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病毒和平共存,你得學習斯多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raw-image
終究,台灣還是得接軌國際,踏出「與病毒共存」這一步。然而,共存並非只是用嘴巴說說那麼輕鬆,而是得進行許多準備工作。除了政府相關單位的政策制訂、資源分配,每個人也有不少「課題」需要修習。本文將從「斯多葛哲學」(Stoicism)切入,和大家分享如何做到「與病毒和平共存」。

正文開始前有幾點重要說明:

首先,千萬別看到「哲學」兩個字就皺眉頭,更別跳過本文不讀。因為,與其他哲學體系相較,斯多葛哲學著重的是「實際運用於生活中」,而非只是思考、辯證。

其次,我也得鄭重提醒,正由於斯多葛哲學講求的是「入世」,因此相較於其他形而上、甚至玄之又玄的哲學,就會顯得格外「現實」、甚至「殘酷」。在本文中你將會看到不少實例,如果心臟受得了,必定能從中得到許多體悟與收穫。

補充聲明:本文列出的四大心理技巧,其架構主要來自《善用悲觀的力量》(A Guide to the Good Life:The Ancient Art of Stoic Joy)一書。雖然已經出版四年,卻是闡述斯多葛哲學最平易近人、卻又極具實用性的一本書。


※ 消極想像 ※


「凡事都先想像最壞的結果」是斯多葛哲學的重要心理技巧,它能帶來三大好處:


  1. 避免壞事真的發生

    這是最容易理解的好處,因為事先想到最壞的可能性,所以能採取預防措施盡量避免。
    比如:設想自己可能被感染,所以會戴口罩、減少群聚;設想染疫後可能成為重症,所以接受疫苗施打;設想被隔離、住院會影響收入,所以投保疫苗險。

  2. 減輕壞事發生時的衝擊

    斯多葛派哲學家塞內卡曾說過:霉運對「只盼望好運」的人打擊最大,因為「期待越高失望越大」。
    若已經想過可能發生的最糟糕場景,就如同事先接受「心靈預防針」,即使壞事真的發生,也能降低對心理造成的衝擊程度。

    就以染疫死亡率為例,即使以台大公衛學院所提供的台灣至今(低得誇張的)資料「0.4‰」估算,目前預估染疫總人口350萬,表示會有1.4萬人死亡。
    也就是說,雖然專家們表示目前流行的「Omicron變異株」死亡率較低,更只比每年全球固定出現的「季節性流感」增加40%,但實際「共存」數個月後,全國會有超過一萬個家庭面臨至親過世,至少數十萬人面臨同事、好友病逝的哀痛。
    更殘酷的說,你我都極可能遇到,差別只是「人數多寡」與「數字高低」。
    若是你不瞭解上述數據,也沒有事先做好「失去」的心理準備,驟然面對時的打擊必然會十分巨大。

  3. 知足並珍惜擁有的事物

    斯多葛哲學家建議我們花時間進行「消極想像」,想像當自己失去珍愛的人、事、物時的場景與心理狀態。

    人性總傾向於期待、追求「尚未擁有」的,而把「已經擁有」的視為理所當然。面對財富、地位時如此(所以不管再富有、再有權勢,仍持續不斷追求更多金錢、更高地位),面對時常能見面的至親、好友更是如此(所以很容易心生不耐、厭煩,甚至喜新厭舊)。

    進行「消極想像」這項心理訓練,並非只有消極效果,還能帶來一個重要的「積極意義」:使人更加珍惜眼前所擁有的一切。因為,你的至親、摯友,也有可能是1.4萬人的其中之一。

    這也能衍申到「自己」身上:沒有人能永生不死,即使你年紀尚輕、也沒有重大疾病、還完整接種過三劑疫苗,仍然可能極其倒楣的成為染疫死亡者(雖罕見但也並非不可能發生)。
    而進行「消極想像」心理訓練,當然會讓你更加珍惜還活著的每一天。


※三分法 ※


美國神學家尼布爾在1934年寫下了一篇20世紀最著名的禱告文「寧靜禱文」:

請賜我寧靜,去接受我無法改變的事;請賜我勇氣,去改變我能改變的事;請賜我智慧,以分辨二者的不同。

其實,早在兩千多年前的斯多葛哲學家們就提過這個觀念,它更是斯多葛哲學浩瀚內容中最具體、最實用的精髓。

斯多噶哲學家愛比克泰德曾說過:有些事物由我們決定,有些事物不由我們決定。這就是所謂的「控制二分法」。《善用悲觀的力量》一書中,則將上述概念擴大為「三分法」:

