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食善終——淡出生命,最輕盈又隆重的人生畢業典禮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斷食善終》是我近期所讀到,觸動最深的一本書。
若要說,我對死亡有什麼恐懼,其中之一就是,不知道自己會怎樣死亡?而且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樣,非常害怕自己最後是因為長期病痛,受盡折磨才死。看完這個故事,發現原來人是可以做不同選擇的,我鬆了一口氣,並且十分確信,如果有一天我也患病末期臥床,我也會選擇這種回歸自然的斷食善終,不為延命而插各種管。
作者畢柳鶯復健科醫師,她的母親罹患小腦萎縮症母親20年,在病況惡化飽受折磨的末期,選擇「斷食善終」。家人尊重這意願,並全程支持、協助與陪伴她走完最後一哩路。根據畢醫師的紀錄,在約莫21天的過程中,病人漸漸從減食、不吃固體食物,最後完全不吃喝,身體漸漸虛弱,最後如睡去般離世。
期間雖偶有因斷食飢餓感的不適,但比起鼻胃管或長期臥床導致的各種併發症帶來的苦,必定相對容易承擔。而且她母親從做決定到選定執行時間相隔有好幾個月間,病人與親友都有充裕時間做準備,包含親友家人的關懷與探望,生前告別,以及各種一生遺憾或埋怨的和解等等。
「不過,這樣不就是自殺嗎?同意了,就是是在協助自殺?不太好吧?」
關於這點,畢柳鶯醫師寫道:
「一般的自殺,死者抱著遺憾離開,選擇的方法經常要經歷極大的痛苦。且對親友而言是不告而別的突發事件,會成很大的震驚、不捨與遺憾。所以是生死兩遺憾的悲劇。
我母親的故事,是在講述當生命走到盡頭,僅留下痛苦而失去品質時,人們有選擇不利用醫療科技來延長無意義生命的「死亡自決權」。過程中有家人溫暖的陪伴,愛的流動,好好的告別,讓生死兩相安,與一般所謂的『自殺』明顯不同。」
我自己的家人中,便有因不堪長期癌症治療之苦,久病厭世,結果在醫院跳樓身亡的案例。至今思及,仍是無限心疼與鼻酸。若這位長輩當年知道自己有別的選擇,會不會光是知道有別的可能,就足以舒緩抑鬱之心,徹底改變最終的選擇呢?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最近剛看完《靈媒泰勒.亨利:死後人生》。本來以為這是獵奇、靈異類的節目,沒想到跟想像的不太一樣,意外覺得非常好看,忍不住一集接一集,而且每一集都好催淚。 死別,之所以令人悲痛,是因為除了想念之外,還有許多複雜而強烈的情緒,持續糾纏著生者。
前幾天發現,我的臉皮變厚了。 一位朋友聽了我的Podcast之後,說我很有勇氣。因為我們很熟,所以我知道她完整的意思是,作品還有許多瑕疵,把這樣的東西公開,真是很有勇氣。我以前會憂心忡忡,怕自己出糗,現在是哈哈大笑說,新手上路,請多包涵。 情緒,反應一個人對事情的看法。......
我發現很多人,很能夠對別人好,知道如何激勵、支持別人,但卻常在自己心情不好的時候,不知所措。 一般心情不好時,幸運的話,身邊有心懷善意與溫暖的家人朋友陪伴或開導,能度過難關當固然很好。然而,若不湊巧當時剛好無人可以依靠,或者根本不知該怎麼開口求助的時候,也必定是有的。
昨天有個朋友提到,她懷疑自己想與人競爭是因為內心有匱乏感,但當不刻意去競爭,她又怕自己這樣會不會太消極了? 那麼是不是放棄競爭就沒事了,或者認為喜愛競爭的話太不政治正確?
我不算《華燈初上》的鐵粉,一開始甚至因為羅雨儂與蘇慶儀二女一男三角戀的老梗,而幾乎棄劇。直到後來我對此劇關注的命題,從到底誰是殺人兇手,轉變為到底閨蜜為何不能天長地久之後,找到了動力。 所以說這對閨蜜為何無法天長地久?
跟身邊很多人相比,我屬於很不會算的那種人,經常做出一般人會覺得很不符合投資報酬率的事。 我們做任何事情,都有一般人皆認同「最佳」「最聰明」的路徑與版本。那個「好」,背後是服務什麼標準?我想不外乎省錢省力,獲勝獲利,趨吉避凶,顯而易見的經濟原理。
最近剛看完《靈媒泰勒.亨利:死後人生》。本來以為這是獵奇、靈異類的節目,沒想到跟想像的不太一樣,意外覺得非常好看,忍不住一集接一集,而且每一集都好催淚。 死別,之所以令人悲痛,是因為除了想念之外,還有許多複雜而強烈的情緒,持續糾纏著生者。
前幾天發現,我的臉皮變厚了。 一位朋友聽了我的Podcast之後,說我很有勇氣。因為我們很熟,所以我知道她完整的意思是,作品還有許多瑕疵,把這樣的東西公開,真是很有勇氣。我以前會憂心忡忡,怕自己出糗,現在是哈哈大笑說,新手上路,請多包涵。 情緒,反應一個人對事情的看法。......
