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吟軒(苗栗/台灣百合工作室)
在接《青芽兒》美編前,我對農業是不了解的。不過,看了幾期覺得很有意思,所以從2004年第8期接下了這個工作。只是沒想到,這一合作竟然就是十多年,2021年《青芽兒》邁入了第100期!因為要出版專刊,整理了這些年《青芽兒》封面、文章,會有一種,啊~原來我們做過這些耶~~
要說《青芽兒》對我的影響是什麼?
就一個接案美編來說,我很幸運,遇到一個相信、並看到美編用心的主編阿偉,他放手讓我做覺得最適合的版面。有幾次,我無法決定封面要用哪張圖或搭哪個顏色,試了不同封面e-mail給阿偉看。本來是希望他選一個的,可是,他通常會說說他的看法,然後加一句:「但最後由你決定。」就因為這樣,我覺得我能做的,就是阿偉問我《青芽兒》要不要繼續出刊時?我都會回答:「只要你決定繼續編,我就繼續美編。」然後,繼續每次認真讀文章,努力設計版面;甚至出門在外看到菜園、果園、稻田一定拍一下照,因為,有時《青芽兒》文章或封面會需要呀!
另一個《青芽兒》對我的影響,就是每次美編時我都會讀文章,所以,每次編完都覺得學到很多;不管是彭明輝老師對台灣糧食自主率的憂心,還是大家對農業農村的想法,都深深影響了我對採購食材的想法。基本上,身為一個媽媽,一個家中掌廚者,我以“吃當季、吃在地”為主,所以,可以買到台灣生產的食材,會盡量買台灣產的。住到鄉間後,也發現蔬菜、水果的生產季節好明顯。夏天幾乎都是小黃瓜、絲瓜、蒲瓜、地瓜葉,冬天是蘿蔔、高麗菜。附近生產的水果,夏天是寄接梨,然後有一點芭蕉、火龍果;秋天有柚子、柿子,冬天則是桶柑及各種橘子。所以,我幾乎不買進口水果。另外,有時到超市採購,常會在貨架上來回評估才下手;像是花生醬,我會選標註花生是台灣生產的。這些點滴,就在我的生活中默默進行著。
每個人都有自己和《青芽兒》和農業的故事。我和《青芽兒》大概就會這樣,一路繼續相伴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