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打開了時空膠囊

2022/04/26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文/張曼娟
和朋友去喝咖啡,離開時,櫃台女孩跑到我面前打招呼,她說她曾是小學堂的孩子,現在已經大學畢業了。
「曼娟老師的每一堂課都好喜歡,老師講的故事太好聽了。」她在準備人生下一個階段的考試,所以暫時在這裡打工,我祝她考試順利,她突然很有感情地看住我,對我說:「老師妳辛苦了,我都有看妳的臉書,爸爸媽媽也有看,我們都很心疼妳,妳一定要好好的喔。」
在我還來不及反應的時候,她給了我一個溫暖扎實的擁抱。許多沒有說出口的話語和祝福,都在那個擁抱裡了。
她已經畢業好幾年,卻還記著那些教室裡的時光,一定是因為很美好吧。我覺得很安慰,她長大了,感受到了這些過往的意義。
圖/她已經畢業好幾年,卻還記著那些教室裡的時光,一定是因為很美好吧,僅為情境配圖。圖片來自unsplash
新的年度開始,我收到一封陌生女子S的來信,她訴說著30幾年前,曾經邀請我接受校刊的訪問,我用錄音的方式完成,還附上一張相片,結果別的同學接手了編輯,不但裁切了我特別叮囑不要裁切的照片,而且也沒將照片歸還給我。她說自己抱歉了30幾年,希望能得到我的原諒。
而我更想說的是謝謝,謝謝她讓我看見當年的自己。算算時間,那正是我寫博士論文日以繼夜,焦頭爛額的年代,實在沒有餘裕再接受邀約,卻又希望自己的生命經驗,能為他人帶來一些鼓舞,於是決定用郵寄與錄音的方式完成訪問。
通常是在我忙完一整天後,深深的夜裡,安靜地坐在馬桶蓋上,那時的我已經相當疲憊了,卻仍打起精神,興致高昂的對著錄音機滔滔不絕,白色磁磚牆以沉默回應。
延伸閱讀
不知道這樣的努力,對別人有什麼意義?只是一次又一次的獨白,自己對自己說話。哪怕是在捉襟見肘的窘迫裡,還是想要付出與給予,年輕時的自己其實還不錯。這是多年後的現在,才認識到的。

不是因做到了才相信,是因相信才能做到

另一位朋友從30年前的高中校刊裡,發現了我的訪問稿,同樣是用錄音完成,還附上一段手寫字與同學們共勉:「不要逃避挫折與考驗,生命之所以可貴,就在於可以承擔挫折,接受考驗,永不失去希望。」
還不到30歲的我,哪裡來的勇氣,說出這樣的話?我哪裡知道未來會有怎樣的挫折和考驗?然而這也像一則預言:承擔、挫折、考驗、希望,正是這些年來的關鍵字,尤其是在成為照顧者的六年間。
原來,不是因為做到了才相信,而是因為相信才能做到。
延伸閱讀
花甲之年的我,到了開啟時空膠囊的時刻,原來,我的認真耕耘,成為那些孩子的美好青春;我的付出與分享,預言了自己能夠做得到,給予和獲得的愛,其實都值得。至於S,希望她望見原本忐忑的,黑漆漆的膠囊,打開之後卻開出了一朵鮮豔的花。
看更多《遠見華人精英論壇》文章。本文章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遠見》立場
(本文作者為作家)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30會員
195內容數
創刊於1986年的《遠見雜誌》,一直以「傳播進步觀念」,「社會進步的動力」自許。為了要在網路時代,一面要減少資訊氾濫,一面要用新的平台擴大影響,2013起,我們十分慎重地邀請了五十餘位(累積迄今超過百位)來自台灣、大陸、美國、香港、新加坡等海內外有成就、有見解、有理想的人士,各在其專業領域發表其獨立意見。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