  • 我們完全不能控制的事物:比如明天的太陽是否會升起。不論我們再怎麼努力,也不可能改變。
  • 我們能控制一部份的事物:比如能否升職加薪,比賽能否獲勝。我們可以透過努力「提高成功的機會」,但最終結果仍會受許多外在因素影響。
  • 我們能完全控制的事物:比如自己所設定的目標、對事件的想法。這是完全在自己腦中運作,由自己所決定、控制。


之所以要學會「三分法」,是因為如果將時間、心力花在自己無法控制的事物上,不但註定徒勞無功,更會在目的無法達成時帶來極大的心理傷害。



至於在「與病毒共存」這個議題上,又該如何運用「三分法」?



  • 我們完全不能控制的事物:外出時會不會接觸到病毒(因為你無法得知遇到的人、前往的地點是否「乾淨」);施打疫苗後會不會發生後遺症、甚至死亡(基本上這是機率、運氣問題)。
  • 我們能控制一部份的事物:會不會染疫(減少外出與聚會可降低染疫機率,就算接觸到病毒也不必然就會感染、發病);染疫後會不會成為重症、甚至死亡(目前研究很確定,完整接種疫苗可以大大降低重症率與死亡率)。
  • 我們能完全控制的事物:面對疫情的「心態」與「作為」。心態包括不過度恐懼(萬一感染我就完蛋了),避免不切實際的期待(疫情很快就會奇蹟似的緩解)。作為則包括避免過度頻繁接觸疫情消息(只關注官方與專家提供之訊息),保持飲食均衡、規律運動、睡眠足夠等健康生活習慣。


其實愛比克泰德還說過:人生中最重大的選擇,是要關注、追求「外在世界」(不由我們決定),或是「內心世界」(由我們決定)。這與「控制二分法」息息相關,若讀者有興趣進一步瞭解,日後再找機會詳細討論。


raw-image

※宿命論 ※


斯多葛哲學家認為:保持心靈平靜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對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採取「宿命論」的態度。

這聽起來似乎有些消極,也帶著強烈的宗教色彩。《善用悲觀的力量》的作者則認為,應該將之區分為「針對過去的宿命論」以及「針對未來的宿命論」。

若是對「未來」抱持宿命論的觀點,則意謂著「將來的一切都已經注定,不管怎麼決定、怎麼努力都不會改變」。這與斯多葛哲學積極入世、鼓勵運用各種心理技巧以改善人生之理念顯然相衝突。

對「過去」抱持宿命論觀點,強調的則是「逝者不可追」:已經發生的一切,不管再怎麼後悔、再怎麼努力,都絕對不可能改變。從中汲取教訓、進而避免未來重蹈覆轍固然有其必要性,但若是持續沈浸在「早知道XXX」、「如果當初XXX」這類念頭,則必然是有害無益。


說穿了,「針對過去的宿命論」觀點其實就是「接受」的藝術。


接受COVID-19已經造成全人類生活的重大改變,接受自己的工作、收入大受影響。甚至,還得接受你和親友都可能染疫、都可能死亡,接受每次見面都可能是此生最後一次見面,還得接受自己打疫苗可能不明原因猝死(接下來會有一段不短的時間必須每年接種數次COVID-19疫苗)。

關於「接受」這個議題的深入討論,歡迎參考我的免費電子書《冰島教我的7堂課 ─ 賴仕涵醫師的孤僻之旅》第四課。


※ 自找麻煩 ※


最後這個技巧是最重要的。因為即使明白、接受了前三個技巧,也不表示你立刻就有辦法將之派上用場。唯有透過反覆訓練、學習,才有可能實際運用於生活中。

至於為什麼要「自找麻煩」而不是「且戰且走」,原因則是:

除非你天生心理素質很強、靈性層次也很高,否則絕大多數人在面對生活中的逆境、打擊時,往往是身心狀態最差的時刻,想要在此時「學會」上述心理技巧,難度不可謂不高。

若是選擇在平時身心狀態較佳時,「刻意」自找麻煩、訓練自己,就如同在尚未感染、身體狀況較佳時接種疫苗,可以「提前」訓練免疫系統學會面對病毒入侵。

  • 「消極想像」就不用多說了,因為它原本強調的就是在壞事尚未發生時,「強迫自己」想像發生最糟的狀況時,自己會如何反應、又該怎麼面對。而針對疫情,有太多可以想像的「現成素材」供我們訓練。
  • 「三分法」訓練若是熟練,則在面臨逆境挑戰時,就能較快分辨出「能完全控制的事物」,並且將心力投注於此,盡最大的努力改變。
  • 「宿命論」、或者我所謂「接受」的藝術,則需要較多努力才能帶來成效,絕非臨時抱佛腳一蹴可及。不過至少應該先將它牢記在腦中,等到時機恰當時,才記得拿出來進行訓練。

