制,甚至發展出「斯德哥爾摩症候群」。評論者往往無法全面看待事情,並將重心放在被害人身上,這種指責容易產生懷疑和痛苦。被害人經歷隱忍、自我對話和努力弭平傷痕的孤獨
Thumbnail
❝大多數被害人,如果面臨陌生人的侵犯,一定馬上反擊,但面對自己信賴之人,如老師、父母或親人,通常是呆在那邊,腦筋一片空白,不知發生什麼事情,或沒有情緒❞ 我認為這段話相當直截了當地擊破了一個每次發生性騷擾或強制性交案件,許多人最常陷入的迷思問題:「當下為什麼不強力抵抗?是不是拒絕表達得不夠明確?」
Thumbnail
❝大多數被害人,如果面臨陌生人的侵犯,一定馬上反擊,但面對自己信賴之人,如老師、父母或親人,通常是呆在那邊,腦筋一片空白,不知發生什麼事情,或沒有情緒❞ 我認為這段話相當直截了當地擊破了一個每次發生性騷擾或強制性交案件,許多人最常陷入的迷思問題:「當下為什麼不強力抵抗?是不是拒絕表達得不夠明確?」
Thumbnail
2018年,#MeToo 效應讓很多女權人士站了出來說話,而當中就有一些報告、新聞或文章,指出大部分女性都曾經在性幻想中幻想自己被強暴、強上……有時候,部分女性甚至會以為自己真的喜歡被如此對待,導致大家以為自己有各種獨特的性癖好。但是,事實上那也許只是一種觸碎反應……
Thumbnail
2018年,#MeToo 效應讓很多女權人士站了出來說話,而當中就有一些報告、新聞或文章,指出大部分女性都曾經在性幻想中幻想自己被強暴、強上……有時候,部分女性甚至會以為自己真的喜歡被如此對待,導致大家以為自己有各種獨特的性癖好。但是,事實上那也許只是一種觸碎反應……
Thumbnail
社群為了網路交友/網路訊息性騷擾的問題大戰,本篇簡略記錄在這種多元情慾與情感模式的社群中,討論性騷擾的艱難、觀察及相關思考,不認為是論述完整的文章,僅以記錄之。 
Thumbnail
社群為了網路交友/網路訊息性騷擾的問題大戰,本篇簡略記錄在這種多元情慾與情感模式的社群中,討論性騷擾的艱難、觀察及相關思考,不認為是論述完整的文章,僅以記錄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