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哲學,我過去知識僅侷限於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等「名字」;三年多前,在讀書會看了《被討厭的勇氣》,開始對斯多葛哲學產生興趣,驚嘆哲學竟可以對生活有那麼大的實質幫助!
尤其幾乎只需要轉個念、換個想法,就明顯有感。
最近順藤摸瓜,讀了樊登在《讀懂一本書》裡介紹的同樣為斯多葛哲學的《別因渴望你沒有的,糟蹋了你已經擁有的》,再次深深感受到益處。有趣的是,透過許多中國成語,發現不少老祖宗的觀念,都和斯多葛哲學不謀而合。
這本書透過與一名斯多葛哲學家愛比克泰德的對話,對斯多葛有更全面的認識,以及如何實際應用在生活,幫助我們追求幸福;與此同時,也讓讀者對希臘哲學的起源、各種主要流派,有更深的認識。
斯多葛最令人著迷的點,在面對困境的時候,可以透過簡單的「換個角度想」,輕鬆度過難關,讓我們把時間、精力,投注在最該投注的地方,不浪費時間和人生。
有趣的是,我從不少中國成語當中,發現不少老祖宗的觀念,都和斯多葛哲學不謀而合。今天透過「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深思熟慮」、「三省吾身」三個成語,來和大家分享這本書。
《三國演義》第一○三回:「不期天降大雨,火不能著,哨馬報說司馬懿父子俱逃去了。 孔明歎曰:『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斯多葛自詡為開放性哲學,重視理性、科學和務實,強調哲學要對人生有助益,不能流於空談。
很多人在面對挫折、不如意時,會怨天尤人,悲嘆世界的不公,然而,斯多葛強調,人要透過智慧來分辨「可控/不可控」:
「控制你能控制的,對不可控的別費心。」
這個觀念和『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完全相同,畢竟,凡事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於心。
很多時候,就算做好了萬全的準備,但事情就是不如你意,你明明替公司立下大功,但升職時就是輸給了皇親國戚。
你可以選擇抱怨、憤怒,但這些都無濟於事,反而影響自己和身邊親友的情緒,其實,只要知道自己已經盡力,對不可控的部分,大可放寬心,一笑置之(外加翻個白眼)。
別以為斯多葛屬於消極哲學、失敗主義,反之,我們除了要運用智慧,分辨可控和不可控,還要透過理性分析與反思,洞察前後因子,提升未來成功機率。
與其把時間精力花在情緒,不如投注到可控的部分。
蘇軾《應詔集》:「而其人亦得深思熟慮,周旋於其間,不過十年,將必有卓然可觀者也。」
斯多葛告訴我們,人不該輕易屈服於情緒,暴怒、失控、衝動,都是輸給情緒的例子。
「深思」,就是當面對種種不如意之事,我們要先退一步,騰出理智思考空間來對抗衝動,避免草率的情緒反應。
「熟慮」,就是面對第一反應得先謹慎思考,確認不如意之事是可控/不可控,若為不可控則無需費心,若是可控再做出反應,反思未來如何改進。
這點在面對網路留言相當有感!網路時代盛產鄉民,酸言酸語無處不在,若面對每則(不可控的)負面留言都發脾氣,鬧情緒,可想而知生活將有多辛苦。「他強由他強,清風拂山岡。他橫任他橫,明月照大江。」
為何同樣遭受負面批評,有人氣急敗壞,有人無動於衷,斯多葛哲學給了很好的應對方式:
「相信自己被傷害,才會真正受傷;別人挑釁成功,是因自己配合挑釁。」
孔子《論語‧學而》:「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斯多葛相當重視反省,透過反思,每天一點一點的進步,這觀念和我們的至聖先師如出一轍。
舉例來說,皮包被扒,與其生氣抱怨,影響自己和親友情緒,不如立刻補救:掛失卡片、補辦身分證明文件,並思考未來如何避免。
班車誤點,立刻思考其他通勤方式,自怨自嘆絕非當下該做的事。
哲學不能只侷限空談,而是要實踐於日常,透過上述多個範例說明,生活中處處有學習的地方。
亞里斯多德曾說過「思考是人的最高意義」。我們每天晚上,可以花點時間思考(有些人是寫感恩日記),今日哪裡做得好,哪裡還可以再精進,讓每天的自己,都比昨天進步一點。
看這本書的同時,剛好也看了最近很夯的《山道猴子的一生》,發現作者也是個斯多葛哲學家,心血來潮便寫了一篇文致敬。
斯多葛是個相當特別的哲學派別,沒有教條,沒有硬性規定,對什麼事情都持開放態度,歡迎討論;此外,不同於希臘有些流派,過度追求和厭惡物質享受,斯多葛相當務實且接地氣,任何事情都「喜歡但無所謂」。
面對喜歡的東西,只要不影響德性,歡迎追求,享受更美好的人生,不過沒追求到也沒關係啦,畢竟是不可控嘛。
歡迎大家一起加入斯多葛的日常。