其實,「自找麻煩」正是「踏出舒適圈」的概念。
關於這個議題的深入討論,歡迎參考我的電子書《在格陵蘭學會「事、想、心、成」》第一章。

希望各位讀者能從本文得到收穫,進而學會「與病毒和平共存」,好好調適自己以順利面對「後疫情時代」!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賴仕涵的思考王國
341會員
1.0K內容數
從小我就是個怪咖,想讀哲學系、文學系,結果當上醫師。27歲工作一年後離職當SOHO,不到3個月就投降回醫院。33歲自行開設診所,2021決定開始人生下半場。醫師生涯19年半以來,聽過無數故事,看遍無數人性。加上廣泛涉獵眾多雜學,創作內容遍及AI運用、身心靈、感情、婚姻、教養、人生、旅遊、財經、小說等領域。
2023/01/04
本文既是20年身心科醫師經驗累積後的有感而發,更是希望提供台灣父母們一些參考。因為這樣的教養模式在東方社會很常見,台灣更是不遑多讓。 ★刀子口 最大特色就是「以責罵代替理解」、「以嘲諷代替鼓勵」。 責罵,因為這是最直接、最省事的問題處理方式。不需要花時間分析為何犯錯,不需要花心思了解子女內心的困
Thumbnail
2023/01/04
本文既是20年身心科醫師經驗累積後的有感而發,更是希望提供台灣父母們一些參考。因為這樣的教養模式在東方社會很常見,台灣更是不遑多讓。 ★刀子口 最大特色就是「以責罵代替理解」、「以嘲諷代替鼓勵」。 責罵,因為這是最直接、最省事的問題處理方式。不需要花時間分析為何犯錯,不需要花心思了解子女內心的困
Thumbnail
2022/08/03
前幾週的〈為什麼人們喜歡攻擊不同陣營者?因為會覺得「很爽」!〉一文獲得廣泛關注,文中我曾談到: 即使不是基於這些負面情緒而攻擊對方,光是「爽」這樣的正面情緒,也能驅動人類攻擊敵對陣營。這不就表示即使努力讓雙方放下痛恨、仇怨,效果也很有限?
Thumbnail
2022/08/03
前幾週的〈為什麼人們喜歡攻擊不同陣營者?因為會覺得「很爽」!〉一文獲得廣泛關注,文中我曾談到: 即使不是基於這些負面情緒而攻擊對方,光是「爽」這樣的正面情緒,也能驅動人類攻擊敵對陣營。這不就表示即使努力讓雙方放下痛恨、仇怨,效果也很有限?
Thumbnail
2022/06/22
在前幾週〈懂得「示弱」能讓你更受歡迎〉一文中,我曾提到近年來心理學界關注與強調的「情緒表達」(emotionally expression)概念: 然而,「情緒表達」說來簡單,真要實行卻不是那麼容易。究竟該如何學會恰當的「情緒表達」?今天就為大家細說分明。
Thumbnail
2022/06/22
在前幾週〈懂得「示弱」能讓你更受歡迎〉一文中,我曾提到近年來心理學界關注與強調的「情緒表達」(emotionally expression)概念: 然而,「情緒表達」說來簡單,真要實行卻不是那麼容易。究竟該如何學會恰當的「情緒表達」?今天就為大家細說分明。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斯多葛最令人著迷的點,面對困境時可透過簡單的「換個角度想」,輕鬆度過難關,讓我們把時間、精力,投注在最該投注的地方。 有趣的是,許多中國成語顯示不少中國老祖宗的觀念,都和斯多葛哲學不謀而合。
Thumbnail
斯多葛最令人著迷的點,面對困境時可透過簡單的「換個角度想」,輕鬆度過難關,讓我們把時間、精力,投注在最該投注的地方。 有趣的是,許多中國成語顯示不少中國老祖宗的觀念,都和斯多葛哲學不謀而合。
Thumbnail
疫情這一年,出門要戴口罩,染疫的同事不會在辦公室看到,很多人初嚐了遠距工作的滋味。 原本認為不可能發生的事情,都因為疫情而發生了。 因此啟發了我開始思考,「我習以為常的觀念真的存在嗎?」
Thumbnail