我發現很多人,很能夠對別人好,知道如何激勵、支持別人,但卻常在自己心情不好的時候,不知所措。 一般心情不好時,幸運的話,身邊有心懷善意與溫暖的家人朋友陪伴或開導,能度過難關當固然很好。然而,若不湊巧當時剛好無人可以依靠,或者根本不知該怎麼開口求助的時候,也必定是有的。
昨天有個朋友提到,她懷疑自己想與人競爭是因為內心有匱乏感,但當不刻意去競爭,她又怕自己這樣會不會太消極了? 那麼是不是放棄競爭就沒事了,或者認為喜愛競爭的話太不政治正確?
我不算《華燈初上》的鐵粉,一開始甚至因為羅雨儂與蘇慶儀二女一男三角戀的老梗,而幾乎棄劇。直到後來我對此劇關注的命題,從到底誰是殺人兇手,轉變為到底閨蜜為何不能天長地久之後,找到了動力。 所以說這對閨蜜為何無法天長地久?
跟身邊很多人相比,我屬於很不會算的那種人,經常做出一般人會覺得很不符合投資報酬率的事。 我們做任何事情,都有一般人皆認同「最佳」「最聰明」的路徑與版本。那個「好」,背後是服務什麼標準?我想不外乎省錢省力,獲勝獲利,趨吉避凶,顯而易見的經濟原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死,苦嗎? 丈母娘病危時,不管是醫護或家屬都不願意面對可能的死亡,都不希望為她的可能的死亡負責。想方設法的想維持她的生命,即令已經腎衰竭加上多重器官失能,仍企圖用各種可能的方式來維持她的生命,甚至到必須安寧了,仍然告訴家屬住進安寧病房,因為如果有什麼狀況,醫院較知道也較容易進行緊急處理。你看到了嗎
Thumbnail
文章描述在面對母親生命衰竭的時候,作者必須做出重大決策,如是否插鼻胃管等。作者分享了自己的內心掙扎和與母親的對話。在文章中忠實地描述了生死問題的現實辯證。
Thumbnail
雖有「安寧緩和條例」與「病人自主權利法」(簡稱病主法)兩個善終法,但更重要的是生命活著的意義,瞭解何時應該放手。透過預立醫療照護諮商(ACP),簽署預立醫療決定(AD),讓醫護人員與家人清楚患者對自己生命末期的決定,把握最後時光,與家人好好道謝、道歉、道愛、道別(不留遺憾的人生四道備忘錄)。
一直以來我清楚會有這麼一天,我必須做出艱難的決定,決定別人的生死,把希望寄託在充滿不確定的未來......。看著躺在病床上昏迷不醒的她,聽著規律的呼吸器聲響;聞著空氣中醫院特有的消毒水氣味,手上拿著放棄急救同意書的我頓時感到窒息。但我明白也許這就是終點,無意間想起她曾提起一句:真的好累。將近15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了善終的意義和難處。文章呼籲人們重新學習生死課題,在有充分準備下的死亡,讓病者得到善終,而家屬依舊可以感到美好幸福的。善終是人們能給家人最好的最後一個禮物,讓亡者安然離去,生者沒有遺憾。
前言 長期照顧失智、失能長者,會讓照顧者備感壓力—不管是精力上、財力上,勞務上—,近期傳出有些照顧者希望能循「斷食善終」方式,替家中無意識的失智、失能長者進行「斷食」,期能讓他們「善終」—及早脫離苦痛。   斷食善終是目前較為人道的做法 在無法「安樂死」,也沒有財力去國外進行「安樂死」—
前言 今天(113.3.10)聯合報頭版新聞的標題是《斷食善終抓越界爭議:「斷食」替照顧壓力解套,卻引發疑似「被善終」亂象》。內文大意是:長照悲歌不斷,而在高齡化社會中此現象無法斷絕,只會惡化;又因無法「安樂死」,因此有位醫生(畢柳鶯)在母親要求下,替身罹小腦萎縮症,且已高齡83歲,且已開始出現嚴
Thumbnail
本文介紹畢柳鶯醫師的斷食善終觀念,重新思考死亡不應視為失敗,並反思生死決策的複雜性。藉由個人故事,強調家人在斷食善終決策上的情感掙扎,以及與醫生之間的信任關係。最後,呼籲尊重患者意願,強調共識、信任、尊重的重要性。整體內容涵蓋斷食善終、生死觀、家庭關係,是探討現代生死觀及醫病關係的深刻思考。