疫情這一年,出門要戴口罩,染疫的同事不會在辦公室看到,很多人初嚐了遠距工作的滋味。 原本認為不可能發生的事情,都因為疫情而發生了。 因此啟發了我開始思考,「我習以為常的觀念真的存在嗎?」
Thumbnail
終究,台灣還是得接軌國際,踏出「與病毒共存」這一步。然而,共存並非只是用嘴巴說說那麼輕鬆,而是得進行許多準備工作。除了政府相關單位的政策制訂、資源分配,每個人也有不少「課題」需要修習。本文將從「斯多葛哲學」(Stoicism)切入,和大家分享如何做到「與病毒和平共存」。
Thumbnail
終究,台灣還是得接軌國際,踏出「與病毒共存」這一步。然而,共存並非只是用嘴巴說說那麼輕鬆,而是得進行許多準備工作。除了政府相關單位的政策制訂、資源分配,每個人也有不少「課題」需要修習。本文將從「斯多葛哲學」(Stoicism)切入,和大家分享如何做到「與病毒和平共存」。
Thumbnail
會接觸「回到自己的內心,每天讀點斯多噶」(The Daily Stoic) 這本書是因為讀到兩個希臘哲學的派別:伊比鳩魯學派與斯多噶學派,這兩種有著截然不同面對生活的態度。 現在許多看似理所當然的“金句”閱讀起來認同與讚嘆,卻不確定到底有沒有真正理解或使用在生活上,似乎就算看了,有時也只像口號。
Thumbnail
會接觸「回到自己的內心,每天讀點斯多噶」(The Daily Stoic) 這本書是因為讀到兩個希臘哲學的派別:伊比鳩魯學派與斯多噶學派,這兩種有著截然不同面對生活的態度。 現在許多看似理所當然的“金句”閱讀起來認同與讚嘆,卻不確定到底有沒有真正理解或使用在生活上,似乎就算看了,有時也只像口號。
Thumbnail
有沒有想過對於生活你都在追求什麼?穩定的經濟、一棟漂亮的房子或是一份體面的工作,許多人相信若是能夠滿足這些條件就一定能夠過上舒適的生活,但實際真的是如此嗎?這本書將會告訴我們為什麼即便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卻不一定快樂,那到底快樂在哪裡,我們要怎麼得到?
Thumbnail
有沒有想過對於生活你都在追求什麼?穩定的經濟、一棟漂亮的房子或是一份體面的工作,許多人相信若是能夠滿足這些條件就一定能夠過上舒適的生活,但實際真的是如此嗎?這本書將會告訴我們為什麼即便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卻不一定快樂,那到底快樂在哪裡,我們要怎麼得到?
Thumbnail
在現今來說,斯多葛是一種人生哲學,能夠為失序的人生建立可以遵循的指標,進而擁有平穩的生活。 但這不是斯多葛哲學的專利,各種宗教、心理學流派、那怕只是活上半輩子,誰都能有自己的一套哲學,要拿哪一門思想都無所謂,你找到自己的人生哲學了嗎。
Thumbnail
在現今來說,斯多葛是一種人生哲學,能夠為失序的人生建立可以遵循的指標,進而擁有平穩的生活。 但這不是斯多葛哲學的專利,各種宗教、心理學流派、那怕只是活上半輩子,誰都能有自己的一套哲學,要拿哪一門思想都無所謂,你找到自己的人生哲學了嗎。
Thumbnail
學習斯多葛哲學用以維護生命安寧,斯多葛哲學的生活實踐,並不困難,它能夠讓你在障礙前,應用理性的判斷,不硬來,將問題拆解之後,你會逐漸放鬆緊繃情緒,理性看待問題。沒有過去不去的坎兒,只要你一息尚存,前方困境任誰都可以憑一己力量,攻無不克。
Thumbnail
學習斯多葛哲學用以維護生命安寧,斯多葛哲學的生活實踐,並不困難,它能夠讓你在障礙前,應用理性的判斷,不硬來,將問題拆解之後,你會逐漸放鬆緊繃情緒,理性看待問題。沒有過去不去的坎兒,只要你一息尚存,前方困境任誰都可以憑一己力量,攻無不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