文/晨光暖果醬   你曾想過死了會去哪嗎?有想過未來的某一天,終於老到困難去聽、困難去看,或許也困難去走了,那麼,還支撐自己的盼望是什麼?假如你突然生病,將要離開,你想過留在世上的有什麼嗎?   在以前的我,常常希望自己無聲無息的離開。或許一不小心出個意外,就離開了,那就好了。因為我不想面對,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死亡對人類的影響,作者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分享了對死亡的思考和感受。他討論了對於疲憊、逃避和生命力的理解,並將這些觀點分享給有同樣想法的人或想了解的人。同時他也表示希望能夠理解每個人在面對極端選擇時所經歷的感受。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死,苦嗎? 丈母娘病危時,不管是醫護或家屬都不願意面對可能的死亡,都不希望為她的可能的死亡負責。想方設法的想維持她的生命,即令已經腎衰竭加上多重器官失能,仍企圖用各種可能的方式來維持她的生命,甚至到必須安寧了,仍然告訴家屬住進安寧病房,因為如果有什麼狀況,醫院較知道也較容易進行緊急處理。你看到了嗎
Thumbnail
文章描述在面對母親生命衰竭的時候,作者必須做出重大決策,如是否插鼻胃管等。作者分享了自己的內心掙扎和與母親的對話。在文章中忠實地描述了生死問題的現實辯證。
Thumbnail
雖有「安寧緩和條例」與「病人自主權利法」(簡稱病主法)兩個善終法,但更重要的是生命活著的意義,瞭解何時應該放手。透過預立醫療照護諮商(ACP),簽署預立醫療決定(AD),讓醫護人員與家人清楚患者對自己生命末期的決定,把握最後時光,與家人好好道謝、道歉、道愛、道別(不留遺憾的人生四道備忘錄)。
一直以來我清楚會有這麼一天,我必須做出艱難的決定,決定別人的生死,把希望寄託在充滿不確定的未來......。看著躺在病床上昏迷不醒的她,聽著規律的呼吸器聲響;聞著空氣中醫院特有的消毒水氣味,手上拿著放棄急救同意書的我頓時感到窒息。但我明白也許這就是終點,無意間想起她曾提起一句:真的好累。將近15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了善終的意義和難處。文章呼籲人們重新學習生死課題,在有充分準備下的死亡,讓病者得到善終,而家屬依舊可以感到美好幸福的。善終是人們能給家人最好的最後一個禮物,讓亡者安然離去,生者沒有遺憾。
前言 長期照顧失智、失能長者,會讓照顧者備感壓力—不管是精力上、財力上,勞務上—,近期傳出有些照顧者希望能循「斷食善終」方式,替家中無意識的失智、失能長者進行「斷食」,期能讓他們「善終」—及早脫離苦痛。   斷食善終是目前較為人道的做法 在無法「安樂死」,也沒有財力去國外進行「安樂死」—
前言 今天(113.3.10)聯合報頭版新聞的標題是《斷食善終抓越界爭議:「斷食」替照顧壓力解套,卻引發疑似「被善終」亂象》。內文大意是:長照悲歌不斷,而在高齡化社會中此現象無法斷絕,只會惡化;又因無法「安樂死」,因此有位醫生(畢柳鶯)在母親要求下,替身罹小腦萎縮症,且已高齡83歲,且已開始出現嚴
Thumbnail
本文介紹畢柳鶯醫師的斷食善終觀念,重新思考死亡不應視為失敗,並反思生死決策的複雜性。藉由個人故事,強調家人在斷食善終決策上的情感掙扎,以及與醫生之間的信任關係。最後,呼籲尊重患者意願,強調共識、信任、尊重的重要性。整體內容涵蓋斷食善終、生死觀、家庭關係,是探討現代生死觀及醫病關係的深刻思考。
文/晨光暖果醬   你曾想過死了會去哪嗎?有想過未來的某一天,終於老到困難去聽、困難去看,或許也困難去走了,那麼,還支撐自己的盼望是什麼?假如你突然生病,將要離開,你想過留在世上的有什麼嗎?   在以前的我,常常希望自己無聲無息的離開。或許一不小心出個意外,就離開了,那就好了。因為我不想面對,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死亡對人類的影響,作者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分享了對死亡的思考和感受。他討論了對於疲憊、逃避和生命力的理解,並將這些觀點分享給有同樣想法的人或想了解的人。同時他也表示希望能夠理解每個人在面對極端選擇時所經歷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